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 E G F) 和维生素 A( Vit A) 对高浓度葡萄糖抑制腹膜间皮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以探讨 E G F和 Vit A 在腹膜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从人腹膜组织中分离间皮细胞,并建立体外人腹膜间皮细胞( H P M C) 培养模型;以3 H胸腺嘧啶核苷(3 H Td R) 掺入法测定细胞内 D N A 含量示细胞增殖程度;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用图像分析仪测细胞表面角蛋白和波形蛋白(vimentin) 表达量示细胞分化程度。结果 随着葡萄糖浓度增高和培养时间的延长, H P M C3 H Td R 掺入降低; E G F 和 Vit A 可增加 H P M C 对3 H Td R 的掺入,但两者cpm 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在含高浓度葡萄糖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 E G F或 Vit A 后, E G F 可明显促进 H P M C 的增殖,其3 H Td R 掺入量明显增加,与 Vit A 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5) 。 E G F 和 Vit A 不影响细胞表面角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表达。结论  E G F和 Vit A 对腹膜间皮细胞的分化未显示出明显作用,但两者均可刺激细胞的增殖,特别是 E G F可改善  相似文献   

2.
生长因子对间皮细胞增殖及合成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PDGFbb)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对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增殖及合成细胞外基质(ECM) 的影响。方法 建立HPMC体外培养体系。3HTdR 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中Ⅲ型前胶原( ⅢPC) 。结果 PDGFbb 促进、但TGFβ抑制HPMC增殖,均呈剂量依赖性( P< 0-01) 。2 者均能刺激HPMC 产生ⅢPC( P< 0-01)。结论 CAPD相关性腹膜炎时腹腔中高浓度的PDGFbb 、TGFβ能调节间皮层的修复和重塑,刺激其合成分泌ECM,后者可能是腹膜炎(PI)反复发生最终导致腹膜硬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高浓度葡萄糖对人腹膜间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对其增殖的影响臧燕,侯凡凡,杨铁成,杨满球HIGHGLUCOSEINDUCESCELLDAMAGEANDINHIBITSCELLPROLIFERATlONINHU-MANPERITONEALMESOTHELIA...  相似文献   

4.
川芎嗪对慢性腹膜透析大鼠腹膜功能及间皮细胞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川芎嗪对高糖透析液作用下慢性大鼠腹膜透析(腹透)模型腹膜间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25%腹透液(HG组)、4.25%腹透液+40mg/L川芎嗪(HGL组)、4.25%腹透液+160mg/L川芎嗪(HGH组)、对照组。除对照组外,余3组每天分别腹腔内注入20ml含不同剂量川芎嗪的4.25%透析液[0(HG)、40mg/L(HGL)  相似文献   

5.
川芎嗪抗腹膜间皮细胞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目的:观察含川芎嗪腹透液体外对腹膜间皮细胞活力,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腹膜间皮细胞,用细胞计数法,四唑氨蓝(MTT)法,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腹膜间皮细胞活力,细胞增殖能力。结果:培养的腹膜间皮细胞暴露于常规使用的4.25%高糖透析液30min后,间皮细胞数量显降低,MTT法示OD值显低于正常对照组,LDH释放增加,提示间皮细胞活力降低,增殖受到显抑制,加入低剂量川芎嗪后,间皮细胞数,MTTOD值较之单纯高糖透析液组均显增高,LDH显降低,但随着剂量的加大,川芎嗪的上述作用减低乃至消失,结论:适当剂量的川芎嗪能对抗常规腹透液引起的间皮细胞抑制和损伤,从而具有保护间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重组人生长激素促进烧伤病人创面愈合机制初探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病人接受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后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创面DNA合成。细胞增殖活性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变化,探讨生长激素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33例严重烧伤病人随机分成rhGH组(18例)和对照组(15例)。rhGH组每晚10点接受rhGH皮下注射(0.1mg· kg~(-1)),疗程 14d。ELISA检测血清 GH和 IGF-1浓度;流式细胞计检测细胞 DNA增殖指数(PI)和合成期细胞百分数(SPF);免疫组化学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EGFR、细胞角蛋白(CK)的表达。结果rhGH组血清GH、IGF-1浓度较高,创面PI、SPF明显高于用药前和对照组。免疫组化显示PCNA、EGFR、CK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rhGH可以提高严重烧伤病人血清GH、IGF-1水平,促进烧伤创面细胞DNA合成和上皮细胞增殖,增加 EGFR表达,加速创面上皮化,促进烧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7.
腹膜透析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在残存肾中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清除循环中毒素后生长因子和残存肾小球的改变。方法采用分子杂交技术和组织病理分析方法在肾次全切除的残存肾大鼠模型上研究腹膜透析(PD)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在残存肾中表达的影响和肾小球硬化的变化。分模型组和PD组,第8周PD组开始作腹膜透析至第12周。分别在第7周和12周各组杀检6只作肾病理检查(HE.PAS染色)和TGF-β1cDNA缝隙点样杂交。结果在实验的第7周两组间肾小球硬化指数(GSI)及TGF-β1mRNA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第十二周,PD组的GSI及TGF-β1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组。GSI改变程度与TGF-β1mRNA表达丰度变化呈明显正相关(r=0.65P<0.05)。结论腹膜透析可明显减少TGF-β1mRNA的表达并延缓残存肾小球的硬化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在腹腔炎症和抗感染免疫调节中作用,用体外分离法培养了HPMC,并对细胞纯度进行了光镜下细胞形态,电镜下超微结构及一系列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继而用HPMC培养上清分析细胞因子的表达,检测结果发现,HPMC能自发地分泌白介素1(IL-1),在有细菌毒素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刺激下IL-1分泌量均明显增高,其中细菌毒素刺激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  相似文献   

