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诱导构建M1型巨噬细胞模型研究猪苓多糖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L-10 mRNA的表达影响,探讨猪苓多糖对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γ干扰素(IFN-γ)诱导的M1型巨噬细胞模型组、猪苓多糖高中低剂量组,浓度分别为200μg/mL、100μg/mL、50μg/mL。用IFN-γ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1型巨噬细胞特异性指标CD16/CD32、CD86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L-1β、IL-10、iNOS、TNF-α、TGF-β的mRNA表达,观察不同剂量猪苓多糖对M1型巨噬细胞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IFN-γ的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分化M1型巨噬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CD16/CD32、CD86的表达明显升高。100μg/mL猪苓多糖组在3、6、9、12、24 h,IL-1β、iNOS、IL-10、TGF-β、TNF-α的mRNA表达升高,不同剂量猪苓多糖给药6 h后各因子的表达量升高(P0.01)。结论 IFN-γ单独作用于巨噬细胞,可以有效的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极化为M1型巨噬细胞;猪苓多糖促进M1型巨噬细胞IL-1β、iNOS、IL-10、TNF-α的mRNA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洛美利嗪对小鼠巨噬细胞M1型和M2型极化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TqPCR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洛美利嗪对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和Raw 264.7小鼠巨噬细胞M1和M2型极化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洛美利嗪对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因子κB(NF-κB)和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6(STAT6)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洛美利嗪能够显著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M1型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β的产生(P0.01),且剂量依赖性地降低M1型极化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P0.05),同时促进IL-4诱导的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几丁质酶3样蛋白3(CHI3L3/Ym-1)、Fizz-1(found in inflammatory zone-1)和精氨酸酶1(Arg-1)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5)。洛美利嗪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MAPK信号通路中p38 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1/2(JNK1/2)的磷酸化以及NF-κB信号通路中NF-κB p65的磷酸化,并促进核因子κB抑制因子α(IκBα)的表达(P0.05),进而介导巨噬细胞极化。结论:洛美利嗪可以通过调控MAPK和NF-κB信号通路进而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小鼠巨噬细胞M1型极化,同时洛美利嗪还可以显著促进M2型极化。  相似文献   

3.
探讨MTB Hsp16.3通过TLR4对小鼠M1型巨噬细胞的作用。从BALB/c小鼠胫腓骨取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经IFN-γ诱导得到M1型巨噬细胞,MTB Hsp16.3与M1型巨噬细胞共培养,qRT-PCR和ELISA检测M1/M2型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用siRNA-TLR4和PMB抑制M1型巨噬细胞,qRT-PCR和ELISA检测IL-10、Arg1、iNOS、TGF-β及TNF-α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APK-NF-κB信号通路中各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MTB Hsp16.3作用后的M1型巨噬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的细胞因子IL-10、TGF-β及Arg1mRNA在各时间点均升高,M1型细胞因子TNF-α、iNOS表达水平降低。抑制TLR4后,IL-10、Arg1及TGF-β水平降低,TNF-α、iNOS、IL-6表达水平升高,MAPK-NF-κB信号途径被抑制。由此MTB Hsp16.3可能通过TLR4促进小鼠M1型巨噬细胞发生M2样转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1632抑制巨噬细胞炎症和M1型极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经LPS(10 ng/ml)和IFN-γ(20 ng/ml)处理24 h,诱导M1型极化后,分为对照组(DMSO 0.1%)、M1型巨噬细胞组(LPS和IFN-γ处理)、M1型巨噬细胞+C1632组(C1632质量浓度10μg/ml、25μg/ml和50μg/ml)。