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IBD的发病机制目前普遍认为是遗传易感宿主,对肠道微生物产生了不恰当的炎性反应.遗传因素在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在遗传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发现:含有核苷酸寡聚化结构域2(NOD2)的基因组区、自噬基因(ATG16L1)及IL-17~ IL-23型辅助T细胞(Th17)途径的成分.研究已发现,遗传因素对克罗恩病(CD)比溃疡性结肠炎(UC)作用更为突出,一些基因为两种病共有.遗传因素与非遗传因素相互作用、饮食种类和方式的改变、抗生素的普遍使用甚至滥用和肠道微生物定植的变化,可能是当代IBD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克罗恩病 (Crohn’sdisease ,CD)与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colitis ,UC)统称为炎症性肠病 (inflam matoryboweldisease ,IBD)。IBD在欧美常见 ,流行率 0 .1%~ 0 .2 % ,年发病率约 2~ 4 / 10 0 0 0人。IBD病因现代学说胃肠黏膜炎症的发生 ,与几个基因和环境因子的存在有关。它们联合作用的结果对黏膜抗原产生免疫反应 ,而细菌可导致黏膜T细胞的失控。目前了解到环境因子、细胞因子和分子效应器在IBD发病机理上的重要性。1 遗传和环境因子流行病学研究有力的证…  相似文献   

3.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研究方法:无对照病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目前的观点来看 ,可以认为很少有疾病是纯粹由遗传或者环境因素决定的 ,基因 环境交互作用在许多疾病 ,特别是常见的慢性疾病或者是所谓的“复杂性状疾病”(complex traitdiseases)的发病中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 。基因 环境交互作用可以理解为遗传因素对环境因素易感性的影响[2 ] 。对于基因 环境交互作用的深入研究 ,有助于了解人群易感性差异的原因 ,进而可以对环境与疾病、基因与疾病的关系有更深入的认识。目前许多对复杂性状疾病病因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得到非常不一致的结论[3] ,没有考虑到基因 环境交…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因个人体质、环境因素、遗传背景等因素共同作用而诱发的肠道非特异性疾病,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统称为炎性肠病.近10年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UC的发病率约为4.5~7.0/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1];其中重度UC的发病率占21.7%,重度UC是外科急症来势凶猛,易诱发中毒性巨结肠、消化道穿孔大出血,甚至诱发全身炎症反应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2].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 atoid Arthritis,RA)是一类主要累及滑膜及其周围组织的多系统炎性疾病[1],表现为慢性多发性关节炎,晚期关节软骨和骨质受损,预后往往较差。据估计,RA平均降低期望寿命5~10年[2],因而有“第二癌症”之称[3]。在欧美成人中的患病率为0.8%~1.0%,我国为0.5%左右,发病以20~50岁的青壮年居多,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2~3倍[4]。估计目前全球大约有2 000万患者[5]。RA的病因不明,认为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感染、吸烟等以及女性妊娠等有关[1]。本文对RA危险因素的研究加以综述。1遗传因素RA与遗传因素有关[6]。Spector认…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的原因应该与遗传、免疫、感染以及精神性的因素有关,国内外大多专家学者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理与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异常以及炎性介质的增加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阐述的是溃疡性结肠炎的西医和中医治疗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特发性慢性肠道炎症,目前认为其发病可能与遗传、免疫调节缺陷以及心理因素有关.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很多,治疗上需要全面考虑,方能有效控制.文章分析了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及其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以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的非特异性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等。该病发病率逐年升高,易复发且可并发其他多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IBD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是遗传、环境及免疫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是一种有毒气体,在体内参与包括肠道生理病理状态在内的多种生理过程。本文将就近年来H2S及其在IBD中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1型糖尿病(type 1diabetesmellitus ,DM 1) ,其特征为易发生酮症倾向的体内葡萄糖平衡失调,是一种遗传异质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自身免疫反应选择性地破坏胰岛β细胞,引起胰岛素合成绝对不足所致[1] ,其发病受遗传影响。欧洲人中发病率约0 .3‰,我国DM 1发病率约1/10万,近年,其发病在世界范围呈现上升趋势。目前已明确其主要的疾病易感基因位于人类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第Ⅱ类基因区中,DM 1的发病和MHC的产物———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cocyteantigen ,HLA)有关,HLA提供了DM 1约5 0 %的遗传易感性,是DM 1的主要易感性位点[2 ] …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与粘膜下层,表现为炎症和溃疡,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1]。这种疾病与免疫、遗传、食物失调、感染、劳累以及精神刺激等多种因素有关,所以治疗比较棘手。我科自2004年将柳氮磺胺吡啶、锡类散、地塞米松合用,采用保留灌肠的方法治疗此病,效果满意。现将灌肠方法与护理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经结肠镜及织病理学检查,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肠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标准[2]。其中男15例,女10例龄16~68岁,…  相似文献   

