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0 毫秒
1.
薛艳梅 《临床医学》2011,31(12):79-80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3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紫癜性肾炎的发生率为38.70%(89/230),男女之比为2.18∶1(P〈0.05)。皮肤紫癜反复在非肾损组占19.15%(27/141),而在肾损组占53.93%(48/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紫癜伴有消化道症状的患儿以及生活在矿区的患儿肾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皮肤紫癜以及生活在城市者(P〈0.05)。结论男性更易发生肾损害,皮肤紫癜反复或合并消化道症状或生活在矿区者肾脏更易受累及。  相似文献   

2.
刘太彬 《华西医学》2009,(11):2934-2935
目的:探讨肝素在预防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9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肝素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肝素组给予肝素钠100~150 U加入5%葡萄糖100~200 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连用5~7天,以后每两周查尿常规1次,至少观察3个月或以上。结果:肝素治疗组发生肾炎3例(6.1%),对照组发生肾炎11例(22.4%),肝素治疗组肾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1〈P≤0.05)。结论:肝素对预防紫癜性肾炎的发生有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行无痛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患儿(儿童组)临床资料,并与成人组45例进行比较。结果儿童组诊断阳性率(90.0%)、并发症发生率(30.0%)与成人组(73.3%、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遗传性息肉综合征构成比(70.0%)高于成人组(4.4%)(P〈0.05)。结论儿童患者行无痛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安全,常见疾病为遗传性息肉综合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分实证和虚证,实证三棱针点刺合谷、曲池、血海等穴放血,虚证三棱针点刺脾俞、肾俞、足三里等穴放血;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积分变化及尿蛋白定量和尿红细胞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34/36),优于对照组的78.1%(25/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24 h尿蛋白定量、尿沉渣红细胞数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疗效显著,明显优于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西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101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土大黄五根汤。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71.4%和46.2%,总有效率分别为91.8%和78.9%,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儿童紫癜性肾炎体液免疫状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体液免疫状态及其发病机制。方法对39例紫癜性肾炎患儿及30例健康儿童的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IgG、IgA、IgM、C3、C4检测;紫癜性肾炎患儿另行肾脏病理检查与诊断。比较紫癜性肾炎患儿与健康儿童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差异性.以及紫癜性肾炎患儿肾脏损害与免疫紊乱的相关性。结果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清IgG、Ig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儿童.而IgM、C3、C4低于健康儿童(P〈0.05或0.01)。紫癜性肾炎患儿病理级别间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紫癜性肾炎患儿存在严重的免疫功能紊乱.肾脏损害程度似与免疫紊乱无育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小儿常见肾脏疾病尿电导率的变化,探讨该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本院小儿肾脏内科收治的首次诊断为肾脏疾病患儿986例及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50例的尿液,利用 Sysmex 公司的全自动尿液分析仪 UF-1000i 分别测定其尿电导率的变化。根据临床诊断将肾脏疾病患儿分为肾病综合征组、肾小球肾炎组、肾功能不全组、紫癜性肾炎组和狼疮性肾炎组。其中216例进行肾穿刺活检。根据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将患儿分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组、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组、膜性肾病组、IgA 肾病组、IgM 肾病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组和狼疮性肾炎组。结果1.肾病综合征组、肾小球肾炎组、肾功能不全组、紫癜性肾炎组、狼疮性肾炎组患儿的尿电导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组、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组、膜性肾病组、IgA 肾病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组和狼疮性肾炎组患儿尿电导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IgM 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尿电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尿电导率可以作为小儿肾脏功能和尿液浓缩功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关于Toll样受体3和Toll样受体4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在紫癜性肾炎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目的:分析Toll样受体3和Toll样受体4在过敏性紫癜和紫癜性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过敏性紫癜患儿64例,分为过敏性紫癜无肾损害组36例及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组28例,另选健康儿童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3、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蛋白2、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2 mRNA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3、Toll样受体4蛋白表达率。