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化生长因子β1及β3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PCa)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与β3的表达及与PCa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对46例PCa标本进行染色。结果39例表现广泛的肿瘤细胞外基质(ECM)和胞浆TGFβ1染色,余7例只ECMTGFβ1染色。TGFβ1ECM/胞浆染色指数与PCa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及有远处转移的PCa(D2期)呈正相关(r分别为0.42/0.31,0.81/0.64,0.68/0.44,P均<0.05)。46例PCa标本中,45例有明显的肿瘤细胞胞浆TGFβ3染色,25例示较弱的ECMTGFβ3染色;TGFβ3染色指数与PCa临床分期、Gleason评分及远处转移无显著性相关(P均>0.05)。结论TGFβ1在PCa中有高表达,可能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机制对PCa生长起促进而非抑制的作用,并可作为监测PCa病程进展的瘤标。TGFβ3在PCa中虽有表达,但其作用尚待阐明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 E G F) 和维生素 A( Vit A) 对高浓度葡萄糖抑制腹膜间皮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以探讨 E G F和 Vit A 在腹膜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从人腹膜组织中分离间皮细胞,并建立体外人腹膜间皮细胞( H P M C) 培养模型;以3 H胸腺嘧啶核苷(3 H Td R) 掺入法测定细胞内 D N A 含量示细胞增殖程度;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用图像分析仪测细胞表面角蛋白和波形蛋白(vimentin) 表达量示细胞分化程度。结果 随着葡萄糖浓度增高和培养时间的延长, H P M C3 H Td R 掺入降低; E G F 和 Vit A 可增加 H P M C 对3 H Td R 的掺入,但两者cpm 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在含高浓度葡萄糖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 E G F或 Vit A 后, E G F 可明显促进 H P M C 的增殖,其3 H Td R 掺入量明显增加,与 Vit A 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5) 。 E G F 和 Vit A 不影响细胞表面角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表达。结论  E G F和 Vit A 对腹膜间皮细胞的分化未显示出明显作用,但两者均可刺激细胞的增殖,特别是 E G F可改善  相似文献   

3.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肾小球内皮细胞中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培养的人肾小球内皮细胞(HUGEC)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以及HUGEC的条件培养基对单核细胞(MC)的趋化作用及抗MCP1抗体对单核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1)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免疫细胞化学、细胞ELISA法观察MCP1基因及蛋白表达。(2)用改良的Boyden小室微孔滤膜法测定TNFα刺激HCGEC后的条件培养基对MC的趋化作用及抗MCP1抗体对MC迁移的影响。结果(1)在不加刺激条件下培养的HUGEC弱表达MCP1基因及蛋白,50ng/mlTNFα刺激后,6小时即有MCP1蛋白表达增强,于12小时达高峰,不同浓度的TNFα(25、50、100ng/ml)刺激HUGEC6小时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2)TNFα刺激HUGEC后的条件培养基对MC有明显趋化作用,并被抗MCP1抗体抑制。结论HUGEC在TNFα诱导下,其MCP1的表达增强,其条件培养基对MC有趋化作用,从而可能招引单核细胞迁入内皮下间隙。  相似文献   

4.
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50例乳腺癌和12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cmet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met蛋白及TGF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6.0%和42.0%,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两者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3%和25.0%;组织学分级为Ⅰ级,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癌胚抗原(CEA)为阴性的病例中,cmet蛋白及TGFα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组织学分级Ⅲ级,ER、PR及CEA为阳性者(cmet及PRP<0.01;TGFα、PR和CEAP<0.05;余P>0.05)。本实验结果提示:cmet蛋白及TGFα表达可能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体机内分泌状态有较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采用中性粒细胞(PMN)与玻璃珠粘附和PMN与血管内皮细胞(EC)粘附两种模型,以肿瘤坏死因子(TNF),作为PMN的刺激因子,研究糖皮质激素(GC)对TNF引起的大鼠PMN粘附的影响,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受体(GR)阻断剂RU38486观察GR在粘附中的作用。结果发现,TNF能明显增强大鼠PMN的粘附(P<0.01);Dex不能抑制经TNF预处理的PMN的粘附(P>0.05),但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经TNF预处理再同时给予Dex和RU38486的PMN粘附同样明显增强(P<0.01)。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三种重组合人工骨的成骨能力。方法 在50 只兔的100 个颅骨缺损动物模型中分别植入:①牛脱蛋白骨(b D P B)/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 B M P)/肿瘤坏死因子α( T N Fα);②b D P B/b B M 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 G F);③b D P B/b B M P/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E G F);④b D P B/b B M P。植入后1、2、4、6 及8 周行组织学检查及 X 线摄片; 植入后10 及42 天行 35 S和45 Ca 液闪计数及灰重测定。结果 成骨能力:b D P B/b B M P/ T N Fα> b D P B/b B M P/b F G F( P< 0.01) > b D P B/b B M P/ E G F( P< 0.01);b D P B/b B M P/ E G F 与 b D P B/b B M P 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  T N Fα与 B M P及载体复合后,在体内对骨修复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在载体/骨诱导因子/生长因子的重组合人工骨模式中, D P B/b B M P/ T N Fα是一种有价值的骨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7.