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1632对M1型巨噬细胞活性和凋亡的影响。显微观察巨噬细胞极化形态。定量PCR检测炎性分子(IL-1β、IL-6、TNF-α、CXCL10、iNOS)和Lin28以及let7家族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80、CD86和MHC2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38和NF-κB的磷酸化水平。LPS腹腔注射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的M1型巨噬细胞,C1632处理后能明显抑制其活性和形态学改变,并且显著下调IL-1β、IL-6、TNF-α、iNOS和CXCL10等促炎因子的转录水平,抑制CD80、CD86和MHC2的蛋白水平。小鼠巨噬细胞中低表达或不表达Lin28,且C1632处理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连接蛋白43(Cx43)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小鼠RAW264. 7单核巨噬细胞M1型极化中的影响。方法将RAW264. 7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AngⅡ处理组和Cx43特异性阻断剂Gap26预处理组,其中AngⅡ处理组给予10~(-6)mol/L AngⅡ作用12 h,Gap26预处理组先给予10~(-5)mol/L Gap26预处理30 min,再给予10~(-6)mol/L AngⅡ作用12 h。实时定量PCR检测M1型标志分子CD8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巨噬细胞上Cx43、CD86、iNOS的蛋白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巨噬细胞CD86、iNOS表达和共定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ngⅡ处理组CD86、iNOS及TNF-α水平显著升高;与AngⅡ处理组相比,Gap26预处理后CD86、iNOS及TNF-α的水平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CD86主要表达于细胞膜上,iNOS则在全细胞均有表达。结论 AngⅡ可以诱导小鼠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Cx43特异性阻断剂Gap26对AngⅡ诱导的M1型极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百棒醇提物(TAAE)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极化趋向以及其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用LPS诱导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检测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IL-10)的水平;Griess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的分泌情况;荧光染色双标法观察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F-κB定位及表达;Transwell检测TAAE对RAW264.7细胞迁移和趋化性的影响;RT-qPCR检测TNF-α、IL-1β、IL-6、IL-10、Arg-1、NF-κB和TLR4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iNOS、COX-2、TLR4、NF-κB、p-NF-κB、IκBα和p-IκBα蛋白水平。使用TLR4通路抑制剂TAK-242进一步验证TAAE对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较,TAAE降低LPS诱导的炎症模型RAW264.7细胞中M1型促炎因子(TNF-α、IL-1β和IL-6)及NO水平,促使M2型抑炎因子(IL-10和Arg-1)分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小RNA-34a(miR-34a)对高糖条件下小鼠巨噬细胞系极化和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巨噬细胞在高糖条件下(25 mmol/L)下培养3至28 d, RT-qPCR检测高糖培养时巨噬细胞中miR-34a表达及M1巨噬细胞标志物(iNOS和MCP-1)和M2巨噬细胞标志物(Arg-1)的基因表达。转染miR-34a模拟物或抑制剂后,ELISA检测炎性相关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分泌。Western blot检测miR-34a靶蛋白1型跨膜糖蛋白Notch1的表达。结果 在高糖条件下,巨噬细胞中miR-34a以及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NOS和MCP-1)基因表达量逐渐增长。过表达miR-34a后,促炎因子IL-6、IL-1β和TNF-α分泌增加,iNOS和MCP-1基因表达量也明显增加,而沉默miR-34a的表达后,炎性因子(IL-6、IL-1β和TNF-α)分泌及M1型巨噬细胞标记物(iNOS和MCP-1)的表达量降低(P<0.05)。沉默Notch1表达后,miR-34a及IL-6、IL-1β和TNF-α分泌及iNOS和MCP-1表达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2(TLR2)基因缺失对小鼠胰岛素抵抗和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出生28 d雄性TLR2基因敲除(TLR2~(-/-))和野生型(WT)的C57BL/6小鼠各12只,采用PCR验证每只小鼠的基因型。