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6 毫秒
1.
目的 本文研究头孢哌酮在家犬胆汁中药物浓度-时间分布规律,为预防和治疗胆道感染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家犬麻醉后行胆囊造瘘术,留取空白胆汁,静脉推注头孢哌酮后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胆汁标本.取空白胆汁加头孢哌酮对照品和流动相配成100~2 500 μg/ml不同浓度的系列胆汁样品.采用外标法行药物色谱峰面积定量,以胆汁样品药物浓度对色谱峰面积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注射头孢哌酮后的家犬胆汁样品经预处理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峰面积,按标准曲线回归方程计算得出胆汁药物浓度,从而了解头孢哌酮的胆汁药物浓度-时间分布情况.结果 采用流动相色谱条件下测定药物,胆汁杂质峰、头孢哌酮药物色谱峰分离效果良好(r=0.998 5).家犬静脉注射头孢哌酮在胆汁中浓度远远超过其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90),之后头孢哌酮的胆汁药物浓度随时间而缓慢降低.用药后3 h仍能检测到胆汁中的药物浓度,并且达药物治疗浓度.结论 头孢哌酮在胆汁中能达到较高的有效杀菌浓度,可作为预防和治疗胆道感染的较佳的药物.由于消除速度缓慢,临床用药应延长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2.
胆道疾病对左旋氧氟沙星的胆药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左旋氧氟沙星(LVFX)在胆道手术后患者的胆药浓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3例施行胆道手术并行T-管引流的患者poLVFX200mg,q8h,连服5d,用HPLC法测定LVFX在血浆、胆汁中的药物浓度。结果:胆囊结石降低胆汁中药物浓度;胆道梗阻程度与胆汁药物浓度有密切相关性,梗阻程度愈高,药物浓度愈低。结论:胆道疾病(特别是结石性胆道疾病)所造成的胆道梗阻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LVFX在胆道的浓度,梗阻状态下低胆汁药物浓度将不利于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VLX)在胆道手术患者的药动学特点。方法13名施行胆道手术并行T管引流的患者静脉滴注单剂量LVLX 400mg,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LVLX在不同时相胆汁中的药物浓度。结果LVLX在胆汁中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max(2.81±1.96)h,cmax(7.08±2.40)mg/L,t1/2(21.24±30.46)h,AUC(55.39±26.07)(h.mg)/L。胆汁药物浓度均超过胆道常见病原菌的MIC,AUC/MIC均大于12。结论广泛的抗菌谱和极高的胆汁药物浓度提示该药是治疗和预防胆道感染的有效药物,单剂量400mg单次给药具有治疗和预防胆道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纪任  倪勇  张敏杰  徐小平  钱文瑾  王成友 《安徽医药》2009,13(11):1324-1326
目的前瞻性研究胆道梗阻对抗生素左氧氟沙星向胆汁中弥散产生的影响。为临床胆道梗阻合并胆道感染患者的抗生素选择提供实验证据。方法临床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患者15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术前30 min静脉滴注抗生素左氧氟沙星0.3 g。术中测量胆道压力,于给药1 h后收集胆汁标本以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检测胆汁药物浓度。并与对照组进行胆道压力?胆汁内抗生素浓度的比较,应用统计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ACST组患者胆道压力较对照组胆道压力明显升高(P〈0.01)。胆道压力升高时,静脉注射抗生素1h后的胆汁内抗生素浓度明显降低,两者呈负相关。结论左氧氟沙星在正常胆道压力情况下胆汁浓度难以达到有效杀菌浓度。当胆道压力升高到一定范围以上后,胆汁内无抗生素分布,此时行手术胆道减压是唯一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在胆道结石患者胆汁中的浓度分布情况。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胆道结石患者1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头孢曲松钠2.0g于术前半小时静脉滴注,采用HPLC法对术中收集的胆总管和胆囊胆汁进行胆汁药物浓度测定。结果在胆道结石患者胆汁中,头孢曲松钠浓度比较高,可作为肝胆系统感染治疗及预防的有效抗生素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洛美沙星(lomefloxacine)在胆道手术患者的药动学.方法:施行胆道手术并行T管引流的患者静脉滴注洛美沙星200 mg,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洛美沙星在胆汁中的浓度,3P97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胆汁中达峰时间为(71±41)min,峰浓度为(40±59)mg·L-1,消除半衰期为(189.2±111)min.结论:胆汁洛美沙星浓度超过胆道常见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个体差异较大,提示该药在治疗和预防胆道感染时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大鼠模型上,研究不同剂量左氧氟沙星在大鼠胆汁药物浓度分布的情况,并初步探讨左氧氟沙星用于胆道感染的剂量问题。方法选择32只Wistar大鼠分为20,40,50,100 mg.kg-14个剂量组。在给药后30 min,1,2,3,4,5,6,8,10,12 h分别收集血标本和胆汁标本,经HPLC方法检测药物含量,并计算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通过比较各组不同时点的血药浓度发现,各时点血药浓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比较各剂量组胆汁药物浓度后发现,20和40 mg.kg-1剂量组各时点均无差异;1~5 h,50和100 mg.kg-1剂量组胆汁药物浓度显著高于其它剂量组;6~8 h,50和40 mg.kg-1剂量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10~12 h,两剂量组差异具有显著性;10~12 h,50和100 mg.kg-1剂量组相比浓度相差较大,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结论由动物模型结果推测,400 mg.d-1剂量用于治疗胆道感染可以满足临床需要,但500 mg.d-1剂量可能更合适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8.
