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对比植入式水冷915 MHz和2450 MHz微波在活体猪肝脏消融实验中的消融范围及热场特性.方法 根据频率不同分两组实验.915 MHz和2450 MHz微波天线沿特制支架插入活体猪肝脏后,平行天线裂隙旁开5 mm、10 mm、15 mm、20 mm 间距的A(5,0)、B(10,0)、C(15,0)、D(20,0)四点分别放置测温针,均以60 W、600 s条件辐射,计算机采集测温数据,消融后测量消融区范围并比较两组消融范围的大小,分析温升曲线并比较两组的温升速率及所达最高温度.结果 915 MHz微波较2450 MHz微波在活体猪肝消融中可获得更大的消融横径和纵径;915 MHz微波和2450 MHz微波两者距离天线越近的位点温升速率越快,所达最高温度亦越高;对应B、C、D点上915 MHz微波较2450 MHz微波具有更快的温升速率及更高的温度.结论 915 MHz微波与2450 MHz微波相比,915MHz微波可获得更大的消融范围,具有更高的热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水冷915MHz与2450MHz微波相同条件下凝固离体肝组织范围与焦化区体积方面的差别。方法在相同能量输出的条件下分别进行水冷915MHz与2450MHz微波的离体猪肝凝固实验,其中功率分别为50w、60w、70w、80w。结果915MHz比2450MHz微波在凝固区长、宽径、体积及焦化区范围均增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离体猪肝凝固实验中,在相同能量输出的条件下水冷915MHz比2450MHz微波有着更强的组织穿透与凝固能力,这一结果为915MHz微波进一步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植入式915MHz微波对离体猪肝消融的实验研究,探讨其消融形态及范围。 方法 采用南京康友微波能应用研究所研制生产的KY-2000型微波消融治疗仪,微波频率915MHz,采用连续波和脉冲波2种工作方式,作用时间分别为600s和1200s。不同功率条件下,植入式内冷却微波天线直接插入离体猪肝进行消融。 结果 不同条件下消融的形态均为椭球形,统计了消融灶的最大长径和宽径。 结论 植入式915MHz微波可以有效地扩大消融范围,对较大肝癌消融治疗会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450MHz水冷式微波电极脾组织消融的高功率条件及安全性。方法4头小香猪建立淤血性脾肿大的动物模型;2450MHz水冷式微波电极行脾消融12个点,以功率不同分为70W、80W两组,每组6个点,时间均为600s;10个点开腹消融并同时测温,2个点经皮消融未测温。消融时观察脾局部的改变,消融后实测凝固区的长径、宽径,并计算体积。结果应用2450MHz水冷式微波电极70W、80W高功率条件下12个点的脾消融中,电极杆温均小于40℃。脾凝固区呈红褐色,表面干燥皱缩;出针后针道无活动性出血,包括经皮的2次消融。80W组的消融体积比70W组明显增大,两组温度场比较旁开15mm、20mm处差异显著,80W组温度明显增高。结论2450MHz水冷式微波电极高功率脾消融是安全的,功率的提高能够明显增大消融体积。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使用新型微波天线对离体猪肝消融的实验研究,探讨相同功率/不同消融时间的凝固范围及碳化区范围的差异。方法采用的KY-2000型微波治疗仪(微波频率2450 MHz,南京康友微波能应用研究所研制生产)在同种功率(50 W)、不同时间下(300、600、900 s)以连续波的工作方式,新型微波天线直接插入离体猪肝造成组织凝固区及碳化区范围。结果同种功率,不同时间下消融的形态均为椭球形,在功率为50 W、时间为600 s的情况下,凝固区及碳化区的范围最理想。结论新型水冷式2450 MHz微波天线可以有效地凝固肝组织,在功率相同的情况下,凝固范围随时间的增加而不断的增大,但到一定范围后,单纯的延长作用时间对凝固区横径、厚度的增加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6.