结果与结论:①过敏性紫癜患儿Toll样受体4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紫癜性肾炎组Toll样受体4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紫癜无肾损害组(P 〈 0.05)。②过敏性紫癜组髓样分化蛋白2、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 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白细胞介素12 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5);紫癜性肾炎组髓样分化蛋白2、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紫癜无肾损害组(P 〈 0.05),紫癜性肾炎组白细胞介素12 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紫癜无肾损害组(P 〈 0.05)。③过敏性紫癜组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 mRNA与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60,P 〈 0.01);过敏性紫癜患儿Toll样受体4 mRNA与髓样分化蛋白2、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表达均呈正相关(P 〈 0.01),与白细胞介素12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66,P 〈 0.01)。提示Toll样受体4可能通过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依赖信号转导途径介导过敏性紫癜的免疫发病机制,Toll样受体4的过度活化可能与过敏性紫癜的肾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
54例原发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肾脏病理及预后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小血管炎肾脏病理特点及与肾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 54例确诊并行肾活检的原发AN-CA相关小血管炎患者,分别按年龄及性别分组,对比统计各组病理类型和病理特点并随访。结果①肾脏病理类型检出率最高的是硬化性和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各占22.2%,其次是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18.5%);60岁以上组轻度系膜增生的患者比例偏高,P=0.05;②肾脏病理急慢性损害检出率较高为:中重度间质炎细胞浸润(48.1%),中重度间质小管损害(46.3%),纤维新月体(38.9%),中重度增生硬化(35.2%),细胞性新月体(24.1%),袢坏死检出率(14.8%);各年龄段相比,中重度增生硬化在30岁以下检出率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随访1年,9例进入尿毒症期(16.7%)。发生尿毒症的相关风险是肾脏慢性指数,P〈0.05。结论肾小球硬化及严重的肾脏病理损害发生率高尤以年轻患者多见;发生终末期肾的相关风险因素是肾脏慢性指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及继发性肾脏疾病肾活检病理类型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2005年123例年龄≥65岁,资料完整,并经临床和肾活检确诊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或继发性肾脏疾病患者的肾脏活组织病理和临床资料,并与同期367例中青年患者的肾脏活组织检查和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①老年患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膜性肾病最为常见,占原发肾脏疾病的31.46%,其次为IgA肾病(25.84%)。中青年患者原发肾脏疾病中以IgA肾病最为常见,占39.49%,其次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占22.88%。②老年IgA肾病患者病理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为主,占21.74%,而中青年患者以弥漫系膜增生为主,占30.95%。③糖尿病肾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疾病,占32.35%,狼疮性肾炎是中青年患者最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疾病,占58.33%。④老年肾脏疾病患者尿蛋白定量(3.60±0.78g.24h^-1)显著高于中青年组(2.19±0.68g.24h^-1),P〈0.05。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增高(73.98%比30.51%,P〈0.01)。结论:老年患者肾脏病理类型与中青年患者不一致,老年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膜性肾病为主,IgA肾病的病理类型以FSGS为主;中青年患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IgA肾病为主,IgA肾病的病理类型以弥漫系膜增生为主。老年患者继发性肾脏疾病的发生率高,以糖尿病肾病最为常见。肾脏病理类型的不同,是老年肾脏病患者临床表现中尿蛋白多和高血压的发生率增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1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噻托溴铵单药组(A组)36例、阿奇霉素联合噻托溴铵组(B组)38例、常规治疗对照组(C组)36例3组。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吸入噻托溴铵粉吸入剂18恤g,每日1吸;B组吸入噻托溴铵并同时予阿奇霉素片每次250mg口服,2次/周;C组仅接受常规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3组治疗6个月后咳嗽、咳痰、气促评分及急性加重情况、6min步行距离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9.37、62.56、7.59、148.35、317.68、16.60,P均〈0.01)。与c组治疗后比较,B组治疗后病例急性加重次数明显减少[(2.1+0.6)次与(4.9±0.7)次,P〈0.05];临床症状评分咳嗽[(1.3±0.5)分与(2.2±0.6)分,19〈0.05]、咳痰[(1.0±0.2)分与(1.7±0.3)分,P〈0.05]、气促[(1.5±0.8)分与(2.1±0.6)分,P〈0.05]、运动耐力[6min步行距离(370.00±14.26)m与(290.00±12.85)m,P〈0.05]及生活质量[SGRQ总分:(293-8)分与(42±11)分,P〈0.05]明显改善。