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了解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骶神经后根节 (DRG)嵌压机理。方法 :9例发现髓核切除术后神经根张力仍较大 ,沿神经根探查 ,发现腰骶神经背根节受嵌压 ,充血肿大 ,嵌压物为增生的关节炎和肥厚的关节囊韧带 ,共查 10个DRG ,合并神经根异常 (NRA) 3例。结果 :随访 0 .5~ 3.5年 ,平均1.5年。优 5例 ,腰腿痛完全缓解 ,恢复原来工作 ,良 3例 ,劳累后轻度腰痛 ,可 1例 ,仍有轻度腰腿涌 ,下肢肌力减弱。结论 :腰椎间关节及间盘退变引起关节突增生 ,关节囊韧带增生肥厚导致侧隐窝和椎间孔狭窄 ,腰骶神经根变异 ,DRG位置相对内移并受嵌压是产生腰腿痛的主要原因 ,神经根及DRG变异畸形属先天性发育异常 ,并非是造成临床症状的直接因素 ,而是发病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椎管外腰神经根鞘膜瘤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院收治2例椎管外腰神经根鞘膜瘤,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46岁。因腰痛伴左下肢痛3年入院。查体:L4棘突左侧压痛,向左下肢放射至小腿前和足背部。腰椎平片显示:L4,5间隙变窄,椎体后缘轻度骨质增生。临床诊断为腰4-5椎间盘突出症。行左侧半椎板切除椎间盘摘除术。术中没发现有突出间盘(探查L4,5、L5-S1),但发现左侧L5神经根紧张,随咬除关节突内侧,扩大神经根管,见神经根入神经根管后呈梭形膨大、光滑、质中硬,直径1.5cm长2.5cm,压之敏感,周围血管怒张。沿神经干纵形切开神经鞘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部位与受压腰骶神经根之间存在的异常关系。方法:分析3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椎间盘突出部位与受压腰骶神经根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影像学资料及术中所见,探讨异常关系的原因。结果: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同序数椎间孔神经根者占6.4%,主要原因为向上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物的位移以及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压迫下2个出口的神经根者占5.9%,主要原因为向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物的位移、中央或偏中央型椎间  相似文献   

4.
我科从1990年到1995年采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出突出症224例,水中证实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神经很管狭窄症共72例,其中术前各种影像学检查确诊合并腰神经根管狭窄症只有15例(占21%),其余57例(占79%)是在手术摘除腰椎间盘时探查腰神经很管时发现。手术采用后路椎板开窗、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方式摘除突出的椎间盘,同时切除肥厚的黄韧带、部分关节突,扩大侧隐窝或椎间扎,使神经根管充分减压,解除了神经根卡压。术后随访6月到5年,平均2年6个月,结果优良率达97.2%。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是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化或外伤后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 ,髓核向外压迫神经根、血管及周围组织而导致腰痛及一系列神经根压迫症状为特点的病症。自1997~2001年 ,我们采用推拿配合中西医结合治疗12例 ,疗效满意 ,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12例病人中 ,男性7例 ,女性5例 ;年龄18~67岁 ,平均年龄41岁 ;病程最长9年 ,最短9天 ;腰4、5腰椎间盘突出者5例 ,腰5骶1腰椎间盘突出者3例 ,腰3、4腰椎间盘突出者2例 ,腰4、5合并腰5骶1腰椎间盘突出者2例。其…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骶角测量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量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骶角,分析其变化原因及在该症临床初步筛选中的意义。方法:观察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X线平片并测量其腰骶角(Grogkopff法),与正常人进行对照分析。结果:L5S1突出者除具备文献所述X线征象外,其腰骶角明显大于L4 ̄5突出者和正常人(P〈0.01),而后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探讨其可能原因为:(1)椎间盘内压失衡的表现;(2)缓解神经根压迫的代偿性改  相似文献   

7.
我院采用经前路切除钩椎关节的方法治疗12例颈椎病。7例为脊髓型,伴有神经根压症状;5例为椎动脉型,伴有脊髓和神经根受压表现。X线检查均提示钩椎关节增生肥大。全部施行了钩锥关节切除术。随访1-2.5年,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腰骶部脊神经后根形态及周围结构在脑瘫肌痉挛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用手术显微 镜解剖观测童尸标本40具、成尸标本60具腰骶部脊神经后根及其周围结构。结果:儿童自然后根丝为4-6束,成 人为8~12束,集成2个干,形成后根到达硬脊膜初级孔,分为硬脊膜内侧段、硬脊膜外腔段、脊神经节段、脊神经外 侧段4段。硬脊膜内侧段长度儿童为4~15 cm,成人为6~20 cm。腰2~5和骶 1腰骶脊神经后根穿硬脊膜裂孔处 直径,儿童平均值为1.3 mm、1.4 mm、2.0 mm、2.2 mm、1.7 mm;成人平均值为 2.0 mm、2.2 mm、2.4 mm、2.7 mm、 2.2mm。棘突根部下缘与椎板下缘交点是两侧脊神经后根穿椎间孔处连线的对应点。结论:棘突根部下缘可作为 寻找同序数脊神经后根的标志;保留腰2、4和骶1椎板及腰4脊神经后根完整性的改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治疗脑瘫下肢痉挛可行。  相似文献   

9.
