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不同食物供给以及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雄蚊的存在对雌蚊吸血和产卵的影响。方法在实验室饲养白纹伊蚊,将蚊虫分组放入不同饲养笼中,做提供雄蚊和不提供雄蚊处理,并分别提供血液、糖水、血液+糖水作为食物,记录各组雌蚊吸血和产卵情况。结果吸血率和产卵率在"产卵一次雌蚊+无雄蚊+血"组最高,分别为100.00%和96.67%;吸血率在"新羽化雌蚊+无雄蚊+血+糖"组最低,为26.67%;吸血雌蚊产卵率在"产卵二次雌蚊+有雄蚊+血+糖"组最高,为100.00%,平均每蚊产卵量在"产卵一次雌蚊+有雄蚊+血"组最高,为67.28个。结论白纹伊蚊无需受精即可吸血并产卵,但无法孵化;雄蚊在白纹伊蚊第一、二个生殖营养周期对吸血和产卵有明显促进作用;只提供糖水的雌蚊生殖力明显低于提供血液的雌蚊;在第二个生殖营养周期,同时提供血液和糖分的雌蚊产卵量低于只提供血液的雌蚊。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室内对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主要繁殖率指标以及雄蚊、未吸血雌蚊和饱血蚊体重等进行实验研究,在温度26±1℃,温度80±10%的实验室内,中华按蚊的产卵率、平均每蚊首次产卵数、孵化率、化蛹率、成成蚊率分别为79.31%、127.29±47.50、86.56%、87.61%、95.89%、89.93%:而嗜人按蚊则分别为75%、114.71±47.37、75.06%、82.42%、94.44%、95.55%:中华按蚊雄蚊、未吸血蚊、饱血蚊体重、平均吸血量分别为1.12±0.24、1.44±0.32、3.94±0.892.50mg:而嗜人按蚊则分别为0.93±0.24、1.06±0.25、2.93±0.55、1.847mg。经统计学分析,它们的产卵率、平均产卵数和羽化率没有显著性差别,而孵化率、化蛹率、成成蚊率、蚊体重(包括雄蚊、未吸血蚊和饱血蚊)等则有非常显著性差别。中华按蚊羽化为成虫的数量与工龄幼虫之比(S值)为0.7562:而嗜人按蚊的S值则为0.7434  相似文献   

3.
白纹伊蚊的生殖营养节奏、周环与经产率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在实验室和野外对白纹伊蚊的生殖营养节奏、周环以及经产的研究结果。实验研究表明,白纹伊蚊在温度25℃±1℃和相对湿度 RH80%条件下,完成一个生殖营养周环的时间至少需62小时。白纹伊蚊产卵高峰为吸血后的第3—5天,多数蚊虫吸食一次血后产卵2—3批次,最多产卵量为152个。这种伊蚊还具有多次刺叮吸血,未饱血蚊的卵巢滤泡也能部分发育成熟以及产卵间断性等特点。现场研究表明,白纹伊蚊生殖营养节奏基本上协调,未吸血蚊的经产比例较高。经药物处理后未经产蚊比例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4.
短小扇头蜱在室温变温(19~25℃)、相对湿度90×10~(92)和自然光照条件下观察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雌虫吸血期8(6~10)d,饱食雌虫体重平均增加112.16倍.产卵前期8.25(5~11)d;产卵期24(17~31)d;产卵量4146(2645~5156)粒.饱食雌虫体重与产卵量间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产卵期天数与产卵量间有显著的正相关.产卵力为9.61.卵期61.88(60~65)d.幼虫吸血期2.96(2~4)d,饱食幼虫体重平均增加12.06倍;幼虫蜕化期18.86(16~23)d.若虫吸血期4.67(3~7)d.饱食雌性若虫体重比饱食雄性若虫为重,饱食雌性若虫体重平均增加33.49倍.雌性若虫蜕化期32.5(30~36)d;雄性若虫蜕化期33.49(33~36)d,雌性若虫和雄性若虫的蜕化期天数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别.雄、雌性比例为1∶1.13.对各虫态躯体的大小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在室温27°±1.34℃,相对湿度86±2。56%,混合光照12-14小时的实验条件下,巴拉巴按蚊实验蚊株的发育和繁殖,结果如下: 1、发育时间(平均值,天):卵5.70±1.65,幼虫8.63±1.46,蛹2.16±0.29。成虫前期,雌性11.24±1.73、雄性10.75±1.68,整个发育过程15.25±2.86。 2、存活(平均值):成虫前各期存活率(%),卵67.82±21.39、幼虫78.47±19.62、蛹79.89±12.35。成蚊寿命(自雌蚊交配后计,天)雌性最高50,平均25.63±1.82;雄性最高24,平均13.56±5.10天。 3、生殖(平均值):交配雌蚊第1次产卵日龄2.94±0.33,最未次日龄28.72±2.86,最高产卵高峰日龄19.2±6.84,一生中总产卵日期26.25±2.48天,共产13.71±9.34次,每蚊产卵数296.60±24.84个。雌蚊逐日产卵呈不规则的曲线,最高峰趋近于生殖的末期。  相似文献   

