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心复康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在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对濒死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经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筛选法培养并纯化BMSCs,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移植前以5-溴脱氧尿核苷(Brdu)对移植细胞进行标记,术后采用中药心复康灌胃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治疗后2周处死动物,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损伤区Brdu阳性移植细胞数、CD34+新生血管数和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阳性心肌细胞数量。[结果]心复康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组移植细胞存活率增加(与细胞移植组比较P0.05),梗死边缘区新生血管数量及PCNA阳性心肌细胞数量均有所增加(与细胞移植组比较P0.05)。[结论]中药心复康联合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濒死心肌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心复康联合干细胞移植能更有效的促进损伤区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丹酚酸B预处理的内皮祖细胞(EPCs)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后,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培养、纯化EPCs与BMSCs;免疫细胞化学法(CD34/CD133/CD44)分别鉴定两种细胞.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制作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丹酚酸B最佳药物浓度干预的EPCs,与BMSCs混合,在大鼠心肌梗死区周边分5点注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蛋白的表达.[结果]细胞移植4周后,EPCs与BMSCs共移植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积分光密度(IOD)分别13.179±3.053、23.634±4.705,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酚酸干预EPCs提高BMSCs移植后大鼠心肌VEGF、bFGF蛋白表达,有效改善了BMSCs向心肌分化的血管微环境.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方联合缺氧预处理(HP)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血管新生标志物CD31表达变化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为6组:假手术组(SO组)、模型组(MCAO组)、BMSCs移植对照组(BMSCs组)、HP-BMSCs移植组(HP-BMSCs组)、BMSCs移植联合清热化瘀方组(中药对照组)以及HP-BMSCs移植联合清热化瘀方组(中药干预组),各组根据取材时间点又分为7天、14天两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大鼠。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梗阻模型,根据分组情况给予清热化瘀颗粒灌胃及经尾静脉移植BMSCs或HP-BMSCs,参照m NSS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及Brdu标记的BMSCs细胞。结果:与MCAO组比较,中药对照组、中药干预组、HP-BMSCs组、BMSCs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SO组比较,其它各组CD31表达均显著上调,中药干预组上调的最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HP-BMSCs组比较,BMSCs组神经功能评分增加,CD31表达下降,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数较低;中药干预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减少,CD31表达明显上调,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中药对照组比较,中药干预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减少,CD31表达量显著增加,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清热化瘀方联合HP-BMSCs移植可改善脑缺血损伤SD大鼠的神经功能,可能和其促进大鼠脑缺血区血管新生标志物CD31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方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血管新生标志物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MSCs组、中药+BMSCs组,每组20只。均参照改良的Longa's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线栓只插入颈内动脉9 mm,使大脑中动脉起始部不致阻塞;模型组造模后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BMSCs组于缺血再灌注24 h后经尾静脉移植BMSCs悬浮液200μL;中药+BMSCs组造模前4 d及造模后予清热化瘀方14g/(kg·d)灌胃,于缺血再灌注24 h后经尾静脉移植BMSCs悬浮液200μL。各组大鼠分别于手术后第3天和第7天采用m NSS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D31及Brdu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第3,7天,BMSCs组、中药+BMSCs组在脑缺血区域可见到Brdu阳性细胞,且中药+BMSCs组Brdu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多于BMSCs组(P均<0.05);BMSCs组、中药+BMSCs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CD31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且中药+BMSCs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BMSCs组(P均<0.05),而CD31表达量明显高于BMSCs组(P均<0.05)。结论清热化瘀方可促进BMSCs在大鼠体内分化、增殖,该方联合BMSCs移植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这可能与CD31表达上调、促进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联合调节“脑中血海”中药脑脉1号对大鼠脑缺血区后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组、BMSCs移植组、BMSCs移植联合脑脉1号组.于造模后7,14,21 d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脑缺血边缘区VEGF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血管生成情况.结果 缺血后7,14,21 d,BMSCs移植组、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较模型组均有较明显改善,联合治疗组改善均优于BMSCs移植组(P<0.05).BMSCs移植组、联合治疗组VEGF阳性表达高于模型组(P<0.01),联合治疗组高于BMSCs移植组(P<0.05).微血管直径、面积联合治疗组>BMSCs移植组>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s移植联合脑脉1号促进缺血区血管生成和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BMSCs移植组,两者联用具有协同效应.