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力学性能和成骨作用,成为近年来骨组织修复材料领域中发展的重点方向。在脊柱外科,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椎间融合器、椎体支撑体和人工椎板等,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为脊柱疾病手术治疗中所需的内置物材料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本文主要就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的基础实验研究和在脊柱修复重建中的临床应用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n-HA/P66)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40 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男24 例,女16 例;年龄37~75 岁,平均50.5 岁.病程3个月~9年,平均3年.结果 本组40 例患者于术后6~8个月椎间植骨均达骨性融合,融合率为100%.随访3~12个月,平均8个月.全部患者植骨未出现椎间高度的再丢失,颈椎生理曲度恢复良好,无植骨块松动移位、断板、断钉和滑脱现象发生.40 例患者中,优17 例(42.5%),良18 例(45%),可3 例(7.5%),差2 例(5%),总有效率为95%.结论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安全可行,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一期前路手术内固定珊瑚人工骨植入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手术治疗中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融合同时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总结18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融合,前路内固定器内固定治疗.结果 平均随访25个月,18例患者血沉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术后2个月,无局部结核复发、窦道形成,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术后5.8个月,后凸畸形矫正平均较术前纠正23.6°.神经功能全部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脊柱结核内固定可有效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早期重建脊柱稳定性,有助于植骨融合和减少结核复发,在结核病灶彻底清除的同时,植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是安全有效的.植骨替代材料,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应用,避免了取自体骨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人工椎板(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工椎板[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在预防椎管内瘢痕粘连及脊柱后柱结构重建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22例脊柱疾病患者外科手术中均应用人工椎板(n-HA/PA66)治疗.结果 22例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6~12个月,患者症状不同程度改善.1例出现排斥反应,复查DR-X线片示人工椎板与骨接触面界限消失,完全愈合.结论 人工椎板(n-HA/PA66)能有效预防椎管内瘢痕粘连,重建椎管后部结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人工椎体在颈椎前路次全切除术中应用的短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年5月~2009年6月对44例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n-HA/PA66复合人工椎体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以JOA评分改善率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依据X线片判断椎间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 本组无术中并发症,伤口均一期愈合.患者获随访12~26个月,平均18个月,症状均明显改善,JOA评分由术前(6.4±1.8)分提高到术后(15.2±1.5)分,JOA改善率83.0%,优良率86.4%,问卷调查满意度97.6%.X线检查证实无人工椎体移位、下沉,融合率100%.结论 n-HA/PA66复合人工椎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移植材料,适用于颈椎病前路次全切除术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骨块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骨在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骨盆截骨术中的疗效和生物安全性。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选取48例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男8例,女40例;年龄1.5~3.5岁,平均2.5岁。其中4例为双侧脱位。行髋关节切开复位术,32髋salter氏骨盆截骨术,20髋Dega氏骨盆截骨术。截骨处用骨块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填充,根据需要将复合骨骨块剪裁后嵌入,用2~3枚克氏针固定,伤口常规缝合,外用支具固定。术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局部炎性反应、排斥反应、全身毒性、截骨处愈合和患肢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无伤口感染,全部一期愈合。局部无炎性反应,无排斥反应和全身毒性反应。术后全部获随访5~28个月,1.5~2个月可见新骨长入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截骨植骨区,下肢在术后3个月可完全负重,患肢在术后5个月可完成日常活动。结论骨块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骨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生物安全性、相容性和骨传导性,可用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骨盆截骨术的植骨及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n-HA/PA66 cage)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08年9月,对5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前路减压多孔n-HA/PA66 cage支撑植骨融合固定治疗.术前、术后1周内、3、6个月、1年随访时进行随访,用Frankel法记录患者神经功能,并行X线片及三维CT检查.采用Cobb法测最后凸情况,并测最伤椎邻近上、下椎体间高度,采用Brantigan等描述的方法观察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无神经损害加重;除2例Frankel A级和8例D级患者外,其余患者神经功能均有1~2级的恢复.平均随访9.4个月(6~12个月).