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腔粘结技术对儿童下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7例儿童下颌骨骨折应用复合树脂粘结固定夹板,其中4例应用复合树脂直接固定;13例实施尼龙丝结扎—复合树脂固定夹板:12例实施贴钩—尼龙丝—复合树脂固定:3例应用金属丝弓—复合树脂单颌固定;5例实施牙列贴钩带钩丝弓—复合树脂颌间弹性牵引。结果:37例儿童下颌骨骨折中有35例咬合关系恢复正常,2例有轻度错He,经调He后咬合关系正常。结论:儿童混合牙列时期乳、恒牙交替及牙齿形态特殊,又儿童下颌骨中含有牙胚不易手术治疗,而常规牙弓夹板固定困难,因此,应用复合树脂粘结固定夹板治疗儿童下颌骨骨折是一项简易、高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应用高强纤维粘结技术治疗儿童下颌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强纤维粘结技术对儿童下额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7例儿童下颌骨骨折合适病例,骨折两侧存在2-4牙且较稳定,局麻生效后手法复位,应用高强纤维加流动树脂光固化粘结固定形成牙周夹板固定4-6wk,待骨折愈合后磨除夹板。结果17例儿童下额骨骨折治疗结果均感满意,骨折愈合及咬殆关系的恢复理想,达到了治疗目的。结论应用高强纤维粘结固定技术治疗儿童下颌骨骨折是一项简易、经济、高效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应用everstiek伢典高强纤维牙弓夹板粘结固定是加小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下颌骨单发或多发骨折先行手法复位或颌间钢丝结扎牵引复位后用钢丝进行单颌结扎,力求恢复正常咬合关系,用小型钛板进行骨折段的坚固内固定,然后将钢丝结扎固定换为高强纤维牙弓夹板粘结固定。结果21例下颌骨骨折应用该技术均取得较好的疗效,恢复了正常咬合功能。结论应用该项技术,避免了较长时间颌间结扎对病人造成进食困难,难以保持口腔卫生,牙龈红肿造成牙周疾病的严重后果。大大减小对恒牙胚的损伤风险。可以早期进行张口锻炼,从而对颞颌关节的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采用粘结技术牙列粘结贴钩,弹性颌间牵引方法治疗36例儿童颌骨骨折。结果36例患者咬合关系恢复优22例,良14例,无失败病例。粘结技术操作简单,咬合关系恢复好,而疗效显著,是一种无创伤性治疗儿童颌骨骨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龈牙联合夹构对牙槽骨骨折及简单颌骨骨折复位固定的疗效.方法:选择23例牙列完整、牙周健康的牙槽骨骨折或颌骨不超过两处骨折,且手法可基本复位的外伤患者,利用龈牙联合夹板进行复位、固定.结果:23例患者中21例戴用夹板4周后咬合关系良好,面形恢复正常;1例下颌骨两处骨折和1例上下颌骨联合骨折去除夹板后有咬合干扰,经调合后恢复正常咬合关系.结论:应用龈牙联合夹板治疗牙槽骨折和简单的颌骨骨折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崔连植 《当代医学》2010,16(36):76-76
目的探讨颌间弹性牵引复位固定治疗下颌骨正中骨折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对49例下颌骨正中骨折采用带钩牙弓夹板作颌间弹性牵引复位固定。结果 49例下颌骨骨折经颌间弹性牵引复位固定治疗,所有患者开口型正常,咬合关系良好,没有发现面形偏斜。经过2个月张口锻炼功能恢复如初,咀嚼功能良好,效果满意。结论颌间结扎此法简便易行,复位准确,特别对不配合行手术治疗或不损伤生长中的恒牙,患者可以免受手术痛苦和并发症。颌间弹性牵引复位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效果可靠,不剥离骨膜,不增加软组织损伤,不增加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29例下颌骨骨折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技术治疗经验,方法P:口内或口外切开,行暂时性颌间结扎恢复正常咬合关系,骨折断端用微型钛板内固定,结果:26例骨折愈合良好,咬合关系恢复正常,2例轻度错合,结论:微型钛坚固内固定技术创伤小,疗效显,是治疗下颌骨骨折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9例下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传统的颌间结扎固定术(30例)和小型钛板内固定术(29例).结果两组术后创口无感染.颌间结扎固定组30例患者中有12 例局部咬(牙合)关系不良,22例张口度<37 mm;小型钛板内固定组29例患者中有4例局部咬(牙合)关系关系不良, 5例张口度<37 mm.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在咬(牙合)关系关系及张口度的恢复方面,其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结论小型钛板内固定对下颌骨骨折治疗效果肯定,在咬(牙合)关系关系及张口度恢复方面明显优于颌间结扎固定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从口腔内入路行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加下颌牙弓夹板单颌固定治疗下颌骨多发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1例下颌骨多发性骨折先行下颌牙弓夹板单颌固定后作颌间结扎固定,初步恢复下颌骨外形和咬合关系,从口腔内黏膜作切口,暴露骨折处并准确复位后行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术毕拆除颌间固定。