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是由于幽门功能不全,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障碍,胃排空延迟或胆囊功能障碍等因素导致含过量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屏障,损伤黏膜上皮,引起的黏膜充血水肿等炎症改变.  相似文献   

2.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是由于幽门功能不全,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障碍,胃排空延迟或胆囊功能障碍等因素导致含过量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屏障,损伤黏膜上皮,引起黏膜充血水肿等的炎症改变。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胀痛不适、嗳气、泛酸、恶心、呕吐或消瘦、贫血、失眠、心悸等神经衰弱症状。发  相似文献   

3.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是由于幽门功能不全,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障碍.胃排空延迟或胆囊功能障碍等因素导致含过量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屏障,损伤黏膜上皮,引起黏膜充血水肿等的炎症改变。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胀痛不适、嗳气、泛酸、恶心、呕吐或消瘦、贫血、失眠、心悸等神经衰弱症状。发生于非手术胃的胆汁反流性胃炎,称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而发生于胃幽门手术后过多胆汁反流引起的胃炎,称为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现代医学多采用消胆胺、多潘立酮、铝碳酸镁及其他促进胃动力、保护胃黏膜药物治疗,有较好疗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吴仁军 《右江医学》2013,(6):899-900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由于幽门功能不全,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障碍,胃排空延迟或胆囊功能障碍等因素导致过量含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造成胃黏膜损伤,可引起胃黏膜充血、出血、水肿、糜烂、溃疡或呈萎缩样变,并与胃癌癌前病变有关[1],故采取积极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应用旋复代赭汤加减治疗161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并对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莉 《河南医学研究》2009,18(3):286-288
十二指肠胃反流(Duodenogastric Reflux,DGR)是指十二指肠内容物,包括胆汁、胰液、十二指肠液反流到胃内,又称为胆汁反流、碱性反流.一定程度的DGR有助于缓冲胃内酸度,但是如果反流量过多过长,则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是胆酸和溶血卵磷脂)可破坏胃乃至食管黏膜屏障,表现为上腹痛、反酸、烧心、恶心、胆汁性呕吐等症状.  相似文献   

