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中保温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2例,实验组术中采取保温措施,对照组按常规处理.分别观察手术开始、手术1 h、术毕时的鼻咽温值,手术、拔管、清醒时间,尿量、24h腹腔引流量等指标.结果:对照组手术1h、术毕体温与术前、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血压、心率与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清醒时间、术中尿量、24h腹腔引流量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中保温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中综合保暖护理对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寒战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室2014年11月~2015年2月手术患者6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护理;观察组采用术中综合保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毕、术后2 h时的体温、收缩压以及心率的情况,统计两组术后尿量、引流量、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寒战以及躁动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术毕体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术毕以及术后2 h收缩压、心率低于观察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完全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寒战以及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综合保温有利于减少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减少术后寒战,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手术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中保温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术中保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保温效果、术毕应激程度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术毕体温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寒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毕时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C反应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术后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术中保温护理可以给患者良好的体温保护,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发生,降低手术应激反应,确保手术的安全性,改善患者围手术期内环境紊乱,促进术后康复,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术中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中保温对剖腹肝胆手术患者围术期低体温的影响.方法:将66例行剖腹肝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保温处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入手术室(T1)、麻醉后15 min(T2)、手术开始后30 min(T3)和60 min(T4)、术毕(T5) 鼻咽温(T)、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记录手术时间(从切皮至缝合完皮肤)、拔管时间(手术结束至拔除气管插管)、术中尿量;记录术后两组患者心率及低氧血症、寒战、躁动发生情况.结果:在T3、T4,实验组HR低于对照组,MAP、T、SvO2高于对照组(P<0.01);T5实验组T、SvO2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中尿量增多,拔管时间缩短,术后心率减慢,低氧血症、寒战、躁动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对剖腹肝胆手术患者围术期实施综合保温处理,可安全、有效地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降低围术期低氧血症、寒战及躁动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手术患者低体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8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保温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手术中采用常规护理,保温组采取集束化保温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体温变化。结果保温组在术毕时的体温高于对照组,术中低体温、寒颤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温组术后拔管时间、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保温干预措施有助于预防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能提高手术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ANH)联合术中控制性降压(deliberatehypotension,DH)用于外科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5例择期行外科大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降压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联合组采取ANH联合术中DH措施,降压组采取术中DH措施,对照组按常规处理。观察3组患者动、静脉穿刺置管完成后T0(基础值)、T1(ANH后)、T2(术毕即刻)和T3(术后24h)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水平的变化情况,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异体输血量、尿量及输血等情况。结果联合组T2PLT、Hb水平均明显高于降压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联合组T0、T1Hb、Hct、PLT水平与降压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降压组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联合组术中失血量、异体输血量和输血率均明显低于降压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降压组术中失血量、异体输血量和输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联合组尿量多于降压组和对照组(P〈0.05),降压组尿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H与DH联合用于外科大手术可显著减少出血量,不输或少输异体血,不失为围术期血液保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保温护理在妇科官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进行宫腔镜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措施,观察组采用综合保温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保温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低体温、寒战、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毕时肾上腺激素(AD)、去甲肾上腺激素(NE)和C反应蛋白(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保温护理有利于减少官腔镜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降低手术应激,减少感染。  相似文献   