11.
正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遗传因素对发病起着重要作用,但未发现特异性的ASD基因,单基因突变解释了不足1%的病例。近年来,报道ASD患病率持续增加,1992年为1/500,2007年为1/110,最新为1/68,提示环境因素也对发病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1]。有研究提示存在肠道微生物改变、小肠渗透性增加和不恰当免疫应答三方面病理变化者易患ASD[2]。de Magistris等[3]首次提出"小肠—脑—免疫系统"轴的异常与ASD病理学机制有关,肠道微生态失调和免疫异常者可能为ASD的一个亚型,生命早期肠道微生物改变和炎症  相似文献   

12.
<正>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atic leukemia,ALL)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危害人群(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1-2]。绝大多数ALL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普遍认为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遗传因素中,融合基因的发生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早在1960年,Nowwell和Hungerford在7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肠道菌群分布及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为溃疡性结肠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文昌市某医院就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按年龄相差0.5岁,性别相同招揽志愿者参与本研究)同期在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肠道菌群检测及炎症因子检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并对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溃疡性结肠炎病例(病例组)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200例,男性各99例,女性各101例,病例组平均年龄(43.17±8.72)岁,对照组平均年龄(43.54±9.11)岁,2组的年龄、性别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主要检出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拟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梭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均P<0.01)。病例组除白细胞介素(IL)-4水平低于对照组,IL-6、IL-17、IL-23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饮酒(OR=3.526)、吸烟(OR=1.272)、饮食不洁(OR=4.592)、存在合并感染(OR=2.146)、情绪紧张(OR=3.919)均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种类、数量分布不平衡,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上升。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以及积极地健康教育可降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disease,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C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复发与缓解交替出现,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病史和影像学、内镜和病理学检查[1].  相似文献   

15.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统称为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IBD在欧美常见,流行率0.1%~0.2%,年发病率约2~4/10 000人.IBD病因现代学说胃肠黏膜炎症的发生,与几个基因和环境因子的存在有关.它们联合作用的结果对黏膜抗原产生免疫反应,而细菌可导致黏膜T细胞的失控.目前了解到环境因子、细胞因子和分子效应器在IBD发病机理上的重要性. 1 遗传和环境因子 流行病学研究有力的证实基因在IBD发病上的重要作用.包括不同人种、家庭聚集和单合子双胞胎一致率(concordance rate)增加,认为IBD时在杂合子双胞胎中一致率是相等的.环境因子及其改变在免疫的发展上可影响疾病基因型的表型表达.基因与免疫功能有关,在IBD病人检出的特异免疫基因有: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T细胞受体、免疫球蛋白、免疫调控基因(补体、各种细胞因子和细胞粘附分子)等.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病,支气管哮喘病因与发病机制特别复杂,发病因素可涉及到心理、行为、环境、遗传以及机体免疫等多方面[1]。目前,全世界患有哮喘病的患者约1亿人,在我国大约有1000万左右,其中儿童哮喘患病人数占0.5%~2.0%,部分地区高至5.0%[2]。哮喘病发病率高,作为气道持续的炎症反应,它的主要临床特征为气道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17.
Crohn 病与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溃结)现统称为炎性肠病(CIBD)。这两种病在欧美较为常见,近几年来我国报道逐渐增多,其发病似有增加的趋势。炎性肠病的诊断有时较难,常易与其他慢性结肠炎症相混淆。有人报道 Crohn 病手术误诊率高达64%,所以炎性肠病在我国的真正发病率可能更高。为此必须引起临床医生重视,以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炎症性肠病好发于青壮年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都属于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特殊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与生活方式西方化、遗传因素、免疫失衡、肠道菌群紊乱、环境等因素有关,但是发病机制尚未完全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的运动疗法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据WHO的报道 ,糖尿病已成为全球第 3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患病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1997年全球有糖尿病病人 1.3 5亿 ,到2 0 0 0年大约有 1.75亿 ,2 0 2 5年将剧增至 3 .0 0亿[2 ] 。初步估计 ,我国现有糖尿病病人约 3 0 0 0万人 ,其中 2型糖尿病约占 90 %~ 95 % ,糖尿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3 ] 。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 2型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多因素疾病 ,除了遗传因素以外 ,后天环境因素的参与更为重要 ,肥胖 (尤其向心性肥胖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综合评价遗传因素在中国人食管癌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Meta分析的随机效应模型对国内1986~ 2 0 0 0年 10篇有关食管癌遗传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进行定量综合分析 ;运用加权平均的方式对国内 4篇文献的遗传度进行合并。 [结果 ]一、二级亲属的合并比值比 (OR值 )分别为 3 72、1 45 ;一、二级亲属的遗传度的加权均值分别为 3 3 3 6(标准误为 0 84)和 18 60 (标准误为 0 2 3 )。 [结论 ]遗传是中国人食管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加权计算遗传度可以综合评价遗传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