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朱晓萍 《中外医疗》2009,28(25):29-29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680例在我院门诊行药物终止妊娠健康妇女的年龄,孕囊直径.子宫位置.分娩史.经期时间,孕龄等资料。结果年龄〉35岁.有剖宫产史、孕囊直径〉2cm,子宫后倾后屈位、经期〉5d,停经40~49d者,药物流产失败率明显增高。结论药物流产的效果受妇女的年龄.分娩史.孕产史、孕囊直径,子宫位置,孕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娄凤一 《当代医学》2010,16(22):66-67
目的探讨分析药物流产失败的原因。方法对389例在我院门诊行药物终止妊娠妇女的年龄、既往分娩方式、孕囊直径、子宫位置、孕产次数、孕龄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35岁、孕囊直径≥2cm、子宫前屈、后倾后屈位、孕产次数增多、停经大于49d者,药物流产失败率明显增高,自然分娩史与剖宫产史者药物流产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药物流产的效果受妇女的年龄、孕囊直径、子宫位置、孕产次数、孕龄的影响,自然分娩史与剖宫产史者药物流产的效果无明显差异;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药物流产适应证及禁忌证,对人工流产高危因素者首选药物流产,药物流产失败及时行人工流产或清宫术。  相似文献   

3.
胡自品 《中外医疗》2008,27(19):33-34
目的 分析药物流产失败的原因.方法 对2248例在门诊药物流产妇女的年龄、孕囊直径、子宫位置、分娩史、经期、孕龄进行分析.结果 年龄>35岁、有剖宫产史、孕囊直径>2cm、子宫后倾后屈位、经期>5d,停经40~49d者,药物流产失败率明显增高.结论 药物流产的效果受妇女的年龄,分娩史、孕囊直径、子宫位置、经期时间、孕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7520例在我院门诊行药物终止妊娠健康妇女的年龄、孕囊直径、子宫位置、分娩史、经期时间、孕龄等资料。结果年龄〉35岁、有剖宫产史、孕囊直径〉2cm、子宫后倾后屈住、经期〉5天、停经40-49天者,药物流产失败率明显增高。结论药物流产的效果受妇女的年龄、分娩史、孕囊直径、子宫位置、经期时间、孕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影响药物流产安全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75例在我院门诊行药物终止妊娠妇女的年龄、孕囊直径、子宫位置、孕产次数、孕龄、既往分娩方式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年龄≥35岁、孕囊直径≥20mm、子宫后倾后屈位、孕产次数多、停经大于49d者,药物流产失败率明显增高,自然分娩史与剖宫产史者药物流产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药物流产的效果受妇女的年龄、孕囊直径、子宫位置、孕产次数、孕龄的影响,自然分娩史与剖宫产史者药物流产的效果无明显差异;在临床中,医生除应严格掌握药物流产适应证和禁忌证外,还要根据以上几种情况进行选择,以提高药物完全流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某些相关因素对药物流产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近3年笔者所在医院720例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的临床资料,分析药物流产者的孕产次、孕囊直径、子宫位置、年龄、剖宫产史、哺乳期妊娠与药物流产效果的关系.结果 年龄≥35 岁,既往有剖宫产史,孕产次≥2次,孕囊直径≥20 mm,子宫后倾后屈,哺乳期妊娠的药物流产效果较差.结论 药物流产不全及失败率与年龄、孕囊直径、子宫位置、孕产次、剖宫产史、哺乳期妊娠有一定关系.药物流产的效果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对存在这些因素的患者应慎重选择药物流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药物不全流产及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120例药物不全流产或流产失败行手术干预的妇女纳入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120例药物完全流产妇女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妇女在年龄、盆腔炎症、流产史、孕产次、剖宫产史、屈位子宫、孕龄、孕囊大小等因素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妇女年龄、孕龄、孕囊直径、孕产次数、合并有盆腔炎症、屈位子宫、流产史的比例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女年龄大、盆腔炎症、孕产次多、有流产史、孕龄长、孕囊直径大可能与药物不全流产及流产失败有关。  相似文献   

8.
