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调肠逆挽汤     
王春生 《新中医》2005,37(8):10-10
调肠逆挽汤组成:柴胡、桔梗、川芎、木香各10g,炒白芍、炒枳壳、炒苍术、茯苓各15g,黄连、炒防风各6g,败酱草30g,党参20g,甘草3g。每天1剂,水煎3次,取汁分2~3次口服。  相似文献   

2.
本方含金银花sog,板蓝根、土茯苓各60g,薏苡仁100g,丹参15g,穿山甲、皂角刺各10g,红花6g。随症加减,日1~2剂水煎服。并用香附、木贼各50g,芒硝、白矾各30g,水煎熏洗患处30分钟,日2次。拭干后,用针头刺破疣体,  相似文献   

3.
翟慕东 《新中医》2007,39(1):74-74
百合地黄平亢汤组成:生地黄15g,百合、北沙参、生牡蛎各30g,知母1Og,玄参、炒白芍各12g,夏枯草25g。上药加清水500mL,浸泡30分钟,沸后以文火再煎30分钟,煎煮2次,两煎混合,分3次服,每天1剂。若须久服宜为蜜丸,每丸15g,每次服1丸,每天2~3次。  相似文献   

4.
小验方2则     
《浙江中医杂志》2004,39(12):544-544
①治痰喘:取红茶2g,荔枝肉(干品)25g或鲜品50g,将上述二味加开水300ml,泡5分钟,分3次服,每日1剂。②治胃痛:取生姜、橘皮各12g,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完。此方能缓解慢性胃炎所致胃痛伴呕吐或口吐清水等症状。  相似文献   

5.
<正> 治疗方药 枳实、竹茹、半夏、茯苓各10g,陈皮12g,生姜、大枣各6g,甘草9g。水煎每日2剂,分4次服。3d后改为每日1剂,分2次服。胸痛,咳吐脓血痰者加郁金10g,金银花、蒲公英、败酱草、白茅根各30g;口渴者加麦冬、沙参各10g;便秘者加栝蒌仁、郁李仁各10g。  相似文献   

6.
庄震  林楠  汪岩锋 《新中医》2007,39(2):17-17
笔者自1998~2005年,运用自拟经验方六香和胃散治疗顽固性呃逆,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与用法大茴香、小茴香各3g,木香、檀香(后下)各2g,丁香1.5g,沉香(后下)1g。每天1剂,水煎2次,分2次服。因上述诸药均含挥发油,故不宜久煎。 适应症顽固性呃逆症。  相似文献   

7.
银翘解毒饮     
米伯让 《陕西中医》1993,14(11):499-499
<正> 组成:银花、连翘各35g,薄荷(后下)、牛蒡子、桔梗、生甘草各10.5g,生石膏28g,知母、生地各14g,元参17.5g,麦冬、焦栀、黄芩各10.5g,板蓝根、僵蚕各17.5g。用法:每剂加水800ml,大火煮沸,慢火煎煮30min,过滤出300ml,煎2次,总量600ml,1d分3~4次温眼,每日1剂。病重者,日服2剂。4h服1次。如病情无变化,继服,以愈为  相似文献   

8.
土茯苓在急性尿路感染的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方法 取土茯苓、鲜白茅根、鲜金银花各30g,淡竹叶10g,水煎分2次服,日1剂,并频饮水,一般1~2d内消除或减轻尿急、尿频、尿痛症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用抗病毒口服液2支(或功劳去火片6片)/日3次口服。或用解毒化湿汤:土茯苓、白花蛇舌草、生薏苡仁各30g,金银花、连翘、生地、车前子各15g,金钱草20g,甘草6g,川楝子10g。日1剂水煎服。用氟哌酸0.2g(或先锋Ⅳ0.375g)/日3次(或可乐必妥0.2g/日2次);孕期用红霉素0.375g/日3次;口服。均用3日。用高锰酸钾水坐浴.  相似文献   

10.
本组用清热化瘀汤:生大黄、黄芩、紫珠草各10g,黄连6g,三七粉5g(冲),地榆12g,白及、茜根炭、茯苓各15g,陈皮9g,甘草3g。日1~2剂水煎分3次服。对照组98例,用甲氰咪呱0.4g,抗血纤溶芳酸0.2g。  相似文献   

11.
用枳实导滞汤加减:枳实、穿山甲、莱菔子各12g,大黄(后下)、黄连各6g,白术、陈皮、丁香、云苓、甘草各9g。日2剂水煎服;症状改善,X线示石决明显缩小(或数量减少),改日1剂。胃炎、溃疡并用胃得宁、雷尼替丁(甲氰咪呱)各2粒/日3次口服;用半个月。胃石大行胃镜下圈套器分块取石。结果:治愈20例,有效2例。  相似文献   

