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血虚证的本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常春  梁毅  孔猛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0):706-708
中医血虚证是由失血过多,或脾胃虚弱,或血液生化之源不足,或因瘀血阻滞新血不生等原因所导致的血液不足或血液营养功能低下,脏腑组织器官失养的病理状态。本文从现代医学“贫血”的常规研究对中医血虚量上的不足人手,对中医血液的功能低下所致血虚证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贫血不尽属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程芝 《光明中医》2000,15(2):25-26
贫血是西医病名,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祖国医学中未见关于“贫血”的专门记述,根据其临床表现,大致可归属于血虚证范畴。《难经·二十二难》云:“血主濡之”,血液化生不足,则机体失却濡养,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头面部,出现面色无华,唇舌色淡之象。贫血常常是一个症状,而不是...  相似文献   

3.
血虚证是指由于血之不足,血液的营养和滋养功能减退,不能濡养脏腑经脉而出现的证候。祖国医学对肺病的辨证论治有着悠久的历史,临床上虽有肺的虚实两方面论治,但虚证又以肺气虚、肺阴虚为主,而忽视了肺血虚这一证型。所谓肺血虚证是肺气亏虚,气不生血,津液不足,生血之源亏少所导致的血虚证候。近年来,肺血虚证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现试将肺血虚证的证治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4.
肾精、肾气及肾阴肾阳在血液的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提示临证治疗血虚证时可从肾脏论治:填精益髓以资血,补益肾气以养血,滋肾阴、温肾阳以生血.肾脏衰退可产生血虚证,反之血液亏损又可因血不养肾而引起肾血虚证.肾血虚证的病变特点在于骨、耳、发等失于肾血濡养而导致的腰膝疼痛无力、耳鸣或耳聋、白发或脱发等,且常与肾精虚、肾阴虚、肾气虚等证并存.  相似文献   

5.
肝血虚证患者36例的血液流变学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血虚证患者36例的血液流变学测定湖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410008)陈昌华,石林阶,陈国林,罗团连,赵劲风湖南医科大学湘雅医院血液科(410008)舒毅刚主题词贫血/血液,贫血,再生障碍性/血液,血虚笔者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14例、缺铁...  相似文献   

6.
“脉气流经”一语出自《素问·经脉别论篇》,是人体“食气”代谢过程的一个中间环节。本文通过分析“脉”字的本意,提出“经”“脉”义异,“经”指主干大经,“脉”指分支细络,这一文辞现象在《黄帝内经》中不是孤例;“脉气流经”描述的是气由远端细小络脉逐级向大经中汇聚的过程,饮食精微之气在人体的代谢分别由心、肺完成了2次从中向外的布散,而“脉气流经”是衔接2次布散过程的中间环节;结合《灵枢·痈疽》《灵枢·营卫生会》的相关论述,“脉气流经”也是营气化生血液的关键过程,这为临床认识血虚证的形成机理提供了新的思路,除了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可致血虚证外,还可从“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肺朝百脉”等环节探索血虚证的关键病机。  相似文献   

7.
田梅  张伟 《新中医》2013,(11):3-4
由于生理上更多强调肺主气、司呼吸及肺通调水道、肺主津的功能,所以病理变化上更多强调肺气虚及肺阴、津不足,而鲜有提及肺血虚者。肺血虚证是一个长期被人遗忘、忽视的证候。有些医家甚至把肺血虚证看成是肺气虚证与肺阴虚证的一个“间证”,是一种过渡证型。但笔者认为,肺血虚证是客观存在的。并从“肺合皮毛”看肺血虚证的存在性;“肺为血脏”推测肺血虚证存在的可能性;现代医学研究客观结果推测肺血证的存在性;治疗史实看肺血虚证的存在性;历代文献记载的病理变化推测肺血虚证的存在;历代方药推测肺血虚证的存在性等6方面阐述了肺血虚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8.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衰竭引起的血液系统疾病。中医认为此病属于“虚劳”、“内伤血虚”、“亡血”等证。故以温肾补髓,健脾为主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2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梁贻俊 《新中医》1991,23(6):43-44
“紫斑”是指血溢于肌肤之间,皮肤呈现青紫斑点或斑块为临床特征,常伴有鼻衄、齿衄、舌衄的一种疾病。它属于祖国医学“血证”、“肌衄”“发斑”、“葡萄疫”、“阴阳毒”等范畴。常见于西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临床虽均为  相似文献   

10.
春天是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季节。此时,人体血液正处于旺盛时期,激素水平也处于相对高峰期,易发生非感染性疾病,如高血压、月经失调、过敏性反应等。所以需要特别注意养护血液,不但可以抵御各种病菌的侵袭,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消除春困,而且还能保健益寿,护肤美容。养血之食疗虚则补之,补养气血乃中医补益大法。补血能使脏腑组织得到血液的充分濡养,使脏腑组织的功能恢复正常。血虚证主要有心血虚证和肝血虚证,补血法有补心血和补肝血。此外,气虚、精亏、血瘀等也可导致血虚证的发生,所以补血  相似文献   

11.
血是营养人体的宝贵物质,正如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里所说“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意思是:对人体来说,没有任何物质比血对人体的营养作用更大了。我们常说的贫血,指的并非是血溶量减少(失血性贫血除外),而  相似文献   