总结46例腰神经根压迫症受压因素特点及手术减压方法。本组资料提示受压部位为:窦椎神经可被椎间盘、椎体后缘骨赘及粘连牵拉引起压迫;脊神经根在硬膜发出的始部可以受到退变增生的椎体后缘、上关节突及突出的椎间盘压迫;马尾神经和硬膜囊内神经根可被增大变性的关节突内聚突向椎管内压迫;神经根在侧隐窝可被关节突和黄韧带压迫;后根神经节在椎间孔内受压;L_5神经在退变性侧弯畸形时在穿出椎间孔被L_5横突嵌压。手术要根据病变部位、性质和范围而定,文章对难以明确神经受压原因及手术减压的标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单纯腰骶神经根异常一般不产生腰腿痛 ,只是发病的病理基础 ,只有当椎间盘退变突出 ,椎间关节增生和内聚 ,局部黄韧带退变增厚等促使腰椎管及腰骶神经根管狭窄的因素存在时 ,这些异位的腰骶神经根才可能遭受压迫并引起临床症状。在临床表现为同侧相邻两神经根的症状和体征。因对本病认识不足 ,术前诊断困难。加之手术中暴露不充分 ,对神经根畸形情况不了解 ,手术中极易忽视 ,造成手术治疗效果差。因此需要对本病加以临床分析探讨 ,本文报告了 8例腰骶神经根异常 ,并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管狭窄 ,结合文献报告 36例 ,就该病的分类、诊断及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选择性激励技术(PROSET)和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定位及定量评价腰椎间盘突出(LDH)致单侧腰骶神经根压迫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吉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临床专科检查诊断为LDH致单侧L4~S1神经支配区域神经根压迫症患者20例,行PROSET、DTI检查,取感兴趣区域(ROI)节前神经根鞘硬膜囊出行处、神经节、节后脊神经前支出椎间孔外口处3个解剖水平,测量并比较其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同时进行双侧L4~S1神经根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DTT)。结果 PROSET图像特征表现:20例患者共计25个椎间盘突出,28根单侧神经根受压,其中22个侧旁型突出椎间盘致22根神经根受压,主要向内后推移同侧下位神经根,不累及同节段神经根;3个椎间孔型突出椎间盘致6根神经根受压,同侧同节段神经根向外上推移,下位神经根稍向内侧推移。DTT图像显示患者患侧神经根神经纤维束出现节段性稀疏、变窄、截断等现象。患者患侧的节前神经根鞘硬膜囊出行处、神经节、节后脊神经前支出椎间孔外口处FA值低于健侧,ADC值高于健侧(P<0.05);患者患、健侧的节前神经根鞘硬膜囊出行处、神经节、节后脊神经前支出椎间孔外口处FA、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OSET结合DTI、DTT对诊断LDH致单侧腰骶神经根压迫症以及定位、定量评价病变神经根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胶原酶溶盘术后残留症状的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11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胶原酶溶盘术后有残留症状者568例的分析,寻求术后残留症状的处理方法。方法本组有残留症状者占47.65%。其中盘内或盘外或盘内盘外同时注射者,术后残留症状发生率分别是49.40%、51.07%、22.96%。溶盘术后1个月仍有症状者复查CT共138例,椎间盘突出物消失或缩小50%以上者仅占30.43%。术后残留症状的处理:腰痛采用骶管或硬膜外阻滞配合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加针刀松解;神经根痛采用侧隐窝和椎间孔外口注射加针刀松解椎间孔外口;腰骶部僵硬采用棘间韧带、脊神经后内侧支、第三腰椎横突尖周围注射加针刀松解;患肢乏力、麻木采用弥可葆肌注、口服壮骨伸筋胶囊、维生素B1治疗。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各种残留症状的疗效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分别对每种类型残留症状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疗效互相进行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原酶溶盘术后残留症状发生率较高,术后残留症状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各种类型疗效基本相同,残留症状在治疗后3个月疗效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3.
