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天然化合物葫芦素B(Cucurbitacin B,CuB)对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耐药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Dox的耐药逆转作用及机制。方法:台盼蓝计数实验及集落形成率实验检测CuB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MTT法检测CuB对MCF-7/Dox的抑制作用及逆转Dox耐受作用;核染色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迹法分析CuB诱导细胞凋亡作用及逆转MCF-7/Dox细胞Dox耐药的作用机理。结果:CuB可以显著抑制MCF-7/Dox细胞增殖、生长,诱导凋亡及逆转Dox耐药。机制研究发现,CuB能够抑制与肿瘤多药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包括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多药耐药性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1,MRP1)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CuB可以诱导Caspase依赖性的细胞凋亡和降低Akt的磷酸化。CuB通过诱导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的活化实现对Akt活性的抑制,而下调蛋白磷酸酶2A癌性抑制因子(Cancerous inhibitor of protein phosphatase 2A,CIP2A)可以活化PP2A。结论:CuB能够逆转MCF-7/Dox对Dox的耐药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是抑制了CIP2A/PP2A/Akt信号级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天然化合物葫芦素B(Cucurbitacin B,Cu B)在顺铂(Cisplatin,DDP)耐药的人胃癌细胞(Gastric cancer,GC)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MTT法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测定Cu B对DDP耐药的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DDP的毒性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u B对耐药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自噬、DAPI染色检测凋亡;Western blot和PP2A活性检测探讨Cu B在SGC7901/DDP中的作用机理。结果:Cu B能够抑制SGC7901/DDP细胞的生长,诱导自噬、凋亡及逆转DDP耐药。并且能够抑制与肿瘤多药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包括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和多药耐药性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1,MRP1),抑制CIP2A/PP2A/m TORC1信号通路活化。结论:Cu B能够抑制SGC7901/DDP细胞增殖并且通过抑制CIP2A/PP2A/m TORC1信号通路诱导细胞自噬和凋亡,可以作为治疗DDP耐药的新的有效药物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葫芦素B(cucurbitacin B,CuB)诱导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溶酶体降解并通过CIP2A/PP2A/Akt信号轴抑制吉非替尼耐药(gefitinib-resistant,GR)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测定CuB和Gefitinib对H1975和H820细胞的抑制作用,Transwell侵袭实验及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转移能力,实时定量PCR检测EGFR基因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CuB不仅能抑制GR NSCL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诱导其凋亡;而且能够促进EGFR溶酶体降解,以及下调CIP2A/PP2A/Akt信号轴。结论:CuB通过诱导EGFR溶酶体降解和下调CIP2A/PP2A/Akt信号轴来抑制GR NSCL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可能成为治疗GR NSCLC的新型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烧伤休克延迟复苏对心肌组织磷脂酶A2(PLA2)活性的影响以及维拉帕米、牛磺酸的抑制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造成30%体表面积的Ⅲ度烧伤,分为烧伤不复苏(B)组、早期复苏(BE)组、延迟复苏(BD)组、延迟复苏+维拉帕米(BDV)组和延迟复苏+牛磺酸(BDT)组,伤后8 h取左心室肌组织匀浆后用盐酸滴定法测定PLA2活性.结果:B组心肌组织PLA2活性非常明显高于正常对照(C)组(P<0.01);BD组酶活性显著高于BE组和B组(P<0.05);BDV、BDT组酶活性显著低于BD组(P<0.05).结论:烧伤休克延迟复苏可进一步激活心肌组织PLA2活性,维拉帕米、牛磺酸抑制PLA2活性可能是拮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作用。方法:将4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A组(20例)和B组(20例),同时以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采用常规治疗,B组采用常规治疗+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TXB2、6-keto-PGF1α浓度及TXB2/6-keto-PGF1α比值,测定A、B两组APACHEⅡ评分及胰腺Balthazar CT分级评分。