用于超声引导下深部组织消融治疗的915 MHz微波具有波长长,在微波热场中穿透深度深,输出损耗少等物理特性[1-3],本研究拟探讨内置水冷却系统915 MHz与传统2450MHz微波对活体肝组织消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微波消融人离体子宫肌瘤与猪离体肌组织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单导植入式微波消融人离体子宫肌瘤与猪离体肌组织的异同点,探讨微波消融离体猪肌组织的各项参数对临床微波消融子宫肌瘤的指导和参考价值.方法 采用单导2450 MHz微波,作用功率50 W,作用时间300 s,分别进行离体肌组织和离体子宫肌瘤消融,对比观察消融区形态、范围、消融时声像图表现、病理表现等参数.结果 同剂量微波消融离体子宫肌瘤的范围小于离体肌组织范围;二者消融时的声像图表现及消融形态类似.肌瘤被膜不连续处有热外泄.结论 微波消融离体猪肌组织的各项参数对临床微波消融子宫肌瘤有指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冷循环微波天线对离体猪肝凝固的实验研究,探讨不同时间、功率组合下凝固区的形态及范围。方法:应用ECO-100增强型冷循环微波天线,分别以不同时间和功率组合凝固25只新鲜离体猪肝,采用脉冲波方式,微波频率为2450MHz,观察不同凝固条件下造成的组织凝固范围和形态。结果:加大输出功率或者延长凝固时间均可扩大凝固范围,在加大输出功率的同时延长凝固时间,凝固范围显著增大。以60~70W、20min时凝固区形态更接近球形。结论:加大微波的输出功率或延长凝固时间可以增大肝组织凝固范围,其中60~70W时所形成的凝固范围更趋向球形,此对肝癌凝固治疗会有较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比观察植入式微波对正常离、活体猪肾实质的消融作用,为肾癌微波消融提供基础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水冷式微波针,发射频率为2 450 MHz,输出功率范围为50~80 W,作用时间范围为300~900 s,选择不同能量组合对离、活体猪肾实质消融,观测消融形态、大小、温度变化等数据.结果 消融灶的形态在离、活体均为类圆形;随微波输出能量的增加,消融体积均呈非线性增加;当功率大于60 W后,长径和炭化区增加明显(P<0.05);增加作用时间,宽径增幅大于长径增幅,消融形状逐渐接近球形.活体状态下消融体积、宽径、长径均显著小于离体(P<0.05).活体实验病理证实微波消融区为凝固性坏死表现.结论 植入式微波可在猪肾实质内形成可控范围的类圆形消融坏死灶,但范围和形态均与血流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0.
植入式微波消融离体猪肾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植入式微波对离体状态下正常猪肾实质的消融作用。方法采用水循环内冷式硬质微波天线,微波频率为2450MHz,分别应用不同作用功率和作用时间对离体猪肾进行消融。结果植入式微波在不同条件下消融形态稳定,均为椭球形,统计了消融的体积、最大长径和宽径等参数。结论植入式微波消融离体猪肾实质凝固形态较满意,凝固范围随功率和时间增加而有程度不同的增大,微波消融有望在肾脏肿瘤微创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植入式微波对正常活体猪肾实质的消融作用,为微波消融肾脏肿瘤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循环内冷式硬质微波针,微波发射频率为2450 MHz,能量输出50~80 W/600 s,观察不同能量条件下微波对活体猪肾实质的消融作用。结果植入式微波在不同能量条件下消融灶的形态均为椭球形,由消融中心向外周依次分别为组织炭化区、消融凝固区、充血反应区和正常组织区。不同区域病理表现各异。实验中分别统计了不同能量状态下消融范围(最大长径、宽径和体积)和天线周围温度变化。结论植入式微波消融技术可在活体猪肾实质形成类圆形消融坏死区,消融范围可随能量改变而变化。  相似文献   

12.
连续与间歇作用微波消融离体肌组织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单导植入式微波不同辐射方式消融离体猪肌组织的效果,为临床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采用2450 MHz微波,相同输出功率,相同作用时间,分别采用连续波和每发射100 s间歇1O s和20 s的间歇辐射方式,进行离体肌组织消融,观察消融区形态、范围、热场温度及病理结果.结果 在相同输出功率,相同发射时间条件下,三种作用方式的消融形态、范围、前向距离、热场内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表现相同.结论 单导植入式微波连续波辐射与间歇式辐射消融离体猪肌组织的凝固效果无明显差异,可供临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水冷单导植入式微波电极消融肌组织量效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单导植入式水冷微波电极不同功率与时间组合条件下消融猪后臀离体肌组织形成的凝固范围、形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频率2450MHz微波,连续波作用方式,单导植入式内水冷却微波电极,采用40、50、60和70w4个功率,每个功率分别作用300S及600S。消融过程中监测热场周边温度变化。结果不同功率及不同时间消融的肌组织形态均为类球形,以50w消融的肌组织形态最接近球形。在相同作用时间下,随功率增加消融灶的体积增大,电极与肌纤维间角度及筋膜影响消融组织的形态和范围。消融靶目标外穿刺针道组织无损伤。热场边缘温度在58℃持续10S时组织无凝固性坏死。结论植入式内冷却微波消融肌组织的范围随作用功率和时间增大,消融区呈类圆形,沿穿刺针道外组织无损伤,本研究为临床微波消融子宫肌瘤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微波消融肝组织凝固灶短轴径(SD)与微波功率的关系.方法 应用新型内冷微波天线,取10 min和20 min两个时间段与不同功率条件组合,凝固离体猪肝和活体狗肝,完成后分别测量凝固灶的SD和长轴径(LD),比较相同时间与功率条件下离体猪肝与活体狗肝消融灶SD、LD和SD/LD(其值越接近1.0凝固灶形念越接近球形),并分析SD与功率的关系.