基础饲养3个月后,进行葡萄糖耐量实验(GTT)和胰岛素抵抗实验(ITT);从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γ干扰素(IFN-γ)和M-CSF/白细胞介素4(IL-4)/IL-13分别诱导培养为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b、 F4/80、 CD11c、 CD206、早期生长反应蛋白2(EGR2),确定巨噬细胞表型。ELISA检测M1型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IL-6的含量; M2型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0的含量。结果 PCR验证结果显示TLR2~(-/-)和WT小鼠的基因型正确;行GTT后比较, TLR2~(-/-)小鼠血糖调节能力比WT小鼠强,在30 min时最明显;行ITT后比较, WT小鼠比TLR2~(-/-)小鼠调节血糖的能力和胰岛素敏感性均降低,在15 min差异明显;与WT小鼠相比, TLR2~(-/-)小鼠M1型巨噬细胞的比率降低, M2型巨噬细胞比率增加;与WT小鼠相比, TLR2~(-/-)小鼠M1型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IL-6、 TNF-α含量降低, TLR2~(-/-)小鼠M2型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IL-10含量增加。结论 TLR2信号影响巨噬细胞的极化,使巨噬细胞倾向于M1表型,从而分泌促炎因子使机体处于低度炎症的状态,导致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家族锌指1 (GLI1)对缺氧诱导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发生M1表型转化的作用机制及对肺动脉高压(PH)进展的影响。方法:将15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PH模型组和缺氧PH加GANT61给药处理组,每组5只。小动物超声、右心导管实验检测大鼠PH相关指标,确定GLI1特异性抑制剂GANT61对PH进程的影响。HE染色检测肺动脉壁厚度。免疫组化检测α-SMA及M1型极化标志物TNF-α和IL-1β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M1型极化标志物CD86及TNF-α表达。Western blot检测GLI1及NF-κB蛋白表达。qRT-PCR检测M1型极化标志物iNOS、CD86、TNF-α、IL-1β及IL-12 mRNA表达。CHIP-PCR验证GLI1调控NF-κB启动子活性。ELISA检测IL-12含量。CCK-8检测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结果:GLI1抑制剂GANT61可缓解缺氧大鼠PH(P<0.05)。与缺氧组相比,抑制GLI1可降低大鼠肺组织TNF-α和IL-1β表达(P<0.05)。细胞实验中,缺氧通过上调G...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红花多糖(safflower polysaccharide,SPS)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对黑色素瘤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与分子机制。方法 SPS作用巨噬细胞后的上清作为条件培养基(conditioned medium,CM)用于对黑色素瘤细胞活力变化、迁移与侵袭影响的实验。CCK-8法检测SPS及CM的细胞毒性。划痕实验与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SPS及CM对B16-F10黑色素瘤细胞迁移能力与侵袭能力的影响。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巨噬细胞形态学变化。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1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分子(TNF-α、CD86、iNOS、IL-12)及M2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分子(Arg-1、CD206)的mRNA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中巨噬细胞极化相关细胞因子IL-1β与IL-10的分泌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极化表型;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Notch1、Jagged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SPS对B16-F10黑色素细胞及Raw264.7巨噬细胞均无毒性作用。SPS对B16-F10黑色素瘤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能力均无抑制作用,但其作用巨噬细胞后的CM可显著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的细胞活力、侵袭与迁移能力。SPS作用巨噬细胞后,其形态呈M1样改变,M1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分子TNF-α、CD86、iNOS、IL-12的mRNA水平升高,巨噬细胞上清中IL-1β增多,M2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分子Arg-1、CD206的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巨噬细胞上清中IL-10含量无明显变化。