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背景:传统方法多采用平滑肌细胞和移行上皮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膀胱,并进行支架材料的双面种植,但由于平滑肌细胞取材培养困难,且体外传代有限,双面种植较为困难。 目的:实验拟验证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膀胱脱细胞基质构建组织工程膀胱的可行性。 设计:基础实验研究。 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百欣医学研究中心。 材料:实验于2006-03/2007-05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百欣医学研究中心完成。实验室级别为卫生部部属医院开放实验室。1月龄SD大鼠,雌雄不限,体质量80~ 100g,由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新鲜猪膀胱取自南方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 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连续贴壁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采用去污剂洗涤法制备猪膀胱脱细胞基质,并测定其纯度及特性。将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到膀胱脱细胞基质上,以添加25 ng/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的培养液进行体外、体内复合培养,检测其相容性。体内实验以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体外实验以未植入细胞的材料为对照,并模拟合适的微环境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分化,分别在4,8周后取出动物体内的复合材料行组织切片检查,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角蛋白染色,检测上皮细胞再生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膀胱脱细胞基质的生物相容性。 结果:①采用全骨髓法成功培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显示,传代第3代细胞CD29阳性细胞为99.43%。②制备的膀胱脱细胞基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特性,镜下见均质状态的基质和细丝状的胶原纤维。体内外相容性实验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膀胱脱细胞基质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细胞生长状态良好。③4周后组织切片检查可见组织中较多炎症细胞浸润,胶原及弹性纤维排列紧密,免疫组织化学角蛋白染色见有薄层、不连续的单层上皮生长,8周后可见组织中已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反应,胶原及弹性纤维排列紧密,免疫组织化学角蛋白染色见有薄层、连续的多层上皮生长。 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膀胱脱细胞基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在体内与周围组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作为构建组织工程膀胱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摘要 背景:研究表明新西兰兔软骨组织可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其中关节软骨及耳软骨的脱细胞基质的研究较多,但采用肋软骨作为组织工程软骨支架的研究较少。 目的:制备新西兰兔肋软骨脱细胞基质,探讨天然软骨支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 方法:用联合去垢剂-酶法获得软骨支架,根据脱细胞过程中Triton X-100第2次处理时间0,24,48,96 h分为4组。脱细胞完毕后各组支架固定行扫描电镜采集图像观察计算支架孔隙率、孔径长度,并对支架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甲苯胺蓝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将脱细胞支架植入异体新西兰兔皮下观察其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兔肋软骨脱细胞基质呈乳白色,大小均一,染色示支架结构完整,仍保存大量酸性黏多糖及Ⅱ型胶原成分,扫描电镜观察经一定时间的脱细胞处理后可得到结构完整,孔隙均匀的天然软骨支架,其孔隙率为(61.31±8.45) %;孔径长度为(32.80±5.15) μm,符合正态性分布,各组脱细胞支架植入异体新西兰兔皮下7 d后生物相容性良好,周围软组织无明显充血、化脓等炎症排斥反应出现。结果显示,兔肋软骨脱细胞支架具有良好的基质组成,有较完整、均匀的孔隙结构及孔径分布,可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关键词:软骨;脱细胞;支架;生物相容性;组织工程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16.008  相似文献   

3.
背景:脱细胞膀胱黏膜下层是一种天然的细胞外基质生物材料,主要由Ⅰ、Ⅲ型纤维胶原蛋白构成,是一种理想的生物支架材料。 目的:脱细胞猪膀胱组织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生物学评价。 方法:取适量健康猪膀胱置于PBS 和叠氮钠的混合溶液,浸泡过夜,刮去膀胱黏膜层。用低渗、-80 ℃反复冻融、DNase和RNase混合液消化和NaOH裂解连续方法制备脱细胞膀胱黏膜下层。通过观察其组织学结构特征、DNA残留、细胞毒性、细胞黏附效果及皮下炎症反应等来综合评价脱细胞膀胱黏膜下层的生物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正常猪的膀胱经改进的脱细胞方法处理后,绝大部分细胞组分被去处,细胞外基质结构保持完好。细胞毒性试验结果显示脱细胞膀胱黏膜下层细胞毒性为1级,DNA提取结果中未见有DNA残留,细胞黏附结果显示猪平滑肌细胞能在脱细胞支架上较好的贴附生长,SD大鼠皮下植入试验显示无明显的炎症反应。结果证实所制备的脱细胞膀胱黏膜下层结构保存完好,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能成为组织工程修复的替代材料。 关键词:脱细胞膀胱黏膜下层;生物相容性;组织工程膀胱;猪;细胞毒性;DNA残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08.009  相似文献   