X线平片阴性的脊柱外伤MR检查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R对X线平片检查阴性的脊柱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3例经X线平片检查结果提示阴性的脊柱外伤病人行脊柱MRI检查,观察椎体附件、椎间盘、韧带、脊髓、神经根、肌肉软组织的形态、信号改变。结果 103例患者MRI检查发现异常31例,阳性率30%,表现为:椎体信号异常45个椎体,T1WI信号减低、T2WI信号增高、STIR序列信号更高;椎间盘损伤9个;前纵韧带损伤6处;后纵韧带损伤8处;发现脊髓损伤5例;一侧神经根损伤1例;椎旁软组织损伤17例。追踪观察7例,MRI提示椎体骨挫伤但无压缩、且未经治疗的患者,复查提示5例搓伤椎体压缩。结论 MRI能显示平片不能观察到的骨挫伤、椎间盘、脊髓、神经根、韧带、软组织损伤,对于X线平片阴性的脊柱外伤患者,应进一步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可疑腰椎病变患者L1~4椎间盘ADC值、腰动脉血供与相应平面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评价ADC值对椎间盘退变的可能诊断价值,并探讨椎间盘退变的血供因素。方法可疑腰椎病变患者65例,年龄16~76岁,平均(52.3±28.5)岁;其中下腰痛并坐骨神经痛11例,下腰痛无坐骨神经痛16例,坐骨神经痛无下腰痛33例,跛行5例;病程1~57周,平均(13.4±6.3)周。对所有患者采用椎间盘弥散成像测定L1~4椎间盘ADC值,采用腰动脉MRA进行腰动脉成像,分析椎间盘ADC值、腰动脉血供与相应平面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L1~4平面ADC值与各自平面椎间盘退变分级明显相关(P<0.05),退变程度越大,椎间盘ADC值越小。L1、L2、L3平面腰动脉血供分级与各自平面(L1~2、L2~3、L3~4)椎间盘退变程度分级明显相关(rs=0.823,P=0.016 3;rs=0.791,P=0.019 2;rs=0.835,P=0.010 3);L4平面腰动脉血供分级与L4~5椎间盘退变程度分级无明显相关(rs=0.306,P=0.209 2)。结论MR弥散成像测得的腰椎间盘ADC值能反映L1~4腰椎退变程度;血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腰椎间孔神经阻滞配合椎间孔外口针刀松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腰椎间孔神经阻滞并椎间孔外口针刀松解,对照组行单纯腰椎间孔神经阻滞治疗,观察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疗效,两组并进行比较。结果1个月后随访观察组优良率(92.2%,95/10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81.4%,79/97例)(P〈0.05);3个月和6个月后随访观察组优良率(92.2%,94/102例;90.2%,92/102例)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8.4%,76/97例;76.3%,74/ 97例)(P〈0.01)。结论腰椎间孔神经阻滞配合椎间孔外口松解,较单纯腰椎间孔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提高疗效,其远期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双层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斌 《河北医学》2006,12(3):234-236
目的:评价双层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临床手术探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双层螺旋CT扫描资料。结果:双层螺旋CT诊断与手术的符合率为96.7%。椎间盘边缘突出限局性软组织影发现率100%,硬膜囊受压移位36例,神经根受压、移位和增粗28例,有神经根湮没水肿者16例。伴有许莫氏结节者13例,有椎间盘真空现象者8例。结论:双层螺旋CT能清楚显示腰椎间盘突出及其方向、程度以及硬膜囊、神经根受压情况,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CT、MRI在腰椎滑脱症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到2018年4月10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CT、MRI影像学资料,患者均于我院确诊后行手术治疗,以手术结果为对照,分析CT、MRI的诊断价值。结果腰椎真性滑脱66例,假性滑脱34例,CT诊断敏感度及准确度均高于MRI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04,10.631,P<0.05);CT影像表现为狭部裂、韧带肥厚、局部骨质增生硬化及矢状径增大椎间盘变形;MRI影像表现为狭部骨髓信号连续性中断,局部骨质T1、T2低信号,腰椎滑脱、椎间孔变形、神经根卡压及节段性椎管变性狭窄。结论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可为腰椎滑脱症的治疗赢得宝贵时间,指导诊疗方法的规范化制定,可将CT检查作为必要检查方法,MRI作为诊断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特征,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1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方法为全椎板切除+小关节内侧切除术,同时行侧隐窝减压,神经根管扩大,突出间盘组织摘除,以松解神经根.结果31例经过2个月~3a的随访,按照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腿痛手术评定标准评定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术前应行脊髓造影检查,必要时行CT检查,手术应彻底减压,术式应采用全椎板切除+小关节内侧切除术,同时行侧隐窝减压及神经根管减压,彻底松解神经根.  相似文献   

19.
利用高分辨率CT成象检查225例有腰背痛及坐骨神经痛病例,检出52例椎间盘膨出(23.1%),89例椎间盘突出(35.6%)。极大部分伴有退行性骨质改变,极小部分有黄韧带增厚,所有这些均能对椎管内神经造成压迫。本组椎间盘膨出发病率也较高,作者认为对这种病征应该引起重视并要作进一步探究。对椎间盘膨出及突出与其伴随的退行性骨/软组织改变作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20.
手术治疗两例 L_3~L_5黄韧带肥厚症患者,收到满意效果。临床上单纯黄韧带肥厚成为腰腿痛唯一病因者很少见。若遇有此类患者,其临床症状与腰椎间盘突出相似。碘苯酯脊髓腔造影可显示后方压迹。手术时要求彻底切除肥厚黄韧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