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择时顺势、调理营卫治疗失眠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内经》营卫循行睡眠理论,认为失眠产生的病理机制是营卫循行节律紊乱,患者既存在夜间睡眠行为异常,又存在白昼功能状态低下。治疗应以整体调理睡眠与觉醒为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具有择时顺势、调理营卫作用的醒寤晨方和安寐晚方能有效调整失眠大鼠各睡眠时相,改善学习记忆能力。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醒寤晨方和安寐晚方能显著改善失眠患者各量表积分值,总有效率达92.5%。  相似文献   

2.
失眠症的中医药论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睡眠的过多、过少或睡眠的质量降低都属于睡眠障碍的范围 ,而失眠是睡眠障碍中常见的、多发的疾病 ,随着人们生活、社会活动环境的改变 ,失眠越发成为影响机体生理、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 ,失眠的治疗已成为医学的一大课题。因失眠及伴随症状不同而内在的病因病机也不同 ,从临床的主要发病学说及特点出发 ,按以下几方面给以论治。1 从营卫论治 营卫失和是最早对失眠症机理的论述 ,《灵枢·口问》篇阐述了营卫昼夜运行与睡眠状态的密切关系 :“卫气昼日行于阳 ,夜半则行于阴 ,阴者主夜 ,夜者主卧……阳气尽 ,阴气盛则目瞑 ,阴气尽而阳…  相似文献   

3.
营卫理论谈失眠病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营卫理论辨证失眠是中医学对失眠认识的一个分支,营卫二气规律的循行及盛衰消长是睡眠的保障,文章以营卫理论为基准,将失眠分作"虚""实"两种病证,通过"卫气不得入于阴"及"营气亏虚,卫气内伐"两种途径阐述失眠病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调和营卫法戒断治疗营卫不和型镇静催眠药依赖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营卫不和型镇静催眠药依赖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口服,以每周减25%药量的递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调和营卫法拟定的中药煎剂调和营卫助眠方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药物戒断综合征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睡眠效率值(IUSEV)改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脱落情况:治疗组脱落2例,纳入统计43例;对照组脱落3例,纳入统计42例。(2)IUSEV改善疗效: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37%(38/43),对照组为61.90%(26/42);组间比较(非参数秩和检验),治疗组的IUSEV改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PSQI评分情况:治疗后,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等各项评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除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外,治疗组对PSQI的其余各项评分及总积...  相似文献   

5.
营卫理论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对睡眠的生理病理认识多与营卫有关,这种思想对后世医家诊治睡眠障碍有深远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1内经营卫理论的基本思想营卫皆为水谷精气所化生,《灵枢·五味》“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灌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但它们存在的形式和作用有一定的差别,一般认为营气直接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循行在经脉内输送全身,起到营养全身的作用,而卫气常转化为能量的形式扩散,有温煦肌肤组织和体腔内脏腑器官的作用。营卫的正常循行是人体处于阴阳平衡的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6.
认为人的睡眠-觉醒过程具有周期节律性,失眠即是生物周期节律紊乱的结果,其病理机制在于营卫不和,循行失度,故失眠患者普遍存在“昼不精-夜不瞑”的紊乱状态。根据机体营卫运行的趋势性和时间性,认为燮理营卫、调和营卫是治疗失眠的重要治法。并总结出了临床治疗失眠的效验方剂。  相似文献   

7.
营气与卫气由中焦脾胃化生,具有调节人体睡眠、调节体温、调节汗液排泄等作用。营卫和气血关系密切,其来源与气血一致,功能与气血相关。营卫调和则机体气血调畅,各方面机能正常,阴平阳秘,人体达到一个平衡状态。营卫失和则气血失和,引发机体产生各种疾病。而营卫气血失和引起的各种疾病与水液代谢也有密切关系,营卫气血失和,水液代谢异常,或弥漫周身,或停聚一处化生为痰。基于营卫气血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营卫气血失和角度探讨痰的产生机制,从补益营卫气血、调和营卫气血运行方面论治痰引发的各种疾病,配伍相关药物,以期为临床从营卫气血角度治疗与痰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旨在阐述营卫与血压以及营卫失调与高血压相关性的理论问题。脉与血压分别是中西医对血压这一生命体征认识的表述模式,血压由脉测知,认为血压在脉,脉映血压,进而提出脉是中医认识与研究血压的最佳切入点。营卫与心、血、脉密切相关,营卫养心,营气化血充脉,卫气随宗气贯心脉行呼吸,又能行血、护脉、摄血,营卫是影响血压的可变因素。高血压危险因素之饮食构成、运动不足、精神心理及睡眠障碍等皆与营卫相关,上述因素通过影响营卫,导致脏腑气化失司,营卫失和,引起心、血、脉等血压构成要素失常,形成高血压的发病基础,而通调营卫就成为防治高血压的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9.
中医最早对于睡眠及睡眠障碍的认识源于《内经》,以《内经》睡眠理论为基础,从营卫之气的运行、意志与睡眠的关系以及卫气的功能三个角度,阐释脾胃对于睡眠的重要作用。脾胃作为五脏六腑之大源,五脏气机升降之枢纽,与睡眠关系密切,为临床从脾胃辨治睡眠障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和营安眠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营卫不调型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营卫不调型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30例/组。治疗组口服和营安眠汤,3次/d,1剂/d,联合穴位贴敷,2次/周,对照组睡前口服艾司唑仑片,1 mg /次,1次/d,临睡前服,2组疗程均为30 d。利用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数据,检测治疗前后5-羟色胺(5-HT),γ-氨基丁酸(GABA),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褪黑素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临床疗效、睡眠数据、神经递质含量情况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在中医证候疗效、PSQI及各项睡眠时长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5-HT、GABA、NE、DA 和褪黑素水平变化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P<0.05)。结论 和营安眠汤联合穴位贴敷在PSQI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改善睡眠各项时长、调节神经递质等方面,疗效优于艾司唑仑,治疗营卫不调型失眠疗效显著,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调和营卫外治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例,以调和营卫为治则,采用针刺、艾灸、中药足浴的方法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口服艾司唑仑治疗。两组均10 d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睡眠情况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0.0%,两组病例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和营卫外治法疗效显著,从根本上改善了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黄帝内经》(简称《内经》)营卫理论为指导,阐述卫气运行与失眠的关系。方法在《内经》营卫理论指导下,探究失眠的机理、营卫运行与失眠的关系,对失眠患者进行脏腑辨证及经络辨证,并对不同证型的失眠确立相应的治则治法。结果通过针刺治疗失眠,临床上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睡眠质量。结论运用《内经》营卫理论,对脾胃不和型、心肾不交型、心脾两虚型、肝火扰心型失眠进行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  相似文献   

