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溶栓治疗后是否出血分组,其中37例静脉溶栓后出血患者纳入出血组,87例静脉溶栓后未出血患者纳入未出血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发现,体温上升、纤维蛋白原阳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3分、前循环梗死可能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影响因素较多,临床治疗应针对性给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再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焦虑影响因素,以提高患者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48例再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SAS自评量表调查其焦虑症状,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焦虑评分为(41.76±11.45)分,焦虑发生率为86.27%;Logistic回归分析焦虑发生的独立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并发症、再发间隔时间。结论:再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焦虑情绪,其与多种因素有关,护理人员应重视再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况,针对患者不同情况实施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现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决策树C5.0模型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10月滨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的215例病人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通过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和决策树C5.0模型分析PSD发生的影响因素,比较两种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215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完成调查,其PSD发生率为37.7%。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性别、脑卒中部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同型半胱氨酸和红细胞分布宽度是PSD发生的影响因素,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772。决策树C5.0模型显示,BI评分、脑卒中部位和是否合并糖尿病是PSD发生的影响因素,模型AUC为0.729。两种模型预测性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37,P=0.082)。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病人PSD发生率较高,Logistic回归模型和决策树C5.0模型对其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建议两种模型联合使用以提高预测性能,实现PSD的早期识别和干预。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半失能老年患者复发恐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金雷  杨庆爱  张俊  王洋 《中华护理杂志》2021,56(11):1661-1665
目的 调查脑卒中半失能老年患者脑卒中复发恐惧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5月—12月在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历城区、市中区、槐荫区和天桥区23个社区的584例脑卒中半失能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及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脑卒中半失能老年患者脑卒中复发恐惧水平较高,584例脑卒中半失能老年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得分为(38.89±7.13)分,≥34分者498例(85.27%),简易疾病感知问卷得分为(50.12±7.65)分,Barthel指数得分为(43.86±6.16)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arthel指数评分、病程、疾病复发次数和疾病感知是脑卒中复发恐惧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脑卒中半失能老年患者脑卒中复发恐惧处于较高水平,脑卒中患者年龄越小、病程越短、日常生活能力得分越低、疾病复发次数越多、疾病感知越高,其复发恐惧水平越高。护理人员应该根据脑卒中患者复发恐惧的影响因素制订干预对策,提高脑卒中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能力,降低脑卒中半失能老年患者脑卒中复发恐惧感。  相似文献   

5.
邵素青  李若  陈淼  胡丹元   《护理与康复》2021,20(10):31-36
目的 调查影响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康复的因素,为临床早期康复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目的抽样方法,选取109例脑卒中失语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院1周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功能量表、美国国立研究所脑卒中量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非语言认知功能评估量表、半量化Berg平衡量表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调查;出院后3个月使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再次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并分为良好组、不良组,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出院后3个月,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康复良好73例、不良36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史,病灶是否累及皮层,入院1周时的家庭功能、神经损伤严重程度、平衡能力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康复的预测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吸烟史、病灶是否累及皮层、家庭功能、神经损伤严重程度、平衡能力是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康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配偶恐惧疾病进展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8月—11月选取在吕梁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309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配偶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配偶恐惧疾病进展量表、家庭关怀指数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配偶进行调查。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配偶恐惧疾病进展得分为(28.58±8.58)分,家庭关怀度得分为(5.63±1.94)分,社会支持得分为(31.20±9.35)分;其恐惧疾病进展与家庭关怀度、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97,-0.468,均P<0.05)。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病人脑卒中次数、Barthel指数(BI)得分以及配偶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家庭关怀度、社会支持进入回归方程(P<0.05),共解释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配偶恐惧疾病进展总变异的53.1%。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配偶的心理问题,通过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其家庭关怀度及社会支持水平,降低配偶恐惧疾病进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张凯丽  费丽  孙旭  张婷 《循证护理》2024,(7):1245-1248
