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 , NENs)是一类来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可发生于消化道、呼吸道、甲状腺、肾上腺等全身多个系统、器官和组织,其中以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 -crine neoplasms, GEP -NENs)最常见,占所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55%~70%。由于生活习惯及环境的改变,并伴随着人们对 NENs 认识和诊疗手段的提高,NENs 的发病率比30年前增加了约5倍[1]。神经内分泌瘤最初由 Oberndorfer 于1907年提出,认为这是一种来源于胃肠道类似于癌的良性肿瘤,将其命名为“类癌”(carcinoid tumor)。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这类肿瘤为恶性肿瘤,能发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并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遂命名为“APUD 瘤”。2010年WHO 将所有来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命名为“neuroen-docrine neoplasm”,中文译名为“神经内分泌肿瘤”。  相似文献   

2.
<正>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NENs)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根据肿瘤细胞是否产生激素和激素相关症状,NENs可被分为功能性肿瘤和非功能性肿瘤~([1])。治疗早期局灶性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 tumors,NETs)的方式以手术为主,不能手术的患者多以内科治疗为主,主要包括生物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本文就NENs内科治疗研究进展进行论述,具体如下。1 生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神经内分泌肿瘤(NENs)起源于全身弥漫分布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临床上易误诊、漏诊,给临床诊治带来巨大困难,严重影响其预后。本文将从NENs的实验室及病理检查、内镜诊治、生长抑素、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等方面介绍NENs诊治的难点和热点,旨在为NENs早诊早治、中晚期高级别NENs的规范化诊治提供思路,为...  相似文献   

4.
<正>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NENs)是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能够产生多种生物活性胺和(或)多肽激素的一组罕见肿瘤。近年来NENs发病率由1973年1.09/10万增至2012年的6.98/10万,40年间增加了6.4倍~([1])。NENs异质性较强,但多数生物学行为相对惰性,在疾病早期通常是无症状的,多数在晚期进展时才被诊断出来。然而NENs的治疗效果取决于早期诊断,因此通过  相似文献   

5.
<正>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NENs),是一类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从表现为惰性、缓慢生长的低度恶性到高转移性等明显恶性的异质性肿瘤。随着结肠镜检查的普及,直肠NENs检出率不断升高~([1])。直肠NENs内镜下通常表现为广基的半球形或甜面圈样隆起,表面黏膜光滑。2016年欧洲NENs学会(ENENS)在结直肠NENs指南的更新中提出对于G1或G2级直肠NENs,若病变直径<10mm且未侵及固有肌层,可选择内镜下切除~([2])。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于2016年  相似文献   

6.
汲翔  袁维堂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5):2723-2726
目的分析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N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布特点。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8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61例GI-NEN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性别、年龄、部位、临床症状、病理分级、肿瘤大小、免疫组化、转移情况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61例患者年龄为21~81岁,中位年龄54岁,男104例,女57例;161例中67例发生于胃部,17例发生于小肠,其中十二指肠14例,空、回肠3例,77例发生于结直肠,其中结肠5例,直肠72例;患者临床症状特异性不明显,初诊不易诊出,未见家族聚集现象。消化道不同部位的NENs有显著不同的特点,其中胃NENs与结直肠NENs相比,发病年龄更高,男性患者更多,G_3级患者占比更多,肿瘤直径更大,CgA阳性率与ki-67阳性率更高,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阳性率更高。结论 GI-NENs男性比女性多发,发病年龄多为40~70岁,最常见发病部位是直肠与胃。其中胃NENs与结直肠NENs相比,男性、老年患者更常见,肿瘤分级差、直径大、转移风险高。  相似文献   

7.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NENs)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且能够产生和分泌生物活性胺及多肽激素的肿瘤,可发生于身体各个部位,以胃肠胰NENs(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EP-NENs)最多见。目前,GEP-NENs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种命名及分类方式并存,缺乏统一规范的诊疗方案。再加上GEP-NENs自身症状不典型,无特异性,瘤体生长缓慢等特点,导致术前诊断难度大,误诊率高。由于以上多种因素导致许多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延误病情。因此近年来,该病越来越多的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就GEP-NENs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临床相对较罕见,可发于全身任何部位。胃肠和胰腺是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常见生长部位,其大小、位置和病理分型等各有不同,在免疫表型、组织形态学和生物学行为等方面亦各有特点,同时诊疗方法及其预后更存在明显差异。本文针对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基本病理、检查诊断方法及不同病理分型可由于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尤亮  王晨  曾德华  万丹  王婷 《海南医学》2013,24(2):285-287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近年来的流行趋势。方法回顾性调查福州三家医院有明确病理诊断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2006-2011年神经内分泌肿瘤共714例。714例患者年龄平均(55.19±13.63)岁,患者年龄呈逐年增高。男女比例为1.64:1,男女差别逐年减小。肿瘤的最常见部位是消化道(54.62%)、肺(21.71%);神经内分泌癌是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主要病理类型(53.36%)。20岁后随年龄增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病增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病年龄高峰在50~69岁。结论福州地区神经内分泌肿瘤检出率较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病呈上升趋势。神经内分泌肿瘤分布存在性别、年龄、部位、病理分类差异。  相似文献   

10.
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中NSE,Cg—A SYP标志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丽华  储谦 《上海医学》1997,20(11):660-661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组以含有神经内分泌颗粒,可分泌特异性激素或多肽为共同特征的特殊肿瘤,它发生部位广泛,形态结构多样,给病理诊断带来困难。研究发现,正常及肿瘤性神经内分泌细胞中含有某些共同物质,可作为识别神经内分泌肿瘤特异性标记物。目前应用较多的标记物有神经特异性烯酸化酶(NSE),嗜铬颗粒蛋白A(Cg-A)及突触膜蛋白(Svv)。本研究应用NSE、Cg-A、SYP三种标记物的抗体,对不同部位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进行标记,以探讨三种标记物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一)材料收集1977~1994年…  相似文献   