促血管生成的机制可能与其上调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中药心复康对心肌梗塞后大鼠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探讨其对缺血心肌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每组12只.模型组及中药组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制作心肌梗塞模型.中药高剂量组(81 g·kg-1·d-1)和中剂量组(40.5 g·kg-1·d-1)给予中药心复康水煎剂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天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给药4周后处死大鼠,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D31的表达以了解缺血心肌血管新生情况,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中药高剂量组CD31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中药组VEGF及bFGF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 心复康通过上调VEGF和bFGF的表达,能够有效促进血管新生,改善缺血心脏功能,挽救缺血的心肌.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补肾方药m清诱导大鼠BMSCs移植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作用.方法 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单纯BMSCs移植组,左归丸、右归丸、地黄饮子、维甲酸诱导BMSCs移植组,另设假手术对照组.尾静脉移植用不同药物血清孵育BMSCs,移植后3 d和7 d处死大鼠,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匀浆上清液中NGF、BDNF、VEGF的含量.结果 第3天,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BDNF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BMSCs移植各组VEGF明显升高(P<0.01),且药物孵育BMSCs移植各组NGF、BDNF明显升高(P<0.05,P<0.01);第7天,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NGF、BDNF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BMSCs移植各组NGF、BDNF、VEGF明显升高(P<0.01);与右归丸组比较,左归丸、地黄饮子组NGF、BDNF明显升高(P<0.01).结论 不同补肾法方药血清孵育BMSCs均可促进脑缺血损伤大鼠脑组织匀浆上清液中NGF、BDNF、VEGF的表达,且补阴和阴阳双补方药诱导BMSCs组中表达的NGF、BDNF作用优于补阳类方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地黄饮子孵育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 BMSCs) 移植对大鼠脑梗塞HSP70和VEGF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 健康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MSCs组、维甲酸组和地黄饮子组.用线栓法制成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术后24 h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大鼠经尾静脉输入相应药物孵育BMSCs.分别于移植后7d和14d后断头取脑,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HSP70和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HSP70和VEGF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HSP70和VEGF表达显著升高(P<0.05),其中药物孵育BMSCs组HSP70和VEGF表达均高于单纯血清孵育BMSCs组(P<0.05).结论 促进脑组织HSP70和VEGF的表达可能是地黄饮子孵育BMSCs移植治疗脑梗塞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对兔急性心肌梗死(AMI)梗死区及梗死周围区血管新生的影响及中药丹参注射液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已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的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静脉移植骨髓间充值干细胞联合丹参组。术后5周取材,观察梗死区内CD31(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和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结果:1免疫组化CD31表达,静脉注射干细胞组和干细胞联合静脉注射丹参组高于模型组(P0.05)。3血清中VEGF蛋白含量,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诱导梗死区血管新生,其机制并非通过VEGF的表达来调节的,可能是通过其他途径调节的,中药丹参注射液对干细胞促进血管新生无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疏肝活血中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保护心肌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心肌IRI模型,分离、培养BMSCs,且移植于IRI大鼠,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I组、BMSCs组、疏肝活血中药+BMSCs组(联合组)。联合组以疏肝活血中药灌胃,其余各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取心肌组织,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及心肌细胞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与IRI组比较,BMSCs组和联合组心肌细胞凋亡、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BMSCs组比较,联合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结论疏肝活血中药对BMSCs移植IR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具有促进作用,进而保护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丹酚酸B预处理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混合后对心肌梗死大鼠进行心脏移植,观察移植细胞的增殖情况。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培养、纯化EPCs与BMSCs;免疫细胞化学法(CD34、CD133、CD44)分别鉴定2种细胞。采用左冠状动脉结扎法制作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丹酚酸B最佳药物浓度(8μg/mL)预处理EPCs,并以不同比例与BMSCs混合(EPCs/BMSCs分别为1∶1、2∶1、4∶1和8∶1),手术移植至心肌梗死区。HE和N-BT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19.60%±3.23%)比较,各细胞移植组心肌梗死面积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4∶1组(11.37%±2.18%)和8∶1组(9.23%±2.35%)效果最明显(P<0.05)。与模型组[(5.17±2.31)个/高倍视野]比较,各细胞移植组Ki-67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增多(P<0.05),其中8∶1组阳性细胞数[(15.00±3.16)个/高倍视野]明显高于其他细胞移植组(P<0.05)。结论丹酚酸B预处理的EPCs联合BMSCs进行心脏移植,能够减少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提高BMSCs在梗死周边和缺血局部的增殖。并且随着EPCs移植比例的增加,梗死面积逐渐减少,增殖表达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2.