4.
摘要 背景:目前应用何种尿道组织工程修复重建支架材料更为合适的争论仍不断出现,其生物相容性及力学特性的评估也鲜见报道。 目的:评估应用于尿道修复重建多种生物材料的力学特性及生物相容性。 方法:脱细胞法制备小肠黏膜下层组织、膀胱脱细胞基质以及脱细胞尿道海绵体基质,同时编织法制备聚乙醇酸支架。单轴拉伸测试测定各类支架生物力学特性,光镜及扫描电镜测定支架表面孔径大小。线粒体代谢活性MTT法检测各种生物材料的细胞毒性。所有支架表面接种海绵体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14 d后进一步评估细胞渗透情况。 结果与结论:生物力学评估显示脱细胞尿道海绵体基质在弹性模量以及断裂强度方面的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其余材料(P < 0.05)。MTT结果显示所有支架材料均支持正常的细胞生长代谢,并未发现存在明显的细胞毒性。聚乙醇酸在扫描电镜中显示出最大的孔径(> 200 μm),同时脱细胞尿道海绵体基质的尿道面(< 5 μm)和海绵体面(>10 μm)观察到明显不同的孔径大小。细胞接种14 d后聚乙醇酸材料的内部可见种子细胞的广泛分布,在膀胱脱细胞基质以及脱细胞尿道海绵体基质的尿道面未发现有明显的细胞渗透迹象,而小肠黏膜下层组织和脱细胞尿道海绵体基质的海绵体面观察到明显的细胞渗透生长表现。提示所有支架材料显示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在力学特性方面也与正常尿道组织相仿,但脱细胞尿道海绵体基质在力学和组织学的诸多参数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关键词:尿道重建;支架材料;力学特性;生物相容性;组织工程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03.007  相似文献   

5.
背景:利用脱细胞血管基质作为血管支架具有以下优点:脱细胞血管基质保留了自然血管的复杂三维结构;脱细胞基质表面的生长因子和结构域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和浸润。 目的:制备脱细胞血管基质并对其体内外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 方法:采用胰蛋白酶、Triton X-100逐步处理猪颈动脉制备脱细胞血管基质。采用皮下植入实验、急性毒性实验和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等评价其生物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脱细胞基质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未释放对红细胞产生破坏溶解作用的有害元素,未引起急性溶血反应,对细胞的生长无毒性影响。脱细胞基质材料在动物体内植入后早期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到实验观察的后期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脱细胞基质内可见成纤维细胞。另外,脱细胞基质材料对周边组织未产生毒性作用,伤口Ⅰ期愈合。同时组织学切片显示:支架材料与周边组织相容性好,未产生排斥反应。说明脱细胞基质材料在动物体内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关键词:血管支架;生物相容性;生物材料;脱细胞血管基质;相容性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16.010  相似文献   