术前平均矢状位后凸角14.4°±12.6°,术后为3.7°±8.7°,末次随访时3.9°±8.5°.术前平均伤椎邻近上、下椎体间高度为(96.9±17.2)mm,术后为(109.5±17.1)mm,末次随访时为(108.6±16.9)mm.随访期间未见cage移位、内同定断裂及神经功能损害加重.19例达到E级融合,10例达到D级融合,25例达到C级融合.结论 前路减压多孔n-HA/PA66 cage支撑植骨融合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安全可行,术后椎间高度恢复满意,后凸畸形纠正明显,随访过程中丢失少,并能获得满意融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 polyamide 66,n-HA/PA66)椎体支撑体在儿童脊柱结核前柱重建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2015年12月应用n-HA/PA66椎体支撑体行儿童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前柱重建手术23例,其中胸椎结核9例,胸腰段脊柱结核9例,腰椎结核5例。术前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D级14例,E级9例。采用VAS评分、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评估手术疗效,通过X线片及三维CT评价术后脊柱序列恢复、支撑体融合及移位下沉情况。结果 23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6(9~36)个月。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2±1.3)分下降至末次随访时(1.8±1.1)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结核症状消失,病灶完全治愈,无复发。术前14例合并神经功能障碍的D级患者均恢复到E级。病椎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45.2°±2.5°矫正至28.3°±2.6°,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支撑体脱出、破裂、塌陷等情况出现。术后9个月植骨融合率为100%,复查X线及三维CT示4例椎体支撑体出现轻微下沉,但n HA/PA66椎体支撑体与相邻椎体终板间均达到骨性融合,内固定位置良好。结论 n-HA/PA66椎体支撑体能有效恢复及维持融合节段的生理高度及弧度,促进植骨融合,是一种儿童脊柱结核病灶清除脊柱前柱重建手术的理想支撑及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 polyamide66,n—HA/PA66)椎体支撑体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中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2008年8月至2009年5月,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以n—HA/PA66椎体支撑体支撑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2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18例,女6例;年龄44~72岁,平均58.6岁。随访以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 Orthopaedic Assoctiation,JOA)评分改善率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复查X线片及三维CT评估支撑植骨融合情况,包括椎间高度、生理弧度及支撑体下沉。结果2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颈椎前路减压手术以及支撑体的安放固定,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9个月,平均5.6个月,所有患者的术前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3、6、9个月的JOA改善率分别为78.8%、83.4%、83.3%。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患者植骨融合,颈椎序列、椎间高度、颈椎稳定性以及支撑体的位置维持良好,人工椎体无下沉、移位。结论n—HA/PA66椎体支撑体具有早期支撑稳定功能,可有效维持颈椎生理序列和椎间高度;术后植骨融合率高且便于X线片观察,是进行颈椎退变前路手术植骨的理想支撑材料,但长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人工椎体治疗颈椎病及外伤性颈椎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21例脊髓型颈椎病、8例外伤性颈椎骨折脊髓损伤患者行前路椎体切除、椎管减压、n-HA/PA66复合人工椎体植骨内固定术,随访至少6个月。结果所有病例术前症状均得到改善,随访6-10个月无复发,所有病例均获植骨融合,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高度、颈椎的稳定性均维持良好,无下沉、塌陷发生。结论n-HA/PA66复合人工椎体植骨融合率高,治疗效果肯定,稳定性好,安全性可靠,是一种理想的人工椎体替代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椎体支撑体在颈椎前路手术结构重建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n-HA/PA66椎体支撑体行颈椎前路结构重建138例,其中颈椎病81例,后纵韧带骨化症9例,颈椎椎体肿瘤16例,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32例。采用JOA评分改善率和Frankel分级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根据术后X线片及三维CT判定颈椎序列恢复情况,评估支撑体融合以及下沉移位情况。[结果]13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2.81±1.73)个月。末次随访时,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症及颈椎椎体肿瘤患者JOA改善率分别为81.33%、75.92%及69.28%。32例颈椎骨折患者中,27例Frankel分级改善1~3级。所有患者术后3~6个月时支撑体全部融合,平均融合时间(4.54±0.98)个月。影像学检查显示术后颈椎高度、曲度基本恢复正常;最后随访共有5例出现支撑体轻度下沉,下沉率为3.59%;末次随访支撑体融合界面形态良好、无骨吸收。[结论]n-HA/PA66椎体支撑体在颈椎前路手术后中长期能有效维持颈椎高度和正常序列,是颈椎前柱手术重建的理想支撑材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颈椎病颈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置入钛笼与置入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66,n-HA/PA66)人工椎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7-02采用颈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97例颈椎病,50例在术中置入钛笼(钛笼组),47例在术中置入n-HA/PA66人工椎体(人工椎体组),比较2组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颈椎前凸角度与JOA评分,比较2组术后椎体下沉情况以及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改善等级。结果9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4(6~18)个月。末次随访时97例均获得骨性融合。2组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颈椎前凸角度、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钛笼组6例出现钛笼下沉现象,人工椎体组未出现人工椎体下沉现象。人工椎体组椎体下沉情况较钛笼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改善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笼与n-HA/PA66人工椎体均能有效重建颈椎的稳定性、改善脊髓功能并获得良好的植骨融合率,n-HA/PA66人工椎体置入后可以获得较低的椎体下沉率。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9):1735-1740
