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外科(DCS)技术治疗腹部外科危急重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外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71例腹部外科危急重症的损伤控制性手术和后续治疗的情况。结果71例患者均经DCS治疗,重症监护病房复苏后,28例患者痊愈,39例接受再次确定性手术,共治愈67例(94.2%);再次确定性手术术后死亡4例(5.8%),原因与DCS无关。结论损伤控制性手术处理腹部外科危急重症效果好,对于符合指征的腹部外科危急重症患者,应积极选择适宜方式的DCS技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外科(DCS)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临床价值,以总结手术经验。方法本文对2002年7月至2009年7月采用损伤控制性外科原则治疗51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综合手术资料和后续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控制出血是DCS的首要任务,控制污染是DCS的第2个主要目的。简化手术完成后患者送ICU,并立即开始继续复苏,所有患者72h内均接受相应形式的再次确定性手术。结果51例患者均经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治愈42例(82.3%),再次手术术后出现腹腔脓肿2例(3.9%)、粘连性不全肠梗阻3例(5.9%),经保守治疗痊愈;死亡4例(7.8%),死亡原因与手术无明显关系。结论符合DCS指征的严重腹部创伤的患者,应严格遵循损伤控制性外科原则,积极选择适宜的手术治疗方式,极力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3.
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3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卫平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3):4093-4095
[摘要]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DCS)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临床价值并总结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1月,采用DCS治疗31例严重腹部创伤的手术方式选择和后续治疗的情况。结果 31例患者均经DCS手术治疗。SICU复苏后所有病人均接受相应形式的再次确定性手术。治愈26例(83.9%),再次手术术后出现肝脓肿2例(6.5%),胆瘘、胰瘘各1例(各为3.25%),经保守治疗痊愈,死亡5例(16.1%),死亡原因与手术无关。结论 对于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积极采用DCS,是安全有效的,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损伤控制外科( DCS)技术在严重肝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83例采用DCS方法治疗及护理的Ⅳ、Ⅴ级严重肝外伤患者的基本资料。护理干预包括液体复苏、致死三联征和术后并发症防治。以同期非DCS治疗的Ⅳ、Ⅴ级的31例肝外伤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DCS组和对照组病死率分别为25.3%和5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3,P<0.01),患者主要死于创伤性凝血病。 DCS组和对照组患者腹腔间室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6.0%,19.4%,膈下脓肿的发生率分别为7.2%,22.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0,5.27;P<0.05)。结论采用DCS治疗严重肝外伤合并致死三联征的患者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护理干预重点为术前限制性液体复苏;ICU阶段纠正凝血障碍、低体温和酸中毒;重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DCS)应用于严重肝脏外伤的临床价值,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9月,采用DCS原则治疗18例严重肝脏外伤的手术资料。结果18例患者均经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SICU复苏后,所有患者都接受再次确定性手术。治愈17例(94.4%),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7.8%(再出血1例,再次手术止血。膈下感染+胆漏1例,应激性溃疡1例,胆漏2例)。死亡1例(5.6%),死亡原因与手术无关。结论符合DCS指征的严重肝脏外伤的患者,应积极选择适宜的手术治疗方式,并应根据损伤的不同部位和程度,分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性外科(DCS)技术治疗胰腺外科重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淮安第一医院胰腺外科2005-02- 2011-07收治的16例胰腺外科重症患者的损伤控制外科应用效果.结果 16例患者均经DCS治疗,4例胰腺断裂伤患者按DCS行手术治疗,术后1例胰瘘,3个月后自愈;1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按DCS行微创治疗,行EST+ ENBD 8例,腹腔镜探查引流3例,合并腹内高压行腹腔穿刺7例,其他腹腔穿刺6例次,合并ARDS抢救无效死亡1例,余均治愈.结论 损伤控制性手术处理胰腺外科重症效果良好,对于符合指征的胰腺外科重症患者,应积极选择适宜方式的DCS技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1983年,Stone等对严重创伤患者采用早期简化手术、复苏和再次确定性手术,挽救原认为不可挽救的危重患者,并提出损伤控制手术(DCS)的概念。近年来,DCS已从早期集中于腹部创伤逐渐发展到胸心外科、骨科等专科。对于严重多发伤并发休克后出现严重生理功能紊乱,如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低体温、凝血功能障碍等,早期对骨折实施确定性手术,实非明智的选择;损伤控制骨科(DCO)是应用紧急简化、有效止血手术,积极复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腹部按摩联合肛提肌运动护理干预对预防脊柱外科术后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将79例脊柱外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即心理护理,排便、饮食和运动指导;干预组39例给予常规护理,同时给予腹部按摩和肛提肌运动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脊柱外科术后患者的排便情况。结果脊柱外科术后患者恢复正常排便的时间干预组为(2.38±0.99)d,对照组为(3.68±1.73)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便秘发生率对照组65.00%,干预组41.0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腹部按摩联合肛提肌运动护理干预,可缩短脊柱外科术后患者恢复正常排便的时间,降低术后患者便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创伤性连枷胸合并多发伤患者中应用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创伤性连枷胸合并多发伤患者采用DCS的方法分三个阶段(简化手术阶段、ICU复苏阶段、确定性手术阶段)进行救治,在救治的同时根据不同创伤、不同阶段的病情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总结其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本组36例患者死亡2例,分别死于心脏破裂伤和重型颅脑损伤;发生并发症9例,均经积极治疗痊愈出院;随访30例,随访时间为3~36个月,患者生活恢复正常,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根据DCS的三个阶段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创伤性连枷胸合并多发伤患者的预后,在提高救治成功率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56例微创外科治疗单纯性心房纤颤患者的术后护理经验。方法术后主要护理措施:严密观察心律(率)变化,做好应用胺碘酮、华法林药物的宣教及护理,及时处理伤口疼痛,配合医生做好电复律的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恢复顺利,48例患者(85.7%)即刻转为窦性心律,44例患者出院时转为窦性心律;平均术后住院(7.5±2.3)d。