6.
刘杰  傅强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10,14(33):6218-6222
背景:下尿路损伤、炎症、肿瘤以及先天性畸形等原因常可造成下尿路组织的严重缺损。传统手术对于下尿路修复重建存在诸多弊端。组织工程利用脱细胞基质与复合种子细胞的生物支架构建组织器官,为下尿路的临床修复与重建开辟了新的治疗思路。 目的:就组织工程技术在男性下尿路修复重建中成熟技术做简单概述,并指出现阶段组织工程在临床应用之不足。 方法:以“tissue engineering,urethra engineering,bladder;urethra,testicle”为英文检索词;以“组织工程;尿道重建;膀胱;尿道;睾丸”为中文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1994-01/2009-06 PubMed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到文献72篇,排除重复性研究,最终纳入29篇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目前用膀胱替代材料重建膀胱的实验主要有两种模型,即脱细胞基质支架模型和复合种子细胞的生物支架模型。脱细胞基质支架材料主要有膀胱细胞外基质、尿道细胞外基质、小肠黏膜下基质等。复合种子细胞的生物支架则是将种子细胞接种与相应的支架上,经过相应的处理再回植入体内。这两种模型目前正处于实验与临床研究中。组织工程化尿道方面的应用技术与组织工程化膀胱类似。睾丸组织工程研究目前还处于萌芽阶段。目前组织工程“替代品”还无法与正常的组织器官相媲美,还有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摘要 背景:以组织工程技术修复退变椎间盘,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如何修复摘除的髓核组织,然而髓核组织工程方法无法完整重建椎间盘的结构和功能,所以相应的纤维环组织工程被认为是组织工程椎间盘治疗策略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目的:制备天然猪脱细胞脱钙骨基质明胶,并验证其作为组织工程椎间盘纤维支架的可行性。 方法:取猪股骨近端松质骨,用环钻钻取直径10 mm、内径5 mm、厚3 mm的中空环状骨,高压水枪冲洗,进行脱脂、脱钙、脱细胞等相关处理,制成环状的支架材料。对材料进行大体、组织学、光镜、扫描电镜观察,并对支架的吸水率、孔隙率、生物力学参数等进行检测。分离培养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MTT法分析支架浸提液毒性。 结果与结论:支架为乳白色,中空环状,质地柔软的多孔结构。苏木精-伊红染色示组织无细胞结构残留。光镜及扫描电镜示支架孔隙均匀,孔隙相通,平均孔径为(401.4±13.1) μm,孔隙率为(62.12±1.52)%,吸水率为(409.77±11.34)%。生物力学结果示支架的弹性模量为(47.75±6.32) kPa。MTT法显示不同浓度支架浸提液与对照 DMEM 培养液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支架无细胞毒性。提示猪脱细胞脱钙骨基质明胶去细胞彻底,具有良好的孔径、孔隙率及生物力学强度,并且无毒,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组织工程椎间盘纤维环支架材料。 关键词:纤维环;支架;脱钙骨基质明胶;生物相容性;组织工程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03.005  相似文献   

