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七氟醚与异氟醚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80例LC手术患者,分为七氟醚组与异氟醚组,两组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七氟醚组麻醉维持采用吸入七氟醚,异氟醚组麻醉维持采用吸入异氟醚。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MAP、HR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气腹后5min、苏醒时异氟醚组患者MAP、HR与麻醉前比较明显上升且高于相应时间点的七氟醚组(P〈0.05)。七氟醚组术后睁眼时间、拔出气管插管时间和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均少于异氟醚组。且七氟醚组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少于异氟醚组(χ^2=5.00,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4hMMSE评分与麻醉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且异氟醚组下降的幅度与七氟醚组比较更显著(P〈0.05),术后12h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结论LC手术采用吸入七氟醚麻醉较吸入异氟醚麻醉具有麻醉恢复时间短、麻醉恢复质量好、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少、减轻LC手术应激反应的特点,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尤其适合老年手术患者的麻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七氟醚与异氟醚吸入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后苏醒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七氟醚和异氟醚吸入麻醉。结果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01,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MMSE评分均较麻醉前下降(P〈0.05或P〈0.01)。两组T1时MMSE评分均较麻醉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对照组降低幅度较观察组更明显(P〈0.05);对照组T2时MMSE评分较T0时及观察组T2时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T3时MMSE评分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具有苏醒更快,睁眼、拔管时间更短,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安全性较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曾小清 《中外医疗》2011,30(27):29+31-29,31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应用异氟醚麻醉后认知功能受到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腹部手术的ASAI-Ⅲ级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有可比性的2组,其中观察组给予异氟醚麻醉,对照组给予七氟醚麻醉,监测患者一般情况和术中输液量,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后苏醒和拔管时间;于麻醉前和手术后1、3、7d分别行MMSE(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分.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输液量、MAP(平均动脉压)及术后3、7d MMSE评分无显著差别(P〉0.05);麻醉期间七氟醚组HR(心率)低于异氟醚组.(P〈O.05),异氟醚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与七氟醚组比较均明显较晚(P〈0.05);2组患者术后MMSE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1dMMSE评分七氟醚组优于异氟醚组(P〈0.05).结论 异氟醚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大,不太适合老年人应用.  相似文献   

4.
徐哲锋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1):132-133
目的观察并比较七氟醚和异氟醚吸人麻醉用于全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120例行择期全子宫切除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和异氟醚各60例,麻醉诱导后分别吸入七氟醚和异氟醚麻醉。观察并记录诱导前(T0)、插管5min后(T1)、切皮(T2)、睁眼时(T3)和拔管前(T4)患者的HR、MAP和SpO2。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七氟醚和异氟醚组T0、T1、T2、T3和T4时刻的HR、MAP和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和异氟醚组的睁眼时间分别为(7.2±2.5)min和(12.6±3.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拔管时间分别为(8.7±2.8)min和(14.3±3.6)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和异氟醚吸人麻醉用于全子宫切除术麻醉,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均无明显影响,但七氟醚组术后苏醒时间更快。  相似文献   

5.
王金鸿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8):144-145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应用七氟醚进行全麻手术的麻醉疗效。方法将我院78例择期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七氟醚全麻而对照组采用异氟醚全麻,比较两组手术麻醉效果及患者恢复时间。结果78例患者术中、术后恢复期血压、心率等基础指标均在基础值25%以内波动,且未发生术中麻醉并发症。观察组、对照组在麻醉时间、患者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用量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平均睁眼时间、平均拔管时间、平均恢复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2.17,P〈0.05;t=2.02,P〈0.05;t=2.00,P〈0.05)。术后恢复期两组躁动发生率、切口疼痛率有显著性差异(χ^2=4.18,P〈0.05;χ^2=5.26,P〈0.05)。结论脊柱手术患者进行七氟醚全麻的术中麻醉效果与异氟醚相当,但术后恢复时间短,更有利于患者康复和降低术后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老年患者手术麻醉应用七氟醚与异丙酚对其麻醉后苏醒及认知功能等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3例,根据其所使用的麻醉药物分为两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苏醒及认知功能等临床状况。结果:七氟醚组患者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明显多于异丙酚组,术后6h使用MMSE临床量表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七氟醚组评分低于异丙酚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手术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时,使用异丙酚术后患者相比七氟醚更快苏醒,缩短气管插管及术后监护时间,且术后认知功能恢复更为理想,适合对老年患者临床全身麻醉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老年手术患者苏醒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腹部手术老年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七氟烷+瑞芬太尼(七氟烷组)和七氟醚+瑞芬太尼(七氟醚组),每组各23例,分别吸入七氟烷和七氟醚,并采用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维持,观察两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不同时点OAAS评分以及手术前后各时点MMSE评分。结果七氟烷组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七氟醚组(P〈0.05),拔管即刻和拔管后10 min时点,七氟烷组患者OAAS评分明显高于七氟醚组(P〈0.05);在拔管后30、60 min时点,七氟烷组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七氟醚组(P〈0.05)。结论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有利于老年患者及时苏醒,术后认知功能恢复较快,适于老年患者麻醉用药。  相似文献   