B组与A组治疗后比较,急性加重次数[(2.1±0.6)次与(3.2±0.8)次,P〈0.05]、临床症状评分咳嗽[(1.3±0.5)分与(1.8±0.4)分,P〈0.05]、咳痰[(1.0±0.2)与(1.3±0.3)分,P〈0.05]、气促[(1.5±0.8)分与(1.9±0.6)分,P〈0.05)]、运动耐力[6min步行距离(370.00±14.26)m与(330.00±13.76)m,P〈0.05]及生活质量[(SGRQ总分:(29±8)分与(36±10)分,P〈0.05]改善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COPD,疗效佳,优于噻托溴铵单药治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岳智慧  孙良忠  陈述枚  蒋小云  莫樱 《新医学》2009,40(11):713-715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肾病综合征型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的疗效。方法:肾病综合征型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24例,分为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组(激素冲击组,13例)和泼尼松口服治疗组(激素口服组,11例)。2组患儿均同时使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及常规应用双嘧达莫,在此基础上,激素冲击组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甲泼尼龙剂量每次15~30mg/kg,隔日1次,共6次),之后予口服泼尼松1.5~2.0mg/(kg·d),4周后减量。如患儿治疗3个月、5个月时蛋白尿仍未缓解,则再次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激素口服组则无应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观察患儿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的尿常规结果,以尿蛋白和尿红细胞定性作为衡量蛋白尿和血尿的指标。结果:激素冲击组治疗1个月的尿蛋白减少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激素口服组的总有效率45%(P〈0.05),且该组治疗2个月、治疗3个月的尿蛋白减少的显效率分别为67%和91%,均明显高于激素口服组的18%和3/9(均为P〈0.05)。对血尿疗效方面,激素冲击组在治疗1个月、2个月显效分别为1例、2例,总有效率分别为31%、75%,而口服激素组在治疗1个月、2个月无显效病例,总有效率分别为36%、36%。结论:对于肾病综合征型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甲泼尼龙冲击治疗与口服泼尼松治疗比较,前者可以更快缓解蛋白尿和血尿。  相似文献   

13.
王燕  伍力  余发春  杨杨  李超  伍星 《临床荟萃》2009,24(23):2028-2030
目的探讨SORL1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否存在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14例AD患者及111例健康对照者的SORL1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结果AD组SORL1的rs12285364SNP,C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7.2%vs16.2%,P〈0.05);AD组TT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vs4.5%,P〈0.05)。CT基因型与女性AD存在正关联(OR=3.100,95%CI=1.260~7.629),而与男性AD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基因型可能与AD有关,此种关联主要影响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5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63例和卡维地洛普伐他汀联用组62例(联合用药组)。两组均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一定剂量的上述药物,疗程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及心率的变化,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前后进行6min步行试验(6MWT),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NT-proBNP、cTnⅠ浓度变化,观察患者再住院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联合用药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心率[(78±12)次/min与(100±12)次/min,t=13.682,P〈0.05],LVEDD[(43±5)mm与(53±8)mm,t=5.284,P〈0.01],LVESD[(42±6)mm与(56±7)mm,t=6.454,P〈0.01],LVEF[(50±5)%与(35±8)%,t=-6.091,P〈0.01],NT—proBNP[(986±713)ng/L与(3328±1109)ng/L,t=17.626,P〈0.05],cTnⅠ[(0.85±0.16)μg/L与(2.03±0.63)μg/L,t=5.879,P〈0.01],6MWT[(355.6±92.5)m与(238.8±101.4)m,t=-8.255,P〈0.01]显著改善。随访3个月,联合用药组与卡维地洛组比较,LVEDD[(43±5)mm与(57±6)mm,t=5.892,P〈0.05],LVESD[(42±6)mm与(49±7)mm,t=3.243,P〈0.01],LVEF[(50±5)%与(42±8)%,t=-12.036,P〈0.01],NT-proBNP[(986±713)ng/L与(1626±968)ng/L,t=3.603,P〈0.01],cTnⅠ[(0.85±0.16)μg/L与(1.15±0.36)μg/L,t=3.200,P〈0.01],6MWT[(355.6±92.5)m与(296.2±99.5)m,t=-10.119,P〈0.01]显著优于卡维地洛组;再住院率显著下降(3.3%与12.7%),χ^2=6.224,P〈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3.3%与15.9%),χ^2=5.974,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普伐他汀可以降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cTnⅠ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在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及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脏损害中的临床意义,了解尿微量蛋白与不同程度蛋白尿的关系,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检测2008年7月至2009年2月本院58例HSPN患儿、38例HSP患儿及30例正常体检儿童的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p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免疫球蛋白G(IgG)、尿微量白蛋白(M-Alb)5种微量蛋白含量,比较3组尿微量蛋白含量之间有无差异;了解HSPN组尿液M-Alb与其他尿微量蛋白有无相关性;将HSPN组按照尿蛋白定性(半定量)实验分为3组,比较少量、中量、大量蛋白尿5种微量蛋白阳性率有无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SPN组尿液5种微量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SP组尿液β2-MG、RB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HSP组相比,HSPN组尿液β2-MG、IgG、MAlb水平显著升高(P〈0.01),NAG也升高(P<0.05);HSPN组尿液M-Alb水平与RBP、NAG、IgG呈正相关,与β2-MG无关;少量蛋白尿组5种尿微量蛋白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X^2=2.914,P〉0.05),与中量、大量蛋白尿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X^2=24.252、15.600,P<0.01)。