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李卫  李铭  李永华 《肝脏》2012,17(2):146-147
门脉高压常见病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占门静脉高压的80%以上,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仅占5%~10%[1],但目前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临床上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日益受到重视,部分患者通过适当的治疗,预后较好.现将我科收治的2例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复方鳖甲软肝片对早期肝硬化患者缓解门脉高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脉高压症是肝硬化严重并发症之一,是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原因,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缓解门脉高压症的药物.复方鳖甲软肝片已被证实可有效缓解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进展[1],但对于门脉高压症的治疗疗程目前尚未见报道,我科在这一领域做了初步的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idiopathic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INCPH)是一种罕见疾病,特点是在无肝硬化、无其他导致肝脏疾病的病因以及无内脏静脉血栓病因存在的情况下,出现的门静脉高压。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其病理学特征明显有别于肝硬化。在临床实践中,INCPH常常被误诊为隐源性肝硬化,目前本病尚无特异性的诊断试验,必须进行肝脏活检病理检查,并在排除其他可能导致门脉高压及肝病的疾病之后才能诊断。INCPH的治疗主要是针对门静脉高压症相关并发症,目前其治疗策略主要参考肝硬化门脉高压指南推荐,基于本病病理生理过程及自然病程的治疗策略亟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发主要生于慢性肝脏疾病的终末阶段,且常并发门静脉高压症。门脉高压症是引起肝硬化患者发病或死亡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实验室指标、瞬时弹性成像和多普勒超声技术等方面综述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肝硬化和门脉高压症的无创性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方法。虽然这些方法尚不能替代侵入性的肝活检和肝静脉压力梯度测量以及胃食管静脉曲张的内镜检查,但是它们可以协助肝硬化和门脉高压症患者的治疗并提供有价值的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5.
预防方法     
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由各种原因的肝硬化引起,因此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首先要针对肝硬化进行治疗,但目前对于肝硬化尚无根治性的方法.多年研究证实,通过降低门脉压力就可以预防出血、降低死亡率.目前预防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6.
王文奇  徐瀚峰 《山东医药》2003,43(34):56-57
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由各种原因的肝硬化引起,因此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首先要针对肝硬化进行治疗,但目前对于肝硬化尚无根治性的方法。多年研究证实,通过降低门脉压力就可以预防出血、降低死亡率,目前预防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7.
门脉高压是各种原因所致肝内血管阻力增大和门静脉血流量增加的结果,是肝硬化严重并发症(静脉曲张出血和顽固性腹水)的主要死亡原因,特别是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进行门脉高压早期评估、治疗及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病死率。目前测量肝静脉压力梯度是公认的评估门脉高压程度的金标准,近年来无创诊断评估手段层出不穷,但能够应用于临床的技术较少;针对门脉高压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微创介入、外科手术和肝移植等。本文就目前门脉高压的诊断及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在门脉CT血管造影成像(CTA)和胃镜上的特点,比较两者对于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检出正确性.方法:对60例临床疑为门脉高压食管的患者分别行门脉CTA和胃镜检查.所有检查均由消化科和放射科指定专业医师进行操作并作出诊断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门脉CTA、胃镜两种方法检出食管静脉曲张42例和45例,诊断率为70.0%和75.0%,两者的诊断一致率为70.8%.门脉CTA和胃镜两种方法检出的胃静脉曲张分别为52例和30例,诊断率分别为86.7%和30.0%,两者的诊断一致率为26.7%.通过以上的检查和病史分析,60例门脉高压患者均明确了病因,包括肝炎后肝硬化42例,血吸虫性肝硬化7例,酒精性肝硬化3例,胰源性门脉高压7例,门脉海绵样变性1例.结论:门脉CTA对于食管和胃静脉曲张的检出率较高,对胃镜不能观察到的非黏膜面的曲张静脉及其他部位静脉均可作出诊断.对非肝硬化原因的门脉高压亦能作出正确诊断.对疑诊门脉高压的患者,结合门脉CTA和胃镜检查可以对门脉高压病因、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是乙型肝炎大国,由乙型肝炎导致的肝硬化比例高达60%。门脉高压是失代偿期肝硬化的重要表现之一,病死率较高,临床上常因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急性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顽固性腹水等)才得以确诊。因此,门脉高压的早期诊断和无创监测在国内外临床上迫切需求且是该领的研究热点。当今,门脉高压诊断的金标准是肝静脉压力梯度的测定,但该技术具有有创性且对操作者的水平要求较高。在早期门脉高压尚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脾功能亢进症是消化内科常见的疾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虽然外科手术治疗能有效控制出血,但对于肝功能差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内镜曲张静脉套扎术(EVL)是目前常用的方法,其临床疗效仍不甚满意,为此,我们采用EVL联合部分脾栓塞术(paritalsplenicembolization,PSE)治疗门脉高压症患者,探讨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1.一般资料:43例经临床综合诊断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经胃镜检查确诊为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排除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根据患者经济承受能力和意愿分为两组,一组23例  相似文献   