8.
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宏 《西部医学》2009,21(10):1743-1744
目的探讨七氟醚及氯胺酮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副作用、苏醒质量和安全性。方法对60例4~10岁的小儿在实施短小手术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分别使用七氟醚加异丙酚,及氯胺酮加异丙酚进行麻醉,并连续观察手术中患儿MBP、SP02、HR的变化及术毕停药后患儿的呼之睁眼、定向力恢复和安全离开手术室的时间。结果两组的麻醉方法,诱导后血液动力学变化不明显,SP02变化无明显差异,术中疼痛模拟评分法(VAS)提示麻醉效果相近。但两组最后的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安全离开手术室的时间及发生恶心、呕吐、与兴奋、躁动现象均存在明显的差异(P〈O.05)。七氟醚组少于氯胺酮组。结论七氟醚用于小儿手术麻醉时,诱导快、无异味刺激,对循环呼吸影响小,术后麻醉苏醒快。恶心、呕吐、兴奋躁动及复睡发生率低。是应用于小儿麻醉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应用七氟醚对比异丙酚的整体麻醉效应。方法:将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使用七氟醚麻醉,观察组使用异丙酚麻醉。结果:观察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呼唤后睁眼时间、气管拔管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术后6 h,观察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应用异丙酚苏醒快,插管时间短,认知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观察七氟醚和异氟醚与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箨综合征(OSAS)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探讨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择期OSAS手术患者44例,随机分为瑞芬+异氟醚组、瑞芬+七氟醚组,麻酵维持首先根据BIS监测来调节七氟醚和异氟醚的吸入浓度,使BIS维持在45~55之,然后根据血压和心率调节瑞芬太尼的输注速率,手术结束前10分钟停止吸入麻醉药.观察两组的苏醒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等苏醒指标和术后并发瘟的发生.结集:七氟醚麻醇后睁跟时间、自主呼吸恢复对间、呼吸满意时间、拔管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等情况均优卡予异氟醚组(均(P<0.05)),记忆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异氟醚组(P<0.01).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和异氟醚均适合予OSAS患者的麻醇,七氟醚麻醉苏醒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11.
林琳 《中原医刊》2011,(24):8-9
目的观察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与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的麻醉效果和麻醉恢复情况。方法将ASAI~Ⅱ级行择期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组(S组)和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组(P组),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切皮时,术毕及拔管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记录术毕患者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①切皮时S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均比P组低,在其余时间两组无明显不同。②P组与S组在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组有显著优势。结论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能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术后苏醒快,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泉  刘琴湘  邵兵 《当代医学》2010,16(18):67-68
目的研究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麻醉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方法择期LC手术患者40例,随机等分为两组。两组均以咪达唑仑0.04mg/kg,丙泊酚1.5mg/kg,维库溴铵0.12mg/kg,芬太尼4μg/kg按顺序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七氟烷组(S组)全程吸入七氟烷,吸入浓度2%~4%;对照组(C组)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丙泊酚6~10mg/(kg·h),两组均在麻醉诱导后静脉泵入瑞芬太尼0.05~0.3μg/(kg·min);术中根据生体征变化和手术刺激强度调控麻醉深度,按需给予维库溴胺0.05mg/kg维持肌松。记录麻醉诱导前、气腹前、气腹后5min、气腹毕和术毕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满意,术中血压、心率改变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OAAS评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静吸麻醉效果好,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捷,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7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实施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结果术中对照组患者生命体征改变更明显,麻醉恢复时间更长(P<0.05)。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在各时间点及组间比较,无明显改变,ASCAS疼痛评分差异不大(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麻醉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恢复快,而且不会增加患者的并发症,是一种安全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4.
李晓军 《中外医疗》2013,32(13):40-41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骶管麻醉下新生儿苏醒期躁动。方法选择40例腹部手术新生儿,随机等分为全麻组(Ⅰ组)、全麻复合骶管阻滞组(Ⅱ组)。Ⅰ组静注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诱导气管插管,术中间断静注芬太尼、维库溴铵、丙泊酚泵注维持麻醉。Ⅱ组取左测卧位行骶管穿刺,确认进入骶腔后注入0.20%~0.25%罗哌卡因(2~3mg/kg),均含1∶20万肾上腺素。骶管注药后诱导插管,间断静注芬太尼、维库溴铵、丙泊酚泵注维持麻醉。记录镇静、躁动评分(SAS)、视觉模拟评分(VAS)、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睁眼时间。结果两组停药后SAS评分、VAS评分、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睁眼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手术全麻复合骶管麻醉,可以降低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15.
七氟烷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与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52例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例,随机均分为S、P 2组。自诱导至术毕2组始终以5 ng/mL效应室TCI输注瑞芬太尼,S组在以丙泊酚、琥珀胆碱完成插管后改吸七氟烷,P组以TCI输注丙泊酚。术中维持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在15-25。观察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参数、血糖变化,记录苏醒及拔管时间、拔管后镇静评分(OAAS)、术后认知功能评分(MMSE)以及术中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缓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各时点AAI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两组无明显差异,术毕前及拔管后10min两组血糖均有所升高,与基础值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苏醒时间P组明显长于S组(11.2 vs 7.0min)(P〈0.05),苏醒后无论是OAAS评分还是MMSE评分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术后认知功能均较术前有短暂下降,但术后2 h已基本恢复。术中、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术后24 h内VAS评分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七氟烷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都能提供满意的麻醉,副反应相似,七氟烷比丙泊酚可控性更佳,术后苏醒更为迅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麻醉在老年人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手术老年患者30例,ASAI或Ⅱ级,年龄65~75岁,随机分为七氟烷(S组,n=15)和异氟烷(I组,n=15)两组。均同时复合TCI(TCI-I型泵Minto药代动力学参数)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2ng/ml静脉输注维持。术中记录两组基础值(T0)、气腹时(T1)、手术切皮时(T2)、气腹后5min(T3)、气腹结束时(T4)、手术结束时(T5)、拔管即刻(T6)、拔管后5min(T7)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从停止TCI开始分别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结果 S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显著短于I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均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但是与I组比较,S组麻醉可控性更佳,可明显加速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