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海南产益智仁盐炙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方法: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海南产益智仁的挥发油,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方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海南益智仁盐炙前后挥发油含量发生了量的变化(生品1.36%,盐炙品1.12%)。从益智仁生品和盐制品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53,48种化合物。其中盐制前后共有的有42种,盐制后未检出的有11种,新检出的有6种。结论:GC-MS分析结果表明,海南产益智仁中所含主要成分为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经盐炙后其挥发油的组成及相对含量均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将为进一步优化炮制工艺以及阐明益智仁盐炙前后不同炮制作用的科学内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冯敬群  王哲 《中成药》1994,16(4):22-24
对生木香及其不同炮制品中挥发油含量、物理常数、化学组分,组织显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木香经炮制后,其挥发油含量均较生品降低,且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2.木香经炮制后,其挥发油比旋度、折光率均下降,但比重几无变化。3.木香各炮制品显微组织结构观察表明,与生品相比,炮制品木香油细胞因受热而破裂,导致挥发油挥发损失。因此,炮制品挥发油含量低于生品。4.薄层层析结果表明,木香各炮制品挥发油  相似文献   

3.
木香炮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国兴  金传山 《中成药》1992,14(6):21-22
通过对木香生品、炮制品(纸煨、清炒、麸煨)中挥发油的含量、物理常数(比重、折光率)的测定,以及薄层层析比较其挥发油中各组分的变化,并通过药理实验研究不同品种水煎液对小白鼠小肠蠕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品与炮制品比较:挥发油的含量、比重、折光率有所不同,挥发油组分无明显改变,对小鼠肠蠕动也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益智不同药用部位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对益智的不同药用部位的成分进行对比研究,为探讨其去壳使用的炮制原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重量法测定浸出物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益智仁中总黄酮和多糖的含量,利用IR和HPLC对其成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益智不同药用部位浸出物含量有所差别;挥发油含量仁高于壳;黄酮含量仁高于壳;多糖含量仁高于壳;IR和HPLC图谱表明益智仁和益智壳成份有差异。结论:益智不同药用部位的化学成份有较大的差别,应去壳后使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小茴香的生品、清炒品及盐炙品中挥发油含量、物理常数的测定及薄层层析比较,结果表明,小茴香炮制后挥发油含量、比重、折光率、比旋度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挥发油的组分基本未变。  相似文献   

6.
草果炮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传山 《中成药》1998,20(2):15-16
对草果不同部位的生品、炮制品中浸出物含量、挥发油进行薄层分析及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各样品的挥发油含量明显不同,挥发油的物理常数、浸出物含量略有差异,挥发油化学组。分基本无变化.  相似文献   

7.
厚朴炮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敬群  李静 《陕西中医》1990,11(3):133-134
对厚朴生品、炮制品中的挥发油含量、物理常数进行测定。生品与炮制品挥发油及醇浸液的成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制品挥发油含量、折光率变化不明显;比旋度、比重有所差异;挥发油和醇浸液的化学成分基本无变化。对厚朴炮制目的及机理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电子鼻技术区分益智仁的不同炮制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利用电子鼻技术建立气味指纹图谱以区别益智仁不同炮制品。方法:采用电子鼻技术对益智仁生品、清水炒制品、盐炙品进行检测,获得电子鼻在传感器的响应值,利用主成分分析、判别因子分析及统计质量控制分析等化学计量学对响应值进行数据处理。结果:经化学计量学分析,益智仁生品及其炮制品能明显区分开。益智仁生品与炮制品的气味差异较大,清水炒制和盐炙益智仁气味差异较小。结论:电子鼻技术可用于益智仁炮制品的区分,推测益智仁气味的变化主要由加热炮制引起。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益智盐炙前后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差异,探讨盐炙对益智挥发油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益智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定性分析,气相色谱(GC)对其中的有效成分圆柚酮进行含量测定,DPPH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益智生品检出77个峰,鉴定了其中的38个峰,盐炙品检出94个峰,鉴定了34个峰,生品与盐炙品有36个共有峰;生品和盐炙品挥发油中圆柚酮的含量分别为0.9659mg/g和0.6498mg/g,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195g/ml和0.147g/ml(相当于生药量)。结论:益智盐炙后,药材中挥发油含量、组成和组分的相对含量,圆柚酮的含量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抗氧化活性增加,研究为揭示其盐炙机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茅苍术的生品、炮制品(清炒、麸炒)中挥发油的含量、物理常数的测定用薄层层析及气相层析比较了三者挥发油中各组分变化并用气相色谱仪对各主要成分苍术酮、苍术素、茅术醇及β-桉油醇进行了相对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生品与炮制品比较,挥发油的含量、比旋度、折光率、比重有所不同;挥发油的组分无明显改变;主要成分的相对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而炮制品之间比较,在上述各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本文为制定苍术的炮制工艺,使饮片标准化,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益智仁盐炙前后指纹图谱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益智仁盐炙前后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探讨盐炙对益智仁内在成分的影响.方法 对益智仁生品、盐炙品饮片进行HPLC/UV指纹图谱分析,色谱柱采用Diamonsil C_(18)(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和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0 nm,柱温:35℃,流速:1.0 ml/min.结果 益智仁盐炙后有两个新的色谱峰出现,7个特征峰相对含量发生变化.结论 益智仁通过盐炙后化学成分既有量的变化,也有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益智为药食同源药材,应用广泛,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药效。益智药材质量标准的建立能够促进益智饮片市场规范化,保障用药的安全。目前,不同国家或地区益智标准存在差异。对益智的国内外质量标准、炮制规范、商品规格等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益智质量标准的提升和规范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不同产地益智仁进行综合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15批不同产地益智仁的指纹图谱,确定共有峰,并进行相似度评价;以挥发油、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二氧化硫残留量及指纹图谱为指标,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和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对益智仁的整体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益智仁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5个共有峰,指认了峰1、峰13分别为原儿茶酸、圆柚酮;OPLS-DA结果显示,峰4、峰11、峰13、峰14的峰面积及二氧化硫残留量是影响各产地益智仁质量差异的主要因素;熵权TOPSIS分析结果显示,海南省琼中县、屯昌县、万宁市,广东省阳春市、高州市益智仁质量评价贴近度(Ci)依次为0.520、0.378、0.577、0.206、0.207。结论 海南产益智仁质量整体优于广东产,且以海南省万宁市质量最优。OPLS-DA结合熵权TOPSIS构建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可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提高分析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可用于益智仁的整体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4.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并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对益智的名称、基原、产地变迁、品质评价、采收加工与炮制方法进行梳理与考证。经考证,益智古时为龙眼的别名,且常与草豆蔻、高良姜、白豆蔻等相混杂,唐代以后的益智基原均为姜科山姜属植物益智,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63年版才准确记载益智来源为Alpinia oxyphylla Miq.的干燥成熟果实。益智产地记载由岭南、交趾、昆仑等地区逐渐细化,如今主要产于广东、广西、海南等,福建、云南等地有少量栽培,以海南为其道地产区。益智一般于夏、秋果实由绿变红时采收,以身干、粒大、饱满、油性足、香气浓者为佳。经炒制及盐制后可减少益智辛燥之气,增强其温肾缩尿的功效。  相似文献   