8.
保温措施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体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综合体温管理措施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体温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保温组和对照组各20例。保温组用温热敷纱擦拭止血并覆盖肠管、温热盐水湿润冲洗腹腔,加温输注液体及血液;对照组采用常规术中护理,手术中持续监测病人的直肠温度变化,记录患者入室时、切皮时、术中、术毕体温。结果保温组患者肛温在切皮时及其后各时间点与人室时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肛温术中和术后逐渐下降,与入室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显示:入室及切皮时两组间肛温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保温组术中及术毕肛温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肠癌根治手术中,综合保温措施可有效地维持患者的体温恒定,预防术中低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缪月琴 《当代护士》2016,(12):102-104
目的探讨手术中采取保温措施对全麻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行全麻的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使用综合保温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术后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进行综合保温措施的患者手术前30 min、手术开始后10 min、手术开始后30 min、手术结束时、转入病房前10 min的体温均明显高于同期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1 d两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2 h和4 h两组MMSE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对照组降低幅度较观察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h两组MMSE评分均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对照组术后1 h、2 h、4 h的POCD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综合保温护理措施,可以更好地维持患者体温恒定,缩短患者麻醉复苏时间,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相对较小,术后恢复认知能力更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保温护理预防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及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9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保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体温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在手术30 min、60 min及术毕的体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术中低体温、寒战、低血压及低氧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保温护理可有效地预防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手术安全性,促进了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术中使用保温床对病人低体温和寒战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应用保温床等综合保温措施对防止产妇低体温的作用,为建立围术期病人保温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健康初产妇11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另外在手术恒温床上施行剖宫产术的同时输注经电子加温仪加热到37℃~38℃的液体;监测产妇入室至术毕的口腔温度,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与入室时比较,对照组产妇在手术15min时的口腔体温显著降低,并且体温降低持续到术毕(P<0.05),而观察组产妇术中、术后体温与入室时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同时间点的温度比较,观察组产妇的口腔温度在手术15 min至术毕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低体温寒战发生率为21.82%,观察组为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温床等综合保温措施能够有效维持剖宫产手术病人围术期体温恒定,预防术中低温和寒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陆文娟 《现代护理》2007,13(6):1504-1505
目的探讨无张力性尿道中段悬吊术(TVT)术后留置导尿不同时间对预防和减少尿潴留的影响。方法2003年11月-2006年6月我院TVT手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于术后24 h拔除尿管。对照组于术后2 h拔除尿管,观察拔除尿管后首次自行排尿时间、拔除尿管4-6 h排尿后B超下测定的残余尿量及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拔除尿管首次自行排尿时间在1.3-3.7 h,对照组拔除尿管首次自行排尿时间在1.6-3.8 h,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B超下测定的残余尿量〈100 ml 43例,≥100 ml 1例。对照组B超下测定的残余尿量〈100 ml 36例,≥100 ml 6例,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有1例尿路感染发生,占2.27%,对照组无尿路感染发生。结论无张力性尿道中段悬吊术(TVT)术后24 h拔除尿管可预防和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合保温措施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体温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采用充气保温毯、输液和冲洗液加温的联合保温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手术1h时、术毕时的体温和手术的出血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结果与实验组患者比较,对照组手术1h时和术毕体温下降明显,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凝血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计数均低于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保温措施能够有效地防止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低体温的出现,改善由低体温所致的凝血障碍,减少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夏海燕 《当代护士》2014,(8):123-124
目的:探讨术中综合保温在护理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中综合保温,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在术毕时的体温显著高于对照组,术中低体温、寒战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的术后拔管时间、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保温护理有助于防止术中低体温,减少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快速康复理论探讨婴幼儿及儿童全身麻醉下行非胃肠道择期手术后早期进饮食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40例骨科择期手术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患儿术后麻醉清醒、意识清楚后实施早期饮食指导,即无胃肠道和咽喉部不适,有进饮食需求,先少量饮水,无呛咳、恶心、呕吐再进食。对照组按常规术毕4h进饮食。分别于术后2h和进食后1h评估患儿口渴、饥饿、恶心、呕吐、呛咳、疼痛等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术后麻醉清醒及意识清楚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90.0%的患儿术后2h内饮水,77.5%的患儿术后2h内进食。术后2h观察组患儿口渴、饥饿感的发生率分别为10.8%和2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5.0%和9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6.5,47.0;P〈0.01),观察组术后2h疼痛评分为(4.73±0.13)分,低于对照组(5.70±0.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术后2h和进食后1h恶心、呕吐和呛咳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骨科全身麻醉手术患儿术后4h进食的常规可修改,评估患儿术后麻醉清醒、意识清楚后,根据患儿需求术后早进饮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麻醉恢复期综合保温对老年全麻患者术后复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10月普外科、胸外科、脑外科、骨科、妇科、耳鼻喉科及眼科进行全麻手术后转入麻醉恢复室的108例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实验组采用综合保温法,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法。比较两组苏醒质量、苏醒时间、谵妄率、应激状态、低体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苏醒时,实验组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体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苏醒时间、谵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入室时,两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实验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躁动、寒战、感染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满意度为98.15%,对照组满意度为85.19%,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醉恢复期综合保温能够提高老年全麻患者的苏醒质量并能减轻应激反应,减少血压、体温等波动,降低苏醒延迟的发生率,使患者低体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满意度提升。  相似文献   

17.
对经皮肾镜手术患者术中实施保温护理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对经皮肾镜手术患者术中实施保温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经皮肾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在相同室温下进行手术,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保温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体温变化及寒战发生的情况。结果:与麻醉前基础值相比,对照组在手术开始后60、90、120min及术毕各时间点体温值均显著下降(P〈0.01),而观察组术中及术毕各时间点体温值均无显著差别(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上述各时间点体温值差异显著(P〈0.05,P〈0.01);在寒战次数及寒战评分上比较两组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经皮肾镜手术中通过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可以保持术中体温的恒定,减少寒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对50例合并子宫肌瘤产妇(观察组)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并与50例单纯行剖宫产术(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2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4 h阴道出血量、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阴道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并不增加手术的风险以及术后并发症,在临床上可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腰椎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时机。方法选取我科行胸腰椎手术的胸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 811例,分为对照组899例,观察组912例。记录术后24h、48h或更晚下床活动时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的例数、疼痛程度、平均引流量及引流管留置时间,发生感染的例数、术后3个月及1年发生内固定异常的例数,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引流量及留置引流管的时间均略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感染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个月及1年随访的患者中,对照组与观察组发生内固定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24h即下床活动较术后48h或更晚下床活动,可以降低术后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不会增加患者的疼痛感,虽会导致引流量及引流管留置时间的增加,但没有增加术后感染的几率。在术后3个月及1年没有增加内固定发生异常的几率。  相似文献   

20.
加温腹腔冲洗液对腹部手术病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加温至38℃生理盐水对肠道穿孔手术病人的腹腔冲洗效果。[方法]将60例行肠道穿孔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病人术中用38℃恒温生理盐水5 000 mL进行腹腔冲洗,对照组30例病人给予常规室温生理盐水5 000 mL进行腹腔冲洗。[结果]两组病人术后体温、肛门排气时间、创口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冲洗前体温、手术进行时间、切口拆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发热、寒战、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8℃恒温生理盐水进行腹腔冲洗可以改善腹部手术病人的体温、肛门排气时间和疼痛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