6.
在中华按蚊实验种群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1983年7~8月,在河南省郑州祭城乡西湖庄村的稻田和水塘内进行了中华按蚊自然种群动力学的研究。生殖、存活和数量变动规律是其中的一个方面。通过该项研究,求得自然条件下该地区中华按蚊种群动态数据如下: 1.产卵周期平均为2.5天,最短者为2天,最长者为3.375天。2.蚊群当黄昏活动高峰后和黎明时各出现一次产卵高峰。3.产卵数最高值为400个/次/只,最低值为4个/次/只。平均产卵数七月份为96个/次/只,八月份为73个/次/只。4.成蚊前期平均发育历期七月份为14.1667天,八月份为13.3167天。5.羽化到吸血的平均时间为1.0078天。6.成蚊平均寿命七月份为4.6538天,八月份为4.9253天。七、八月份雌性成蚊中寿命超过12天者约占千分之七。这些成蚊具有传疟的危险性。根据未产卵蚊和经产蚊比率变化,推断出六、八两月内种群数量各出现一次高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亚致死量白纹伊蚊浓核病毒-3(AalDV-3)感染对白纹伊蚊吸血与生殖的影响。方法用低于半数致死量浓度(107copies/mL)的AalDV-3感染白纹伊蚊雌性成虫,统计感染组与对照组蚊虫的吸血率与吸血量,比较雌性饱血后产卵数与卵的孵化率以及雌蚊存活率的差异。结果 AalDV-3感染组吸血率为(70.67±8.08)%,平均吸血量(1.68±0.26)mg,平均产卵量为(43.00±8.84)粒/只,孵化率为(31.33±3.57)%;而对照组白纹伊蚊吸血率为(87.33±3.06)%,吸血量(2.10±0.27)mg,产卵量(69.53±10.69)粒/只,孵化率(51.00±3.61)%。与对照组相比,AalDV-3感染组白纹伊蚊的吸血率、平均吸血量、平均产卵量和孵化率均明显下降(P0.05)。感染组雌蚊幸存率为(48.67±3.21)%,也低于对照组幸存率[(67.33±3.06)%,(P0.05)]。结论 AalDV-3感染可降低白纹伊蚊吸血率、产卵率、孵化率和存活率,具有潜在的生物防制价值。  相似文献   

8.
郑州中华按蚊自然种群生殖、存活和种群繁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郑州地区自然界中华按蚊生殖、存活和种群变动规律,获取各项参数值以制定经济有效的防疟措施。方法:以实验研究为基础,以郑州郊区祭城乡西湖庄村的池塘和稻田为实验区,对中华按蚊的生殖、存活及数量变动进行观察。结果:获得自然界中华按蚊的参数值如下:生殖营养周期为2~3.375 d,平均为2.5 d;每d有两次产卵高峰,分别为黎明和夜晚活动高峰后;最大产卵数为400个/粒,最小产卵数为4个/粒;7月份和8月份每只雌蚊平均产卵量分别为96/次和73/次,平均成蚊前期历期分别为14.166 7 d和13.316 7 d,平均成蚊寿命分别为3.929 3 d和6.234 4 d;从羽化到吸血的平均时间为1.007 8 d;只有0.7%的雌蚊寿命超过12 d。结论:中华按蚊具有极大的疟疾传播能力,在每年7月份和8月份各出现一次高峰。  相似文献   