13.
汪兵 《中国乡村医生》2002,18(14):18-19
中医学两千多年的著作《黄帝内经》就有关于睡眠的描述。如卫气昼行于阳 ,夜半则行于阴 ,阴者主夜 ,夜者卧……阳气尽 ,阴气感则目暝 ;阴气尽 ,阳气盛则寤矣。意思是说人体内营卫二气 ,昼行于阳 ,夜行于阴。气行于阳 ,阳主动 ,故白天清醒少睡眠 ;气行于阴 ,则阴分充盛 ,阴主静 ,故夜间闭目安寝熟睡。1 中医对失眠的看法中医认为凡能打乱营卫之运行 ,破坏阴阳平衡的因素均可导致失眠。现代中医认为失眠的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 ,营卫不和。病因主要是内在因素 ,也有的与饮食有关。失眠涉及多个脏腑 ,如心、肝、脾、肾等 ,但主要病变在心。因…  相似文献   

14.
从营卫不和之失眠机理入手,通过阐述卫气运行与睡眠的关系,对卫气失调所致脾胃不和、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型失眠进行辨证分析,并确立针刺治疗失眠的取穴原则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发挥“肾藏精,精舍志”学说,探究从肾论治不寐病的理论依据及临床意义。[方法] 阐释“肾藏精,精舍志”学说,辨析肾精对于人体睡眠的影响,探究从肾论治不寐病的理论依据。在跟师临床的基础上,综合历代医论和现代研究成果,探究“肾藏精,精舍志”理论在不寐病发生及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总结从肾论治不寐病的辨证分型,并附医案以证其效。[结果] 肾潜藏精,充养髓海,是一切精神生理活动的基础,肾精充足人即安卧,肾精亏损人则不寐。肾精主要从生髓主脑、主外司营卫、藏神志三个方面影响人体睡眠,临床上可以采用补精生髓、调和营卫、潜藏肾志等思路来治疗不寐病。经过临床验证,从肾论治不寐,可分为肾阴亏虚型、肾精不足型、心肾不交型、肾不纳气型、肾阳浮越型等,分别辨证治疗,收效良好。所附医案,辨证属肾阴亏虚型不寐病,方选知柏地黄丸加减治疗,服药两周,停用安眠药,睡眠正常。[结论] 肾不藏精舍志,会导致脑髓不济,营卫不和,从而引起不寐病。“肾藏精,精舍志”学说对于临床治疗不寐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为现代康复面临的难题,中医药治疗该病疗效确切,利于神经康复。系统把握病因病机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前提,通过文献梳理得出本病病机为营卫脏气失衡、气血逆乱、神失所司。治疗上应平调营卫脏气,和气血,安神为治则,方能心脑神安、昼精夜瞑。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寤寐之生理现象,阐发其生理机制,为不寐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帝内经》的阴阳学说、营卫生会学说立论,深入探讨寤寐现象与生理机制,并以此为据,对下一步不寐病因病机之研究提出展望。[结果]睡眠(寐)是一个阴消阳长的过程,可看作非快速眼球运动(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睡眠和快速眼球运动(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之消长。本研究首次提出“卫气-寤寐节律系统”这一概念,该系统以卫气为主体,由六阳经、足少阴肾经、二跷脉、五脏、目等共同构成,其功能相当于西医学促睡眠、促觉醒两大系统的对立统一;寤寐与情志、五脏关系密切,心之功能包含现代医学脑之功能;寤寐过程中伴随的生理现象包括目之开合、欠、梦与梦魇等,其机制亦不离营卫阴阳。[结论]卫气-寤寐节律系统对寤寐起主导作用,本研究结果对不寐等睡眠相关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正常睡眠是阳入于阴的生理状态,其生理基础主要包括六大方面:阴阳消长顺乎节律、营卫之行不失其常、阴阳跷脉经气平顺、五脏之气平和有制、气血盛实充养有源、七情制化无失其度。临床治疗睡眠障碍,当谨守上述六大生理基础,才能知常达变,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9.
正常睡眠是阳入于阴的生理状态,其生理基础主要包括六大方面:阴阳消长顺乎节律、营卫之行不失其常、阴阳跷脉经气平顺、五脏之气平和有制、气血盛实充养有源、七情制化无失其度。临床治疗睡眠障碍,当谨守上述六大生理基础,才能知常达变,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失眠症采取针刺法调和营卫分期进行治疗,对其临床疗效展开分析。方法本研究在2016年5月至2018年5中选择100例出现失眠症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展开随机分组,每组50例,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的组别为对照组,采用针刺法调和营卫分期治疗的组别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分析疗效。结果评估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的,应用统计学分析,具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针对我院失眠症患者实施针刺法调和营卫分期治疗,有效改善患者失眠症状,调节其睡眠质量,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