11.
高尤亮  王晨  曾德华  万丹  王婷 《吉林医学》2014,(7):1392-1393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近年来的流行趋势。方法:回顾性调查福州三家医院有明确病理诊断的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变化趋势。结果:2006年~2011年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共389例,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病呈升高趋势,389例患者平均(55.38±13.32)岁,患者年龄逐年增高,男女比例为1.75∶1,男女差别逐年减小,肿瘤的最常见部位是直肠(32.98%)、胃(32.20%);神经内分泌瘤是主要病理类型(58.35%),20岁后随年龄增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病增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病年龄高峰在50~67岁。结论:福州地区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检出率较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病呈上升趋势,神经内分泌肿瘤分布在性别、年龄、部位、病理分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特点,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及治疗后的生存情况。方法将2012年8月至2014年9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视作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最长发生在直肠中,排便异常和腹痛是其主要临床表现。60例患者2年后存活率为78.33%,50例神经内分泌瘤患者2年后存活率为80%。原发部位、年龄、PT分期、病理学类型都是影响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转移的因素,肿瘤的发病年龄是导致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转移最为重要的因素。结论直肠是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生的重要部位,男性患者多于女性,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转移会受到患者发病年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红亚  郑莹  莫淼 《中国病案》2023,(7):57-60+113
肿瘤形态学编码是ICD-10肿瘤疾病编码的重要组成部分。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相对少见但具有高度异质性的肿瘤,可发生在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其中胃、肠、胰腺等消化系统最为常见。按照传统的五步法编码,许多神经内分泌肿瘤疾病无法找到合适的形态学编码。本文梳理了神经内分泌肿瘤最新的病理诊断分类与分级标准共识,包括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瘤、分化较差的神经内分泌癌、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三种类型。针对消化系统中的胰腺、肠、胃、肝及非消化系统中肺、乳腺等部位的具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类型,按照三种病理类型所包含的各种疾病的病理名称,分别依据《疾病分类与代码国家临床版2.0》肿瘤形态学编码目录一一匹配出合适的形态学编码。这种列举匹配的方法相比传统的肿瘤形态学编码查找步骤,能更好地满足不断更新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疾病的形态学编码需求,有利于提高编码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汪俊科  梁先春  皮儒先  唐春 《重庆医学》2012,41(14):1454-1455,1458
神经内分泌癌属神经内分泌细胞瘤(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APUD)肿瘤或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不常见的肿瘤,发生率约1.5/10万。其多发生于支气管、消化道、胰腺等部位。临床上发现的肝脏神经内分泌癌多为肠道、胰腺等处转移所致,原发的罕见。1999年Ferrero等报道至  相似文献   

15.
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神经嵴来源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可分泌多种胺和多肽激素进入全身循环。核医学分子影像探针在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早期诊断、临床分期、治疗方案选择、复发和转移病灶的探查中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可根据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增殖及分化程度、细胞表面的分子表达、肿瘤部位选择分子影像探针进行个体化显像。本文就葡萄糖类似物显像剂、生长抑素类似物显像剂、胺前体类显像剂、激素类似物显像剂和酶抑制剂类显像剂等核医学分子影像探针在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发展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罕见肿瘤,并根据组织形态和细胞分化程度,分为i大类:分化良好神经内分泌良性肿瘤;分化良好神经内分泌癌和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为新近发现的,可发生于多个部位,包括宫颈、喉、胆囊、软组织和壶腹部。  相似文献   

17.
<正>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c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GEP-NEN)临床少见,是一组分化较好的来源于消化道黏膜或黏膜下功能各不相同的内分泌细胞的弥散神经内分泌肿瘤[1],约占所有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的70%~75%[2],以阑尾、胃、直肠等部位常见。原发于十二指肠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仅占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2%~3%[3],较为罕见。笔者对12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螺旋  相似文献   

18.
胃肠胰是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好发的部位。2019年WHO重新发布了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级标准,将细胞分化好、Ki67增殖指数>20%的肿瘤从原来的G3级神经内分泌癌(G3 NEC)分离出来,定义为G3级神经内分泌瘤(G3 NET)。G3 NET做为一个新的分级,在分子学、影像学以及预后方面均与NEC和G1/G2 NET...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70例患者的发病位置、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直肠为肠道神经内分泌科肿瘤的好发部位,临床症状多表现为排便异常、腹部剧烈疼痛等,经有效治疗后症状均可得到有效控制,随访发现5年内死亡者12例。患者肿瘤的转移与发病位置、发病年龄、病理学分期等指标间存在密切关系。结论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好发于直肠部位,多见神经内分泌瘤患者,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方式,5年生存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干细胞相关基因Nestin在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生物学特点及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1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标本及正常组织中Nestin的表达,并结合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不同病理亚型、临床病理参数和患者预后进行分析。 结果 91例中,27例(29.67%)胃神经内分泌癌表达Nestin,而胃神经内分泌瘤及正常胃黏膜组织均不表达Nestin。Nestin表达与胃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性别、肿瘤浸润深度、脉管侵犯及TNM分期有显著相关性。Kaplan-Meier曲线显示,Nestin阳性表达的胃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组。 结论 Nestin在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不同的病理亚型间差别表达,Nestin的表达可能促进了胃神经内分泌癌的发生发展,并可能作为胃神经内分泌癌的干细胞标记物用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