药物流产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药物流产失败的相关因素,选择2034例行药物流产的病例,分析流产失败的有关因素。结果,2034例药物流产中失败165例,失败率为8.11%。年龄≥35岁者药物流产失败率(14.80%)高于<35岁者(4.48%),有剖宫产史者药物流产失败率明显高于自然分娩史者,流产次数的增多,药物流产的失败率增高,孕囊直径1~3cm者药物流产的失败率(5.22%)明显低于孕囊直径>3cm者(17.43%),经期>5d者药物流产率(12.29%)高于<5d者(5.46%),后倾及后倾后屈位子宫者药物流产失败率明显高于前倾位及水平卧位子宫者,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年龄、药物流产失败率随年龄增大、有无剖宫产史、孕产次数、子宫位置、行经天数是影响药物流产效果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几个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择720例孕龄在49天以内的健康正常妇女,也用米非司酮序贯并用卡孕栓终止早孕。结果药物流产失败率随孕龄、孕产次增加而增加,有剖宫产史者较有自然分娩史者药物流产失败率增加。子宫前倾前屈位、后倾位、后倾后屈位较子宫平卧位、前倾位药物流产失败率增加。孕囊直径〈1cm及1~2.34cm者较孕囊直径〉2.34cm者药物完全流产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药物流产与孕龄、孕产次、既往分娩方式、子宫位置、孕囊平均直径密切相关。在临床中,医生除了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外,还要根据以上几种情况进行选择,以提高药物完全流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相关因素,以指导患者选择终止早孕的方法,预防药物流产后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395例药物流产者的年龄、孕囊直径、子宫位置、孕产次、剖宫产史与药物流产效果的关系。结果年龄≥35岁,既往有剖宫产史,孕产次≥3次,孕囊直径≥20mm,子宫极度后倾,药物流产效果不好。结论药物流产的效果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对存在这些因素的患者应尽量避免选择药物流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近两年来我院门诊收治的540例非病理性原因要求终止妊娠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患者的孕龄、停经天数、孕次、胚囊大小等因素与药物流产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年龄≥35岁患者的流产成功率明显低于年龄〈35岁者;停经天数≥50d者的流产成功率明显低于停经天数〈50d者;孕次≥4次者的流产成功率明显低于初孕及孕次〈4次者;胚囊直径≤25mm者流产成功率明显高于胚囊直径〉25mm者。结论:药物流产成功率与孕龄、停经天数、孕次、胚囊直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黄亚青 《吉林医学》2013,(8):1421-1422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终止早孕失败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行药物流产的4 020例早孕妇女进行观察随访。结果:4 020例中,药物流产失败490例,失败率为12.19%,其中妊娠囊未排出者66例,有妊娠囊排出但蜕膜残留者424例,蜕膜残留者中选140例残留面积<2 cm2的行药物性刮宫,成功者136例,其余均行清宫术。结论:药物流产失败与既往有妊娠分娩史、妊娠囊直径、停经时间和子宫位置有密切关系。安宫黄体酮治疗蜕膜残留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产科于2011年8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176例,根据其产后出血量分为观察组(n=44,出血量>500 ml)和对照组(n=132,出血量≤500 ml),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体质量、产次、流产次数、孕周、剖宫产史、前置胎盘类型、胎盘粘连或胎盘植入、胎盘附着部位、妊娠期合并症,并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流产或宫腔操作次数、剖宫产史、前置胎盘类型、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盘附着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在年龄、文化程度、体质量、产次、孕周、妊娠期合并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流产或宫腔操作次数多、有剖宫产史、完全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等均为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流产或宫腔操作次数多、有剖宫产史、完全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等均为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产妇进行详细的产前检查,以早期发现、积极处理,降低不良后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刘海英  陈美兰 《河北医学》2007,13(2):211-214
