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采用常用标准鉴别慢室率阵发性心动过速与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十分困难,本文旨在探讨异丙肾上腺素在二者鉴别诊断中的运用。方法:15例慢室率阵发性心动过速和非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在心动过速时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观察其心律和心率变化。结果:6例患者心动过速的频率逐渐增快,分别诊断为慢性持续性交界性心动过速(3例)、慢性房性动过速(2例)和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另9例异位心律失常消失,转变为窦性心动过速,停止滴注后数分钟5例再次出现原心律失常,诊断为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3例)和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6例)。结论:阵发性心动过速和非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不同,因此对异丙肾上腺素的反应亦不相同。可藉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鉴别慢室率阵发性心动过速和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2.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严重的心律失常,常是引起心脏猝死的原因之一。我院自2000年以来经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1126例次,发现室性心律失常654例次,其中检查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89例次,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常用标准鉴别慢室率阵发性心动过速与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十分困难 ,本文旨在探讨异丙肾上腺素在二者鉴别诊断中的运用及其价值。方法  15例慢室率阵发性心动过速和非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在心动过速时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 ,观察其心律和心率变化。结果  6例患者心动过速的频率逐渐增快 ,由 (112 .3± 8.7)次 /min增加到 (178.6± 2 2 .8)次 /min ,诊断为慢性持续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3例 )、慢性房性心动过速 (2例 )和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1例 ) ;另 9例异位心律失常消失 ,转为窦性心动过速 ,停止滴注后数分钟 5例再次出现原心律失常 ,诊断为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3例 )和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6例 )。结论 阵发性心动过速和非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不同 ,因此对异丙肾上腺素的反应亦不相同。可借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鉴别慢室率阵发性心动过速和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心肌梗死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中老年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24h昼夜节律变化和心率变异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英国产MS-ID/100动态心电图仪对72例中老年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进行24h连续记录。结果 显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作有2个高峰(07:00-12:00和16:00-18:00),部分心率变异异常显示迷走神经兴奋性下降,相对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结论 冠心病、心肌梗死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昼夜节律变化对防治室性心动过速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心动过速3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动过速是临床心血管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为多发,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凶险,若不及时终止发作,并转复心律,易导致心源性晕厥,甚至心室颤动而危及生命。普罗帕酮为临床常用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已广泛得到临床应用,对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应用也有很好疗效,我院已应用普罗帕酮3年,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阵发性心动过速是一种阵发性快而规律的异位心律,心率一般为每分钟150~250次,常突然发作,突然终止,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可由数分钟至数天不定。阵发性心动过速根据异位节律点的起源可分为:①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包括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房室交界处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即异位节律点起源于心房或房室交界区,此型最多见,预后较好。②室  相似文献   

7.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是异位心动过速中的一种类型。心电图上异位心动过速有多种分类:按心动过速发作方式分为阵发性与非阵发性;按持续时间分为短阵性与持续性;按发生机制分为折返性、自律性增高性和触发活动性;按起源部位分为房性、交界性和室性,或室上性和室性;按QRS波群时间的宽窄分为宽  相似文献   

8.
<正>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简称AIVR)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1],临床上并不罕见,据报道在24h动态心电图中检出率为0.87%。本文就近3年来我们记录到的35例进行临床分析,重点讨论其并发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或室颤(VF)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异搏定(Verapamil)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为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一般不用于室性心动过速,但近年来人们发现异搏定对某些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有效。我院内科曾收治2例室速的年青患者,临床上均无器质性心脏病,室速期间心电图Q-RS波群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RBBB)伴电轴左偏(LAD),使用利多卡因等治疗无效,而静脉注射小剂量异搏定则迅速控制。鉴于本组2例室速在治疗方  相似文献   

10.
临床意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与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为心内科常见急症表现。依临床症、体征、病史及心电图大多不难作出正确诊断。在心电图上,人们常以QRS宽狭来区别心脏冲动起源于室上性(希氏束分支之上)抑或心室性(希氏束分支之下)。但是宽QRS波也可由室上性冲动所致。如何正确判别QRS波增宽(≥0.12秒)的规则性  相似文献   

