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高糖血症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向阳  林丽  施莉 《浙江医学》2002,24(4):235-236
急性心肌梗死 (AMI)出现血糖变化临床上较常见 ,但文献报道不多见。本文分析110例AMI临床资料 ,旨在观察高糖血症与心肌梗死急性期临床特征及并发症的关系 ,以便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1.1病例选择本文观察的110例患者均为1986年8月~2000年6月住院的AMI患者 ,其中男性72例 ,女性38例。年龄36~87岁 ,平均65.3岁。心肌梗死部位 :前壁32例 ,前间壁26例 ,下壁34例 ,前壁 +前间壁 +下壁18例。AMI病例诊断均符合WHO所规定的AMI标准 ,并均无糖尿病病史 ,亦未应用影响血糖的药物。患者分…  相似文献   

2.
秦红  侯梅 《重庆医学》1999,28(4):275-276
从1987年12月~1997年12月收治59例Ⅳ期乳腺癌,采用近年常用的PCMF方案或CAF方案化疗.现就两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比较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59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患者,TNM分期全部为Ⅳ期病人,有疗效观察指标,一般状况评分KPS>60分,随机分成两组.PCMF组29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8~68岁,中位年龄48岁,约经期7例.CAF组30例,男性2例,女性28例,年龄32~65岁,中位年龄49岁,绝经期妇女15例,见表1.1.2治疗方法PCMF组CTX400/m2…  相似文献   

3.
心房纤颤(房颤)为急性心肌梗塞(AMI)时相对常见并发症[1,2]。由于 AMI并房颤可使心肌缺血加重、梗塞面积扩大、短期和长期病死率增加[2,3],因而及时发现和早期治疗,对减少死亡及其它并发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0例均为经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测确诊为AMI并发房颤的住院患者,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45~76岁,平均(53±10.4)岁。记录AMI伴房颤发作时间、持续时间、处理及转复资料。根据房颤发作的时间,发作时的心室率、梗塞部位及有无心衰分…  相似文献   

4.
QT离散度(QTd)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中显著延长,并与恶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1]本文观察分析了82例AMI患者QTd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它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为AMI提供了一项预后指标。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AMI组82例,其中男57例,女25例,年龄50~78岁,平均61岁±2.1岁。均发病24小时内入院,无电解质紊乱,未使用影响心肌复极的药物。 对照组90例,无心脏病,性别、年龄与AMI组无显著差异。 1.2方法:AMI组每日检测12导联心电图,对照组选用静息15分钟后的心…  相似文献   

5.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疗法的开展,AMI住院期间病死率已下降到5%~15%[1],但高龄患者的病死率仍呈上升趋势。两年来我院共收治AMI患者148例,现分为高龄组(年龄≥70岁)与非高龄组(年龄<70岁)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高龄AMI患者的临床特点,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 AMI诊断标准均符合1980年WHO制定的标准。1.2 病例选择 选自1997年1月~1998年12月我院住院AMI患者148例。按年龄分高龄组:年龄≥70岁,共23例,男12例,女11例,最大年龄…  相似文献   

6.
王秀兰  闫卫 《中原医刊》1999,26(11):2-3
我们观察分析1990年3月~1996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86例的QT离散度及动态分布规律,探讨其与梗塞面积、泵衰竭、室性心律失常及死亡率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AMI患者86例,男67例,女19例,年龄45~81岁,平均年龄65岁,梗塞部位,前间壁25例,广泛前壁28例,下壁16例;死亡17例(占20%)。死于室速、室颤者11例,死于其他并发症者6例。正常对照组50例,男3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4岁,性别年龄与AMI组无明显差异。1.2 方法:AMI患者86例分为二组…  相似文献   

7.
对1992年1月~1998年12月收治的11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PTF-V1进行测量,并对42例PTF-V1异常者进行对照观察分析,以探讨PTF-V1在AMI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符合WHOAMI的诊断标准。118例患者男性82例,女性36例;年龄33~85岁,平均59岁。其中PTF-V1异常者为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37~85岁,平均61岁。1.2 PTF测量标准:测量118例AMI患者V1P波终末向下部分的振幅(mm为负值)×宽度(…  相似文献   

8.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探索青年人发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对青年人AMI预防及治疗有重要意义。1 对象及方法选择我院1990年1月~1998年8月住院病人年龄≤40岁的AMI患者32例为青年组,选择年龄≥45岁的同期住院AMI患者32例为对照组,两组均符合WHO提出的AMI诊断标准。本资料中吸烟指有2年以上吸烟史且每天大于20支,饮酒指每次250ml以上,经常饮酒不包括偶而或少量饮酒者,过度疲劳指经常超负荷工作。2 结 果两组患者危险因素对比结果见表1,其临…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97年6月~9月CCU病房收治56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49例、女性7例;年龄32岁~86岁,平均66岁。56例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塞(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组和无AMI组。AM...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 (AMI)静脉内溶栓是冠状动脉血液再灌注治疗方法之一 ,冠状动脉血运的早期重建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静脉内溶栓给药方便、迅速 ,不需要专门的放射科设备和心导管操作人员 ,适合于基层医院。我院近2年对有溶栓指征的13例老年AMI患者进行了静脉内溶栓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13例中男性11例 ,女性2例。年龄60~82岁 ,平均72.2±7.7岁。梗死部位 :前壁或广泛前壁AMI8例 (合并下壁AMI1例 )、下壁及正后壁AMI5例 (合并右室AMI3例 )。病例选择标准为 :年龄≥6…  相似文献   