SPS可显著提高巨噬细胞内Notch1、Jagge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 SPS可能通过上调Notch1信号通路调控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的侵袭与迁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猪苓多糖对γ干扰素(IFN-γ)诱导M1亚型巨噬细胞膜表面蛋白的影响及对相关细胞因子IL-1β、IL-6及TNF-αm RNA的作用,探讨猪苓多糖对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IFN-γ模型组、猪苓多糖组和IFN-γ加猪苓多糖组。IFN-γ诱导巨噬细胞极化为M1型后用猪苓多糖干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膜蛋白CD14、TLR4、CD86、CD40、CD16/32的阳性表达率,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TGF-β、IL-17及IL-10的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TNF-α、IL-1β、IL-6、TGF-β及IL-10 m 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IFN-γ可单独诱导M1巨噬细胞模型,猪苓多糖作用于M1型巨噬细胞,分泌的因子增加,但是对膜蛋白影响不大;猪苓多糖单独作用于巨噬细胞,可以增加膜白蛋的表达量,分泌的因子和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猪苓多糖可以极化巨噬细胞为M1型,可以增加由IFN-γ诱导的M1炎症因子的表达,同时也增加抑炎因子的表达,有着双向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探讨炙甘草中等分子量多糖(MPRR)诱导巨噬细胞极化的情况,阐明肿瘤微环境中极化后巨噬细胞对小鼠4T1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培养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采用IL-4诱导并建立M2型极化模型,将培养细胞分为未诱导细胞(M0)组、M2极化(IL-4诱导)组、MPRR诱导组和Rp组(IL-4诱导12 h后MPRR再极化诱导组),流式细胞术分析巨噬细胞极化标志(CD86和CD206)的表达。免疫印迹技术分析转录因子STAT-6表达和磷酸化。收集不同条件下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ELISA法检测其IFN-γ和TGF-β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L-4诱导后细胞发生M2极化,可检测到RAW264.7细胞表面CD86表达下降(P0.05),CD206表达增加(P0.05)。而MPRR促进细胞向M1极化,可观察到其促进CD86表达而降低CD206表达(P0.05)。M2极化后STAT-6磷酸化增加,IFN-γ分泌减少而TGF-β分泌增加(P0.05);经MPRR处理减弱STAT-6磷酸化和TGF-β的分泌,促进IFN-γ分泌(P0.05)。结论:炙甘草水溶性多糖促进巨噬细胞的M1极化,可拮抗IL-4诱导其M2极化效应,炙甘草多糖可调节小鼠巨噬细胞再极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调节因子(Aire)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分别用LPS、IL-4 以及LPS 联合免疫复合物刺激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郾7 细胞、稳定表达GFP-Aire 的RAW264.7 细胞(A33-3) 细胞和稳定表达GFP 的RAW264.7 细胞(C1-6),使其向M1(LPS)、M2a(IL-4)和M2b(LPS 联合免疫复合物)型巨噬细胞极化。通过Real-time PCR 检测各组细胞中M1 型巨噬细胞特征分子IL-1、iNOS 和IL-6,M2a 型特征分子Arg-1 和M2b 型特征分子IL-10 的表达水平,研究Aire 对各种类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结果:LPS 在0.5 g/ ml 浓度时,RAW264.7 细胞中M1 型巨噬细胞产物IL-1 、iNOS和IL-6 基因表达量最高;而IL-4 以及LPS 联合免疫复合物的刺激作用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都在浓度最高时RAW264.7 细胞中Arg1(M2a)和IL-10(M2b)基因表达量最高。LPS 刺激后,A33-3 细胞中IL-1 和iNOS 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1-6 细胞,IL-6 则相反;IL-4 及LPS 联合免疫复合物刺激后,A33-3 细胞中Arg1 和IL-10 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1-6 细胞。结论:Aire 可能促进巨噬细胞向M1 极化,同时抑制其向M2a 和M2b 极化。  相似文献   

14.
吴舜  唐铭  张克勤 《免疫学杂志》2020,36(6):468-474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Fgl2)对小鼠肾纤维化病理改变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野生型小鼠(Fgl2~(+/+))和相同背景的Fgl2基因敲除小鼠(Fgl2~(-/-)),通过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建立肾纤维化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1)假手术(sham)组;2)Fgl2~(+/+)UUO组;3)Fgl2~(-/-)UUO组。术后第7天收集小鼠肾组织。qRT-PCR检测Fgl2、α平滑肌动蛋白、胶原蛋白Ⅰ、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L-12、肿瘤坏死因子α、IL-1β、精氨酸酶1、类几丁质酶3样分子、炎症区分子1和甘露糖受体的mRNA水平;IHC检测胶原蛋白Ⅰ和纤连蛋白的表达;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沉积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纤维化肾组织中巨噬细胞、M1型巨噬细胞、M2型巨噬细胞的比例。