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探究分析多模态3.0T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2年3月就诊于本院的1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1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均行多模态3.0T MRI检查,其结果与术后病理确诊结果比对分析,比较子宫内膜分期情况,分析多模态3.0T MRI的应用价值。结果:常规平扫+弥散加权+动态增强模态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性最高(Kappa=0.912,P<0.05);常规平扫+弥散加权+动态增强模态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平扫模态、常规平扫+弥散加权模态(P<0.05)。结论:多模态3.0T MRI技术能提高子宫内膜癌的术前分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CT与MRI联合应用于子宫内膜癌诊断中,分析其对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的判断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经病理证实的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CT、MRI、CT联合MRI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T检查出2期52例,3期19例,4期9例,与病理诊断相比检出率为71.25%(57/80);MRI检查出2期50例,3期20例,4期10例,与病理诊断相比检出率为73.75%(59/80);CT联合MRI检查出2期35例,3期29例,4期16例,与病理诊断相比检出率为92.50%(74/80);CT联合MRI检出率与CT、MRI相比明显更高(P0.05)。结论 CT联合MRI可提升子宫内膜癌检出率,为临床判断分期提供重要依据,利于进一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和MRI在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荥阳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4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螺旋CT、MRI检测,结合患者病理资料,评价CT与MRI检查在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单一CT诊断和单一MRI诊断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56.82%、63.64%,显著低于两者联合诊断的准确率88.64%(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中采用MRI联合CT检查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成像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内膜癌定性诊断及分期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资料,依据FIGO分期原则,将术前MRI分期与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RI判断子宫肌层浸润深度的正确率为70.0%,浸润浅肌层和深肌层的正确率分别为73.3%和80.0%.结论 MRI诊断正确率较高,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术前常规影像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欧阳光 《当代医学》2013,(18):66-67
目的分析与探讨CT与MRI在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09年2月-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2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采取单纯CT与单纯MRI检查以及CT联合MRI检查,并与手术病理资料进行对比。评价采用CT与MRI对于子宫内膜癌分期的临床价值与准确度。结果 2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CT检查进行分期的准确率为55.0%,而采用MRI检查进行分期的准确率为65.0%,采取CT联合MRI检查进行分期的准确率为85.0%,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采用CT或MRI对子宫内膜癌进行分期诊断,准确率不理想,而采用CT联合MRI进行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其准确率较高,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联合MRI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同时结合对术后VEGF-C表达水平的观察以判断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方法 随机选取铜川市矿务局中心医院妇瘤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通过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7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CT检查、MRI检查以及CT联合MRI检查, 以手术病理分期为标准, 将单纯CT检查和单纯MRI检查作为对照, 比较CT、MRI及CT联合MRI的诊断准确率, 分析CT和MRI联合检查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同时对所有研究对象术后的病理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组织内VEGF的表达, 观察术后VEGF-C的表达水平, 以判断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结果 7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单纯CT、单纯MRI及CT联合MRI的术前分期术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9.4%、65.7%和92.1%, CT联合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单纯CT和单纯MRI检查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到VEGF-C在不同级别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 并与CT联合MRI的术前分期呈现正相关性.结论 CT联合MRI检查与单纯CT检查和单纯MRI检查比较在子宫内膜癌的术前分期术前诊断准确率显著增高, 且与术后VEGF-C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 因此可以通过CT联合MRI检查结合肿瘤生物学指标VEGF-C的表达情况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术前分期诊断并推测其恶性程度, 增加了对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评估和预后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Du L  Lei Y  Li D  Qiu X  Liang B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7):1048-1051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的磁共振成像(MRI)征象,探讨MRI在子宫内膜癌新分期中的作用。