术后1天和90天进行临床和X线检查,评价其咬合关系、骨折复位及下颌骨的连续性。结果除1例患者后牙早接触外,其余患者复位、固定良好,咬合关系和下颌骨连续性恢复良好。结论口腔内入路行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加下颌牙弓夹板单颌固定可对下颌骨多发性骨折进行良好的复位、固定,并具有较好的功能和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可吸收小夹板治疗下颌角骨折经口内治疗临床可行性。方法 16例下颌角骨折或伴下颌体部骨折应用可吸收小夹板沿张力线做坚固内固定3个月~1年复查包括骨折复位准确性、固定稳定性、骨折愈合、伤口愈合、(牙合)关系及神经损伤等。结果 16例下颌角骨折术后1例出现感染,其余咬合关系正常,咬合功能恢复较好,X线检查未见骨愈合不良,结论小颌角骨折口内应用可吸收小夹板形张力带固定效果肯定,但不能完全放弃颌间结扎。避免面部瘢痕及面神经损伤,符合美容学要求,较传统的口外切口内固定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牙外伤固定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非照  雷荣昌 《医学综述》2009,15(6):845-847
牙外伤是口腔科中常见的急诊病种,可靠的固定技术是治疗牙外伤的关键。现代的牙外伤固定技术利用酸蚀后釉质-树脂之间的黏接特性,对外伤牙进行弹性固定,促进患牙的牙髓、牙周组织的恢复。目前的牙外伤黏接固定装置包括钢丝-树脂黏接固定夹板、正畸固定装置、专用黏接钛板、玻璃纤维夹板等,其固定外伤牙的效果在实验室研究及临床应用中都获得了肯定,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钢丝结扎夹板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片段弓固定法与高强纤维夹板固定法在外伤移位前牙固定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4例因训练和运动导致上前牙移位和半脱位的门诊军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片段弓固定法与高强纤维夹板固定法进行复位固定,8周后通过临床和X线检查,比较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两组34例患者固位效果稳固、无松脱,牙龈组织健康;去除固定后检查外伤牙均无松动,无叩痛;X线检查未见牙槽骨及牙根吸收现象。在即刻效果的美观、舒适方面高强纤维夹板固定法优于片段弓固定法。结论对于外伤所致的上前牙移位和半脱位患者,两种固定法均可有效的固定松动患牙;高强纤维夹板固定法更为美观和舒适,是松动牙固定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快套式附着体固位可摘义齿修复重度牙齿磨耗伴牙列缺损 (双侧游离端缺失 )的临床效果。方法:对 8例患者 5 1颗基牙 ,应用快套式冠外附着体 16件 ,经过半年至 2年时间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8例患者咀嚼能力明显改善 ,该修复体具有治疗性咬合板和牙周夹板的作用 ,义齿固位稳定性及美观效果好 ,基牙牙槽骨无明显吸收。 结论:快套式附着体固位可摘义齿是一种固定 -活动联合修复体 ,兼有固定和活动义齿的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应用复合树脂牙周夹板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经验。方法: 以结扎丝、矫正丝及带钩齿弧结合复合树脂制成牙周夹板固定松动牙患者27例,结扎固定后1个月复查,以后3~6个月复查1次,观察固定后的临床症状、牙齿松动度、牙周袋情况及咀嚼功能,摄X线片观察牙槽骨情况并判断结果。结果: 经过3~5年的临床观察,良好6例,进步4例,有效率达88.9%。结论: 该方法将松动牙连成一个整体,减少各牙的动度和应力,提高患者的咀嚼效率,有效地控制慢性牙周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orthopedic effects of a new method to treat skeletal crossbite in the early mixed dentition. Methods :Twenty cases (5.8-7. 5 years old ) with skeletal crossbite were treated by bonding the bite plate combined with the face mask protracting the upper jaw. Cephalometric radiographs were taken and analyz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Results: On average, in all 20 cases the maxilla was moved by 2.06 mm forwards the mandible was turned 2.45° downward and backwards the skeletal crossbites were corrected