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黄勇  唐艳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3):3281-3283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患者血β-hCG水平与滋养细胞浸润输卵管肌层的关系。方法:测定106例接受输卵管切除术的输卵管妊娠患者术前血β-hCG值。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有滋养细胞浸润输卵管肌层)62例和B组(无滋养细胞浸润输卵管肌层)44例。计算病例的血β-hCG值百分位数,确定血β-hCG的阳性判断界限值。结果:106例患者血β-hCG值为(4890±763)IU/L。A、B两组间血β-hCG值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取3000IU/L为判断有无滋养细胞浸润输卵管肌层的血β-hCG界限值,诊断的准确率为93.40%,敏感度96.77%,特异度88.64%。结论:输卵管妊娠患者血β-hCG值水平与滋养细胞浸润输卵管肌层有明显的关系,血β-hCG值≥3000IU/L时,将发生滋养细胞浸润输卵管肌层。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三联化疗方案联合手术治疗耐药/复发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lpsia,GTN)的疗效。方法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2008年3月和2013年4月收治的2例耐药/复发性绒癌患者病例资料,同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2例经过多疗程化疗,效果不佳,行全子宫切除术,1例低危耐药患者手术前后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 CG)下降99.62%,随访30个月;另1例高危耐药患者手术前后血β-h CG下降99.36%,随访7个月;2例随诊期间,均未见复发及转移征象。结论 GTN虽以化疗为主要治疗方法,但对耐药/复发性GTN的患者,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对其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雷钧  潘玫  乔志强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9):4085-4086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1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接受介入治疗的26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资料。对全部研究对象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采用EMA-CO化疗方案,术中行灌注化疗后采用明胶海绵颗粒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后联合静脉化疗。结果:26例患者中17例完全缓解(65.39%),7例部分缓解(26.92%),2例无效(7.69%),总有效率为92.3%。随访时间12~42个月不等,近期疗效满意,其中3例带瘤生存,无一例复发。结论:超选择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黎晓霞 《现代医院》2013,13(8):59-60
目的观察盆腔治疗仪在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性治疗中的辅助疗效。方法 66例符合药物保守性治疗条件的异位妊娠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32例)和研究组(3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氨甲喋呤(MTX)配伍米非司酮的药物治疗方案。研究组患者从治疗D4开始,接受盆腔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和血β-hCG下降至正常水平、妊娠包块消失所需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成功率87.5%(28/32),研究组患者治疗成功率88.2(30/34),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血β-hCG下降至正常水平需(21.5±6.8)d,研究组为(18.2±5.9)d;对照组患者妊娠包块消失时间为(22.6±8.9)d,研究组为(19.3±7.2)d,两组患者间血β-hCG下降至正常水平和妊娠包块消失时间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盆腔治疗仪可以加快血β-hCG下降和妊娠包块消失的速度,可以用于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性治疗中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甲氨蝶呤(MTX)联合中药方治疗异位妊娠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盆腔包块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0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MTX)治疗,观察组给予MTX联合异位妊娠中药方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阴道出血停止时间(18.0±3.3)d、血β-hCG转阴时间(17.6±3.4)d、月经恢复时间(24.9±4.2)d、住院时间(11.2±2.9)d均短于对照组,盆腔包块吸收时间优于对照组,血β-hCG、抑制素-A、雌二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MTX联合中药方治疗异位妊娠可降低患者β-hCG、抑制素-A、雌二醇表达水平,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盆腔包块吸收,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侵蚀性葡萄胎、绒癌肺转移灶的发生、发展、消退与血HCG值之间的相关性,了解其变化规律,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恶性滋养叶细胞肿瘤肺转移57例(侵蚀性葡萄胎40例,绒癌17例)的肺转移灶阴影出现及消退与血HCG的关系。结果:57例肺转移灶中,延迟出现肺转移阴影的为21%,延迟消退肺转移阴影的为70%。结论:血HCG值能正确、及时反映恶性滋养叶细胞肿瘤的消长过程,反应灵敏。而胸片转移灶阴影的出现和消退需要一定时间,往往晚于血HCG。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联合TACE对肝细胞癌(HCC)肺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对肿瘤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70例中晚期HC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索拉非尼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AFP、CA125、CA19-9、b FGF和VEGF水平,分析原发灶及肺部转移灶的疗效,比较治疗后6个月两组HCC的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b FGF、VEGF、AFP、CA125及CA19-9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肝脏原发灶疗效对比,观察组有效率(52.9%)显著高于对照组(26.5%);两组肺部转移灶疗效对比,观察组有效率(47.1%)显著高于对照组(20.6%);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HCC复发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索拉非尼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HCC伴肺转移患者,在不增加药物毒副作用的基础上,能提升疗效,降低复发几率,抑制转移灶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1月~2002年5月收治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10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绒癌36例(35.6%),侵蚀性葡萄胎65例(64.4%).