11.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异位激动,频率大于或等于每分钟IOO次所构成的心律失常称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如定性心动过速持续30秒以上,称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间不超过30秒或连续心室搏动不超过100次的,称为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1病因1.l此病多数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风心病、心肌病、心肌炎、高血压心脏病、二尖瓣脱垂、右室发育不全等。1.2可发生于药物中毒(洋地黄、奎尼丁等中毒)、电解质紊乱、Q-T延长综合征。1.3心脏机械性刺激(如心导管介入性治疗、心脏手术等)也是病…  相似文献   

12.
人工心脏起搏治疗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3例谢晓春,梁明,伍海安,陈国俊,魏广宽我们遇到3例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在常规抗室性心律失常药物等治疗不见效果后,紧急经锁骨下静脉途径以心率逐渐递减的方式进行起搏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例1,男,42岁,酒后突...  相似文献   

13.
影响肥厚型心肌病预后的若干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晶波  林佑善 《临床荟萃》1999,14(19):907-908
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显著肥厚(主要累及室间隔),致使左心室顺应性降低,往往可发生猝死,而且与遗传有一定关系的原因不明的一种心肌病变。近年来,通过对一些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追踪和随访,认为某些因素可能会对肥厚型心肌病的预后产生影响。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对心肌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其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尤为明显,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猝死发生率较高。有人作统计发现: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猝死者为5.4%,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其猝死发生  相似文献   

14.
2001年7月~2004年8月我院冠心病监护病房应用盐酸胺碘酮针剂治疗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及阵发性房颤2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简称室上速。大部分室上性心动过速由折返机制引起,PSVT主要分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及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AT)。其中,前2种心律失常占全部PSVT的90%~([1])。射频消融术(RFACA)是经锁骨下静脉及股静脉穿刺后,将电极导管放置在冠静脉窦、右心房、右心室及希氏束,行  相似文献   

16.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518001)方卫华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尚缺乏统一的分类法,随着心脏电生理学的发展相应的对室速的机理及治疗已有进一步的认识,根据心电图的特征和电生理学的基础及临床治疗已显示有一定特殊者已加以区分出...  相似文献   

17.
快速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并非少见 ,但若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认识不足 ,常易误诊误治 ,影响预后。现将我们 1990 - 0 2~ 2 0 0 2 -10收治的 2 0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5例 ,女 5例 ,年龄最大 6 6岁 ,最小 8岁 ,16岁以内青少年儿童 11例 (5 5 % )。心动过速 (HR>12 0次 /min)病史最长 15 a,最短 6个月。呈阵发性发作者 12例 ,持续性发作者 8例。心动过速原因呈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 18例 ,其中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6例 ,快速型房颤 5例 ,预激综合征 3例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4例 ;呈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2例 ,均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本…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 ,2 4岁 ,因反复阵发性心悸、胸闷就诊。平素健康 ,外院作心电图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入院后多次描记心电图均正常 ,行食管电生理检查 ,S1S1刺激间歇呈现左束支阻滞的QRS波群。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后 ,S1S1刺激诱发宽QRS波群的心动过速 (图 1a) ,频率 2 0 6次 /min ,呈左束支阻滞图。患者即出现头晕、心慌、胸闷、面色苍白 ,血压由 12 0 /90mmHg(1mmHg=0 .133kPa)降至 90 /6 0mmHg ,怀疑为室性心动过速 ,立即给予 10 0mg利多卡因静脉推注后心动过速即终止。遂以阵发性宽QRS心动过速待查 ,室性心动过速待排收治。该患者进行了 …  相似文献   

19.
党书毅  王玮  王俊峰  曹政  陈彬  王斌  周建华  彭贵海 《临床荟萃》2004,19(17):1007-1008
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已取得很大进展,尤其是对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近年来已有文献报道RFCA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疗效明显。而起源于左室流出道的室性期前收缩则较少见,我科对1例左室流出道的频发性期前收缩伴短阵室速的患者进行了RFCA治疗,近期疗效显著,现报  相似文献   

20.
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08年4月~2012年2月收治的50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心电图检查以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为表现者38例,室性心动过速6例,心电图在复律后提示预激综合征4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室性心动过速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均无明显下降,室性心动过速伴有血压、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36例,其余2例为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因病情危重及窒息新生儿未实施检查8例,完成检查的13例心内结构均提示正常,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患儿在2个月以下者有少量心包积液伴发且心脏收缩功能显著下降。因暴发性心肌炎死亡1例,新生儿死亡3例,好转率显著高于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心脏彩超对病情程度及治疗的预后效果加以评估,频繁发作的年长儿可射频消融术,以全面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