12.
1 脑出血存在血瘀证 血瘀证是指全身血液运行不畅,局部血液滞留,或离经之血蓄于体内。无论是按照中医经典的“蓄血”、“恶血”、“浊血”、“死血”等,还是按照现代医学研究所制定的血瘀证诊断标准判断,脑出血存在血瘀证。再从其证候看,无论是中经络,还是中脏腑,都有不同程度的血瘀证表现,如嗜睡、朦陇、昏迷、麻木、疼痛、偏瘫等等。实质上两者与血瘀的程度呈正相关,即与  相似文献   

13.
贫血是指皮肤、粘膜、指甲苍白或萎黄,单位容积的血液内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根据病因可分为营养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3个类型,小儿以营养性贫血最为常见。根据临床主要表现应属于祖国医学中的“血虚”、“虚劳”等范畴。无论从小儿的生理特点、病理特点以及贫血的发生、演变、转归,均与脾密切相关。笔者多年来治疗小儿贫血,多从脾论治,临床多获良效。现归纳为6法,供同道临证参考1 运脾生血法本法适用于脾气虚弱型贫血。脾为后天之本,若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谷不化,生化乏源,精微不足,气血亏虚。症…  相似文献   

14.
从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的学说入手,探讨缺铁性贫血与血虚的相关性,血虚证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和健脾生血法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运用。笔者认为缺铁性贫血属于中医血虚范畴,主要病机为气血两虚、脾胃虚弱,治疗上以健脾和胃、益气养血为原则。治疗缺铁性贫血,在补铁的基础上配合健脾生血法可以收获更好的临床疗效,并减轻补铁带来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正> “活血化瘀”法包括“活血”与“化瘀”两层内容,因为二法有协同作用,且临床常合并使用,所以,古今医家常统称为活血化瘀。笔者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对“活血”与“化瘀”之异同浅述如下,谨供同道参考。“活血”是指通过中药治疗使血脉畅通,恢复血液的正常运行。“化瘀”是指通过治疗使瘀血消散和化解,血脉畅通,以恢复血脉的正常运行。“瘀血”和“血瘀”也有区别:“瘀血”之狭义者是指血液停滞于血管内外,呈凝、聚改变,即死血,蓄血;广义者还应包括血管内的各种栓子,如:血栓、脂肪栓、细菌栓、组织栓等,是病理产物、致病因素。“血  相似文献   

16.
薛海滨 《陕西中医》2012,33(8):1102-1103
<正>贫血症是血红蛋白低于正常的一组疾病,临床中多种疾病可出现贫血。贫血症的中医中药治疗在贫血的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贫血症和中医的血虚证有很多相似之处,临床中多数医师也是按血虚证来辨  相似文献   

17.
试谈血液流变学与中医“瘀血”原理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珍 《陕西中医》2002,23(5):426-427
从“祖国医学”对“血瘀”的认识“血瘀”理论的现代血液流变学证明 ,“血液流变学研究的临床应用”三个方面阐述了祖国医学所指的“血”指当于现代医学中的血液循环 ,而中医学所指的“血瘀”病即是血液循环障碍 ,尤其是微循环障碍及其它所导致的各种病理变化。通过血液流变学和检测及中医“瘀血”症有机联系的证明 ,使我们对祖国医学的“血瘀”症的本质以及“活血化瘀”治则的疗效原理有了新的认识。而所谓“活血化瘀”就是利用某些改善血液或血管的流变性异常和增强血流变量作用的药物 ,以纠正全身或局部的“血失度”,从而使全身或局部血功能得到恢复或增强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血虚证是血液亏少,不能濡养脏腑经络、四肢百骸而表现的虚弱病症。血虚证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妇人以血为本,经孕产乳耗血伤血,容易出现血虚,临床表现为月经先期、后期、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过少、闭经、崩漏等不同疾病。血虚型月经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严重威胁着女性的身心健康。对于此病西药多采用激素治疗,疗效欠佳易反  相似文献   

19.
心主血脉     
“心主血脉”系“藏象”学说心脏主要生理功能,涵盖脏腑、经络、五行、气血、阴阳等中医理论,包括主血和主脉,心、血、脉密切相联,共同组成循环系统,体现心、脑血管循环系统三大要素之间相互关系;脉为心之体,血为心之用,心在整个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心行血以输送营养物质,生血使血液不断地得到补充。“心主血脉”是心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益气活血类中药可提高心肌收缩力、保护缺血心肌损伤,抑制血小板活化、调节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紊乱从而调整血液循环状态,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尚有报道称“心主血脉”理论对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在临床中诊治起到一定作用。“心”并非完全指解剖之“心”,“血”也并非完全指“血液”,脉也并非完全指“血管”。不可将“心主血脉”理论等同于现代医学的血液循环(心脏、血液和血管组成),此乃游移于解剖与非解剖属性之间,疑似偷换概念。  相似文献   

20.
当归补血汤是一首补气生血的经典方剂,中医临床多将之用于血虚证,因其疗效确切,自问世以来广为使用。近年来对当归补血汤配伍比例及其有效成分等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视,许多学者正致力于探索不同配比与其物质基础及效用之间的内在联系方面的实验研究。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渗入,发现其具有促进造血、调节免疫功能、保护心脑血管等作用,为当归补血汤用于多种原因所致之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系统及其肿瘤等疾病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