果糖二磷酸钠镁对大鼠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果糖二磷酸钠镁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制备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观察果糖二磷酸钠镁对其心电图、心肌梗死范围以及血清和心肌组织中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果糖二磷酸钠镁能剂量依赖性地降低模型大鼠心电图抬高的J点及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减少心肌梗死范围;提高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同时降低丙二醛(MDA)含量。结论 果糖二磷酸钠镁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机制与抗氧自由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apr-YTF)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归巢梗死心肌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随机分成apr-YTF注射液、rhG-CSF注射液和PBS缓冲液3组,测量各组大鼠干预后在体心功能、心室肌瘢痕面积、瘢痕毛细血管数、心肌CD34+细胞、Brdu与cTn I双染阳性细胞数、Ⅷ因子、VEGF、bFGF、Flk-1、外周血CD34+细胞数,分析组间差异。结果:①与PBS组比较,apr-YTF组和rhG-CSF组的LVSP、LVEDP、+dp/dtmax、-dp/dtmax均有显著改善,心室肌瘢痕面积显著减小,心室肌毛细血管数、心肌边缘区和外周血液CD34+染色阳性细胞数、心肌梗死边缘区中Brdu与cTn I双染阳性细胞数及Ⅷ因子、Flk-1、VEGF、bFGF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P0.05);②与rhG-CSF组比较,apr-YTF组的LVSP显著升高,心肌组织CD34+染色阳性细胞数、心肌梗死边缘区中Brdu与cTn I双染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apr-YTF能促使BMSCs动员入血、定向归巢并转化为心肌细胞,且优于rhG-CSF。  相似文献   

14.
目的:黄芪失笑散对梗死心肌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mRNA基因表达影响。方法:取SD大鼠76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消心痛组、黄芪失笑散小剂量组、黄芪失笑散大剂量组、消心痛加黄芪失笑散大剂量组、贝复济组。治疗20天后进行冠状动脉结扎造成急性心梗的模型,造模成功后再治疗10天后,处死大鼠,取梗死心肌用RT-PCR法进行VEGF及bFGF mRNA的检测。结果:黄芪失笑散大剂量可有效的使梗死心肌内的VEGF及bFGF的mRNA表达升高,并提示黄芪失笑散疗效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黄芪失笑散对缺血性心肌保护作用源于冠脉侧枝循环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5.
柿叶乙醇提取物抗大鼠心肌缺血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柿叶乙醇提取物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下1/3,造成心肌梗死,测定结扎前后心电图的变化、血清中心肌酶活性,以及结扎21 h后梗死坏死范围,观察柿叶乙醇提取物抗心肌缺血作用,并以复方丹参滴丸、消心痛作阳性药对照.结果柿叶乙醇提取物可显著对抗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S-T段的抬高,显著减少心率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减小心肌梗死的范围,降低血清CK和LDH的含量,上述作用与复方丹参滴丸和消心痛相似.结论降脂1号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方灯盏花滴丸对大鼠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复制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观察药后大鼠心电图J点的改变、心肌梗死范围、血清酶(CK、LDH)的活性以及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复方灯盏花滴丸可减轻左冠状动脉结扎所致大鼠心电图J点抬高;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抑制血清LDH、CK活性的升高;并能改善梗死心肌肌原纤微排列紊乱及线粒体肿胀、断裂的超微病变。结论:复方灯盏花滴丸对大鼠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和干细胞组,每组10只.正常组不予处理,模型组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制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干细胞组在结扎冠状动脉后向心肌内注射干细胞,4周后检测大鼠心功能及心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心脏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舒张末期容积较正常组及干细胞移植组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模型组大鼠心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心输出量较正常组及干细胞移植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见肌纤维溶解甚至消失,可见纤维组织增生瘢痕形成.干细胞组可见心肌纤维排列较正常心肌纤维排列混乱,也有少量纤维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结论 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