and the facial profiles were improved satisfactorily. The period of treatment was conducted for 1.7 months on average. Conclusion: A good effect can be achieved by bonding bite plate combined with the face mask protracting the upper jaw to treat skeletal crossbite in the early mixed dentition, which will benefit the craniofacial growt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下虚拟颌位引导儿童关节强直患者同期矫治颌骨畸形的可行性。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儿童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将患者颌骨与牙列的影像数据导入计算机软件,进行虚拟设计,完成肋骨肋软骨移植和颌骨畸形的同期矫治,设计制作数字化咬合导板备用。术中完成关节强直松解后,在数字化咬合导板的引导下使下颌骨就位,并完成肋骨移植。对术前和术后即刻的颏点偏斜程度以及下颌升支高度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该方法的可靠性。结果:5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术前设计的虚拟颌位下颏点至面中线的距离平均为(0.58±0.20) mm,术后测量值为(0.70±0.27) 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虚拟颌位下患侧下颌升支的长度平均为(48.19±3.20) mm,术后测量值为(48.17±3.62) 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虚拟颌位引导下,能够在重建关节的同时实现颌骨畸形的同期矫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牙列颌垫用于无明显移位下颌骨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无明显移位的下颌骨非粉碎性骨折病人,恢复其正常颌关系后取模,制作全牙列颌垫,让病人戴用三月后去除。结果X线全口曲面断层片显示骨折断端对位良好,骨折线已变模糊。临床检查骨折线断端无松动,颌关系恢复良好。结论对于简单的下颌骨前牙区单线骨折,能手法复位正确颌关系的情况下,可采用下颌全牙列颌垫法治疗。本法简单、方便、创伤小、效果确实可靠,为下颌骨骨折治疗方法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8.
岳强 《医学综述》2009,15(9):1440-1440,F0003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技术应用于替牙期恒牙再植术后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17例替牙期恒牙再植术后应用固定矫治技术加以固定,观察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7例患者21颗替牙期脱位牙再植术后2年随诊,15颗疗效为成功,5颗为好转,1颗为失败。结论固定矫治技术固定再植牙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牙区合垫配合前牙区颌间牵引治疗儿童髁状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替牙期11例髁状突骨折患儿,年龄7~14岁。根据年龄、骨折类型制作不同厚度的后牙区合垫,前牙区植入种植体支抗进行颌间牵引3周,3周后停止颌间牵引,合垫戴用3个月,配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复查。结果11例髁突骨折患儿形态和功能均恢复良好;CT影像显示髁状突骨折处改建良好,双侧基本对称,升支高度基本一致。结论合垫配合前牙区颌间牵引治疗儿童髁状突的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供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生物力学的理论支持。方法:选用牙列完整的成年男性志愿者1例,以眶耳平面为基准平面进行螺旋CT扫描,从髁突到颏部连续横断扫描73层。选择骨组织窗观察断层,用Photoshop7.0读取每层骨组织边界坐标值,将坐标值输入SolidWorks2002有限元软件中, 建立下颌体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按照Champy的下颌骨骨折理想固定线进行小型钛板固定,分别模拟切牙咬合及健、患侧磨牙咬合条件下,获得骨断端的相对位移情况,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评价下颌骨骨折小型钛板沿张力带坚固内固定稳定性。结果:下颌骨正中联合及下颌体骨折沿张力带坚固内固定,在功能咬合时,骨断端相对位移均在150μm内;骨折线倾斜角度>20°时,在健侧磨牙咬合时牙槽舌侧的x轴方向上的位移>150μm。结论:两块小型钛板下颌骨正中联合或下颌体骨折坚固内固定,骨折段稳定。当骨折线近中倾斜角度>20°时,小型夹板坚固内固定的稳定性就可能不能保证骨折顺利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