8.
背景:自体组织修复鼓膜穿孔存在增加手术创伤、取材有限等缺点,构建组织工程鼓膜是鼓膜穿孔治疗的发展方向。 目的:构建3种不同材料的组织工程鼓膜支架材料,并评价其生物相容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细胞学体内观察,于2004-08/2005-0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组织工程中心完成。 材料:将健康小猪的硬脑膜、真皮及人羊膜进行脱细胞处理。 方法:将预先培养的豚鼠鼓膜成纤维细胞种植于3种材料表面,观察成纤维细胞的生长状态;18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于右侧背皮下分别埋植制备的脱细胞硬脑膜、真皮及人羊膜。 主要观察指标:3种脱细胞生物支架材料的显微结构及组织相容性。 结果:3种脱细胞材料均为网状结构,无任何细胞及细胞残核存在;豚鼠鼓膜成纤维细胞能够很好地贴附于3种脱细胞材料生长,无细胞毒性;将3种组织材料分别埋植于豚鼠皮下后,无埋植材料排出现象,1周时植入材料周围有较明显炎症反应,其中以脱细胞真皮周围组织反应较轻,4周时炎症反应消失。 结论:通过脱细胞方法可以成功建立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组织工程鼓膜支架材料;3种材料中以脱细胞猪真皮的生物相容性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羊膜是一种天然的细胞外基质,具有抗原性低、排异反应小特点。实验拟进行羊膜脱细胞基质的制备,观察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实验于2007-03/08在河北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实验中心完成。实验材料:4~6周龄健康清洁级SD大鼠,体质量100~ 150 g,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新鲜人羊膜取自石家庄市第四医院,采取前征得产妇知情同意,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验方法:①取新鲜人羊膜冲洗后以1%tritonX-100溶液振荡24 h,0.25%胰蛋白酶37 ℃振荡4 h,充分漂洗,冷冻干燥,环氧乙烷消毒,并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扫描电镜检测。②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复合培养于羊膜脱细胞基质上,以不含细胞的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以普通培养基培养作为阴性对照,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生长情况,并进行苏木精-伊红检测。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羊膜脱细胞基质浸提掖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毒性;将羊膜脱细胞基质植入SD大鼠背部皮下,检测其组织相容性。 结果:①制备的羊膜脱细胞基质为白色菲薄、半透明的膜状物,柔韧性好,经苏木精-伊红和扫描电镜检测无细胞残留。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羊膜表面细胞黏附生长良好,细胞伸展,形态与正常培养细胞无差异。②实验组第2、4、6、8天的吸光度值低于对照组,相对增殖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平均相对增殖率为89.5%,细胞毒性评分均为1级。③皮下埋置术后动物全部成活,伤口无红肿、渗液等炎症反应,移植物均未见坏死、纤维化等。光镜下,术后1周移植物周围可见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羊膜卷尚完整;术后2周,淋巴细胞减少,偶见新生毛细血管;术后4周,部分移植物已经降解,基本未见淋巴细胞。 结论:经去污剂和酶消化法制备的羊膜脱细胞基质生物相容性良好,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0.
背景:近年来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为人工食管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有研究者应用体外培养的食管黏膜上皮细胞接种于复合高分子材料上,构建组织工程食管获得成功。 目的:探讨应用体外培养的犬食管黏膜上皮细胞种植于猪的主动脉脱细胞基质支架上,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食管的可行性。 设计:观察实验。 单位:泰山医学院中心实验室。 材料:实验于2004-06/2004-12在泰山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用3只出生24 h 内杂种犬,由泰山医学院动物园提供。 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过程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二氧化碳培养箱MCO-15AC( SANYO),RC-26低温高速离心机(杜邦)。胰蛋白酶、转铁蛋白、II型胶原酶(GIBCO);DMEM、DispaseII分离酶、鼠抗人角蛋白单克隆抗体 (Sigma)。 方法:用酶-去污剂法对猪主动脉进行脱细胞处理,体外分离、培养、扩增新生杂种犬的食管黏膜上皮细胞,接种于去细胞基质支架体外培养,种植后3天、1周通过组织学及电镜观察食管黏膜上皮细胞在脱细胞基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体外培养的食管黏膜上皮细胞的形态;脱细胞基质与犬食管上皮细胞的生物相容性。 结果: 酶化学除垢剂法能使猪主动脉细胞脱落,基质三维结构变疏松。 体外扩增的犬食管黏膜上皮细胞可以种植在脱细胞基质上并能生长,增殖。 结论:脱细胞的基质与犬食管上皮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结合在一起并形成人工食管移植体。  相似文献   

11.
背景:传统的结构性天然骨脱细胞的方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目的:用新的理化方法对结构性骨块进行脱细胞处理制作新型骨支架材料的可行性,并检测其理化性能。 方法:以股骨头负重区结构性骨块为原料,高压水枪冲洗,继而利用Triton-100、脱氧胆酸钠等进行脱细胞等理化处理,制备新型脱细胞骨基质材料,并对支架进行大体、组织学、扫描电镜、Micro-CT观察、生物力学等相关检测。 结果与结论:新型脱细胞骨基质材料保留了骨的细胞外基质成分,脱细胞彻底,扫描电镜及Micro-CT观察显示支架具备三维多孔网状结构系统,具有天然骨的孔径和孔隙率;生物力学测试脱细胞组支架的弹性模量为(552.56±58.92) MPa,强度为(11.34±3.49) MPa,与新鲜骨的弹性模量及强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可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2.
背景:韧带脱细胞基质是通过各种脱细胞方法将韧带组织内的细胞成分清除,降低免疫原性,同时对纤维支架结构破坏轻微,保留了细胞外基质的机械性能。 目的:评价冻干兔髌韧带脱细胞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及优势。 方法:取兔髌韧带,利用1%脱氧胆酸钠行脱细胞处理,制备冻干和未冻干脱细胞韧带支架。 结果与结论:冻干韧带脱细胞支架保持了冻干前的胶原结构与力学特征,无细胞残留,其浸提液对细胞生长无抑制作用,无全身急性毒性反应,无热原存在,且原发刺激指数为0分,皮内刺激实验阴性。体内埋植实验显示冻干韧带脱细胞支架表现为免疫原性小,炎症反应轻的特点。说明冻干韧带脱细胞支架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制作简单,便于消毒、包装、保存。  相似文献   