11.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on gastopathy, PHG)是指门脉高压症伴发的胃黏膜病变, 主要发生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消化系出血症, 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严重时危急生命. 近年来关于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病机制, 内镜下和影像学诊断、治疗发展较快. 本文就近年来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我院收治的大部分门脉高压症病人是血吸虫病性肝硬化。血吸血病门脉高压及其并发症的手术治疗的护理除有普外科各种常规护理的共性外,还有其一定的特殊性。临床实践证明,对于门脉高压症手术前后的优质护理,对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  相似文献   

13.
门脉高压症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可见于各种病因的肝病,其中最常见的是肝硬化。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水、侧枝循环形成、脾肿大及脾亢。上消化道出血是其主要并发症之一,往往是病人致死的原因,本文重点介绍门脉高压的胃镜诊断及其出血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门脉高压症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可见于各种病因的肝病,其中最常见的是肝硬化。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水、侧枝循环形成、脾肿大及脾亢。上消化道出血是其主要并发症之一,往往是病人致死的原因,本重点介绍门脉高压的胃镜诊断及其出血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陈玉龙 《山东医药》1997,37(6):37-38
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内镜治疗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50052)陈玉龙食管静脉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最严重的并发症,其病死率在50%以上。多年来,许多学者为治疗该病做了大量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其中包括门脉分流、门奇断流、口服β受体阻滞剂、三...  相似文献   

16.
门脉高压症是各种病因所致肝硬化的主要表现,目前尚无治疗良策。1980年,Lebrec等发现心得安可明显降低肝静脉楔压及游离压梯度(WHVP-FHVP),为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开辟了一条新径。当前可用于治疗门脉高压的药物有两大类,即血管收缩剂和血管扩张剂。前者能通过减少内脏血  相似文献   

17.
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诊断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 《中华肝脏病杂志》1998,6(2):117-119
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诊断治疗门脉高压的诊断沈鼎明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脉高压是一组临床症候群,其诊断包括门脉高压的诊断、其严重度、合并症、基本病因、治疗方案、治疗效果追踪评估以及预后判断等方面。常有赖于器械检查如内镜、超声、X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肝结节状再生性增生(NRHL)的临床、病理及诊断分析总结,期望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从300例因脾功能亢进而行脾切除和肝脏活组织检查病例中选出病理诊断符合NRHL的病例12例,分析其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诊断及处理等资料,且随访治疗效果。结果12例NRHL中6例明确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克罗恩病,1例疑诊溃疡性结肠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6例,免疫抑制剂3例。11例有门脉高压;所有患者均无病毒性肝炎史;肝功能轻度受损;病理特征为肝实质内结节状再生性增生,门脉周围轻度纤维化和汇管区散在淋巴细胞浸润,门静脉分支狭窄和闭塞,无肝坏死表现;术前均被诊断为肝硬化伴门脉高压;行手术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随访患者多数病情稳定。结论NRHL可能与免疫和肝脏血液循环障碍有关;以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应与肝硬化鉴别;诊断依靠肝脏楔形活检;处理门脉高压可使临床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2002-2007年,我们共急诊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患者2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8例,女8例;年龄20-64岁,平均40.6岁。入院后根据病史、症状、体征、肝功能、乙肝五项、B超、胃镜等检查确定诊断。门脉高压原因:肝炎后肝硬化24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患者血氧水平的变化和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瑾  薛建  张兴荣 《肝脏》2002,7(1):11-13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低氧血症的发病机制、发生率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用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 2 0例正常者、5 0例肝硬化患者动脉血氧水平。结果 肝硬化组肺泡 动脉氧分压差 (AaDpO2 )显著高于对照组 ,动脉血氧分压 (PaO2 )明显低于对照组。肝性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是 5 4% ( 2 7/ 5 0 ) ,在肝功能ChildC级患者最为明显 ,肝性低氧血症与门脉高压、蜘蛛痣、杵状指 (趾 )密切相关。肝硬化ChildA级、B级患者常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水平有显著差异。结论 肝硬化合并低氧血症与门脉高压和肺内血管扩张有关 ,检测动脉血氧水平有助于肝硬化预后判断和肝肺综合征(HPS)的诊断。相当一部分HPS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