9.
为阐明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卵巢功能的调节作用,本实验用培养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观察了EGF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共同作用对细胞增殖、甾体激素与cAMP生成的影响。结果:EGF可明显抑制hCG刺激的孕酮生成,并呈剂量依赖性,而对hCG刺激的雌二醇生成无影响;EGF对hCG刺激的颗粒细胞cAMP生成具有增强作用,使cAMP生成增加;EGF能刺激颗粒细胞增殖,使3H TdR掺入增加,hCG不影响EGF的这种作用。提示EGF与hCG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既有相互作用,又有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阐明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卵巢功能的调节作用,本实验用培养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观察了CGF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共同作用对细胞增殖、甾体激素与cAMP生成的影响。结果:EGF可明显抑制hCG刺激的孕酮生成,并呈剂量依赖性,而对hCG刺激的雌二醇生成无影响;EGF对hCG刺激的颗粒细胞cAMP生成具有增强作用,使cAMP生成增加;EGF能刺激颗粒细胞增殖,使^3H-TdR掺入增加,hCG不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在腹腔炎症和抗感染免疫调节中的作用,用体外分离法培养了HPMC,并对细胞纯度进行了光镜下细胞形态、电镜下超微结构及一系列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继而用HPMC培养上清分析细胞因子的表达。检测结果发现,HPMC能自发地分泌白介素1(IL-1),在有细菌毒素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刺激下IL-1分泌量均明显增高,其中细菌毒素刺激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TNF-α刺激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种细菌毒素组间比较也无明显差异。HPMC不分泌IL-2.上述资料提示,腹膜不仅是超滤和分子转运的屏障,在CAPD并发性腹膜炎时,它可能被细菌产物诱导分泌炎症细胞因子,直接参与了腹膜的炎症反应及抗感染免疫过程。  相似文献   

12.
采用蛋白质组分析高浓度葡萄糖对人腹膜间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腹透液中葡萄糖对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s)分泌蛋白质影响,并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其对腹膜纤维化和腹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从人腹膜组织中分离HPMCs,第3代用于实验。实验分组:对照组(F12培养基)和高糖组(F12培养基+4%葡萄糖),分别观察24h和48h。经二维凝胶电泳(2-DE)分离人腹膜间皮细胞总蛋白,每组重复3次,PDQuest图象分析软件比较对照组和高糖组平均凝胶,求差异蛋白质。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部分差异蛋白质。结果获得12块经2-DE分离的分离胶,每组3块。通过PDQuest图象分析软件发现24h高糖组与对照组比较有27种蛋白质表达有差异(P〈0.05);48h高糖组与对照组比较有50种蛋白质的表达有差异(P〈0.05),表达上调有22个蛋白质斑点,表达下调有55个蛋白质斑点;对其中23个差异蛋白质斑点进行了肽质指纹图分析,鉴定出23种蛋白质,其中有2个点为同一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涉及到高糖对HPMCs的细胞骨架、糖代谢、黏附、细胞因子、抗氧化剂、表面活性剂等物质的调节。结论高糖导致腹膜纤维化是多因素、多途径,要防止腹膜透析腹膜纤维化保护腹膜透析效能.最好避免过多使用高糖透析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被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修饰的β2微球蛋白(AGEsβ2M)与人类成纤维细胞的相互关系。方法用去垢剂提取人成纤维细胞系(HSFs)膜成份。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鉴定细胞AGE受体(RAGE)。用放射性配体结合法观察AGEβ2M与HSFs的相互关系。结果HSFs膜表面表达RAGE。AGEβ2M能以特异、剂量依赖的方式与HSFs结合[亲和常数(Kd)≈865nmol/L],这一过程可被抗RAGE抗体所抑制,提示该结合是由RAGE所介导。结论成纤维细胞及其相关的间质细胞可能是AGEβ2M病理生物学效应的靶细胞,从而可能参与了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DRA)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被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修饰的β2微球蛋白(AGEs-β2M)与人类成纤维细胞的相互关系,方法 用去垢剂提取人工纤维细胞系(HSFs)膜成份。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鉴定细胞AGE受体(RAGE)。用放射性配体结合法观察了AGE-β2M与HSFs相互关系。结果 HSFs膜表面表达RAGE。AGE-β2M能以特异,剂量依赖的方式与HSFs结合(亲和常数(Kd)≈86.5mmol/L)这一过程可被  相似文献   