目的:探讨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0例在门诊行药物终止妊娠健康妇女的年龄、既往分娩方式、孕产次、孕龄、孕囊直径、子宫位置、经期时间、妊娠反应、合并胃肠疾病、文化程度等资料.结果:年龄>35岁、有剖宫产史、停经40~49d者、孕囊直径>2cm、子宫后倾及后倾后屈位、经期>5d,有明显妊娠反应、合并胃肠疾病、文化程度低者、药物流产失败率明显增高.结论:药物流产的效果受孕妇的年龄、分娩史、孕龄、孕囊直径、子宫位置、经期时间、有无明显妊娠反应、合并胃肠疾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子宫瘢痕部妊娠发病的相关因素,为其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剖宫产瘢痕部妊娠患者临床资料,并随机选取同期53例疤痕子宫、宫内早孕患者作对照。结果53例CSP患者人工流产≥2次38例(71.7%),剖宫产≥2次16例(30.2%),单层缝合方式30例(56.6%),距前次剖宫产时间≤5年37例(69.8%),各因素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史、多次剖宫产史、剖宫产子宫切口缝合方式、距前次剖宫产时间≤5年是CSP发病的相关因素,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子宫切口缝合技术,加强宣传避孕知识,减少人流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复发性剖宫产瘢痕妊娠(recurrent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RCSP)相关的高危因素,诊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6例RCSP患者的资料特点,比较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 CSP)与RCSP临床表现、诊断情况、治疗方法并随访患者转归及再妊娠结局。结果 26例RCSP患者占同期收治的CSP的2.6%(26/1010),均为自然受孕。患者流产次数平均(2.73±0.73)次,2次及以上流产史者占92.3%(24/26)。1次剖宫产史者占69.2%(18/26),其中92.3%(24/26)的患者首次剖宫产手术时未进入临产产程;CSP与RCSP的孕周及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RCSP较初次CSP的孕囊大小、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值均显著上升(P<0.05);RCSP患者的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化疗率(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combined with methotrexate, UACE)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升高(P<0.05);两者孕囊距浆膜面距离、胎心阳性率及宫内液性暗区例数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既往CSP史、临产前剖宫产史、多次流产史、胚胎活性高均是RCSP发生的高危因素。由于RCSP更易出现出血等手术并发症,应强调个体化治疗及预防RCSP发生。  相似文献   

17.
杨柏柳 《中国医药导报》2011,8(30):40-41,44
目的:分析产后血性恶露延长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5~12月在我院分娩后42 d门诊复诊的产妇352例,对血性恶露超过20 d者进行年龄、分娩方式、合并症种类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血性恶露≥20 d例数明显多于〈20 d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41岁组出血≥20 d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剖宫产组出血≥20 d比例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纯母乳喂养方式与其他喂养方式比较,出血≥20 d比例明显低于其他喂养方式,有多次人工流产史、产褥感染和妊娠期糖尿病(GDM)者均血性恶露时间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①近年来产后血性恶露时间均呈延长趋势。②其影响因素与年龄、剖宫产、多次人工流产史、产褥感染、喂养方式相关,其中年龄、剖宫产、多次人流史、产褥感染为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囊大小对药物流产效果的影响。方法:对375例药物流产的患者,依据孕囊大小分为A组(孕囊最大径〈2.0cm),B组(孕囊最大径≥2.0cm),在超声下观察分析其流产效果。结果:A组完全流产率91.2%、B组完全流产率81.3%,二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间有效率、失败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孕囊较小者流产效果较好,完全流产率高;药物流产时机选择孕囊〈2.0cm时较好。  相似文献   

19.
蔡毅君  王红莉 《医学综述》2012,18(2):314-315
目的探讨影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4周妊娠流产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要求终止10~14周妊娠的396例患者的流产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35岁者失败率明显高于年龄<35岁者;随妊娠周数的增加,流产失败率增高;有剖宫产史的患者比自然分娩史的患者失败率高;孕次越多,失败率越高;距前次药流时间≤3个月的患者药物流产失败率高于>3个月的患者。结论影响流产效果的相关因素有年龄、妊娠周数、既往分娩史、孕产史和与前次药流相距时间。其中年龄、妊娠周数及既往分娩史是影响流产效果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