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是需要终生治疗的疾病,其治疗主要包括饮食、运动、降糖药物三大措施。其中饮食治疗是基础治疗,不论何种类型、病情轻重、有无并发症和是否用了药物,都需要饮食治疗。患者应根据体重和工作量计算,知道自己“每天吃什么,吃多少最好”,是非常重要的。食品交换法,即将食物按  相似文献   

2.
"久病入络"理论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重要并发症。其治疗目前西药以ACEI类药物为主,但缺乏针对性;中药对糖尿病肾病治疗以活血化办通络为主,“久病入络”理论在糖尿病肾病临床应用中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是需要终生治疗的疾病,其治疗主要包括饮食、运动、降糖药物三大措施。其中饮食治疗是基础治疗。不论何种类型、病情轻重、有无并发症和是否用了药物,都需要饮食治疗。患者应根据体重和工作量计算,知道自己“每天吃什么,吃多少最好”,是非常重要的。食品交换法,即将食物按照来源、性质分类,在同类食品中可经常交换,使食谱多样化,以调节病人的饮食。  相似文献   

4.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1,14(1):I004-I004
糖尿病是一种“现代文明病”,俗称“富贵病”。WHO已将该病与心脑血管病以及癌症称之为“世界三大顽症”,发病率逐年上升,危害甚大。糖尿病迄今无任何根治疗法。运动疗法、饮食疗法和药物疗法被称为治疗糖尿病的“三驾马车”,意即三者并驾齐驱,缺一不可。专家把运动和饮食称为糖尿病控制的“两大基石”。只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以其病症的复杂性和并发症(高达六十多种)的多样性,时时刻刻在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而糖尿病的难以治愈也让众多专家学者备伤脑筋,让广大患者惶惶不可终日,背负着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是什么原因导致糖尿病久治不愈,越治越重呢?究其原因,就是使用单一手段治疗糖尿病的不合理性。由于糖尿病病因的复杂,并发症的庞杂,饮食的禁忌,使单一药物治疗所带来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尤其是血糖升高所引发的机体三大物质代谢紊乱,必须要实施综合治疗才能恢复正常平稳。目前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和糖尿病患者开始认识到,综合治疗才是糖尿病康复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总结已上市中成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成药价值评估信息数据库收集目前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已上市中成药,应用关联规则、网络分析等方法分析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与网络核心药物组合。结果治疗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的中成药共102种,其中治疗糖尿病92种,治疗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10种。药品类别主要为扶正剂,其次为祛瘀剂、清热剂;频次最高的中药为黄芪。92种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中,常用药对为天花粉-黄芪、生地黄-黄芪。4种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中成药中,主要药物为黄芪、丹参、川芎、赤芍,频次最高的药对为丹参-黄芪。结论目前我国已上市中成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以扶正为主,其次治以活血、清热法,常用药物为黄芪。  相似文献   

7.
从肾虚血瘀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辰华 《中医研究》2007,20(3):9-10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90%以上,尤以周围神经损害为多见。由于其发病机理未完全阐明,目前西医尚缺乏确实有效的治疗措施和药物。中医将其归属于“痹证”、“痿证”范畴,大多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虽取得一定疗效,但仍有部分疑难患者效果不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应该坚持饮食治疗、体育疗法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饮食治疗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是控制糖尿病的关键环节。饮食治疗方方面面,其中之一就是要在诸多的降糖食物中选用堪称降糖“高手”的食物,这对控制血糖、降低糖尿病并发症有着重要作用。这里笔者介绍如下降糖“高手”。  相似文献   

9.
浅谈治疗糖尿病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的范畴,中医对消渴病的治疗是按“三多”症状的主次分为上、中、下三消,以三消分证施治,但由于在临床中有很多的糖尿病及并发症可无明显的“三多”症状,使三消辨证受到局限。因此,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就成为当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的主要发展趋势。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遵循这种原则,将其治疗大法归纳为养阴清热、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三大类,并发现降糖新药翻白草,用于临床,取得理想疗效,现总结如下。1养阴清热法 阴虚燥热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消渴的重要病机,其基本病理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以阴…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顽固性腹泻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属非感染性腹泻。因糖尿病顽固性腹泻的病因复杂,在治疗上颇为棘手,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理尚未明确,还缺乏有效药物治疗。笔者自拟降糖止泻Ⅱ号方治疗Ⅱ型糖尿病顽固性腹泻36例,并设对照组30例比较,获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共66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对照组30  相似文献   