6.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hlX gastritis,BRG)是由于幽门功能不全,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障碍,胃排空延迟或胆囊功能障碍等因素导致含过量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屏障,损伤黏膜上皮,引起的黏膜充血水肿等炎症改变。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胀痛不适、嗳气、泛酸、恶心、呕吐或消瘦、贫血、失眠、心悸等症状,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胃部疾病,约占胃炎的24.2%,亦与胃黏膜恶变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0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 BRG)的内镜表现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近一年有食道反流及一系列消化道症状且无手术史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仔细观察胃底胃体黏膜糊颜色及附壁黏液颜色,根据胃液颜色及胆汁反流的程度进行分级,分别于胃体胃窦取黏膜做病理检查及幽门螺杆菌(Hp)检测。将BRG与同期非BRG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用SPSS软件行卡方检验。结果本组30例BRG占同期内镜检查102例胃炎总人数的29.4%,其中男女比例1.5啰1,平均年龄35岁。按反流的轻重程度1级反流4例,2级反流17例,3级反流9例。结论 BRG形成的原因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BRG的发病机制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或炎症有关,伴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或炎症者,反流愈严重。因为胆汁酸能抑制HP的生长,胃内胆汁浓度与HP受抑制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肠吻合术后使含胆汁酸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引起的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性病变。BRG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占慢性胃炎的16.03%,胆汁反流是导致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尤其是萎缩性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引起胃黏膜癌前变化的原因之一,有效治疗本病对防止胃黏膜萎缩并阻断其癌变有积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随着胃镜工作的普遍开展,BRG的诊断逐渐增多。我院自2001~2004年以来以加斯清合用思密达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60例,并用24小时胃内胆汁连续监测法研究其对胃内胆汁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赵福兰 《新疆医学》2012,42(5):61-65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 BR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近些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病约占胃炎总数的12.3%[1].临床上常将十二指肠胃反流、胆汁反流、碱性反流三者混称,实际上反流入胃的十二指肠液成分包括十二指肠液本身分泌的液体及胰液和胆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90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的内镜表现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近一年有食道反流及一系列消化道症状且无手术史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仔细观察胃底胃体黏膜糊颜色及附壁黏液颜色,根据胃液颜色及胆汁反流的程度进行分级,分别干胃体胃窦取黏膜做病理检查及幽门螺杆菌(Hp)检测。将BRG与同期非BRG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用SPSS软件行x^2检验。结果本组90例BRG占同期内镜检查402例胃炎总人数的21.1%,其中男女比例1.3:1,平均年龄39岁。按反流的轻重程度1级反流24例,2级反流27例,3级反流39例。并发十二指肠溃疡7例,十二指肠球炎38例,其中2级反流并发十二指肠球炎11例,十二指肠溃疡2例,3级反流并发十二指肠球炎27例,十二指肠溃疡5例,十二指肠溃疡和炎症与反流的级别有显著差异(P〈0.01)。90例BRGHP阳性率38.9%,明显低于同期312例非BRG阳性率67.2%(P〈0.01)。结论BRG形成的原因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BRG的发病机制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或炎症有关,伴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或炎症者,反流愈严重。因为胆汁酸能抑制HP的生长,胃内胆汁浓度与HP受抑制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指胆汁样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所致的胃黏膜炎症,为消化系统常见病,约占慢性胃炎的24.2%[1].实验已证实胆汁反流性胃炎有明显的癌变趋势[2],本病目前尚无理想药物治疗.笔者于1999~2001年跟随导师运用胆胃并调法治疗本病56例,并与52例经西药治疗者进行对比,疗效理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邓宜楚  古菁华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110-111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作为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约占胃炎总数的12.8%。导致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有大量十二指肠液进入到人体胃部,其中的胆汁和肠液以及胰液对人体胃部内壁的黏膜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3.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疾病,是上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与酸或胆汁相关,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胃灼热、反酸、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管以外的组织损害.胃食管反流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值得引起重视,由于胃食管反流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可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故在临床上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relfuxgastritis,BRG)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紊乱是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原因,内镜对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对我院内镜诊断的19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药治疗及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指幽门功能不全,或胃大部切除术后,含胆汁酸的十二指肠液返流入胃,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或)呈萎缩样改变等病变,并以胃痛、呕吐、痞胀、嘈杂、嗳气、泛酸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办法,且复发率高,针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研究日益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  相似文献   

16.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 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而导致的一系列慢性症状和食管黏膜损害。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它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张力降低致胃、  相似文献   

17.
覃江 《广西医学》2003,25(2):204-206
十二指肠胃反流 ( duodenogastric reflux,DGR)又称胆汁反流、碱反流 ,是胃窦与十二指肠运动失调而引起的一种病理现象。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为胆汁 )反流到胃乃至食管后引起食管与胃粘膜的病理性损害 ,分别称为胆汁反流性食管炎与胆汁反流性胃炎 ,表现为上腹痛、恶心、胆汁性呕吐等症状。1 发病机制1 .1 胃肠运动功能失调 :反流的两个前提 :( 1 )逆行的十二指肠收缩活动推动十二指肠内容物逆向移动 ;( 2 )幽门口开放。正常情况下 ,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运动可防止反流的发生。任何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的因素均可引起病理性 DGR。  精神心…  相似文献   

18.
袁雄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8):112-112
胆汁反流性胃炎,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以下简称BRG)。由于反流液中的碱性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刺激胃黏膜,破坏了胃黏膜屏障,导致了胃黏膜损伤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胃炎。  相似文献   

19.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一种胃食管反流病,由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是酸性胃液或酸性胃液加胆汁反流入食管所引起的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1],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也是食管癌发生的重要病  相似文献   

20.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和食管的组织损害。主要表现为烧心、反流、胸骨后疼痛三大症状。酸(碱)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通过内镜观察食管黏膜是否有破损,可分为内镜阳性GERD(即RE)和内镜阴性GER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