胆道感染的治疗要重视病原菌变迁和细菌学检查。选择抗菌药物应从抗菌活性、药动学特点、药物在胆汁中浓度、毒副作用、细菌耐药性综合考虑。用药效学参数评价联合用药和设计最佳给药方案,这样才能把药物、细菌、机体三者的作用关系进行整合,指导临床更加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治疗胆道感染的理想抗生素,应对致病菌有充分的抗菌活力,能充分地向胆汁中移行,使胆汁中的药物浓度高,肾毒性低和基本上没有副作用。胆道感染患者,不少病例有基础疾病,肝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特别是有阻塞性黄疸的患者,胆汁的分泌,药物等物质向胆汁的移行都有改变,且接受内科治疗的患者不易检出胆汁中细菌,因此对其疗效的判定亦极为困难。本文采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甲硝唑在家兔胆汁中的浓度动态分布,为预防和治疗肝胆系统厌氧菌感染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家兔行胆总管造瘘术,静脉注射甲硝唑后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胆汁标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在胆汁中的浓度,了解用药后不同时间药物在胆汁中的动态分布。结果家兔静脉注射甲硝唑(40mg/kg)后0.25h胆药浓度即大大超过有效杀菌浓度,胆汁药物达峰时间Tmax为(0.29±0.10)h;峰浓度Cmax为(29.49±10.02)±g/mL,远远超过其对厌氧菌的有效杀菌浓度(0.25-2μg/mL),给药后4h胆药浓度仍达到最低抑菌浓度。结论甲硝唑可作为预防和治疗胆道厌氧菌感染较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的胆道感染症包括胆囊炎、胆管炎及肝脓疡等,其治疗原则系解除胆道内升高的压力及清除胆汁中的细菌。由于高龄患者(70岁以上)胆汁内检出的细菌种类及投用抗生素后药物在体内的药物动力学与年轻人不同,因此,应顾及老年人胆道感染的特点而选择治疗方法。一、影响高龄患者胆道感染治疗的因素 1.合并症:根据对近期胆石症及胆道癌肿手术病例1136例的研究,高龄胆道感染患者的基础疾病有如下几种情况:①高龄胆道感染患者有胆红素结石者占42%,胆红素结石存在者胆汁中细菌的检出率高;择期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促进胆道系统感染治疗抗生素合理使用水平的提高。方法依据胆道系统生理和解剖学特性,查阅部分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以胆汁中所含药物浓度是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MIC)作为选择抗生素的首要条件,再结合患者生理和病理特性;感染类型、病原菌、病原菌耐药特性等;药物毒副作用小,费用较低等三方面条件,确定胆道系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方案。结论普通外科胆道感染治疗,应重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在胆汁中的代谢过程,为临床医师提供胆道感染时合理选用有效抗生素的理论依据。方法:犬为实验动物,行胆总管造瘘,以备留取胆汁标本。静脉滴注氧氟沙星(Ofloxacin)、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后,留取静脉及胆汁标本,用微生物法测定药物浓度,3P87软件数据处理,得出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静脉滴注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后,胆汁中主要的代谢参数:峰值时间(Tpeak min)分别为58、72;峰值浓度(Cmax μg/ml)分别为8.02、8.81;半衰期(T1/2h)分别为7.66、8.23;清除率(CL ml/min)分别为30.35、26.7。结论:静脉滴注氧氟沙星及环丙沙星后,二者在胆汁中浓度较高,半衰期长,是治疗胆道感染较为理想的抗生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细菌内毒素浓度与胆道感染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显色基质法定量检测人胆汁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结果 :人胆汁中细菌内毒素浓度随胆道感染程度加重而增高。结论 :显色基质法可检测人胆汁中细菌内毒素含量 ,对临床判断胆道感染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抗胆道感染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在胆汁中的代谢过程,为临床医师提供胆道感染时合理选用有效抗生素的理论依据。方法:犬为实验动物,行胆总管造瘘,以备留取胆汁标本。