【结论】尿微量蛋白检测可较好的反映肾脏损害程度,有助于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的诊断,HSPN患儿伴蛋白尿程度加重时,尿IgG和M-Alb增加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与有创机械通气的效果。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有创(35例)和无创机械通气组(37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结果有创组机械通气2h后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心率、呼吸频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分别为(7.35±0.05)、(7.23±0.02),(92.4±14.5)、(51.3±9.4)mmHg,(56.0±7.7)、(82.6±8.1)mmHg,(10.5±1.1)、(8.5±1.2)分、(110±12)、(131±19)次/min,(26±4)、(35±8)次/min,P〈0.05或P〈0.01];而无创机械通气组仅PaO2、心率、呼吸频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分别为(78.6±8.8)、(53.1±8.9)mmHg,(110±24)、(128±23)次/min,(26±5)、(36±9)次/min,P均〈0.05],6h后pH、PaCO2、GCS才明显改善[分别为7.35±0.03、7.25±0.01,(59.0±6.3)、(79.8±7.0)mmHg,(10.6±2.0)、(8.5±2.5)分,P〈0.05或P〈0.01]。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分别为(15±4)、(14±4)d,t=1.102]、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68±25)、(170±23)d,t=1.214]、ICU病死率[分别为(22.8%(8/28)、21.6%(8/37),x2=0.016]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组可以更快地改善病情,无创机械通气组部分患者需要气管插管,但两组在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病死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血糖代谢异常(2型糖尿病或就诊血糖升高)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9月我科确诊STEMI患者413例的临床资料,比较血糖正常组(A组)与就诊血糖升高组(B组)、2型糖尿病组(C组)的预后。结果:(B+C)组住院期间死亡率明显高于A组(24.7%vs.9.4%,P0.05),C组住院期间再发心肌梗死率明显高于B组和A组(3.9%vs.0%vs.0.7%,P0.05),C组、B组与A组比较,再发心绞痛率(23.4%vs.31.0%vs.14.7%,P0.05)、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率(41.6%vs.50.0%vs.22.1%,P0.05)、住院期间MACE(58.4%vs.65.5%vs.33.4%,P0.05)及一年全因死亡率(34.2%vs.31.4%vs.16.7%,P0.05)发生率更高。结论 :STEMI合并血糖代谢异常的预后差于血糖正常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儿茶酚胺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一电化学法测定70例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其中普通型50例,重症型20例)和1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和多巴胺(DA)水平,并分析其与血糖和白细胞计数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血清NE、E、D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Ev71感染组的血清NE水平显著高于普通Ev71感染组(P〈0.05),但两组间血清E和DA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重症EV71感染组的血糖和白细胞水平、头颅和上颈髓病变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普通EV71感染组(P〈0.05)。重症EV71感染患儿的血清NE水平与血糖、白细胞计数及头颅和上颈髓MRI病变之间均呈正相关,而血清E和DA水平与上述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儿茶酚胺水平显著增加,其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可作为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吞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MES组和反馈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吞咽训练、NMES组加用NMES治疗,反馈组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评定,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3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功能评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NMES组、反馈组更优于对照组(均P〈0.05),反馈组更优于NMES组(P〈0.05)。3组临床疗效比较,反馈组总有效率更高于NMES组及对照组(均P〈0.05),NMES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效果优于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相似文献   

20.
陈勇  彭轩  汤智伟  陆敏 《中国康复》2014,29(3):192-194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7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均采用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加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疼痛,并评定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指数(SPADI)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及2个疗程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同时段观察组评分更低于对照组(均 P<0.05)。治疗2个疗程后,2组SPADI亚量表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3%、77.1%,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