术后随访至6个月,术后3个月窦性心律转复率81.3%,6个月窦性心律转复率90%,随访率100%,无死亡及脑卒中发生。结论单纯性心房纤颤行微创外科治疗后给予相应的术后护理可改善症状.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阑尾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7)和对照组(n=45),两组均行开腹切除手术,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实验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粪瘘1例,无其他并发症;护理满意率为97.9%。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6例,腹腔脓肿5例,盲肠壁脓肿7例,粪瘘6例;护理满意率为88.9%。实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阑尾炎手术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能降低并发症,保证手术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损伤控制性手术(DCS)在严重胰腺损伤病人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将41例严重胰腺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对照组15例,观察组采用DCS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pH值高于对照组,体温、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及死亡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严重胰腺损伤病人救治中应用DCS治疗优于传统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损害控制策略(DCS)在以腹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救治中的治疗效果,总结救治经验,提高救治水平。方法对2007年7月~2010年7月期间126例以腹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救治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分为一般损伤组(ISS≤35分)67例和严重损伤组(ISS〉35分)59例,其中对59例严重损伤患者应用损伤控制技术,占46.8%。复苏期间监测两组患者的乳酸清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凝血功能,同时对两组腹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DIC发病率和死亡率亦进行比较。结果复苏期间两组患者的血清乳酸清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凝血功能进行监测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DIC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比较,结果亦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在以腹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救治中,合理实施损害控制策略可有效降低其死亡率和剖腹术后腹部并发症发生率;准确合理地选择适应证、快速有效的简化手术、ICU复苏支持和恰当无延误地实施再手术是DCS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腹部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护理技术。方法:对我院腹部手术后38例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护理干预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38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1,5例术前考虑到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已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了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术后48 h恢复正常者占73%(11/15),术后72 h恢复正常者占27%(4/15)。38例POCD患者中23例术前未进行心理疏导,术后48 h恢复正常者只占9%(2/23),术后72 h恢复正常者占61%(14/23),术后96 h恢复正常者占30%(7/23)。结论:术前对存在认知功能障碍高危因素的患者及家属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能明显缩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皮肤溃疡的最佳护理方法,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科门诊收治的100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均给予氦氖激光照射联合拔毒生肌膏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76%,90%)明显高于对照组(48%,74.0%),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t=20.88,P<0.05)。结论:综合护理有助于提高慢性皮肤溃疡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手部烧伤瘢痕整形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部烧伤瘢痕整形患者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51例手部烧伤瘢痕整形患者根据其具体情况在围手术期给予严密科学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痊愈38例,痊愈率为74.5%,有效13例,有效率为25.5%,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严密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计划,对于保证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部带蒂皮瓣术前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皮瓣成活和患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需实行腹部带蒂皮瓣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腹部带蒂皮瓣术护理方法,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在术前不同时间点(Ⅰ期清创术后、Ⅱ期术前5d、3d、1d)针对病人具体情况进行心理护理,术后特殊体位的早期训练和患肢的功能锻炼等。[结果]通过术后7 d观察腹部缝合切口有无裂开、皮瓣有无水疱、患肢有无酸胀等指标的统计分析,显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术前系统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腹部带蒂的伤口愈合和皮瓣的成活率,降低术后患肢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采用Bard肝穿枪经皮肝穿刺活检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月300例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的围手术期临床观察和护理,包括对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及心理干预,术中指导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结果:300例患者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成功率100%,出现局部切口疼痛62例,腹腔内出血1例,胸闷、心悸、气促3例。经精心护理后30min内缓解,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B超引导下肝穿刺活检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在肝穿刺术中具有重要作用,包括重视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指导术中配合,采取舒适体位;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成功安全实施肝穿刺活检术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