13.
背景:去细胞处理的猪主动脉瓣膜植入人体后发生了免疫排斥反应,分析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的原因是由于猪瓣膜的细胞外基质与宿主发生接触引起了免疫激活。 目的:试图将人自身的细胞外基质履盖去细胞猪瓣膜表面起到隔离猪瓣膜与宿主血液成分接触的作用。同时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验证人细胞外基质覆盖瓣膜的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8-08/2009-04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胸心外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新鲜猪心脏瓣膜取自上海五丰上食肉联厂,采用酶消化法将猪主动脉瓣叶行脱细胞处理。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健康志愿者骨髓中获取骨髓基质干细胞。 方法:用人细胞外基质包被猪去细胞瓣膜支架来构建组织工程瓣膜,再应用前期制备的抗人细胞外基质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人细胞外基质在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瓣膜上的黏附情况。以未构建的去细胞猪瓣叶为对照组。 主要观察指标:①组织工程瓣膜上种子细胞的黏附和生长情况。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人细胞外基质在瓣膜上覆盖的效果。 结果:光镜下观察瓣膜表面均形成了细胞层。扫描电镜所见细胞排列欠规则,未完全覆盖去细胞瓣叶表面,可见裸露的瓣膜支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构建的瓣膜表面呈阳性反应证明有人的细胞外基质黏附,而对照组呈阴性证明了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 结论: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瓣膜上检测到有人的细胞外基质黏附。 关键词: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细胞外基质;黏附  相似文献   

14.
摘要 背景:眼睑后层重建是眼睑重建的重点和难点,其中睑板替代物更是研究的焦点。异种脱细胞真皮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工程材料,在国内外烧伤整形领域,正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目的:观察异种(猪)脱细胞真皮植入兔眼睑后的组织相容性极其组织病理学变化。 方法:剥取健康小白猪全层皮肤20 cm×20 cm,制备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同时制备兔睑板全层缺损模型并植入脱细胞真皮基质,观察大体情况,并分别于第1,2,3周取移植交界处眼睑组织光镜下观察组织学的改变。 结果与结论:大体观察未见明显排斥反应及眼睑的变形;光镜下1周时可见局部炎症细胞浸润,2周时炎症细胞减少,3周时正常纤维组织长入,逐渐分割代替植入的胶原纤维,炎症反应消失。提示异种脱细胞真皮免疫原性低,并可引导新生胶原的生长,是一种良好的睑板替代物。 关键词:异种脱细胞真皮;眼睑重建;组织工程;材料;相容性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03.004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Tissue engineered heart valves might bear promising surgical solutions of valvular heart disease for overcoming the limitations of biological and mechanical heart valve substitutes. Scaffolds play a central role in the tissue engineering. However, researchers often encounter an enormous variety of choices when selecting scaffolds for tissue engineered heart valves. OBJECTIVE: To highlight the role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and its interactions with cells in tissue dynamics, and to review the major scaffolding materials which are used widely by describing their merits and disadvantages. METHODS: An online search of Pubmed database was performed using key words of “heart valves, tissue engineering” in Mesh for articles published between January 2000 and August 2009. A total of 186 literatures were screened out, including 34 reviews and 152 experimental studies. Among them, 39 articles which were related to scaffolding materials of tissue engineered heart valve, published in authorized journal and considered to be a representative, were select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 Natural scaffolds have inimitable biomimicry because of their good biocompatibility and three-dimensional microstructure compared to other materials. Synthetic degradable polymer materials have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researchers due to their well controllability, absorbability and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 composite scaffold materials of synthetic polymer and natural materials are a potential alternative and has a promising application prospect.  相似文献   