目的:分析中青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认知障碍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中青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病人认知障碍情况,依据评估结果将其分为认知障碍组和正常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98例中青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中,27例发生认知障碍,71例未发生认知障碍,认知障碍发生率为27.55%;且轻度认知障碍发生率>中重度。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认知障碍组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吸烟史、饮酒史、心房颤动史以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与认知障碍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心房颤动史、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影响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青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认知障碍发生率为27.55%,且多数为轻度认知障碍,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吸烟史、饮酒史、心房颤动史、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卒中失能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和预测模型。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失能患者373例, 采集患者的相关信息, 根据是否发生营养不良分为营养不良组(271例)和对照组(102例), 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相关因素对营养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共有271例患者(72.7%)发生营养不良。单因素分析显示, 年龄、是否吞咽困难、是否肺部感染、失能评分、进食方式可能与发生营养不良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大、肺部感染、吞咽困难、摄入总量少、Barthel指数分值低是脑卒中失能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 应用鼻胃管管饲法(NGT)辅助进食的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远高于应用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辅助进食的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 Barthel指数联合吞咽困难预测营养不良能力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0, 灵敏度为87.8%, 特异度为72.5%。结论脑卒中失能患者年龄、肺部感染、吞咽困难、进食途径、摄入总量、失能评分是其营养不良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构建衰弱风险决策树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4月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85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其中441例病人完成随访,根据出院后3个月内是否发生衰弱分为衰弱组(134例)和非衰弱组(307例)。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采用Python软件构建预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发生衰弱的决策树模型。结果:脑卒中次数(OR=5.899)、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2.150)、老年抑郁(OR=1.673)、握力(OR=0.921)、Barthel指数(OR=0.954)、一般自我效能感(OR=0.797)、社会支持(OR=0.860)是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发生衰弱的重要影响因素。分类回归树算法(CART)决策树模型结果显示,NIHSS评分、老年抑郁、握力、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是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发生衰弱的预测因子,其中对模型贡献性高的变量前3名依次为NIHSS评分(45.342%)、老年抑郁(26.124%)、握力(15.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小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因素。方法:连续纳入48 h内入院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小卒中患者148例,根据病程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分为END组29例与非END组119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ND的预测因素。结果:END组糖尿病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END组(P=0.029)。与非END组比较,END组中皮质下梗死、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与梗死区血管狭窄患者比例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03,P=0.014,P=0.009);皮质梗死、大脑前动脉梗死患者比例显著降低(P=0.001,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皮质下梗死与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小卒中END独立相关(P=0.011)。结论: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小卒中患者END的比例较高,皮质下梗死是其重要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袁媛  程伟鹤 《护理研究》2023,(21):3913-3916
目的:探究重症脑卒中病人气管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1∶4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0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在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的脑卒中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将非计划性拔管病人作为病例组,将同一时间内未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病人按年龄、入院诊断、病情轻重程度等匹配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疾病资料、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情况等,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重症脑卒中病人气管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2.8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人年龄[OR=2.031,95%CI(1.057,4.091)]、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OR=1.182,95%CI(1.002,1.376)]、插管时长[OR=3.316,95%CI(1.622,4.723)]和拔管时病人躁动发生情况[OR=2.013,95%CI(1.271,3.191)]对重症脑卒中经口气管插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有影响。结论:重症脑卒中经口气管插管病人低龄、镇静不足、插管时间较长以及APACHEⅡ评分较高时,应警惕病人非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疾病特征及危险因素,以提升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防治水平,降低临床病人致死、致残率。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8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病人410例,年龄43~82岁,男244例,女166例,将334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作为观察组,剩余76例非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作为对照组。记录病人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包含年龄、性别、是否有高血压、是否有心房颤动、梗死部位、是否有高血糖、脉压、是否肥胖、吸烟史、饮酒史、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含量、三酰甘油(TG)、尿酸、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及肌酐等,对两组病人临床资料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病人>60岁、心房颤动、脉压增大、吸烟史、高尿酸血症、肥胖、高TG、高血压、高血糖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脉压增大、年龄>60岁、高TG、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肥胖及心房颤动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因素较多,临床应依据病人病情制订适宜的预防措施,以降低病人发病率及病死率,提高病人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复发再入院的影响因素,研究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复发再入院的干预效果。方法以2007 年首次发病在本院住院治疗的368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自编调查表等对复发因素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分为抗精神病药物开放治疗对照组(对照组,n=184)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干预组(干预组,n=184),观察5 年来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复发再入院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婚姻、家族史与精神分裂症复发再入院不相关(P>0.05)。