探讨尿毒症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ED)与红细胞膜磷脂成分和收缩蛋白的关系。方法检测了48例尿毒症患者和40例健康人红细胞滤过指数(IF)、红细胞膜磷脂成分和收缩蛋白二聚体(SP-D)和四聚体(SP-T)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尿毒症患者红细胞I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膜磷脂成分中神经磷脂(SM)、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丝氨酸(PS)和磷脂酰乙醇胺(PE)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SM/PC高于对照组(P<0.05);尿毒症患者红细胞SP-D和SP-D/SP-T明显增高,而SP-T明显减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尿毒症患者红细胞IF与SM、PC、PS、PE和SP-T呈负相关(P<0.05,0.01),与SM/PC、SP-D和SP-D/SP-T呈正相关(P<0.01)。结论尿毒症患者ED降低与红细胞膜磷脂和收缩蛋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1)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 与腹膜透析营养状况的关系。(2) 探讨透析充分性、腹膜转运特性、残余肾功能对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和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36 例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采血测BUN、Cr、白蛋白、补体、转铁蛋白、IGF1,并纪录身高、体重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测定残余肾功能、24 小时透析液肌酐与血肌酐浓度比值(D/P) 、总肌酐清除率(Tcr)、尿素清除指数(Kt/V)。结果 (1) 患者血IGF1 水平与白蛋白、转铁蛋白、补体密切相关,血白蛋白高者IGF1 水平亦高。(2)Tcr≥60 L·周-1·(1.73m2)-1 组IGF1、转铁蛋白、白蛋白显著高于Tcr<60 L·周-1·(1-73m2) -1组。D/P≥0-81 组白蛋白显著低于0-65≤D/P< 0-81、D/P< 0-65 组。残余肾功能高于2 ml/min 组IGF1、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残余肾功能小于2ml/min 组。结论 (1)IGF1 是评价腹膜透析营养状况的早期敏感指标。(2) 透析充分性、腹膜转运特性、残余肾功能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肾癌患者TGF-β1表达和肿瘤微血管密度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肾癌中的表达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与肿瘤侵袭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32例肾癌和6例正常肾组织进行TGFβ1多克隆抗体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VWF:Ag)单克隆抗体染色。观察肾癌组织和正常肾组织TGFβ1表达与MV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TGFβ1在正常肾组织中仅1例呈阳性表达,而在肾癌组织中阳性表达28例,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5);肾癌组织中TGFβ1表达强度与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二者与肾癌周围组织有无侵袭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TGFβ1表达是肾癌的恶性表型之一,且有可能促进肿瘤微血管的形成,上述二项指标对评估肾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体外循环与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心脏灌流及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期间的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用含有ET和ET+CGRP的KH液分别对离体大鼠心脏进行灌流并观察冠脉流量、乳酸脱氢酶(LDH)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对CPB心脏手术病人围术期测定ET和CGRP含量。结果:(1)大鼠心脏在ET灌流期间冠脉血流明显减少,MDA生成和LDH漏出显著升高;同时灌流CGRP则为相反结果。(2)CPB心脏手术病人术前ET含量明显高于术中及术后(P<0.01);心脏复苏后ET达到最低水平,进入ICU后ET开始回升。(3)CPB期间CGRP含量与术前比无差异,术后24小时CGRP明显高于术前及术中(P<0.05)。结论为心脏停搏液中似无必要添加CGRP去拮抗ET,术后早期适量应用CGEP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