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回授法结合视频健康教育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识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德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7月至12月住院治疗初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9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案),将2019年1月至6月住院治疗初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9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院时采用回授法结合视频宣教进行早期识别健康教育,出院后3个月及6个月采用电话回访的形式用回授法进行早期识别健康教育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当天、出院后3个月及6个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识别知识点掌握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回授法结合视频宣教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健康教育方法,能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识别知识知晓率,提升患者脑卒中后及时就医的意识,为脑卒中的超早期治疗争取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鼠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脊髓成熟神经元迁移与血管发育之间的关系。方法:不同年龄小鼠共计75只,应用免疫荧光及墨汁灌注的技术,标记小鼠胚胎E17到P30脊髓神经元和血管。结果:大约在胚胎E17左右,小鼠脊髓灰质内开始出现NeuN阳性的神经元,白质中神经元较少,且此时灰质和白质内血管分布均匀,管径一致,分支较少。随着年龄的增长,脊髓周围的神经元不断向内迁移,灰质内NeuN阳性的神经元数先增多后减少且血管体密度先增加后减小,而白质内的神经元持续减少,血管逐渐稀疏。P14以后,脊髓灰质内的血管密度明显高于白质内的血管密度。同时,研究中还发现部分NeuN阳性细胞紧贴着血管分布。结论:在小鼠脊髓的发育过程中,NeuN阳性细胞由脊髓周围逐渐向中心迁移,和脊髓灰质H形态的形成密切相关。同时,血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能通过与神经元的相互作用,引导神经元的迁移,并且为神经元的迁移提供路径和支架。  相似文献   
3.
我院采用氧化亚氮和氧气等量混合气体吸入法实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随机选择 2 0 0 1- 10~ 2 0 0 2 - 0 4门诊 ,孕龄 6~ 11周 ,要求终止妊娠无手术禁忌证者 2 0 0例 ,年龄 19~ 4 3岁 ,平均2 6 .8岁。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10 0例。观察组中初孕者36例 ,两次以上妊娠未产者 32例 ,经产妇 32例。对照组中初孕者 4 0例 ,2次以上妊娠未产者 30例 ,经产妇 30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1.2 方法 观察组取截石位 ,常规消毒、铺巾后 ,患者自行手持面罩持续性吸入氧化亚氮…  相似文献   
4.
了解胸锁乳突肌和副神经的解剖关系及在痉挛性斜颈中的作用,为手术治疗痉挛性斜颈的切口 和方法提供解剖依据。方法:观测活体成人男女各100名例胸锁乳突肌长度、宽度,标本65具(男35具,女30具) 该肌长、宽和厚度及其周围结构。结果:见乳突尖向胸锁乳突肌前缘4 cm(上 1/4下 3/4交点)和向下至后缘5 cm (上中1/3交点)处连线深面有副神经(80%±15%),该处是切断胸锁乳突肌及其副神经肌支的最佳部位之一。二腹 肌后腹深面为高位结扎切断副神经点,若再向上易伤颈内静脉。在胸锁乳突肌深面的副神经最大横径为(2.3± 0.5)mm。结论:沿副神经的体表投影线,设计出和投影线相应的手术切口,切断副神经和部分胸锁乳突肌是治疗痉 挛性斜颈的较好部位。  相似文献   
5.
王延芬  刘盈盈  王淳 《西南军医》2010,12(6):1231-1233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927例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患者年龄,疾病种类、感染的部位、原因、病原菌种类、危险因素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27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16例,医院感染率为12.5%,60岁以上患者感染率最高 疾病种类以脑出血的感染率最高 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 189例次医院感染总共检出96株病原菌,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念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并与创伤性操作、机体抵抗力下降、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医务人员缺乏交叉感染意识、住院天数长和高龄等因素有关.结论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病室管理、规范洗手、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改善环境因素和治疗操作中易导致污染和感染的环节、以及对呼吸、泌尿系统的护理,合理应用抗生素、缩短住院时间等措施才能有效的预防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6.
魏虹  王延芬  张平  刘艳 《当代护士》2014,(7):169-170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电子医嘱缺陷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电子医嘱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电子医嘱缺陷率由28.99%下降至4.89%。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对电子医嘱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管理,有效地降低了电子医嘱缺陷。  相似文献   
7.
王延芬 《当代护士》2014,(5):101-101
随着医学的发展进步和电子医嘱在临床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口服药查对牌的模式发生了改变。传统的口服药查对牌是在医生下达医嘱后,护士执行并转抄在服药牌上,而服药牌一般是自制或者医院统一定制的各种小卡片或小本,外观、规格不一。本院在实行电子医嘱以后,把护士从手工抄写中解脱出来。医生在电脑HIZ系统上下达医嘱,护士执行医嘱后直接将口服药标签打印出来,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电子打印的口服药标签规范、整洁、清晰,而且与医嘱一体化,规避了转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差错。  相似文献   
8.
周菊  王延芬  陈粹 《华西医学》2014,(9):1753-1755
总结电子医嘱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护理管理措施。严格执行医嘱制度和医嘱查对制度,可保证电子医嘱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提升医院临床工作效率,使医疗卫生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  相似文献   
9.
为寻求一种对脑瘫双下肢痉挛治疗创伤小,且症状改善较彻底的手术方式。方法:依据腰骶部脊 神经后根应用解剖学研究结果,改良了传统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术式,即部分切断腰2,3,5和骶1脊 神经后根,保留腰2,4和骶1椎板及腰4脊神经后根的完整性,治疗脑瘫双下肢痉挛200例。结果:改良SPR术式 创伤小,脊柱稳固,运动改善早而快等,优于非改良SPR手术切除腰2,4和骶1椎板及部分切断腰4脊神经后根的 疗效。结论:改良SPR术式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腰骶部脊神经根形态及周围结构的应用解剖详细观测,以寻求一种对脑瘫双下肢痉挛的治疗既能使肢体运动力功能改善快,且手术创伤小,发生并发症亦少的手术方式。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及解剖观测儿童标本40具,成人标本60具的腰骶部脊神经根及周围结构。结果儿童自然根丝为4~6束、成人为8~12束,集成2干形成后根到达硬脊膜初级孔。在儿童标本中硬脊膜内侧段长度为4~15cm,在成人标本中其长度为6~20cm。棘突根部下缘与椎板下缘交点是两侧脊神经后根穿出椎间孔处连线的对应点。以棘突根部下缘作为寻找同序数脊神经后根的标志,改良了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临床应用200例,疗效明显优于非改良的手术治疗。结论棘突根部下缘可作为寻找同序数脊神经后根的标志,改良SPR术式具有切口小、脊柱稳固、功能改善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