11.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并发房室传导阻滞(AVB)于临床常见,关于其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均有不少总结。本文就86例AIMI中并发AVB28例进行了分析。1;临床资料1996年12月一1998年12月急诊收治住院的诊断明确的AIMI86例,发病至人院时间为30min~12h。发生AVB的28例(作为人选对象,其中男性24例,女性4例,年龄42-70岁,平均62岁。统计学采用卡方检验。2结果2.1AVB的发生率86例AIMI,并发AVB28例,占32.5%,,其中ⅢAVB11例;占39.3%,Ⅱ…  相似文献   

12.
高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疗法的疗效及预后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溶栓治疗已成为其急诊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其疗效及对AMI后近期、远期预后的改善都已得到公认。但一般不主张在>70岁的老年患者中常规使用。本文回顾了1994年1月~1997年9月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冠心病监护病房(CCU)中进行溶栓治疗的>70岁高龄AMI患者的资料32例,对其疗效及对近期预后影响作一探讨,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均为华山医院CCU住院患者。男性29例,女性3例。年龄71~87岁(78.9±4.8)。32例均符合WHO制定之AMI诊断标…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相关血管再灌注对QTc离散度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研究表明,成功的溶栓治疗可降低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QTc离散度(QTcd)。本文旨在探讨AMI溶栓治疗相关血管再灌注对QTcd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AMI患者64例。男38例,女26例,年龄41~77(53.1±7.2)岁。均发病在12h内,其中42例发病在6h内,无溶栓禁忌症者,无电解质紊乱,未使用影响心肌复极的药物。对照组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龄42~57(52.2 ±6.7)岁。经临床常规检查除外器质性心脏病,性别、年龄与AMI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AMI)为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病情多变,死亡率高。由于患者心搏出量的急骤下降、心源性休克等原因,可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预后极差,因此早期诊断并防治极为重要。作者对近年来本院收治的6例AMI并ARF患者的治疗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院1996~1998年共收治AMI患者35例。其中合并ARF者6例(占17-14%),均为急诊住院患者;男5例,女1例,年龄52~87岁;有高血压病史2例,糖尿病史1例,有心绞痛病史者4例;动态发病4例,静态发病2例;合并心衰5…  相似文献   

15.
自80年代初开展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疗法以来,从根本上改变了AMI的治疗手段。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AMI病例有所增多[1]。对于年龄65岁以下的患者溶栓效果已被肯定,而对于65岁以上老年患者的溶栓效果和安全性如何,近年来许多资料研究认为溶栓治疗能使老年AMI患者病死率降低[2]。笔者收集了本院1995~1998年收治的264例AMI患者中给予溶栓治疗的61例进行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61例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AMI诊断标准,其中男57岁,女4例,根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卫生保健的发展,人群年龄趋于老化,老年AMI逐渐引起重视。现将我院1990~1998年收治的89例AMI患者年龄及性别作一分析报导。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9例AMI患者全部为住院病人,均符合WHO的AMI诊断标准。其中男性64例,占71.9...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1990年5月至1998年4月我院收治的205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作临床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205例均符合1979年WHO的AMI诊断标准,其中男153例,女52例,男女之比为2.9∶1;年龄60~92岁(平均71.2岁)。既往有冠心...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越早,降低病死率的作用越明显。常规的急诊室就诊后转至心电监护(CCU)病房,往往延长发病一溶栓时间,甚至贻误溶栓时机,为此我院自1995年7月改由急诊科医师对AMI病人实施溶栓治疗,本文拟对比分析AMI患者急诊科、CCU病房溶栓治疗,发病一溶栓时间延迟及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 象 急诊科溶栓组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48~75岁,平均58±8岁。CCU溶栓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55~75岁,平均67±5岁。 1.2 方 法 1.2.1 入选排除…  相似文献   

19.
文献报告[1]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约25%并发房室传导阻滞(AVB),并常发展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Ⅲ),使AMI患者病死率升高至50%,病情极为凶险。1997年1月~2001年12月,我院收治15例AMI并发AMI-Ⅲ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目的在于提高对AMI并发AVB-Ⅲ的认识,以便早期采取适当的预防性治疗措施,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34~78岁,其中50岁以下1例(34岁,男性),平均年龄65岁。活动状态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的开展,再灌注心律失常(RA)愈来愈受到人们重视,RA对于评价AMI患者冠脉再通、估计预后方面有重大意义,本文对56例AMI患者溶栓后RA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院1996年1月~1999年1月住院AMI患者56例,均符合WHO的AMI诊断标准,且均为溶栓治疗适应证,其中男51例,女5例,年龄37~74岁。梗死部位:前间壁13例,前壁10例,广泛前壁8例,前壁+高侧壁3例,前壁+正后壁2例,下壁(部分伴右室)19例,广泛前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