结果 UUO手术7 d后,与Sham组小鼠相比,UUO诱导的纤维化肾组织中Fgl2的表达显著升高;Fgl2基因敲除显著促进小鼠肾组织纤维化,并且M2型巨噬细胞的极化明显增强。结论 Fgl2基因敲除可通过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加剧肾纤维化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髓样分化因子88抑制肽(MIP)对小鼠脑缺血后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局灶性脑缺血组(FCI)和给药组(MIP)。用光化学法建立小鼠FCI模型,给药组于造模后第3 d开始给予腹腔注射MIP,每次10 mg/kg,每日一次,连续3 d。采用real time RT-PCR检测损伤区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D86和CD206 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损伤区局部Toll样受体2(TLR2)、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和精氨酸酶-1(Arg-1)蛋白的表达水平,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损伤区i NOS和Arg-1与F4/80或Iba-1的共标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FCI组小鼠损伤区MyD88、TLR2和TLR4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FCI组相比,MIP给药组小鼠损伤区IL-1β、TNF-ɑ和CD86 mRNA,以及iNOS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下降,而IL-4、IL-10和CD206 mRNA,以及Arg-1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上调。结论:MIP可促使脑缺血模型小鼠损伤区小胶质细胞向M2方向极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体外细胞水平,初步探讨TLR2/4 在MTB Hsp16.3 刺激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的表达及作用。方法:从BALB/ c 小鼠的胫腓骨中取骨髓细胞,与GM-CSF 共培养获得骨髓来源的M0 型巨噬细胞,流式检测F4/80 和CD11b 的表达并观察其形态;100 ng/ ml MTB Hsp16.3 刺激M0 巨噬细胞,分别培养0、12、24、36、48、72 h,Real-time PCR 检测不同时间点TLR2/4 的表达水平;利用RNAi 干扰技术沉默巨噬细胞表面的TLR2/4 受体,MTB Hsp16.3 刺激沉默TLR2/4 的M0 巨噬细胞,分别培养0、12、24、36、48、72 h,Real-time PCR 检测不同时间点TLR2/4 及Ym-1、Fizz1、IL-10 、TNF 、iNOS、TGF 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M0 型巨噬细胞在MTB Hsp16.3 刺激后出现了较短的伪足,沉默TLR2/4 的M0 型巨噬细胞在MTBHsp16.3 刺激后出现了较长伪足;M0 巨噬细胞在MTB Hsp16.3 刺激后高表达TLR2/4。MTB Hsp16.3 刺激沉默TLR2/4 的M0型巨噬细胞,高表达M1 型巨噬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IL-6、TNF 、iNOS,低表达M2 型巨噬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IL-10、TGF 、Ym-1、Fizz1。结论:MTB Hsp16.3 通过TLR2/4 促进M0 型巨噬细胞向M2 型转化,抑制M1 型巨噬细胞,这可能参与了MTB 躲避巨噬细胞的吞噬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檗碱(BBR)对巨噬细胞系RAW264.7极化分型的影响。方法将RAW264.7细胞分为对照组、高脂和炎性反应模型组(以100μg/L脂多糖和100μg/L聚合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和小檗碱低、中、高浓度(5、10、20μmol/L)处理组。用ELISA和流式细胞计量术检测RAW264.7两种极化分型(M1型和M2型)相关标志物TNF-α、MCP-1、CD86、IL-4、IL-13、TGF-β1和CD206的表达,以观察细胞极化。用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载脂蛋白E(apoE)、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VLDLR)或载脂蛋白E受体2(apoER2)的表达。结果 BBR引起M1型巨噬细胞相应标志物TNF-α、MCP-1和CD86表达减少(P0.05); M2型巨噬细胞相应标志物IL-4、TGF-β1和CD206表达增加。同时也能够促进RAW264.7细胞内apoE的蛋白表达和VLDLR的mRNA表达(P0.001)。