方法对54例术后经病理证实并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行MRI检查,描述肿瘤的MRI征象特点,以FIGO2009最新分期为标准,对MRI判断肌层侵犯、宫颈浸润及术前分期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54例子宫内膜癌中,Ⅰa期27例,Ⅰb期9例,Ⅱ期10例,Ⅲ期5例,Ⅳ期3例。MRI对病灶的总显示率达94%(51/54)。T1WI肿瘤显示欠清,T2WI呈中等偏高信号,增强时中等强化,低于明显强化的肌层。结合T2WI及T1WI脂肪抑制序列增强扫描,MRI评价肿瘤浸润肌层深度的准确性为91%(49/54),正确判断宫颈侵犯的敏感性为77%,特异性89%,准确性83%,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准确率为89%(48/54),与术后FIGO新分期、病理结果对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I对子宫内膜癌诊断、肌层/宫颈侵犯的判断及术前分期准确性高,是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MRI)下宫颈癌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其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秦皇岛市第二医院行MRI检查并经病理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盆腔MRI平扫、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磁共振(IVIM-DWI)和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扫描,采用双盲法,依据FIGO分期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级,比较不同临床分期患者IVIM-DW]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慢扩散系数(D)、快扩散系数(D*)]和DCEMRI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sp)、容积分数(Ve)]之间差异,将多模态M RI影像学分期结果,与其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相比,评价多模态MRI对宫颈癌分期诊断的价值。结果本组50例宫颈癌患者中,鳞癌有29例,腺癌有13例,腺鳞癌有8例;处于高中分化的有39例,处于低分化的11例;根据FIGO病理分期,处于Ⅰ期的有23例,处于Ⅱ期的有18例,处于Ⅲ期的有5例,处于Ⅳ期的有4例;以Ⅱb期为分界,Ktra...  相似文献   

9.
姜波薛婷 《吉林医学》2014,(6):1217-1218
目的:探讨MRI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经手术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FIGO的分期原则,将术前MRI分期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MRI判断肌层侵犯的准确度为80.00%(40/50),分期准确率为86.00%(43/50)。结论:MRI能够较为清楚地显示子宫内膜癌的病灶范围与肌肉侵犯的相关情况,且术前诊断及分期价值非常高,值得在临床诊断子宫内膜癌中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7):99-101
目的探讨CT联合MRI检查对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分别观察CT、MRI及二者联合检查对子宫内膜癌及分期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本组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Ⅱb期15例,Ⅲa期4例,Ⅲb期10例,Ⅲc期13例,Ⅳ期8例。CT+MRI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率、诊断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准确率分别显著高于CT、MRI单独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联合MRI检查对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显著提高临床分期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子宫内膜癌术前的准确分期,判断宫颈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其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文中探讨CT和MRI联合检查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CT和MRI及手术病理资料。以手术病理分期结果为标准,单纯CT和MRI为对照,评价CT和MRI联合检查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结果 31例晚期子宫内膜癌,CT和MRI联合检查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准确率达87.1%,明显高于单纯CT(58.1%)和MRI检查(6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38)。结论 CT和MRI联合检查对晚期子宫内膜癌的术前分期准确率高于单纯的CT、MIR检查,为临床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宫颈癌多模态MRI影像进行研究及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首诊入院的5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接受MRI检查,并按照FIGO最新分期标准进行MRI分期及病理采集,磁共振成像分期对照病理分期,采用多模态MRI检查,完成常规MRI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WI)以及动态增强扫描(DCE),对比多模态MRI分期结果和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病理结果,并探索宫颈癌多模态MRI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50例宫颈癌患者中,FIGO分型为:Ⅰa型2例,Ⅰb型11例,Ⅱa型15例,Ⅱb型13例,Ⅲ型5例,Ⅳ型4例。组织学类型分类:鳞癌34例,腺癌11例,鳞腺癌5例。组织学分级:G1期24例,G2期20例,G3期6例。(2)针对Ⅰa期2例,MRI检查结果正确2例,准确性为100.0%,Ⅰb期共11例,MRI检查结果正确例数8例,准确性为72.7%;Ⅱa期15例,MRI检查结果正确例数12例,准确性为80.0%;Ⅱb期13例,MRI检查结果正确例数9例,准确性为69.2%;Ⅲ期及Ⅳ期患者MRI检查结果完全正确,准确性为100%。结论:多模态MRI影像对于早期宫颈...  相似文献   

13.
