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核医学检查的主要特点:核医学具有自己的特殊优势,是观察癌症微观分子结构与宏观组织器官变化的钮带,正在从受体水平迈向基因水平。核医学是利用组织或器官病灶内、外核素分布的浓度差为依据,显示组织器官和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等解剖学结构,同时提供了血流、功能、代谢方面十分有用的信息,是功能解剖学。核素显像的主要贡献是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2.肝癌的断层显像: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ingle photonemission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或称ECT),是以注入人体…  相似文献   

2.
采用三种核医学方法检查20例连续的冠心病人,即静息~(201)Tl单光子发射断层心肌灌注显像(~(201)Tl-SPECT),~(18)F标记去氧葡萄糖单光子发射断层心肌灌注显像(~(18)F-FDG-SPECT)和~(18)F-标记去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18)F-PET)。受检者都有冠心病症状或病史,在静息~(201)Tl-SPECT图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临床和病理改变为特征的慢性或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公认的确诊依据是病理学活检,即在大脑皮质、海马、杏仁核等部位检测到老年斑(SP)及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等特征性病理变化.目前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等常规影像技术都只能在AD患者已经发生了脑萎缩和脑功能改变之后才能检测到,随着分子核医学技术的发展,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仪(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CT)等分子显像设备在AD的研究中显出了其独特的价值,能够在活体内进行早期、无创伤的特异性神经显像及量化分析[1],有可能在分子水平发现AD早期的生化及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4.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是一种新的定量核医学显像技术,其标记的同位素多为人体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成份,故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本文重点讨论PET技术在支气管肺癌及急性肺损伤、肺栓塞、阻塞性肺部疾病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茜 《山东医药》2010,50(20):1-3
脑电图(EEG)作为首选的无创性检查技术用于癫痫诊断已有50a历史。然而,由于癫痫发作放电的迅速传播或非病灶区在发作间期出现异常波峰,EEG有可能提供一些不清晰的、甚至是错误的信息。核医学正电子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或单光子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技术能够提供脑血流(CBF)、代谢及受体功能改变信息,可为定位致痫灶和确立手术方案提供有力依据。将核医学影像与电生理和解剖信息结合,可更加准确地探测顽固性癫痫的发作区,并确认所发生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肿瘤的定位。随着分子影像学和核医学的进步,用于嗜铬细胞瘤定位的核素诊断方法有了很大的进展,包括放射性碘标记的间碘苄胍(MIBG)扫描、正电子断层显像、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扫描等。目前为止,MIBG扫描已在各临床诊疗中心普遍开展,为嗜铬细胞瘤特别是肾上腺髓质以外的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手段。正电子断层显像方法和生长抑素类似物扫描在一些研究中能发现MIBG显像阴性的嗜铬细胞瘤病灶,与MIBG互补可增加诊断的敏感性,但两者临床经验还很少,尚待更多的研究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电图R波递增不良(pRwP)在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MI)中的发生率及与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前壁心肌放射性缺损节段数和分布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北京医院核医学科连续进行三磷酸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检查诊断前壁心肌梗死病例的心电图,应用常规心电图R波递增不良的诊断标准对药物负荷检查前卧位标准12导联心电图进行分析诊断,将陈旧性前壁心梗不同心电图表现同药物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前壁心肌放射性缺损节段数和分布进行比较。结果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检出前壁心梗106例,90例符合入选标准,前壁Q波心肌梗死26例,前壁非Q波心肌梗死64例,前壁非Q波心肌梗死患者R波递增不良发生率为20.3%~42.2%,前壁Q波心肌梗死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前壁心肌放射性缺损节段数显著多于非Q波心肌梗死,R波递增不良前壁非Q波心肌梗死前壁心肌放射性缺损节段数多于R波递增不良阴性前壁非Q波心肌梗死。前壁心肌核素放射性缺损节段分布:R波递增不良前壁非Q波心肌梗死中部前壁、前间壁显著多于R波递增不良阴性前壁非Q波心肌梗死,而R波递增不良阴性前壁非Q波心肌梗死基底部前侧壁显著多于R波递增不良前壁非Q波心肌梗死(Zema标准)。结论陈旧性前壁心梗R波递增不良非常常见,不同心电图表现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前壁心肌放射性缺损节段数和分布相关。  相似文献   

8.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心肌断层显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马建群综述涂源淑,张永学审校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SPECT)是一种能显示体内放射性核...  相似文献   

9.
663412 ~(131)Ⅰ-mIBG 肾上腺髓质显像在肾上腺疾病中的应用张冀先等中华核医学杂志5(2):80~82,1985作者以自制的 ~(131)Ⅰ-mIBG(间位碘苄胍)用于肾上腺髓质显像,结果8例手术确诊的嗜络细胞瘤,除1例肺部转移性嗜铬细胞瘤外,均在肿瘤部位见到放射性浓集;5例临床确诊的嗜铬细胞瘤,凡尿儿茶酚胺>100r/24h 者,也在肿瘤部位见到单侧或双侧放射性浓集;7例临床上排除嗜铬细胞瘤的高血压病人均无异常发现.由于 ~(131)Ⅰ-IBG 肾上腺髓质显像能同时夏映肾上腺的功能和形态,比 B  相似文献   

