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植入冠状动脉(冠脉)内药物洗脱支架的预后。方法连续463例接受冠脉内药物洗脱支架术治疗的患者中,175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288例肾功能正常(对照组)。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冠脉造影和支架术情况,分析随访期心脏事件、心绞痛发生率和心源性死亡率。结果平均随访(12.4±4.7)月后,肾功能不全组与对照组的心脏事件发生率(4.6%vs3.1%,P=0.422)和心绞痛复发率(6.3%vs8.3%,P=0.419)无明显差异,但肾功能不全组的心源性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9%vs0.4%,P=0.031)。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增加冠脉支架术后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植入药物洗脱支架的无保护左主干(LMCA)患者随访分析,讨论无保护LMCA患者行药物支架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连续入选在中山医院心导管室成功植入药物支架的无保护左主干(LMCA)的患者100例,随访住院期间和出院后有无再发心绞痛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出院6~9个月复查冠脉造影判断其有无支架内再狭窄,并对不同病变部位和手术方式患者的MACE发生率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果 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为1%,术后2年时MACE发生率为22%.术后6个月内心绞痛缓解率80.80% (80/99),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7.89%.术后2年,非远端病变组与远端病变组的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6.52% vs 24.07%,P=0.001)和MACE发生率(8.70% vs 33.33%,P=0.003)比较,前者均低于后者,其差别有显著性,而两组死亡率(0% vs 5.56%,P>0.05)和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2.17% vs 3.70,P>0.05).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只有病变部位是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beta=-1.541,P=0.005).术后2年内,远端病变组单支架术(n=19)和多支架术(n=35)亚组死亡率(5.26% vs5.71%,P>0.05)、心肌梗死率(5.26% vs 2.86%,P>0.05)、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10.53% vs 31.43%,P>0.05)、MACE发生率(21.05% vs 40.00%,P=0.229)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选择性的进行PCI安全可行,有良好的近远期效果.左主干远端分叉病变患者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直接支架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20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直接支架术79例与常规支架术124例,分析其罪犯病变血管术中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并随访观察其对急性期心脏事件的影响.结果直接支架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4例(5.1%),常规支架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18例(14.5%)(P<0.05).22例发生无复流的患者,住院期间心脏负性事件的发生率与未发生无复流现象者比较明显增高(27% vs 7%,P<0.01).结论直接支架术有助于降低ACS患者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发生无复流现象预示着较高的负性预后事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分析1997.2~1999.12中88例伴糖尿病与216例不伴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糖尿病组伴心源性休克15例,死亡率为4.5%,成功率94.0%.78例成功介入治疗患者随访(11.7±7.8)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28.2%.不伴糖尿病组中有29例合并心源性休克,死亡率为1.9%,成功率97.1%,其中178例随访(12.6±8.3)月期间MACE发生率为18.0%.急诊介入治疗成功率两组相似,近期死亡率和中远期MACE发生率糖尿病组也无明显增高(P>0.05),女性患者的比例在糖尿病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急诊介入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安全可靠,效果佳.  相似文献   

5.
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与心脏事件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16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药物治疗组和介入治疗组,随访两组患者心脏事件(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心绞痛复发)的发生率及再住院、心功能分级情况.结果 6个月随访时,介入组和药物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5.9%和85.3%(P<0.01);再住院患者分别为20.3%和52.9%(P<0.01);12,18个月随访时,介入组和药物组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67.6%和100.0%,78.6%和100.0%,(P<0.05);需再住院患者分别为35.2%和62.5%,37.5%和63.6%,(P<0.05);治疗后介入组心功能分级比药物组好(P<0.05);但两种治疗方法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的发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介入治疗可明显降低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再住院率、使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的临床疗效.方法 155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其中81例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组),74例接受普通金属裸支架(BMS组),比较两组的临床一般情况、冠脉造影、支架植入术和远期综合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和支架植入术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1年中,SES组远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BMS组(P<0.001). 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安全有效;与普通金属裸支架相比,雷帕霉素洗脱支架能显著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置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治疗的远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随机入选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期间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行PCI 100例,并入选同时期100例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行PCI为对照组。随访5年,随访包括心绞痛复发、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和再次血运重建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结果 两组支架术成功率均为100%。随访率100%,随访5年,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0%、7.0%)、卒中发生率(5%、3.0%)、心源性死亡率(0%、0%)差异无显著性(均为ρ〉0.05)。再次血运重建率(30.0%、14.0%)、非致死性心肌梗塞(6.0%、2.0%)心绞痛复发率(42%、20%)、全因死亡率(10%、2.0%)糖尿病组高于非糖尿病组;但心源性病死率均为0%。结论:老年患者选择性冠脉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安全,成功率高,远期疗效尚好,但糖尿病仍是远期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肾功能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入院时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372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病历及随访资料,按eGFR[m l.m in-1.(1.73m2)-1]分为肾功能正常或轻度不全组(≥60)、中度不全组(30~59)和重度不全组(<30),对其基线特征、治疗状况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与肾功能正常或轻度不全比较,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更加倾向于高龄、女性、合并症更多,发生心脏性事件的风险更高。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中、重度肾功能不全的心脏性死亡风险比分别为2.96(95%CI:2.23~3.65,P=0.017)和8.14(95%CI:7.04~8.98,P=0.009)。结论: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是不同程度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不良事件的高危因素。对这一特殊人群应给予更为积极的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紫杉醇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远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18例(共有187处病变)入选本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紫杉醇洗脱支架组59例,裸支架对照组59例.结合冠脉造影结果和心电图或者心肌ECT等显像结果确定冠脉靶血管来植入支架,紫杉醇洗脱支架组患者冠脉96处病变,共植入支架96枚,裸支架对照组患者冠脉91处病变,共植入支架91枚.术后患者随访2年,观察心脏主要不良事件(MACE)事件的发生率,复查平板运动试验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两组基本临床特征相似,支架植入成功率为100%.有95%的患者完成了2年的随访,紫杉醇洗脱支架组总的MACE事件发生率为5.1%(3/59),裸支架对照组为23.7%(13/5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紫杉醇洗脱支架组5.2%(5/96)靶血管发生了支架内再狭窄,裸支架对照组15.4%(14/91)靶血管发生了支架内再狭窄,相比紫杉醇洗脱支架组发生率高(P<0.05).两组患者在出血事件发生率方面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紫杉醇洗脱支架在预防再狭窄及降低MACE方面有优势,治疗冠状动脉病变安全性与裸支架相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尿蛋白/尿肌酐比值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冠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该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35例和随机抽取35例年龄、性别及一般情况匹配的肾功能正常的冠心病患者,术前检测尿蛋白/尿肌酐(P/C)比值(分为轻度异常组和异常组),比较3组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介入治疗后预后情况。结果肾功能不全组多支血管病变多见(71.4%和48.6%,P0.05),其中,3支血管病变数明显高于对照组(45.7%和14.3%,P0.05)。P/C异常组病变明显高于P/C轻度异常组(73.3%,53.3%和70.0%,40.0%,P0.05)。肾功能不全组介入治疗操作时间、支架个数及造影剂用量上有明显区别(P0.05)。肾功能不全组中,14例胸痛复发,P/C异常组9例,P/C轻度异常组5例,P/C异常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P/C轻度异常组(60.0%和25.7%,25.0%,P0.05),其中,11例重复冠脉造影,7例示支架内再狭窄,予再次介入或冠状动脉搭桥(CABG),2例心源性死亡。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冠脉病变严重,且介入治疗相对复杂,尿蛋白/尿肌酐比值可以作为判断远期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