蔡利平 《黑龙江医学》2021,45(23):2540-2541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超(TVCDS)、磁共振成像(MRI)及宫腔镜对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2017年4月—2018年6月间登封市中医院收治的52例疑似子宫内膜癌患者,均行全子宫切除+双侧卵巢或输卵管切除术,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所有患者术前均行TVCDS、MRI及宫腔镜检查,对比分析三种诊断方式准确率.结果:52例疑似子宫内膜癌患者经病理诊断,最终有48例(92.3%)患者确诊.MRI诊断准确率83.33%(40/48),TVCDS诊断准确率91.67%(44/48),宫腔镜诊断准确率95.83%(46/48),三种诊断方式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6,P=0.002).结论:经阴道彩超、磁共振成像及宫腔镜对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阴道超声、磁共振成像(MRI)在子宫内膜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7月经病理证实5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接受阴道超声、MRI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阴道超声、MRI对术前临床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同时观察不同检查方法影像学表现。结果术后病理分期:Ⅰa期40例,Ⅰb期12例,Ⅱ期4例,Ⅳa期2例。以术后病理分期为金标准,阴道超声对术前临床分期诊断总准确率86.21%,MRI对术前临床分期诊断总准确率87.9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超声、MRI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判断准确率均较高,能为子宫内膜癌术前手术方案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杨  屠文刚  袁玉山  宋斌  王丽  时倩倩 《安徽医学》2013,34(9):1384-1386
目的探讨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经分段诊刮及手术病理证实的8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行MRI检查,判断子宫肌层浸润程度和宫颈侵犯情况并进行术前分期,将术前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88例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Ⅰa期57例,Ⅰb期22例,Ⅱ期9例。按照FIGO 2009分期标准,术前MRI分期Ⅰa期、Ⅰb期、Ⅱ期准确率分别为96.6%、94.3%和97.7%。结论应用MRI评价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和宫颈侵犯情况较准确,能提高术前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磁共振(MRI)对子宫内膜癌的分期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2例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根据FIGO分期标准,将术前MRI分期与手术一病理分期结果对照。结果62例子宫内膜癌MRI60例显示病变,矢状压脂T2WI显示病变最好,本组Ⅰ期50例,Ⅱ期7例,Ⅲ期4例,Ⅳ期1例,分期诊断正确50例,准确率为80.5%。结论MRI诊断及分期正确率高,临床价值重要,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术前常规影像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实施核磁共振成像(MRI)手段的检查与诊断作用效果.方法:在2018年8月~2019年7月于本院诊疗子宫内膜癌者共40例,经手术治疗后病理检查后明确患者为子宫内膜癌病人.结合患者在术前检查得出MRI结果,按照手术和病理分期检查状况对其确诊结果展开评估.结果:可见在40名患者其术后的病理癌症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检查在FIGO (2009)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5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将MRI术前临床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对比。结果 MRI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率为84.6%(44/52),诊断Ⅰ期子宫内膜癌的准确率为95.2%(40/42),诊断Ⅱ期及以上子宫内膜癌的准确率为80.0%(8/10)。结论 MRI对分析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有较高的准确度,可用于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12月林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1例疑似子宫内膜癌患者。患者均接受DCE-MRI及DWI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DCE-MRI、DWI单独与联合诊断结果。结果 DCE-MRI联合DWI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均高于DCE-MRI、DWI单独检查时,两者联合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漏诊率低于DCE-MRI、DWI单独检查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DCE-MRI联合DWI检查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均较高,漏诊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廖瑜  黎清  李依芬  郭威  徐建平 《广东医学》2012,33(4):472-473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MRI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经手术治疗的98例临床及病理资料完整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分期与MRI分期的差异并与手术病理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临床分期Ⅰ期的76例患者,MRI分期有58例相符,符合率76.3%,而术后手术病理分期仅49例符合,符合率为64.5%;在临床分期Ⅱ期的22例患者中,MRI检查有10例相符,符合率45.5%,有12例上升为Ⅲ期(54.5%);而MRI分期Ⅰ期的58例患者中48例与术后手术病理分期相符,符合率82.8%,10例上升为Ⅱ期和Ⅲ期(17.2%).临床分期与MRI分期的符合率为69.4%,与手术病理分期的符合率为59.2%;MRI与手术病理分期的符合率为77.6%.结论 子宫内膜癌术前临床分期的准确性较低,期别越晚则准确性越差;而MRI能多方位清晰显示子宫内膜癌癌灶及肿瘤侵袭范围,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有较高的判断价值;而手术病理分期则最能反映肿瘤生长的范围及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