10.
<正> 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仍然是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ngiography,CAG),但因其有创性以及含碘造影剂可能带来的过敏反应和肾脏损害,对低度、中度可疑冠心病的患者,临床医生仍首选无创检查,如运动负荷心电图(exercisetolerance test,ETT)、运动和(或)药物负荷超声心动图(stressechocardiography)、心肌核素显像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tomography,SPECT)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tomography,PET)及多排CT(multi-detector CT,MDCT)冠状动脉成像。这些方法间接或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虽已应用多年,但敏感度、特异度仍不能令临床医生满意。近年来,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显像技术发展迅速,一次检查可完成心脏结构、功能、室壁运动、心肌灌注、冠状动脉显影及血流评估等多项内容,被称为心脏的"一站式"(one-stop shop)检查方法,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SPECT和PET显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生理病理状态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性核素脑显像按照显像原理不同,分为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两大类。SPECT显像主要用于测定脑血流量;PET显像是以代谢显像和定量分析为基础,研究人体生理、生化、化学递质、受体乃至基因改变,是活体内分子水平的研究。而CT、MRI主要用于观察形态学变化。  相似文献   

12.
核素检测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统称放射性药物)作为示踪剂,进行功能检查、显象定位或体外微量分析。数十年来,核医学的发展有赖于多种多样的放射性药物和高灵敏的探测仪器的问世,其在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硝酸甘油 (NTG)介入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SPECT)检查估测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治疗前后存活心肌的大小、范围。方法 :对 42例冠心病患者行静息及NTG介入SPECT心肌显像检查 ,应用阅片计分法、极坐标靶心图定量分析法估测心肌活力。以 19例接受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 (PTCA)加冠脉内支架置入 (Stent)术后静息显像结果为“金标准” ,评价NTG介入显像对心肌活力检测效果。结果 :静息显像及NTG介入SPECT显像其不规则感兴趣区内放射性稀疏缺损面积、放射性计数、放射性异常计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分别为 7.5 43、4.6 0 8、6 .76 2 ,均 P <0 .0 0 1)。静息显像检测出存活心肌为 5 6 .3% ,NTG介入显像为 6 9.6 %。NTG介入显像估测存活心肌准确率为阅片计分法 80 .9% ,定量分析法 90 .5 %。结论 :NTG介入SPECT检查可提高存活心肌检出率 ,为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别比较了潘生丁—~(99m)锝—MIBI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心肌断层显像,~(99m)锝—MIBI运动心肌断层显像与~(201)铊运动心肌断层显像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依据,潘生丁—~(99m)锝—MIBI心肌断层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与~(201)铊运动心肌断层显像相似,而~(99m)锝—MIBI运动心肌断层显像却劣于~(201)铊。因此,潘生丁—~(99m)锝—MIBI心肌断层显像是冠心病诊断中一种安全而灵敏的心肌核素显像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从影像学角度对帕金森病(PD)认识的不断进步,以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核磁共振(MRI)、经颅超声成像(TCS)等为代表的功能成像技术,可显示脑血流、代谢、神经递质、转运体、受体、黑质回声改变,对PD的诊断均有各自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是一种新的定量核医学显像技术,其标记的同位素多为人体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成份,故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本重点讨论PET技术在支气管肺癌及急性肺损伤、肺栓塞、阻塞性肺部疾病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息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心肌显像在陈旧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5例心电图可疑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下壁22例,前壁3例)行心电向量图、超声心动图及静息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心肌显像,比较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心肌显像与心电向量图和超声心动图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阳性率。结果静息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心肌显像、心电向量图及超声心动图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阳性率分别为88%、32%及24%,诊断下壁心肌梗死的阳性率分别为82%、27%及23%,静息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心肌显像阳性率明显高于心电向量图及超声心动图(P<0.05)。静息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心肌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符合率(100%)明显高于心电向量图(25%)。结论静息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心肌显像在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尤其是下壁心肌梗死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的变化,以进一步揭示HCM的病理生理改变,为今后患者的预后分析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的方法对93例(男65例,女28例,年龄16~68岁)HCM患者行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和18F-脱氧葡萄糖(18F-FDG)心肌代谢显像.患者均为空腹状态下,静脉注射99mTc-MIBI 20 mCi、18F-FDG 4 mCi,1小时后行双核素心肌显像.采用半定量评分法分析左心室室壁各节段的灌注及葡萄糖显像情况.结果:93例HCM患者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结果:左心室心肌放射性摄取增高患者90例(97%),其中间隔部82例,前壁20例,心尖部15例,外侧壁4例,下后壁3例.93例HCM患者18F-FDG心肌代谢显像结果:31例(33%)患者心肌未见明显显影;13例(14%)患者左心室显影清晰,左心室室壁各心肌节段均可见放射性摄取或明显摄取(得分为-1或-2);49例(53%)患者心肌部分节段有放射性分布,其中间隔36例,前壁35例,心尖部20例,外侧壁33例,下后壁32例.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灌注/代谢显像异常表现具有多样性,灌注显像的异常主要表现为心肌放射性摄取增高,最多累及部位为间隔部;而代谢显像表现不均一性较为明显,左心室室壁各心肌节段约可见放射性摄取的患者有14%,心肌部分节段可见放射性摄取的患者有53%,而左心室心肌各节段均未见放射性摄取的占33%.  相似文献   

19.
帕金森病的功能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CT和MRI主要为结构成像,因此在帕金森病(PD)的诊断中应用有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磁共振波谱(MRS)等功能成像,可显示脑血流、代谢、神经递质、转运载体及其受体改变,因而被应用于PD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以及疗效评估等,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从影像学角度认识PD,仅就PD的功能影像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核素心肌显像对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3例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和29例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进行^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观察其在心肌的分布情况。结果 所有52例患者的显像均有放射性分布异常。DCM组47.8%(11/23)放射性均匀减低,34.8%(8/23)呈花斑样改变;ICM组则96.6%(28/29)有节段性放射性缺损,无花斑样改变病例。若以节段性放射性缺损作为诊断缺血性心肌病的标准则其敏感性为96.6%,特异性为93.3%;若以均匀减低和/或花斑样分布而无完全缺损节段作为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标准,则DCM组有82.6%的病例符合。结论 ^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的特征对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与心血管造影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