1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小肠黏膜下层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用骨膜修复骨缺损,已被大量实验所证实。但其来源有限,限制了临床大量应用。因此,应用组织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构建人工骨膜,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目的:将经成骨诱导的兔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与猪小肠黏膜下层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膜。 方法:取健康新西兰幼兔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体外扩增培养、成骨诱导分化及鉴定。将诱导分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猪小肠黏膜下层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膜。观察细胞在生物材料上附着、生长、增殖及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情况。 结果与结论:经成骨诱导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猪小肠黏膜下层上黏附、增殖速度加快,并能长入材料的孔隙内,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成分,骨膜厚度随复合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类似生物骨膜。说明将经成骨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小肠黏膜下层复合可以构建具有生理功能的组织工程骨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求在心肌组织工程中,能为培养的种子细胞提供可靠的仿生型心肌细胞外基质材料。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6-01/2007-08关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文章。 结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的天然生物支架材料是心肌组织工程支架快速成形技术的首选材料。天然生物材料如胶原、壳聚糖等机械性能较差,可塑性不强,但生物相容性好,可用于心肌支架的快速成形。三维打印、激光烧结、立体印刷技术、选择性激光烧结快速成形技术制备出的支架均具有高的孔隙率,高的表面积体积比,孔与孔之间完全通透,宏观形状可控,孔隙率和孔径独立控制等优点。 结论:采用离散/堆积成型原理,利用计算机和纳米高分子技术等高科技,结合传统心肌组织工程支架生物材料,对生物材料应用表面修饰或改性技术,有望为心肌组织工程提供较理想的支架材料。 关键词:支架材料;心肌组织工程;纳米生物材料;支架成型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09.47.030  相似文献   

18.
背景:羟基丁酸-羟基辛酸共聚体[poly(hydroxybutyrate-co-hydroxyoctanoate),PHBHOx]是一种新型的多聚羟基烷酸类材料,具有优良的可塑性、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等性能,但同其他酯类材料相似,PHBHOx亲水性能较差,单纯PHBHOx材料支架细胞黏附性能明显不足。 目的:观察羟基丁酸-羟基辛酸共聚体/脱细胞软骨基质支架的细胞黏附性。 方法:取新鲜猪膝关节表面透明软骨,采用非离子型去污剂Triton X-100、低渗Tris-HCl以及Dna酶和Rna酶等进行脱细胞处理。低温粉碎后与PHBHOx以不同比例复合,采用溶剂浇铸-颗粒沥滤技术制备支架。分离培养猪关节软骨细胞,进行细胞-支架黏附实验并通过MTT比色法和扫描电镜观察软骨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存活情况。 结果与结论:PHBHOx/脱细胞软骨基质支架的细胞黏附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软骨细胞在支架上黏附紧密,生长良好。提示复合脱细胞软骨基质可以明显提高单纯PHBHOx支架的细胞黏附性能。 关键词:羟基丁酸-羟基辛酸共聚体;脱细胞软骨基质;支架材料;细胞黏附性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5.007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前,人们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工程,神经组织工程材料为组织再生提供3D模板和合成细胞外基质的环境。文章总结近年来神经移植材料的种类以及用于脊髓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为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但应用神经细胞支架材料修复脊髓损伤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力学性能差,导致降解速度慢,难于满足组织构建的速度要求,也使构建多孔三维支架存在困难。近年来利用工程学方法将具有特定信号识别功能的生物分子与现有材料结合成新一代有特定修复功能的材料,是当前生物领域材料的前沿课题。  相似文献   

20.
背景: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研究中的核心和难点是种子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黏附。层层静电自组装技术能够将多聚阴阳离子组装成多层膜状结构增加材料表面的生物相容性。 目的:评价组织工程瓣膜支架性能的重要指标是种子细胞与支架的粘附程度。本研究拟对猪去细胞瓣膜在体外进行层层静电自组装多聚电解质共混膜,并且检测共混膜对种子细胞粘附的效果。 设计 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8-09/2009-02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胸心外科实验室和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实验室完成。 材料:新鲜猪心脏瓣膜取自上海五丰上食肉联厂,采用酶消化法将猪主动脉瓣叶行脱细胞处理。密度梯度离心法从骨髓中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后鉴定。 方法:通过层层静电自组装技术用不同层数的壳聚糖/透明质酸构建共混膜履盖在猪去细胞瓣膜支架上。将骨髓基质干细胞在涂膜支架上种植培养并检测支架对种子细胞的粘附效果。 主要观察指标:用扫描电镜观察静态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形态和细胞粘附效果。 结果:当自组装材料的层数为20层时能明显增强种子细胞的粘附。在5层和10层涂膜组装的瓣膜组中细胞粘附效果无显著差异。 结论:通过层层静电自组装技术构建的共混膜能够促进种子细胞的粘附,而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