结果101例患者行化疗或化疗联合手术治疗,除2例脑转移患者死亡外,71例完全缓解,28例部分缓解.结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以化疗为主,手术为辅,多药联合全身化疗是治疗的主要方法.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化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1月-2002年5月收治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10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绒癌36例(35.6%),侵蚀性葡萄胎65例(64.4%)。结果:101例患者行化疗或化疗联合手术治疗,除2例脑转移患者死亡外,71例完全缓解,28例部分缓解。结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以化疗为主,手术为辅,多药联合全身化疗是治疗的主要方法。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化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CSP)经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后的最佳清宫时间。方法:CSP患者151例,介入治疗后1~2d清宫33例为1~2d组,3~4d清宫50例为3~4d组,5~7d清宫68例为5~7d组。比较3组清宫术中出血量、清宫术前血β-hCG下降程度、月经恢复时间、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和瘢痕部位残留病灶消失时间。结果:3组清宫术中出血量、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和残留病灶消失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5~7d组术后血β-hCG下降程度最大(P0.01);住院时间最长(P0.01);月经恢复时间最长(P0.01)。结论:CSP介入治疗后2d内清宫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月经及早恢复,且不增加清宫术中出血量和瘢痕部位残留病灶消失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改良方案的优点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肇庆市端州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其中36例采用改良方案为研究组,24例采用传统的保守手术为对照组。对两组术中出血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持续性异位妊娠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和第3天血β-HCG下降率及其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患侧输卵管通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患侧和对侧卵巢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末期最小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的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改良方案优于传统的保守手术,可为术后输卵管功能的恢复提供新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γ-干扰素联合微卡辅助抗结核治疗的疗效及免疫机制。方法16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基础用药组、γ-干扰素组、微卡组及联合组,每组40例。基础用药:所有病例均采用标准短程化疗(2HRETM4HR),各干预组均给予相应的药物,观察各组2个月末痰菌阴转和病灶吸收情况,治疗前和2个月末用APAAP法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比例,同时用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IFN-1和IL-4含量。结果与基础用药组比较,γ-干扰素组、微卡组、联合组痰菌阴转率明显升高(P〈0.05);与γ-干扰素组、微卡组比较,联合组痰菌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础用药组比较,γ-干扰素组、微卡组、联合组病灶吸收显效率增加(P〈0.05);与γ-干扰素组、微卡组比较,联合组病灶吸收显效率更明显(P〈0.05)。γ-干扰素组、微卡组、联合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比例和IFN-γ含量变化值均显著高于基础用药组(P〈0.05);与γ-干扰素组、微卡组比较,联合组变化值增高更显著(P〈0.05)。γ-干扰素组、微卡组、联合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8+比例和IL4含量变化值显著低于基础用药组(P〈0.05);与γ-干扰素组、微卡组比较,联合组变化值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γ-干扰素和微卡能改善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助于痰菌转阴。促进病灶吸收,增强化疗疗效,是较好的结核病免疫治疗制剂,且两者联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盐酸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方法使用放免法测定纳洛酮治疗组(54例)、常规治疗组(48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患者的血浆β-内啡肽水平,并观察纳洛酮组和常规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变化。结果纳洛酮治疗组治疗后血浆β-内啡肽水平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浆β-内啡肽水平亦有所下降(p<0.05);在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方面纳洛酮组均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盐酸纳洛酮能有效降低血浆β-内啡肽的水平,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损程度,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卡铂、多西他赛及吉西他滨联合疗法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随访发现卵巢癌复发的45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卡铂、多西他赛及吉西他滨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近期总有效率、中位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近期总有效率、中位生存期、骨髓抑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卡铂、多西他赛及吉西他滨联合疗法对于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与传统疗法相比,并未增加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人工流产术后残留保守治疗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有效诊断提供和治疗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01例人工流产术后残留者,随机分成米非司酮不同剂量3组(50mg/d×28d,100mg/d×14d,200mg/d×7d)和对照组,比较各组治疗效果;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愈组和非治愈组,比较年龄、体重、孕产次、治疗后出血时间,血β-hCG基线值、B超测得的残留物大小等指标,采用秩和检验及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米非司酮治愈人工流产后残留的相关因素。结果:米非司酮200mg/d×7d剂量组治愈率最高(P<0.05)。