结论 BBR可能促进apoE与VLDLR的结合,进而诱导RAW264.7从M1促炎表型向M2抗炎表型极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N-乙酰化脯氨酸-甘氨酸-脯氨酸(N-acetylated proline-glycine-proline, N-Ac-PGP)通过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 TLR4)诱导巨噬细胞M1极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检测COPD患者痰液中N-Ac-PGP和M1型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体外培养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使用佛波脂(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 PMA)诱导使之分化为M0型巨噬细胞,然后使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和N-Ac-PGP诱导M0型巨噬细胞极化为M1型。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11b、CD45、CD86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使用ELISA检测M1型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小鼠骨髓前体细胞体外诱导成为不同极化状态(M1和M2)巨噬细胞的优化方法。方法:健康C57BL/6小鼠麻醉处死,收集其股骨和胫骨腔内容物,经筛网过滤、红细胞裂解后,在RPMI-1640完全培养基中培养16h,收集未贴壁的骨髓前体细胞重新接种于6孔板。根据培养基中所加刺激剂的种类、剂量不同进行实验分组,于不同时点收集细胞,光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及RT-qPCR检测不同极化状态巨噬细胞的相应标志物。结果:(1)小鼠骨髓前体细胞经50μg/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刺激72 h后,CD11b阳染率达到90%以上;刺激96 h后,F4/80的阳染率达到95%以上。40μg/L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刺激96 h后,CD11b阳染率也达到了90%以上,F4/80阳染率至144 h达到峰值(58.2%);(2)在M-CSF刺激所得单核-巨噬细胞的基础上,给予M1型巨噬细胞诱导剂(25μg/L LPS和10μg/L IFN-γ)刺激24 h,可见CD86的阳染率大于90%;给予M2型巨噬细胞诱导剂(20μg/L IL-4和IL-13)刺激后CD206的阳染率始终处于较低水平(10%左右);(3)在GM-CSF刺激的基础上,给予M1型巨噬细胞诱导剂刺激24 h,可见CD86的阳染率大于90%;而当细胞接受M2型巨噬细胞诱导剂刺激96 h,CD206的阳染率达68.98%;(4)RT-qPCR结果显示在给予相应极化诱导剂刺激后,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2,以及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几丁质酶3样蛋白3(Chi3l3/Ym1)、甘露糖受体(MR)和精氨酸酶1(Arg-1)的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1)C57BL/6小鼠骨髓前体细胞受到M-CSF或GM-CSF诱导后90%以上细胞均可向单核细胞分化,M-CSF可诱导90%以上的细胞为成熟巨噬细胞,GM-CSF可诱导58%的细胞为成熟巨噬细胞;(2)在M-CSF前期诱导的基础上,联合LPS和IFN-γ易于诱导出M1型巨噬细胞,但联合IL-4和IL-13难以获得M2型巨噬细胞;(3)在GM-CSF前期诱导的基础上,联合LPS和IFN-γ易于诱导出M1型巨噬细胞,联合IL-4和IL-13也可将大部分细胞诱导成为M2型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小鼠骨髓前体细胞体外诱导成为不同极化状态(M1和M2)巨噬细胞的优化方法。方法:健康C57BL/6小鼠麻醉处死,收集其股骨和胫骨腔内容物,经筛网过滤、红细胞裂解后,在RPMI-1640完全培养基中培养16h,收集未贴壁的骨髓前体细胞重新接种于6孔板。根据培养基中所加刺激剂的种类、剂量不同进行实验分组,于不同时点收集细胞,光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及RT-qPCR检测不同极化状态巨噬细胞的相应标志物。结果:(1)小鼠骨髓前体细胞经50μg/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刺激72 h后,CD11b阳染率达到90%以上;刺激96 h后,F4/80的阳染率达到95%以上。40μg/L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刺激96 h后,CD11b阳染率也达到了90%以上,F4/80阳染率至144 h达到峰值(58.2%);(2)在M-CSF刺激所得单核-巨噬细胞的基础上,给予M1型巨噬细胞诱导剂(25μg/L LPS和10μg/L IFN-γ)刺激24 h,可见CD86的阳染率大于90%;给予M2型巨噬细胞诱导剂(20μg/L IL-4和IL-13)刺激后CD206的阳染率始终处于较低水平(10%左右);(3)在GM-CSF刺激的基础上,给予M1型巨噬细胞诱导剂刺激24 h,可见CD86的阳染率大于90%;而当细胞接受M2型巨噬细胞诱导剂刺激96 h,CD206的阳染率达68.98%;(4)RT-qPCR结果显示在给予相应极化诱导剂刺激后,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2,以及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几丁质酶3样蛋白3(Chi3l3/Ym1)、甘露糖受体(MR)和精氨酸酶1(Arg-1)的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1)C57BL/6小鼠骨髓前体细胞受到M-CSF或GM-CSF诱导后90%以上细胞均可向单核细胞分化,M-CSF可诱导90%以上的细胞为成熟巨噬细胞,GM-CSF可诱导58%的细胞为成熟巨噬细胞;(2)在M-CSF前期诱导的基础上,联合LPS和IFN-γ易于诱导出M1型巨噬细胞,但联合IL-4和IL-13难以获得M2型巨噬细胞;(3)在GM-CSF前期诱导的基础上,联合LPS和IFN-γ易于诱导出M1型巨噬细胞,联合IL-4和IL-13也可将大部分细胞诱导成为M2型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