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丙烯酰胺是国防工业和石油工业上广泛应用的一种化工产品,也是一种蓄积性神经毒物,一般接触数月或数年后慢性发病.近10年来生产性中毒在我国屡见不鲜,但国内多为临床和电生理方面的报道,对神经病理方面的研究很少.我们报告2例丙烯酰胺中毒患者的外周血管和周围神经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
丙烯酰胺染毒小鼠的神经病理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烯酰胺(acrylamidt AAM)是工业国防上应用广泛的一种化工产品.主要用于树脂合成、地下建筑、粘合剂、堵水、造纸等行业.由于接触人群广泛,造成的职业危害也较严重,AAM可使实验动物产生神经毒性作用[1],对接触者也有很强的神经毒性,近10年来生产性中毒也屡见不鲜,病例报道约有300余例[2],中毒者主要表现为锥体外系和小脑病变的临床征象[1,3].为全面评价AAM神经毒性,实验观察了AAM染毒小鼠神经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3.
二硫化碳致周围神经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二硫化碳致周围神经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吾洁波,(综述)黄金祥(审校)二硫化碳(CS2)是一种亲神经毒物,长期密切接触可致周围神经病[1]。目前,神经毒理、神经生化、神经病理和电生理及职业病临床等方面进行的大量研究,已比较完整地揭示了CS2中毒途径、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发病因素、病理结果、临床表现及诊疗与转归。方法对7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报告进行分析、讨论。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一般临床症状不明显。大多为体检时B超及CT检查发现的,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多数预后良好。病理结果一般无内分泌功能,是一种起源于原始神经嵴细胞的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5.
张静波  张巧耘  王勇  孙道远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2,30(2):126-9; discussion 129-30
目的 通过对4例化学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病理特点分析,诠释慢性正己烷、砷中毒时的神经电生理结果.方法 回顾4例化学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分析其神经电生理及周围神经病理特点.结果 4例患者中2例为慢性轻度正己烷中毒,神经电生理检查提示髓鞘脱失和轴索损害均存在,腓浅神经活检病理示以髓鞘损害为主的周围神经病变;另2例为亚急性砷中毒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查提示轴索损害伴髓鞘脱失,病理活检示轻度周围神经损害,以轴索为主.结论 化学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病理改变随着病程进展可同时存在轴索病变和脱髓鞘改变.  相似文献   

6.
对25例丙烯酰胺中毒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神经-肌电图进行分析,并随访观察部分患者。结果显示,丙烯酰胺中毒呈周围神经病改变,神经-肌电图检查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26例丙烯酰胺中毒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6例丙烯酰胺中毒患者的临床研究沈国柱1符展明2洪文轲1陈才敬1余建军1丙烯酰胺(AAM)是一种亲神经毒剂。我们自1994~1996年对26例AAM中毒患者进行观察,证明神经受损部位与血AAM浓度,脑脊液蛋白增高与中枢神经受损有关。一、材料与方法26...  相似文献   

8.
丙烯酰胺中毒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丙烯酰胺(Acrylamide)简称AAM,主要用于生产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稳定、无毒,广泛应用于石油和矿山的开采、隧道建筑以及造纸、工业污水处理。AAM对人的神经毒作用早在1950年试产.AAM时即被发现。自1953年到1977年,国外文献报道AAM中毒共61例。我国从1965年开始就有职业性AAM中毒病例发生,至今已百余例。  相似文献   

9.
对长期密切接触丙烯酰胺74人进行体检,诊断慢性中毒23人,测定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尤其是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明显,肌电图检查有肯定神经源性损害,疑似病例及部分正常接触者亦出现上述类似改变。  相似文献   

10.
丙烯酰胺中毒防治体会(附86例报告)齐鲁石化公司中心医院职业病科(淄博255400)张天贵王慧兰丙烯酰胺(Acrylamide,简称AAM)是一种中等毒性的亲神经毒物,水溶性高,有蓄积毒性,主要通过皮肤接触吸收中毒,消化道和呼吸道吸收也可引起中毒。1...  相似文献   