治愈组较未治愈组血β-hCG值低,宫内残留组织小,治疗后出血时间短,残留组织血流阻力指数大(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米非司酮的剂量、血β-hCG基线值、B超下宫内残留组织大小、宫内残留组织血流阻力指数与治疗效果相关(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后残留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时,短时间大剂量应用最为有效。血β-hCG基线值、宫内残留物大小和血流阻力指数是判断治疗效果的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86例多耐药空洞型肺结核介入辅助治疗的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进行结核空洞注药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在X线透视下经纤维支气管镜导管介入空洞注入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异烟肼、吡嗪酰胺等抗结核药物,加全身化学治疗(化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86例(治疗组),并与单纯化疗的94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痰菌转阴率在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分别为17.44%、65.11%、87.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0%、30.85%及55.32%(两两比较,均P<0.01)。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病灶显效(显著吸收+吸收)率为95.35%,空洞闭合率为38.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51%及13.83%(两两比较,均P<0.01)。结论全身化疗加经纤维支气管镜导管介入空洞内局部注药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全身化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建立小鼠肝癌休眠模型,并予健脾化瘀法干预,研究其促进肿瘤休眠的作用及其免疫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肝癌休眠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化疗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卡莫氟、中剂量健脾化瘀方及高剂量健脾化瘀方进行干预。处死小鼠后,接种部位取材,免疫组化染色检测Ki-67、TGF-β、IL-10等相关指标的表达。结果 1肿瘤组织休眠情况:在反复外伤刺激下,空白对照组休眠率为0。化疗对照组休眠率为80.0%。中药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休眠率均为86.7%;2对Ki-67增殖指数的影响:化疗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两两比较,其Ki-67增殖指数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与化疗对照组两两比较,均低于化疗对照组(p<0.05);而中药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间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对TGF-β表达水平的影响:化疗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两两比较,空白对照组TGF-β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前三组(p<0.05);但化疗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与中药高剂量治疗组间两两比较,TGF-β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4对IL-10表达水平的影响:化疗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两两比较,空白对照组IL-10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前三组(p<0.05),但化疗对照组、中药低剂量治疗组及高剂量治疗组间两两比较,IL-10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健脾化瘀方有促进小鼠肝癌休眠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通过调节免疫抑制肿瘤细胞的TGF-β、IL-10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研究参麦注射液与环磷腺苷葡胺联合治疗老年肺心病伴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该院2009年1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老年肺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68例,随机将收治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对照组34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3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参麦注射液与心先安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用药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患者用药有效率(70.59%),两组组间P〈0.01有极显著差异,且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分别检测血、尿、便,以及肝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未发现用药导致患者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参麦注射液与心先安联合治疗老年肺心病伴心力衰竭,两药能够发挥出不同的作用机制,协同作用于老年肺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且尚未发现不良反应,可对老年肺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广为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化疗(药物治疗)对乳腺癌患者骨密度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68例乳腺癌患者(绝经前28例,绝经后40例)和50例正常对照。乳腺癌患者术后均常规化疗。其中绝经前患者化疗结束后按月经状况分为:A组16例,化疗结束后继续行经;B组12例,化疗结束后停经。所有研究对象均测量基线骨密度(BMD);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DEXA)测量腰椎和左髋部位的BMD,分别比较肿瘤组化疗前、后,A组与B组化疗结束后BMD的变化。结果肿瘤组化疗后腰椎和左髋部位的BMD比化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B组化疗结束后较A组化疗结束后腰椎和左髋部位的BMD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化疗导致乳腺癌患者骨量早期丢失。对于绝经前的患者,卵巢功能衰竭是引妒骨量丢失最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物等 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和阿托伐他汀钙.两组均治疗8周.监测心电图及肌酸激酶、心绞痛控制情况及硝酸甘油消耗量 治疗前后检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肝肾功能,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治疗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 对照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组的心绞痛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