静脉滴注氧氟沙星(Ofloxacin)、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后,留取静脉及胆汁标本,用微生物法测定药物浓度,3P87软件数据处理,得出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静脉滴注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后,胆汁中主要的代谢参数:峰值时间(Tpeak min)分别为58、72;峰值浓度(Cmax μg/ml)分别为8.02、8.81;半衰期(T1/2h)分别为7.66、8.23;清除率(CL ml/min)分别为30.35、26.7。结论:静脉滴注氧氟沙星及环丙沙星后,二者在胆汁中浓度较高,半衰期长,是治疗胆道感染较为理想的抗生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哌拉西林(Piperacillin,PIP)在8例施各类胆道手木附T型管引流患者中 的药代动力学,采用AVANTAGE全能自动化微 生物分析仪测定了血清及胆汁哌拉西林浓度,结果 表明,静滴3g或2g哌拉西林后即刻血药浓度分别可达到322.7±28.4和204.5±16.2ug/ml,8h后仍保持7.4±3.0和1.8±0.7ug/ml;T型管胆汁药物峰浓度可达到207.9±83.6和144.7±6.6ug/ml.达峰时间约2h左右,该药体内表观分布容积大于血容量,提示体内分布广泛,因静滴哌拉西林后血药及胆药浓度均较高,故适用于防治胆道感染。  相似文献   

17.
罗红霉素灌胃后胆汁,血中药物动力学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胆道感染的病人提供合理的口服抗生素的依据,我们用狗胆道造瘘的方法,观察了经口给予罗红霉素后,该药在胆汁、血中的药物动力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狗口服罗红霉素0.15g/条,0.5h后,胆汁浓度迅速上升,1h左右达峰值,Cmax为21.53μg/ml,T1/2β为2.66h,Cl为40ml/min,Vd为8.46L。由于口服罗红霉素后,胆汁中浓度迅速上升,所以胆道感染时罗红霉素是较理想的口服抗生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林土良  王李华 《海峡药学》2011,23(5):204-205
目的 比较研究左氧氟沙星与替考拉宁对于胆道惑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2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因胆道感染行逆行胰胆管造影并鼻胆管外引流术患者58例,随机分为替考拉宁组和左氧氟沙星组.分别在蛤药前,给药后0.25,0.5,1,2,4,16,24h留取胆汁标本2mL,测量血药浓度,并将两组患者引流术中胆汁做药物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胆道相对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大鼠肝移植早期胆汁成份的影响.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胆道相对热缺血0 min组(B组)和60 min组(C组).建立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胆道外引流模型,检测各组术后第0、1、3、5、7天胆汁中总胆汁酸(TBA)浓度、磷脂(PL)浓度、TBA/PL值,及各亲水性、疏水性胆盐的摩尔分数.结果 在术后早期同一时点,A、B两组的TBA浓度、PL浓度、TBA/PL值、各亲水性及疏水性胆盐的摩尔分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A、B组相比,C组术后早期胆汁中TBA浓度及PL浓度下降(P<0.05),TBA/PL值升高(P<0.05),但均在7 d内恢复正常;C组术后早期疏水性胆盐TC、TDC、TCDC的摩尔浓度升高(P<0.05),亲水性胆盐T-β-MC的摩尔分数下降(P<0.05),均在3 d内恢复正常.结论 胆道相对热缺血-再灌注损伤使肝移植术后早期胆汁中胆盐比例增高,特别是疏水性胆盐比例增高,胆汁毒性增强;术后第7天时胆汁成分即可恢复正常,胆汁毒性消失.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胆道疾病患者胆汁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胆道疾病手术患者胆汁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对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1447例患者胆汁培养共分离出39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43株(61.2%),革兰阳性菌148株(3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