[目的]探讨解剖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23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解剖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斜向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治疗。其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51~64岁,平均54.20岁。腰椎间盘突出症13例,退变性腰椎滑脱7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3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影像学观察椎间隙高度及植骨融合情况,以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JOA评分评估临床效果。[结果]23例手术时间40~19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量30~120 ml,平均50 ml;全部病例随访8~26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期间1例发生术后屈髋和腰大肌无力,予以营养神经等保守治疗3周后症状缓解。余无内固定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椎间隙高度由术前平均(5.94±1.25)mm改善至末次随访的(9.58±1.27)mm。术后6个月时椎间植骨融合率91.70%,术前及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分别为(7.21±1.17)分、(0.73±0.69)分,腿痛VAS评分分别为(7.32±1.29)分、(0.79±0.58)分,JOA评分分别为(14.12±2.11)分、(27.42±1.32)分。[结论]解剖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初步临床应用疗效满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作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 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在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重建伤椎结构和高度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2月~2006年1月,对42例胸腰椎骨折行前路减压、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支撑植骨、钛钉板或钉棒系统内固定脊柱前路重建手术。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17~67岁,平均43.6岁。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损伤节段:T125例、L117例、L214例、L36例。椎体前缘高度为椎体的29%~47%,平均40.6%。矢状面Cobb角为21~38°,平均27.6°。术前神经损害Frankel分级:A级7例、B级19例、C级8例、D级6例、E级2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6~25个月,平均13个月。36例伤椎近解剖复位,6例复位良好。术后伤椎前缘高度为椎体的87%~96%,平均91.7%,重建的椎体高度无丢失。术后矢状面Cobb角为9.5~18.5°,平均13.4°。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除7例A级及2例D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1~2级的改善。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于术后3~5个月骨性融合。无感染、椎体移位和断钉等并发症。结论 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能有效恢复和维持伤椎的结构和高度,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并能与邻近椎体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仿生骨和钛网在前路椎体次全切融合术中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3-12间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的5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钛网植骨,25例行n-HA/PA66仿生骨植骨。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分别记录以下指标:(1)JOA评分。(2)C2-7 Cobb角。(3)融合节段高度和下沉率。(4)植骨融合率。(5)仿生骨及螺钉断裂、移位、脱位。结果随访61~108个月,平均85.6个月。随访末期2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钛网组及纳米仿生骨组融合节段Cobb角相对于术后即刻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钛网组6例患者出现钛网沉降,融合节段椎间高度丢失;纳米仿生骨组1例出现仿生骨移位,1例螺钉脱位。纳米仿生骨组融合率为100%;钛网组有3例未达到骨性融合,融合率为90%。结论 n-HA/PA66仿生骨作为一种理想的新型植骨材料,能有效恢复并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及融合节段高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显著促进植骨融合,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 polyamide66,n-HA/PA66)椎体支撑体在脊柱前柱手术重建中应用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n-HA/PA66椎体支撑体行脊柱前柱重建手术434例,男332例,女102例,年龄18~72岁,平均43.2岁;颈椎骨折84例,胸腰椎骨折202例,脊髓型颈椎病148例。随访以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和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改善率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复查X线片及三维CT了解术后脊柱序列恢复情况,评估支撑体融合以及下沉移位情况。[结果]39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1.4个月。末次随访时,颈椎骨折和胸腰椎骨折患者中,分别有16例和17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无恢复,其余Frankel分级分别平均提高1.1级和1.3级;颈椎病患者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JOA改善率76.7%、80.8%。影像学检查显示术后脊柱高度、曲度基本恢复正常;颈椎骨折与颈椎病患者术后3个月时支撑体全部融合(融合率100%...  相似文献   

17.