9.
剪去雌蚊全部触角和一半触角后,其吸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分别为31.4%、47.6%和91.3%。将雌蚊触角全部剪除,一半剪除,雄蚊触角全部剪除后,让其与正常的雄蚊或雌蚊交配、产卵,观察其卵的孵化率分别为20.82%、54.57%和71.81%,而对照组为99.10%,各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雌蚊触角剪除后,让其在不同的水体中选择产卵,结果和对照组没有多大差别。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对鳞喙白蛉及孙氏白蛉的生活史进行了观察。鳞喙白蛉的雌蛉产卵数平均为79.1个,蛉卵孵化率平均为72.9%。在温度为24°~28℃时,从卵发育至成蛉所需时间平均为29.9天。蛹的羽化率平均为90.4%,雌、雄蛉的性比例为1.16∶1。孙氏白蛉雌蛉产卵数平均为32.8个。在温度为22°~28℃时,从卵发育至成蛉所需的时间平均为37.9天。羽化的成蛉,雌与雄之比为1.2∶1。  相似文献   

11.
不同性别,日龄大小,产卵与否等生理状态的淡色库蚊对奋斗呐,溴氰菊酯敏感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雄蚊,高龄蚊与经产蚊比雌蚊、早龄蚊及未经产蚊敏感,吸血蚊与同龄未吸血蚊的敏感性没有明显差异,提示受试蚊虫的性别,生理状态对奋斗呐、溴氰菊酯的敏感性测定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结果表明淡色库蚊对奋斗呐与溴氰菊酯的敏感性也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2.
安汶巨蚊生物学的实验室进一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恒温恒湿条件下,观察并研究了安汶巨蚊(Toxorhynchites amboinensis)的某些生物学特性。该蚊发育历期:卵2天幼虫11—12天、蛹期5天。该蚊幼虫每天捕食35条白纹伊蚊(Ae.albopictus)幼虫;随食量减少该蚊幼虫期延长,最长可达80天:成蚊羽化后第八天产卵,平均每天产11粒;雌蚊寿命40天,雄蛇95天;雌雄性比例为1:1.5(♀:♂1:1.5)。  相似文献   

13.
凉山按蚊采自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嗜人按蚊采自四川省双流县,系实验室驯化品系。按 Baker 等(1962)描述的方法进行人工诱导交配。交配后将雌蚊单个置入有湿滤纸的青霉素小瓶内,再让其反复吸血,使产卵并计数。实验室常规饲养,一部份幼虫按  相似文献   