15.
山楂不同炮制品有机酸含量测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蔡少芳  江海燕  欧艳萍 《中成药》2000,22(12):841-842
目的:探讨炮制对山楂中有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滴定法对山楂生品、5种不同炮制品及现代烘品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山楂不同炮制品有机酸含量与生品比较均呈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和炮制温度对山楂中有机酸成分含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研究枳实生、鲜品及其麸炒品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样品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归一法分析挥发油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枳实生、鲜品经麸炒后,挥发油含量及主要组分含量均有一定变化,其中柠檬烯的含量较生品增加了10.4%.共鉴定出26个化合物,各样品主要成分均为柠檬烯,β-芳樟醇,β-蒎烯,1R-α-蒎烯,左旋-β-蒎烯.结论:枳实生、鲜品麸炒前后挥发油化学成分大部分相似,由于加热及辅料影响,挥发油部分组分消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益智仁对正常小鼠排便作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从而对益智仁的燥性效应进行表征。 方法: 将SPF小鼠分为正常动物组、益智仁20,10,5 g·kg-1剂量组及益智仁20 g·kg-1与增液汤20 g·kg-1联用组,各组动物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28 d,在第7,14,21,28 d观察对动物排便作用的影响,并从肠道水分、结肠肌电方面阐明益智仁燥性对肠道影响的机制。 结果: 在连续6 h观察中,益智仁低剂量组在28 d的首次排黑粪时间为142.7 min,干粪粒数为10.1粒,干粪重量为176.6 mg;中剂量组在21 d的首次排黑粪时间为145.4 min,干粪粒数为10.2粒,干粪重量为177.0 mg;高剂量组在21 d的首次排黑粪时间为160.3 min,干粪粒数为9.7粒,干粪重量为170.5 mg,说明益智仁能呈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使得正常动物逐渐出现便秘症状。在28 d时,益智仁低、中、高剂量组的大肠肠腔水分含量分别是66.23%,64.42%,61.53%,均能显著减少大肠肠腔水分含量。在28 d时,益智仁低、中、高剂量组的结肠肌电频率分别是43.40,45.63,48.26次/min,结肠肌电振幅分别是66.23,64.42,61.53 mV,能显著增快结肠肌电频率及降低结肠肌电振幅。增液汤对于益智仁引起的上述便秘作用有显著的拮抗作用。 结论: 益智仁燥性效应表征能引起正常小鼠的便秘作用,且与促进肠道水分重吸收和减弱肠道传输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追溯中药益智近2千年性味功效记载及其演变历程,研究不同时代益智的用药特点、配伍规律,获得益智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在查阅《本草图经》、《证类本草》及《汤液本草》等代表性本草中有关益智的药性记载基础上,对于《神农本草经疏》《魏氏家藏方》及《丹溪心法》等方剂典籍中益智的配伍情况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出益智的临床应用特点及配伍禁忌。结果:益智临床上主要用于:①治小便频数、淋沥,②治赤白浊、崩漏,③摄涎哕、治逆气上壅、呕吐,④治疗疝痛,⑤治疗其他病证。其应用禁忌为"不宜多服"。结论:对益智医用历史的追溯将为益智现代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同时对于海南地道药材益智的早日开发利用奠定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