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明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的原因,为类似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04对成都市某中学按照病例定义开展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病例搜索,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分析,采集标本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诺如病毒,不同组别罹患率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疫情累计病例41例(20例疑似病例,16例临床确诊病例,5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均为学生,罹患率1.62%(41/2 530),主要临床症状为腹泻和呕吐,疫情历时9.5 d,男性罹患率高于女性罹患率(χ~2=5.54,P0.05),初一年级罹患率高于其他年级(χ~2=55.89,P0.01),病例对照研究表明16日晚餐中的凉拌莴笋叶增加发病风险(OR=7.0,95%CI:1.1~58.1),该菜品由感染诺如病毒的厨师制作。可疑暴露餐次前有5名学生发病,其中1例为确诊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6份病例肛拭子中检出诺如病毒GⅡ核酸阳性4份,15份厨师肛拭子中检出诺如病毒GⅡ核酸阳性1份。结论这起诺如病毒GⅡ型暴发疫情是2起不同传播方式的疫情同时段发生形成的,传播方式分别是人传人传播方式和经食物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湖北省某小学发生的一起腹泻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发生情况和可疑传播因素。采用RT-PCR法对人体和环境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本次疫情从2017年3月9日开始至3月16日结束,共发现26例病例,均为在校师生,罹患率为1.20%。调查共采集到31份肛拭子样本和3份呕吐物标本,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为10份肛拭子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采集饮水机桶装水和食堂留样食品未检出诺如病毒核酸和致病菌。疫情特点符合经接触传播传染病特征。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暴发,可疑传染源为首发病例,传播模式主要为接触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中学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的特点和流行原因,探索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的经验。方法按照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样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结果2011年2月14日至2月19日,该校共发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478例,罹患率为6.72%(478/7 113);2月16日为发病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初三和高二两个年级;单独在第一食堂就餐师生的罹患率为4.09%(46/1 124),单独在第二食堂就餐师生的罹患率为4.86%(61/1 256),单独在两个食堂就餐师生的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集患者肛拭子15份,诺如病毒RT-PCR检测阳性8份。结论这是一起由诺如病毒感染所致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供水系统受到一过性污染是本起疫情的主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1起中学诺如病毒聚集性胃肠炎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探讨病例定义方法,查找病原和传播因素,有效控制疫情蔓延。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并开展病例对照调查了解发病状况和可疑的传播途径,采取病例肛拭子、饮水等进行PCR检测和常规致病菌检测。结果 2014-10-21/23该校出现急性胃肠炎学生病例42例,罹患率为2.1%,疫情历时3 d,分布在7个班级,男女比例1∶1.1,3例病例诺如病毒核酸检测GⅡ型阳性,20日晚餐为危险因素。结论该学校疫情为诺如病毒GⅡ型感染的暴发疫情,20日晚餐为可疑暴发因素;诺如病毒感染疫情不适用感染性腹泻进行定义;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易暴发诺如病毒胃肠炎,采取病人隔离、规范饮食饮水、消毒等措施能有效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儿童福利院诺如病毒疫情的调查分析,查找可疑病原和传播模式,为疫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发生情况和可疑传播因素。采用RT-PCR法对采集的肛拭子进行检测。结果 本次疫情从2018年4月9日开始至4月14日结束,共发现15例病例,均为该福利院儿童,儿童罹患率为65.2%。发病高峰期为4月11日,临床表现均为呕吐。调查共采集12份肛拭子进行病原学检测,其中6份肛拭子检出GⅡ型诺如病毒。结论 该起事件为病例缺乏管理和呕吐物处理不当引起的GⅡ型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德阳市某学校发生的1起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为预防和控制此类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05-19接德阳市报告某学校集中发生胃肠道症状事件,通过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调查病例发生情况和可疑传播途径、采集生物和环境标本用RT-PCR方法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等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结果共搜索到106例病例,均为该校学生,总罹患率为3.70%(106/2 868);南校区罹患率为0.31%(3/953),北校区罹患率为5.38%(103/1 915),南北校区学生罹患率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5.84,P0.05);流行曲线和回顾性队列研究提示17日早餐为危险因素;采集大便、呕吐物、留样食品、外环境样本78份,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实验室检测,检出12份诺如病毒GII型阳性。结论本次疫情为诺如病毒GII型感染的暴发疫情,17日早餐为可疑暴发因素,食堂从业人员诺如病毒隐性感染可能是导致此次疫情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调查和分析广州市某所特殊教育学校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探讨其传播途径和方式,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分析疫情特征、可疑传播途径,对人体及环境标本RT-PCR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本次疫情从2015年3月10日22时开始至12日22时结束,共发生病例12例,罹患率为20.69%(12/58)。采集患者、厨工肛拭子或粪便、环境涂抹样等41份标本,其中11份(9例病例、1名厨工、4份厕所标本)检出诺如病毒GⅡ-2型。