纳米技术在骨移植替代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材料表现出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医用纳米材料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纳米骨移植替代物能否在不久的将来取代传统的人工骨成为新型的体内植入材料?2005年,我国食品药品监管局(SFDA)批准注册了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骨充填材料(YZB/国0063-2003),但是这个领域至今仍然存在着不少争议.本文关注纳米骨的应用研究进展,参考近年骨移植替代物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羟基磷灰石是一种脆性材料,强度较低,只具有骨引导作用.为提高力学性能以及加快新骨形成,人们通过各种途径引入其他物质对其改性以制成各种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1].我们以成年山羊为动物模型.使用羟基磷灰石-蚕丝蛋白纳米级复合材料(HAp-SF)作为骨移植替代物行椎体间融合,观察其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评价其物理性能.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不同质量比的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通过乙醇置换法检测孔隙率,直接浸泡称重法测定吸水率,万能材料实验机测试压缩强度,筛选出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结果:人工骨具有多孔性结构,孔隙率均大于85%,且随着壳聚糖和纳米羟基磷灰石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吸水率随纳米羟基磷灰石含量的增加而下降,随壳聚糖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压力强度则随壳聚糖和纳米羟基磷灰石含量的增加而上升.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2%壳聚糖2g+1g纳米羟基磷灰石.结论: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具有良好的孔隙率、吸水率和压力强度,可能为骨组织工程比较理想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生物活性支撑体+自体骨应用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损伤的临床效果,并与自体髂骨植骨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及兰州军区总医院收治的62例下颈椎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损伤均为单一颈椎椎体骨折并颈髓损伤。入选的患者均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前路钛板内固定术;根据术中支撑融合所用的植骨材料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A组,应用自体髂骨植骨融合30例;B组,应用n-HA/PA66支撑体+自体骨植骨融合32例。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包括影像学评价及临床疗效评价,影像学评价以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评估颈椎曲度、融合节段椎间高度及术后支撑体下沉率,以CT三维重建(3D CT)评估骨融合率;临床疗效评价采用JOA评分评价术后脊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2.2个月。A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大于B组(P0.05)。两组均无排斥反应出现,A组8例出现取骨区感染,16例出现取骨区疼痛、麻木不适;B组无术后并发症发生,A、B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0%及0%,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17.12,P=0.00);术后6个月两组的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术后6个月两组间比较JOA评分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骨性融合分别为A组100%,B组96.9%,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术后6个月两组的植骨下沉率分别为0%及3.1%(P=0.20),两组的术后植骨下沉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手术前后的颈椎曲度矫正角度及椎间矫正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相对应时间点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生物活性支撑体能有效恢复并维持颈椎融合节段生理高度及生理曲度,其骨融合率同自体髂骨相似,且不影响术后手术节段的影像学观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颈椎前路重建植骨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