结果 相同条件下,活体狗肝凝同灶SD和LD均较离体猪肝小(P<0.01);而SD/LD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离体肝相似,活体肝凝固灶SD与功率的关系表现为高度近似的线性关系(r界于0.96~0.99之间,P<0.01),其线性拟合方程截距减小,斜率增大.结论 离体肝和活体肝组织的微波凝固灶SD大小在一定条件下与功率呈高度近似的正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微波消融灶大体标本不同区域与弹性成像图相应区域问的关系,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评价微波消融组织病理改变的可行性。方法单导水冷2450MHz微波,作用功率50w,作用时间200s,消融离体猪臀部肌组织,消融前、消融后即刻行静态超声弹性检查,分别测量弹性图的蓝色区及蓝色区+绿色区大小。消融后测量大体标本灰白色+灰粉色区及灰白色区大小。大体标本常规甲醛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消融区域组织细胞变化,并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大体标本测值及镜下检查结果同弹性图相应测值。结果共进行了30次微波消融,形成30个消融灶。所有消融灶最终均能获得满意的弹性成像图。消融后消融灶剖面大体观呈以天线为长轴的椭圆形,由中心向外依次分为:棕黄色区,光镜下肌细胞完全破坏、崩解;灰白色区,硬而致密;光镜下肌细胞凝固性坏死;灰粉色区,光镜下肌细胞形态大致正常,细胞问水肿。消融后,弹性图像显示消融灶呈椭圆形,中心为较均匀蓝色,周边呈宽度较均匀一致绿色,与周围混杂颜色的正常组织分界清楚。弹性图蓝色区+绿色区(灰白色区+灰粉色区)长、宽、高测值分别为(3.750±0.289)、(2.773±0.264)、(2.223±0.229)cm,大体标本总消融区长、宽、高测值分别为(3.768±0.277)、(2.668±0.337)、(2.291±0.378)cm。2种方法长、宽、高测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68、1.994、1.078,P均〉0.05),且有相关性(r=-0.86、0.69、0.62,P均〈0.01)。弹性图蓝色区长、宽、高测值分别为(3.307±0.231)、(2.260±0.269)、(1.827±0.271)cm,大体标本灰白色区长、宽、高测值分别为(3.280±0.273)、(1.980±0.373)、(1.840±0.297)cm。2种方法长、高测值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576、0.238,P均〉0.05),且有相关性(F0.76、0.71,P均〈0.01)。结论微波消融后超声弹性图像的蓝色区+绿色区与消融灶标本灰白色区+灰粉色区(凝固性坏死区+水肿区)相对应,蓝色区与灰白色区(凝固性坏死区)相对应,超声弹性成像可以初步反映组织的热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6.
微波对某些物品消毒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随着微波技术的发展,微波加热还广泛用于工农业、科学研究、医疗卫生、消毒杀虫等各个领域。在消毒方面,据赤星亮一报导早在1930年前后就有人研究微波对微生物的作用。近年来,已用于食品消毒和灭菌,如面包防霉,牛奶巴氏消毒,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微波消融致离体猪肝弹性改变及其与肝组织坏死程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 以离体猪肝为消融模型,利用弹性超声的色彩显示和应变率比值定量检测对消融前后靶区的弹性进行对照研究,同步观察靶区的组织学变化.结果 随微波功率增大和消融时间加长,消融区的弹性显著降低,硬度增大,同时细胞坏死和碳化程度加重,并以微波功率的影响为著.结论 弹性超声检查提示微波消融令离体猪肝迅速变硬,可从硬变程度推断凝固坏死的程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lasticity reduction of liver tissue due to microwave ablation and the relevance to the histographic damages. Methods An experimental study using fresh porcine liver was designed. Elasto-ultrasonography scanning both in color display and strain ratio calculations was conducted before and 5 min after microwave ablation ( 2450 MHz) in manner of antenna insertion under ultrasound guidance to determine the alterations of the liver elasticity, in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histopathologic assessment of each ROI. Results Elasto-ultrasonography showed a significant elasticity reduction and hardness augment of the targeted liver tissue and the corresponding histopathology revealed increases in the amount of massive coagulative necrosis and coking of liver cells after microwave irradiation,in proportional to the applied field power and working time. Conclusions Elasto-ultrasonography helps to demonstrate microwave-induced lesion in porcine liver got rapidly hardened. It is possible to estimate the tissue necrosis to the changing of tissue harde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