结论这是一起由诺如病毒GⅡ-2型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暴发原因是学校厨工隐形感染而进行分餐和食品加工导致食品污染,以食源性传播为主,不排除存在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济南市槐荫区某学校胃肠炎暴发疫情的病因及其流行因素,为制订并实施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的方法,对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病例对照研究对调查的数据和暴发疫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集可疑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该起疫情首发病例发病于2017年3月15日,末例病例发病于3月31日,持续17d,共搜索病例93例,罹患率为3.94%(93/2 355)。学生罹患率为4.03%(90/2235),教职工罹患率为2.50%(3/120)(P0.05)。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显示接触病例发病的危险性增加(OR=5.13,95%CI:1.76~14.90)。检测36份样本,其中病例粪便标本检出9份诺如病毒核酸阳性,阳性检出率为40.90%(9/22),基因型均为GⅡ型;食物、环境和水中未检测到诺如病毒,感染来源尚不清楚。结论本次事件为1起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南昌市某小学出现的以呕吐、腹泻为主的感染性胃肠炎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控疫情提供理论依据,为类似疫情现场处置提供经验。方法 按照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对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描述其三间分布特征,调查可疑因素。采集病例的呕吐物、肛试样本;运用RT-PCR法对样本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此次疫情累计发生诺如病毒感染34例,历时4天,总罹患率为3.24%,采集病例呕吐物及肛试样本共13份,4份GⅡ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结论 本次事件是一起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暴发疫情,切断传播途径是防控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某学校一起诺如病毒GⅡ型胃肠炎暴发疫情,探讨疫情暴发的原因、传播途径及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同类胃肠道暴发疫情提供依据和参考经验。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开展病例个案调查和统计分析,采集病例和对照肛拭子样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19年12月12~19日,累计搜索到185例病例,罹患率为3.84%(185/4 822);病例分布在七、八、九年级,罹患率分别为5.38%(31/576)、18.71%(104/556)、9.06%(50/552),年级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47,P0.05)。教学楼1~5层学生罹患率分别为2.17%(5/230)、7.51%(26/346)、15.77%(53/336)、17.11%(65/380)、6.38%(25/392),不同楼层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6,P0.05)。采集12份病例、10份学生对照及10份食堂工作人员对照的肛拭子样本,检测结果为9份病例样本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1份食堂工作人员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其余样本均为阴性。结论此次暴发疫情为一起由诺如病毒GⅡ型引起的胃肠炎暴发疫情,学生间密切接触为主要的传播方式,食堂工作人员隐性感染可能与此次疫情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珠海市某中学一起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原因。方法开展病例搜索,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分析。采集样本用多重RT-PCR检测诺如病毒核酸、测定核苷酸序列。结果该校共发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51例(学生49例、厨工2例),罹患率12.3%(51/416);主要症状为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和发热,症状均较轻,呈自限性,病例无班级和宿舍聚集性,无重症病例;食堂就餐是危险因素(OR=8.46);39份标本(病例及厨工肛拭子、食堂食物留样、厨房自来水及学校直饮水)中,有31份检出诺如病毒核酸阳性(GⅡ.17基因型),证实疫情是由GⅡ.17诺如病毒引起急性胃肠炎暴发,污染食物是主要原因。结论冬春季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学校是发生疫情的主要场所,污染食物是引起暴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加强食堂监督管理,定期开展体检,杜绝从业人员带病上岗;疫情暴发流行期要加强外环境消毒,及时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杭州市某大学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波及范围,并确定疾病暴发的病原学病因以及流行病学病因。根据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病例发病的危险因素。样本采用RT-PCR检测诺如病毒(norwalk viruses,NV)核酸。结果显示,2014年11月26日~12月5日西湖区某校共发生诺如病毒胃肠炎病例82例,罹患率为1.11%;病例主要集中在12月1~3日,占总病例数的80.72%;病例以学三楼和学二楼为主,占59.04%;病例临床表现以呕吐(61例,74.39%)和腹泻(44例,53.66%)为主。生活用水使用井水的罹患率(1.64%)是使用市政自来水的罹患率(0.23%)的7.13倍。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同宿舍或同伴中有同学出现呕吐症状是独立危险因素(OR=5.01,95%CI=1.44~17.45,P=0.011)。实验室检测结果发现9份患者肛拭子诺如病毒核酸阳性。根据病例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判断该起疫情为诺如病毒GⅡ型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暴发的主要原因可能为食用受污染的井水,同时,接触传播也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1起某老人护理院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的原因,为今后老年人此类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个案调查收集病例资料,采集部分病例和工作人员肛拭子标本,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1份肛拭子样本中,19份诺如病毒GⅡ犁核酸阳性,其中11份阳性为发病老人肛拭子样本,8份为工作人员肛拭子样本。结论该疫情是一起由GⅡ型诺如病毒引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密切生活接触及未能及时消毒是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一起幼儿园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的调查,了解其流行特征及因素,为今后制定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搜索病例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可疑食物和部分病例标本进行诺如病毒(GⅠ型和GⅡ型)、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检测。