11.
丙烯酰胺(Acrylamide AAM)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用于生产聚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单体属中等毒性物质,对中枢及周围神经均有毒性作用,病理改变为中枢-周围远端型轴索病。本文通过对41例AAM作业工人神经肌电图有关指标的分析,旨  相似文献   

12.
郭立生  卢华  张青 《职业与健康》2010,26(14):1579-1580
目的报告6例丙烯酰胺中毒患者的诊治情况,为制定防治中毒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转归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营养神经、对症、针灸等综合治疗2~5个月,患者临床症状相继好转,但神经肌源损害恢复缓慢,其中4人出院时神经肌电图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结论应加强接触丙烯酰胺作业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尤其应避免皮肤直接接触。  相似文献   

13.
对四个乡镇企业共104名生产丙烯酰胺的怍业工人进行健康检查,发现以手足脱皮与多汗、倦怠及头晕等症状较为多见。其中33人具有肢体感觉障碍及跟腱反射减退等周围神经损害的症状或体征,经神经肌电图检查.发现具有神经源性损害者12人,可疑神经源性损害者15人,说明肌电图对本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文中建议的诊断标准,本组丙烯酰胺中毒的患病率为13.5%。  相似文献   

14.
对丙烯酰胺毒性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它作为一种化工原料引起的职业性神经中毒方面。自从科学家发现丙烯酰胺可以在高温下由天门冬氨酸和碳水化合物反应(美拉德反应)在食品中形成以来,其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丙烯酰胺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也深入到了分子领域。  相似文献   

15.
报告了亚急性重度丙烯酰胺(AAM)中毒1例,其发病时间之短,病情之严重临床罕见,进一步证实了AAM为蓄积性神经毒。  相似文献   

16.
慢性重度丙烯酰胺中毒致小脑萎缩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丙烯酰胺中毒是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因较长时间密切接触丙烯酰胺所引起的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重度中毒时可出现小脑功能障碍。现将一例慢性重度丙烯酰胺中毒致小脑萎缩的病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3 2岁 ,某石油化工厂丙烯酰胺操作工 ,接触丙烯酰胺单体 (浓度 40 % ) 10年 6个月。因头痛、头晕、乏力、嗜睡3年 ,伴步态不稳 6年 ,构音障碍 1年余 ,先后 6次住院治疗。主要生产工艺为 :日分装丙烯酰胺单体约 2 0 0 0千克 ,每天工作 8小时。工作间18m2 ,无通风设备。同车间 80人中 ,有 8人出现不同程度的手掌脱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窦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确诊为鼻窦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患者的病史、专科检查及影像学资料初步诊断为鼻窦新生物.经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提示鼻窦神经内分泌癌.结论:鼻窦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极其罕见高度恶性肿瘤,确诊依赖病理检查,尽早采用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18.
41例丙烯酰胺作业工人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41名接触低浓度丙烯酰胺作业工人进行临床、神经肌电图与振动觉仪检查,发现多数工人四肢麻木,四肢远端振动党减退及痛觉减退分别占36.6%及53.6%,跟腱反射减弱和消失者为34%。四肢远端振动觉减退者为58.5%。神经肌电图检查显示神经源性损害者35例,其中临床诊断轻度慢性丙烯酰胺中毒13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69名丙烯酰胺作业工人进行神经肌电图研究,发現肢体远端肌肉运动单位平均时限延长,平均波幅增高,多相波增多,T 反射潜伏期延长,远端感觉神经电位波幅降低以及胫后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减退。H 反射及T 反射未引出者各有23和19人。在42名无周围神经体征的丙烯酰胺作业工人中,也有机电图的异常,经肌电图检出周围神经病的阳性率远高于临床体检的结果。说明神经肌电图对丙烯酰胺中毒性周围神经损害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丙烯酰胺中毒大鼠的神经电生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鼠用高剂量(50mg/kg)及低剂量(30mg/kg)丙烯酰胺染毒后,于不同时期进行神经肌电及脊髓体感诱发电位的研究,发观大鼠中毒后股四头肌出现正锐波,坐骨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脊髓体感诱发电位观察显示腰L_5、颈髓C_7诱发电位潜时延长,脊髓传导速度减慢,并显示剂量-反应关系,与丙烯酰胺中毒的“中枢-周围性远端型轴索病”的病理改变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