14.
春季灭蚊     
春回大地,气温转暖,越冬蚊慢慢苏醒,开始活动后,便寻找血源进行吸血。吸血后卵巢才能发育,如不吸血,卵巢就不能产卵和延续后代了。越冬蚊飞离越冬场所后,多数到牲畜棚圈和人的住房去吸血,所以可对牲畜棚圈、畜体和人的住房进行药物喷洒,以消灭越冬残存的母蚊。春季越冬蚊产卵大部在畜房棚圈和居民区周围300~400米以内的小面积浅水中,据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郑州中华按蚊种群生殖,存活的规律。方法:实验得出郑州中华按蚊的年龄特征存活率和产雌率,建立生命表,分析该蚊实验种群的动态变化。结果:郑州中华按蚊成蚊前期的各期发育历期:卵为2.102 6 d,幼虫期为10.875 0 d,蛹为2.011 3 d,成蚊前期为14.988 9 d。成蚊前期各期存活率:卵为83.251 3%,幼虫为92.189 7%,蛹为95.573 5%。郑州中华按蚊的性别比为1.058:1,平均寿命雌雄分别为13.155 4 d和6.573 5 d,预期寿命雌雄分别为13.828 8 d和8.329 2 d,最长寿命雌雄分别为32.000 0 d和14.O00 0 d。郑州中华按蚊的产卵特性:羽化到第1次产卵的时间为2.570 O d,最大产卵年龄为30.000 O d,每雌平均产卵数为19.084 3个/d,每雌平均产卵总数为515.276 O个。根据以上数据,绘制了该蚊各年龄特征存活率和产雌率的曲线图,编制了雌、雄中华按蚊生命表。结论:郑州中华按蚊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确立,为该蚊种群数量的预测预报和确立预防管理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环境温度对按蚊传疟能力的影响,并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温度下斯氏按蚊天然免疫关键分子TEP1转录水平,初步探讨相关分子机制,为气候变化对疟疾传播和流行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本研究利用斯氏按蚊-约氏疟原虫动物模型,分别在24 ℃和28 ℃的环境温度下利用约氏疟原虫感染斯氏按蚊,感染后9 d解剖蚊中肠,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疟原虫卵囊发育情况并计数,比较不同温度条件下疟原虫感染率和感染度。然后,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不同温度条件下,感染前后不同时间点的斯氏按蚊TEP1分子的转录水平。 结果 在24 ℃的环境温度下,斯氏按蚊的感染率为91.7%,感染度为(403.9 ± 37.09)个/蚊。在28 ℃的环境温度下,斯氏按蚊的感染率为38.8%,感染度为(38.63 ± 13.91)个/蚊。24 ℃组的按蚊感染率和感染度均显著高于28 ℃组(P<0.001)。于吸血感染当天但尚未吸血时和吸血感染疟原虫后的第5天、第7天及第9天,斯氏按蚊的TEP1转录水平在28 ℃的条件下均高于24 ℃,提示斯氏按蚊TEP1参与的感染前基础免疫力和疟原虫感染中后期的免疫杀伤力28 ℃组均高于24 ℃组。结论 环境温度对按蚊传疟能力的影响较大,24 ℃较28 ℃的环境更适宜于约氏疟原虫感染斯氏按蚊;TEP1参与的天然免疫反应可能是温度对按蚊传疟能力影响的原因和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寻储存白纹伊蚊卵的最佳温湿度和简便有效的蚊卵储存方法,为大规模生产节约成本。方法在湿度为30%~35%,温度为21、27和33℃的条件下,观察实验室饲养的三重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白纹伊蚊(简称HC蚊)产卵后7和14 d的卵孵化率;在温度为27℃,产卵纸相对湿度为30%~35%、15%~20%和0%~5%的条件下,观察实验室饲养的HC蚊产卵后7和14 d的卵孵化率;最后测试盖上保鲜膜,保持温度为27℃,产卵纸相对湿度为15%~20%的条件下,HC蚊在产卵后7、14、21、28、35、42、49和56 d的孵化率。结果温度在21、27和33℃的条件下,蚊卵孵化率无明显降低;在产卵纸相对湿度为0%~5%的条件下,孵化率在14 d时有明显降低。把卵放在一次性杯子里,温度27℃,盖上保鲜膜,保持产卵纸相对湿度为15%~20%,白纹伊蚊卵孵化率在35 d时无明显变化。结论保持温度27℃,产卵纸相对湿度15%~20%,能够维持HC蚊卵在1个月内孵化率不降低,此方法可作为一种简便有效的储存白纹伊蚊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保幼激素(JH)亦是昆虫成虫体内一种重要激素,在雌蚊体内起着重要作用。到目前为止,已有许多方法检测出 JHⅢ是蚊体内主要激素,JH 对成蚊交配行为有影响,同时,JH 对库蚊的叮咬吸血行为也有作用。在蚊虫生殖过程中,JH 不仅对雌蚊卵黄原蛋白合成前期的卵泡发育起调节作用,而且也参与吸血后卵黄原蛋白合成的调节。JH 对再次生殖周期也起调节作用。另外,JH 是雌蚊生殖滞育的内在性因素,滞育蚊体内缺乏 JH。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有效阻止蚊虫的叮咬是预防蚊虫传播类疾病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旨在较系统地观察影响按蚊吸血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首先确定按蚊50%吸血率并作为评判按蚊吸血效率的标准;然后系统观察环境温度、时间周期、蚊龄、鼠龄以及疟原虫感染等因素对按蚊吸血效率的影响。结果按蚊完成50%吸血率的时间为7.8 min,饥饿状态和早期蚊龄(2~8日蚊)是促进按蚊吸血的自身因素;相对低温(21℃)和夜间时段(20时~凌晨2时)是利于按蚊吸血的环境因素,幼鼠和疟原虫感染的小鼠是提高按蚊吸血的宿主因素,其中疟原虫、宿主的贫血和体温变化并非促进按蚊吸血的直接因素。结论影响按蚊叮咬宿主的因素较为复杂,不但受按蚊饥饿状态、蚊龄等内在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外界温度、时间节律、鼠龄及其感染状况的影响。这可为有效预防蚊虫叮咬措施的制定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开展对云南微小按蚊遗传多态性与传疟作用的研究需建立实验室品系。将羽化后4d成蚊进行自然交配试验,结果550只雌蚊产卵1192枚,平均2.17枚;孵化、化蛹、羽化率分别为63.51%、62.48%、87.53%,获第1代自然交配繁殖成蚊414只。然后采用人工交配与自然交配繁殖同龄成蚊混合驯化观察3代,产卵从最初的平均2.17枚提高到9.22枚;孵化率也从63.51%上升到92.67%。实验表明此法是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驯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