性别、未治疗的精神病期(DUP)、负性生活事件是复发再入院的危险性因素(P<0.05);受教育程度、服药依从性、社会支持是精神分裂症复发再入院的保护性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服药依从性、社会支持、负性生活事件是复发再入院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5 年来干预组的复发再入院率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服药依从性、社会支持、负性生活事件是精神分裂症复发再入院的主要影响因素,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干预是降低复发再入院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脑卒中登记库中760例缺血性脑卒中(其中新发445例,复发3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复发和未复发两组对复发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血压控制情况、颈动脉斑块、脑卒中家族史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史、血压控制情况、颈动脉斑块、脑卒中家族史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最为密切,OR值分别为4.75,3.99,4.01,3.20,P均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主要是糖尿病史、血压控制情况、颈动脉斑块和卒中家族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癌相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122例肺癌相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出现肺癌或脑卒中首发就诊疾病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脑卒中首发组(56例)和肺癌首发组(66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并对肺癌相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单因素回归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肺癌相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多为老年、男性,吸烟者占59.02%,病理类型以腺癌(59.60%)为主,发现时肿瘤常已多发转移(84.75%),患者多存在血液高凝状态(73.77%)及抑郁状态(61.62%),且同时累及多支脑动脉(64.29%)导致多发脑梗死(76.53%)。两组性别、双侧前后循环梗死、合并其他部位血栓、放化疗、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治疗后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吸烟、腺癌是肺癌相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 临床发现同时累及多支脑动脉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的各亚型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3-03/1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病房连续收治的首次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6例,均自愿参加观察。按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将所有患者分为4个亚型,完全前循环梗死型、部分前循环梗死型、腔隙性梗死型及后循环梗死型分别为55,30,107和64例。将各亚型患者分别分为进展组:进展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为起病6h后虽经常规治疗病情仍在进行性加重,加拿大脑卒中量表评分下降1分或更多,并行头颅CT检查排除脑梗死后出血;非进展组:发病后神经功能稳定或好转的患者。比较各亚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选择发病率最高的亚型,分析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与15个可能的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纳入脑卒中患者25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各亚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比较:完全前循环梗死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部分前循环梗死型、腔隙性梗死型及后循环梗死型患者犤38.2%,13.3%,20.6%,18.8%(χ2=9.074,P<0.05)犦。②完全前循环梗死型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患者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相应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入院时血糖两因素进入方程(P<0.05)。结论:各亚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不同,完全前循环梗死型最高。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相应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入院时高血糖是完全前循环梗死型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导致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36例,出现病情加重,且病情加重时的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住院时的评分差≥2分者[1]纳入进展组(39例),无病情加重者纳入非进展组(97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脑血管病家族史),是否发热,血压水平,生化指标(血糖、血脂、血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D-二聚体水平),责任血管是否存在狭窄及梗死部位。再对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36例,其中进展性脑梗死患者39例(28.6%)。2组性别、年龄、吸烟史、脑血管病家族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脂、血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发热,收缩压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责任血管及梗死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是否发热、收缩压水平、责任血管闭塞或中重度狭窄、分水岭梗死及侧脑室体旁梗死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具有相关性。结论: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入院后收缩压下降、合并发热,责任血管闭塞或中重度狭窄、分水岭梗死及侧脑室体旁梗死容易进展,应引起临床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高龄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HT)的危险因素,及其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超高龄(≥80岁)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04例,根据住院期间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HT组31例和非HT组73例,收集2组患者相关临床参数,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其发生HT的危险因素,并比较2组患者短期预后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NIHSS评分及梗死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于超高龄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高收缩压、高NIHSS评分及大面积梗死均是发生HT的危险因素(均P0.05)。发病14 d时,HT组患者NIHSS评分为显著高于非HT组(P0.05);发病3个月HT组mRS评分3分患者比例显著低于非HT组(P0.05)。结论:对于超高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高收缩压、高NIHSS评分及大面积脑梗死是其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HT患者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首发老年脑卒中病人出院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脑卒中健康知识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对242例即将出院的首发老年脑卒中病人进行调查。结果: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总分为(23.60±7.84)分,处于中等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济收入、住院是否进行康复训练、出院Barthel指数、健康知识、社会支持是首发老年脑卒中病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46.9%。结论:首发老年脑卒中病人心理健康状况处于中等水平;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提高健康知识、提升社会支持力度等改善心理健康状况,以期促进其提升主观幸福感,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头痛与脑梗死部位和前后循环分布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515例诊断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住院病人,收集卒中和头痛资料,分析不同梗死部位和前后循环头痛发生率以及头痛部位与前后循环、梗死侧别的相关性。结果:51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总体头痛发生率为7%,枕叶受累脑梗死病人头痛发生率明显高于枕叶未受累者,前循环系统梗死病人右侧半球脑梗死头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左侧,头痛部位与梗死前后循环分布、梗死侧别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头痛的发生与脑梗死部位可能有一定关系,其中累及枕叶的脑梗死更容易发生头痛,头痛部位不能预测梗死部位或供应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