11.
马春霞 《河南中医》2008,28(2):39-4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一直是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其患病率高达2%.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需长期治疗,国际糖尿病联盟推荐的治疗是综合疗法,包括药物、运动、饮食、自我监测、健康教育5个方面,其中健康教育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胃肠病是糖尿病常见的自主神经并发症之一,包括食管综合征、胃轻瘫、腹泻和便秘等,当代医家认为气机升降失调是其主要病机。魏教授治疗糖尿病胃肠病主张运用“六步辨证法”,在明确诊断糖尿病胃肠病的基础上,以“标本先后”为原则,聚焦主要矛盾,将“脘腹胀满”“便秘”“泄泻”“恶心呕吐”作为该病主症,并结合阴阳、虚实、寒热等辨证纲要,紧抓主症辨证治疗。同时强调配合活血化瘀药物,尤其重视莪术、苏木的使用,临床取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洁 《吉林中医药》2005,25(8):56-5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三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达60%~90%,任何周围神经均可累及,给病人生活工作带来困难。由于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至今仍无确实有效的治疗药物。近年来中医药治疗DPN具有一定的优势,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金纳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4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三大慢性病并发症之一。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四肢远端(尤其下肢)对称性感觉、运动障碍。近年来,由于胰岛素及多种新型降糖药物的广泛应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的出现已大为减少,而多种慢性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已成为致残和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临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且多数药物又有一定的副作用。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应用金纳多注射液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是代谢型疾病,由于其并发症的高发性和严重性导致糖尿病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3大慢性病。代谢组学通过对终端代谢产物进行“整体”分析,揭示机体系统的生理和病理状态,探讨药物治疗疾病的机制。本文对近年来代谢组学应用于糖尿病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包括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各种并发症的治疗以及药物药效评价、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机制等,为代谢组学进一步应用于糖尿病的诊疗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研究TTM治疗糖尿病的药用植物,探索其降糖机理及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机制。方法:以“糖尿病”“民间医学”“泰国药用植物”“传统医学”为关键词,在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获取治疗糖尿病药用植物的科学验证信息。结果:共纳入药用植物143种,其中104种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降糖机制通过实验验证,筛选24种药用植物,从中分离46种具有降糖作用的活性化合物,其降糖机制已通过实验证实。结论:通过对TTM治疗糖尿病的药用植物调查研究,为进一步探索药用植物的作用机制,发掘民族医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抗糖尿病中药新药临床前有效性评价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近年来糖尿病的患病率显著上升,据2006年19届糖尿病联盟(IDF)公布全球现有糖尿病患者人数为2·46亿,预计到2025年将达3·8亿,糖尿病已成为世界三大疾病之一,因此对该病的防治研究已经成为各国医药学界的重要课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用于糖尿病的中药新药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来,申请用于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中药新药逐渐增多,尤其是从中药中筛选具有降血糖作用的药物及有效成分的研究工作进展迅速,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和开发方向。但是由于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复杂,临床前药效学试验也有一定难度,导致目前糖尿…  相似文献   

18.
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糖尿病神经病变 ( Diabelic Neurophy,DN)是糖尿病常见的三大并发症之一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甚至致残。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临床也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及药物 ,而针灸对其有独特的疗效。现将针刺治疗的 DN35例与肌醇治疗的 30例进行疗效对比 ,结果报告如下 :1  相似文献   

19.
桑枝生物碱与儿茶素的降血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鹏  朱元元  杨洋  高智慧  余养盛  肖会姣  白钢 《中草药》2007,38(8):1228-1230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由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目前仍然以利用药物控制血糖升高和防治并发症作为其主要的治疗手段。中药对糖尿病的治疗除单味药外复方中药更为重要,因此本实验选取了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桑枝和儿茶[1],对源于桑枝的生物碱成分与源于儿茶的儿茶素成分组成的复方组分药物的降血糖作用进行了研究。桑枝是桑科植物桑Morusalba L.的枝条部分,除用于风寒温痹外,还具有“养津液”、“疗口干”、“滋肾水”之功效,故亦可用于治疗消渴[2]。儿茶为豆科植物儿茶Acacia catechu(L.f.)Willd.的去皮枝、…  相似文献   

20.
倪艳  董梅娟 《山西中医》2008,24(5):53-55
糖尿病是一种与遗传因素有关又与多种环境因素相关的慢性全身性疾病.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污染的加剧,糖尿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糖尿病列为三大疑难病之一.其特征性表现主要为高血糖和糖尿,高血糖作为糖尿病的一种主要代谢异常表现,可引起广泛的周围组织器官损伤,并参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形成.因此,降血糖与治疗糖尿病密不可分.目前,糖尿病在治疗上除注射胰岛素外,还有口服磺脲类、双胍类和α-糖苷酶抑制剂降血糖药物,但该治疗方法不能根治糖尿病,也无法阻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且长期应用,容易产生副作用及耐药性.国内外医学界愈来愈重视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希望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