12.
用丹参、赤芍、黄芪各30g,蜈蚣2g,厚朴、郁金、白芍、茯苓各20g,枳实、桃仁各15g,茵陈、大腹皮各25g,柴胡5g,制大黄10g。随症加减,日1剂水煎服。并用链霉素0.75g/日1次肌注,用2个月;乙胺丁醇0.2g,异烟肼0.1g,日3次口服,用4个月。酌情穿刺抽液。结果:两病分别治愈48、45例,好转4、6例,无效0、1例,总有效率100%、98.1%。  相似文献   

13.
本组用本方:柴胡15g,郁金、川楝子、赤芍、连翘、甘草各10g,枳壳、厚朴各12g,金钱草50g,公英20g。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35例,用熊去氧胆酸片50mg/日3次口服。均7日为1疗程。用2个疗程,  相似文献   

14.
本组用痛痹汤:鸡血藤30g,黄芪、丹参、海风藤各15g,党参、白术、茯苓、淫羊藿、三七各10g,甘草3g。日1剂水煎服。并用洋金花、马钱子各500g,红花200g。粉碎,加600ml/L乙醇4.9L,冰醋酸100ml.浸泡2周,取滤液用500ml,加水120L,药温38~40℃.药浴20~30分钟.日1次;每周5次。与对照组38例,均用雷公藤多甙片20mg/日3次,奈普生胶囊0.25g/日2次(或布洛芬片0.2g/日3次).口服。  相似文献   

15.
本组用本方:丹参、鸡血藤、、生地、地肤子各30g,银花10g,连翘、当归、赤芍、白芍各12g,川芎、荆芥穗、防风各10g,薄荷3g。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50例,用赛庚啶4mg,维生索C0.2g,日3次口服;10%葡萄糖酸钙10ml,  相似文献   

16.
小儿五疳汤     
马冠英 《新中医》2006,38(10):64-64
药物组成:青皮、陈皮、甘草各5~10g,白术、茯苓、麦冬各10~15g,山药、山楂肉、炒麦芽、金樱子、莲子各10~15g,使君子肉5~15g,生姜1片,大枣1枚。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2次温服。5岁以下不拘时,5岁以上者,可每天2~3次酌情分服,每次约100~200mL。也可将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名小儿五疳丸,每丸重5g,每天2次,温开水送服。  相似文献   

17.
笔者辨治老年顽固性便秘,疗效较好,举例如下。 1 滋阴润燥法 张某,女,71岁,2000年12月13日诊。患糖尿病10余年,长期服二甲双胍、消渴丸。近2年来经常大便干燥难解,2~3日一行,甚或每周1次,服果导片方能得解。近1周来除便秘外常感头昏眼花,少气乏力,口干多饮。诊见形体消瘦,其脉稍弦而细数,舌尖红苔根稍黄而腻。处方:火麻仁(打碎)24g,生柏子仁18g,生地、元参、黄芪、枸杞子各12g,麦冬、钩藤、菊花各10g,党参14g,白芍、生白术各20g,甘草3g,苍术15g。3剂,水煎服,日3次,2日1剂。服药3剂尽后大便已较前通畅,精神较佳,头昏消除,但仍口干欲饮,脉、舌稍有好转。原方改苍术12g,黄芪15g,加生石膏15g,又进3剂,大便通畅。随访至今,便秘未再复发。……  相似文献   

18.
本组60例,发病3小时后,用本品(含水蛭、大黄、地鳖虫、全蝎、天竺黄各10g,三七5g,丹参30g,益母草20g等。随症加减,制成丸剂。河北省玉田县中医院研制)2丸/日2次口服(或El1剂水煎分4次服,或鼻饲,或低位灌肠)。  相似文献   

19.
三黄葎草汤治疗盆腔炎5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久霞 《新中医》2001,33(3):61
笔者用自拟三黄草汤内服、坐浴,治疗急、慢性盆腔炎 5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52例均系门诊病人,均经 B超探查排除盆腔恶性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患。年龄最大 51岁,最小 24岁, 30岁以上 38例, 30岁以下 14例。已婚 49例,未婚 3例。急性发作 18例,慢性发作 34例;病程最短 15天,最长 2年;用药最少 10剂,最多 25剂,平均用药 20剂。 2治疗方法   三黄草汤药物组成:黄柏、黄芩、大黄 (后下 )各 10g,九香虫、萆各 15g,土茯苓、野菊花、败酱草各 30g,草 50g。上药每天 1剂,水煎 2次,每次…  相似文献   

20.
张永全 《新中医》2008,40(7):50-50
笔者运用升麻银翘汤治疗口腔黏膜扁平苔癣,屡有效验,尤其止痛更为显著,现将该方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与用法 升麻15g,金银花、连翘各30g.用法:轻症,每天1剂,水煎2次,含漱及内服各半;重症,每天2剂,水煎2次,含漱及内服各1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