15.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腹膜透析治疗过程中,腹膜组织长期暴露于非生理性腹透液中,腹膜结构及功能发生一系列改变,最终导致腹膜纤维化和超滤失败。腹膜间皮细胞(HPMC)是构成腹膜最主要的细胞群体,它在保持腹膜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的有效性中起重要作用,腹膜表层间皮细胞持续暴露于非生理性透析液可引起腹膜间皮细胞慢性损伤。葡萄糖是一种廉价的有效的渗透剂,已被长期使用。腹膜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有多方面原因,大量研究证实,非生理性腹透液,特别是腹透液中高浓度葡萄糖的长期应用是导致腹膜纤维化的重要原因。高糖腹透液所致腹膜纤维化的可能机制包括:腹膜间皮细胞损伤、细胞外基质沉积、腹膜上皮间质转化等,但是具体机制尚未阐明。近年来,活性氧簇在其机制中的作用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细菌毒素和炎症细胞因子诱导的间皮细胞(MCs)粘附分子表达及其对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间皮细胞在腹膜抗菌防御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以细菌脂多糖(LPS)、TNF-α或IL-1β刺激,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技术,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间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采用细胞瑞氏染色方法,在普通光镜下计数腹腔巨噬细胞的粘附率。结果人腹膜间皮细胞表达ICAM-1,用LPS、TNF-α或IL-1β刺激间皮细胞后培养6小时,ICAM-1的表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刺激组腹腔巨噬细胞的粘附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间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与腹腔巨噬细胞的粘附率呈正相关(r=0.918)。结论炎症介质和促炎症细胞因子通过刺激腹膜间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增加,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粘附和吞噬,在腹膜抗菌防御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研究细菌毒素对人腹膜间皮细胞受体整合素分布及细胞骨架的影响,探讨炎症引起间皮细胞脱落的机制。方法分离人腹膜间皮细胞作体外培养,采用活细胞荧光抗体染色,共聚焦显微镜断层扫描的方法,检测细胞整合素α3β1的分布;以考马斯亮兰染色法,观察细胞骨架结构的变化。结果正常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表达受体整合素α3β1,其分布由细胞底层至顶层逐渐减少;而脂多糖(LPS)或肠毒素刺激20分钟后,测得整合素α3β1的分布由底部至顶端转移。结论细菌毒素引起的人腹膜间皮细胞受体整合素α3β1分布和细胞骨架改变可能是引起间皮细胞脱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对26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测定了肾小球滤过率(GFR)和有效肾血浆流量(ERPF),并以18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显示EHF患者从发热后期至多尿期GFR与ERPF均显著下降,重型较中型下降更著。用放免法同步检测了血浆血管紧张素一Ⅱ(AT一Ⅱ)、血栓素B2(TXB2)和6一酮一前列腺素F_1α(6一K一PGF_1α),发现病程前三期AT一Ⅱ和TXB2显著增高,6一K一PGF_1α变化不大或稍微降低,致TXB2/6一K一PGF_1α比值明显上升。我们认为有效血容量降低和若干体液因子的变化是导致GFR与ERPF下降的主要原因,而肾脏血液动力学变化又是造成EHF肾功能损害诸因素中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谷胱甘肽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贫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体内存在低水平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高水平氧化型谷胱甘肽(GSSH)和高浓度自由基,提示CRF贫血可能与GSH以及相关的酶有关。因此,我们以外源性GSH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CRF患者,证实其对CRF贫血的疗效。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CRF贫血患者42例。入选标准:血液透析(HD)或腹膜透析(CAPD)4周以上,未透析(Non-D)者血肌酐> 600μmol/L,无铁缺乏及 1个月内未输血。 2.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人类增殖性肾小球肾炎(PGN)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放免测定方法检测肾活检组织中的bFGFmRNA及蛋白质表达、肾小球内细胞外基质(ECM)面积和有核细胞数、层粘蛋白(LN)和前胶原Ⅲ(PCⅢ)含量。结果在以细胞增殖和ECM积聚为特征的PGN组中bFGF表达水平、LN和PCⅢ含量均显著高于非增殖性肾小球肾炎(NPGN)组和正常组。结论过度表达的bFGF参与肾小球内细胞增殖和ECM积聚,从而影响肾小球肾炎和肾小球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