结果:(1)血浆6-keto-PGF1α、ET、TXB2及TXB2/6-keto-PGF1α比值:SAP患者血浆6-keto-PGF1α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血浆ET、TXB2浓度及TXB2/6-keto-PGF1α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B组入院后8天与B组入院时及A组入院后8天比较,血浆6-keto-PGF1α浓度显著上升,而血浆ET、TXB2浓度及TXB2/6-keto-PGF1α比值,均显著下降(P<0.01~0.05)。(2)APACHE II评分和胰腺Balthazar CT分级评分:A、B两组入院后8天与入院时比较,两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0.05);B组入院后8天与A组入院后8天比较,两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0.05)。结论:灯盏花素可能通过改善SAP患者的微循环障碍,从而对SAP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脂氧素A4(LXA4)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ECs)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TNF-α单独刺激组和不同浓度LXA4 (5 ng/mL、25 ng/mL、50 ng/mL)预处理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PMEC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E-选择素(E-selectin)、白介素-6(IL-6)mRNA表达水平;细胞免疫化学方法定位检测核因子-κ B/p65(NF-κ B/p65);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核内和细胞总蛋白中NF-κB/p65的水平.结果:LXA4可以抑制TNF-α诱导的HPMECs MCP-1、E-selectin、IL-6 mRNA表达的上调;LXA4可以抑制TNF-α引起的HPMECs p65由细胞质向细胞核的转位.结论:LXA4可能通过抑制NF-κB细胞信号通路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PDTC(25μmol/L、50μmol/L、100μmol/L)干预A549细胞24h、48h、72h后,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Western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检测PDTC干预48h后A549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PDTC干预浓度的增大和时间延长,A549细胞生长抑制率增加(P<0.05、0.01);PDTC干预后Bcl-2及PCNA蛋白表达均下降,呈剂量依赖性(r=-0.980,P<0.01;r=-0.977,P<0.01)。结论:PDTC可抑制人肺腺癌A549细胞生长,其机制可能与Bcl-2表达下调及抑制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往研究表明,一种新型STAT3抑制剂牛蒡苷元(Arctigenin,Atn)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能诱导显著的细胞毒性。本研究将进一步阐述Atn在TNBC细胞中通过下调蛋白磷酸酶2A(PP2A)的癌性抑制因子(cancerous inhibitor of protein phosphatase 2A,CIP2A)触发细胞毒性的新型分子机制。方法:Western blot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NBC系中CIP2A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CIP2A下游分子Akt、ERK、PP2A的表达及活化;PP2A活性测定检测TNBC系中PP2A的活性;侵袭实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TNBC的侵袭和迁移能力;siRNA干扰技术转染TNBC细胞系,检测转染后TNBC细胞侵袭能力。结果:Atn显著下调TNBC系CIP2A的表达;CIP2A下调导致PP2A活性增加和Akt的磷酸化水平下降;沉默CIP2A表达增强Atn对TNBC细胞转移行为的抑制作用;Atn通过重激活PP2A抑制TNBC增殖和侵袭。结论:研究发现Atn在TNBC中的新型作用机制,即Atn通过抑制CIP2A表达而活化PP2A,进而抑制Akt活化,从而抑制细胞的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重组人白介素-1β(IL-1β)刺激肺上皮细胞株A549细胞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IL-1β处理A549细胞,用不同浓度槲皮素干预;RT-PCR法检测ICAM-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转录因子NF-κB及其抑制剂IκB的表达。结果:IL-1β能刺激A549细胞表达ICAM-1,这种现象可以被槲皮素抑制,并有一定浓度依赖关系,IL-1β可增加NF-κB的活化,抑制IκB的表达,而槲皮素作用后,NF-κB活化抑制,IκB表达增加。结论:槲皮素通过调节NF-κB的活化而抑制IL-1β诱导A549细胞表达ICAM-1,提示槲皮素可能通过对炎症因子负性调控而发挥其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徐乐天  梁琨 《医学争鸣》2008,29(10):906-908
目的: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B超形态学改变、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2)水平与其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B超引导下肝活检及肝组织纤维化分期;B超检查测定门静脉主干(MPV)、脾静脉(SPV)宽度及脾脏厚度;用ELISA方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MMP-2和TIMP-2的含量,并与18例健康人员作对比,分析二者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脾脏厚度、门静脉主干及脾静脉宽度随患者肝纤维化分级的增加而增大(P<0.05);血清MMP-2,TIMP-2水平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r分别为0.806,0.712,P均<0.01.结论:肝脏B超形态学改变及血清MMP-2,TIMP-2水平的变化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