结果共发现临床诊断病例14例,均为幼儿,罹患率为7.25%(14/193)。所有病例均有呕吐症状,部分伴有腹痛、低热等症状。采集患儿肛拭子11份,呕吐物2份,经PCR检测,其中5份肛拭子检出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诺如病毒引起的聚集性疫情,应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和风险评估,建立和完善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苏州市相城区某幼儿园1起由札如病毒引起的聚集性疫情.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采集病例肛拭子、呕吐物和粪便以及环境样本,进行可疑病原体PCR核酸和致病菌检测.结果 2019年9月1-6日,通过病例搜索共发现病例16例,确诊病例8例,临床诊断病例8例.临床症状以呕吐为主(16例,占100.00%).发病至痊愈间隔平均为2.50d,就诊组为2.12d,未就诊组为2.88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3,P=0.21).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9月5日16:00-9月6日10:00,呈现点源传播方式,病例全部分布在小三班,罹患率为40.00%(16/40).病例样本核酸检测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星状病毒均为阴性,札如病毒阳性9份,阳性率50.00%,确诊病例8例,其1例肛拭子和粪便均为札如病毒阳性.环境样本检测诺如病毒、沙门菌和志贺菌均为阴性.结论 本次疫情是一起札如病毒引起的胃肠炎聚集性疫情,教室内接触可能是主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1起学校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查明疫情暴发的危险因素,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12月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病例对照研究查明暴发疫情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集可疑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本次暴发疫情共发病77人,罹患率为3.11%(77/2 476),检测15份样品,其中9份检出份诺如病毒核酸阳性,阳性检出率为60.00%(9/15),基因型均为GII型。可疑危险因素为在呕吐物附近经过、停留(OR=7.12,95%CI:4.41~11.50)和参加午晚托班(OR=4.87,95%CI:3.10~7.64)(P0.01)。结论该事件为1起诺如病毒GII型所致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发生原因可能是病例在学校活动期间呕吐物污染环境引起局部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参加午晚托班可能是疫情向多个年级扩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广州市某高校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及危险因素。方法根据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探索影响疫情发生的危险因素;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结果 2014年11月9~27日该校共发生疑似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例667例,罹患率为6.0%,18~23日为发病高峰。采集病例及厨工肛拭子及环境涂抹标本247份,其中诺如病毒核酸阳性65份。病例对照显示接触过同类病人(OR=1.41,95%CI=1.05~1.98),发病当天(OR=1.60,95%CI=1.02~2.49)及发病前天(OR=1.55,95%CI=1.02~2.37)曾经在第三食堂吃饭为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该起疫情为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1起农村学校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炎暴发调查,分析感染传播途径,为农村及集体单位饮用水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主动搜索、问卷调查等方法对2009年9月广东省某农村中学急性胃肠炎暴发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采集病例肛拭子、井水及自来水用RT-PCR方法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和测序分析。结果广东省某农村学校胃肠炎暴发的指示病例发病时间为2009年9月4日,疫情历时8d,共搜索到病例108例,罹患率1.8%(108/5854);病例以学生为主(占85.2%,92/108),另有15名教师及1名校门卫发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99.1%,107/108)、腹痛(82.4%,89/108)和呕吐(72.2%,78/108),82名病例病程中位数2d(P25~P75为2~3d),无住院病例;病例在班级及宿舍分布未见明显空间聚集性;学生是否在学生食堂就餐罹患率分别为1.7%(90/5418)、3.0%(2/66),教师是否在教师食堂就餐罹患率分别为7.7%(11/143)、3.5%(5/142),学生及教师有无在学校就餐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6,P﹥0.05);生活使用井水人群罹患率(2.0%,47/2324)是使用自来水人群罹患率(1.0%,14/1367)的2倍(RR=2.0,95%CI1.1~3.6)。采集9份现症病例肛拭子标本进行诺如病毒核酸RT-PCR检测,6份标本呈阳性;采集消毒前井水及井水末梢水各1份和自来水1份,其中2份井水诺如病毒核酸检测均呈阳性,自来水诺如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选取3份肛拭子阳性标本和1份井水进行序列测定,4份标本核酸相似性为100%,经与GenBank进行BLAST比较属于诺如病毒GⅡ-4群。结论广东省某农村学校发生1起GⅡ-4型诺如病毒感染的胃肠炎暴发,主要传播途径是因生活使用的井水受到诺如病毒污染,加强农村及集体单位饮用水管理是当前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重中之重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疫情调查处置,了解疫情发生发展特点,分析引起暴发的危险因素,为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回顾性队列分析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传播方式及危险因素;对学校教室、食堂、饮水等开展卫生学调查,标本送实验室采用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结果 本次疫情共有病例20例,均发生在六(2)班,其中1例为该班班主任,班级学生罹患率为40.43%;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吃寿司是本次疫情危险因素,采集6份粪便/肛拭子标本检测,4份标本诺如病毒GⅡ4 Sydney-2012变异毒株阳性。结论 本次疫情为一起由GⅡ4 Sydney-2012变异毒株诺如病毒引起的胃肠炎爆发疫情,吃寿司可能是本次疫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