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内科学   17篇
综合类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以吡喹酮和吡喹酮与左旋咪唑合并使用,对大鼠的华枝睾吸虫感染及大鼠和犬的肺吸虫感染进行了疗效观察。所用吡喹酮和左旋咪唑均为纯粉剂。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蚊媒和宿主之间的关系,阐明蚊媒疾病的流行病学,作者于1970年在希腊农村用环状沉淀试验对萨卡洛按蚊的吸血习性及吸血次数进行了研究。共设5处捕蚊点,代表3个不同的类型。2处是牛棚,一个在村内,另一个距人房500米处;1处是村内的人房,其附近有动物棚;另在两处牛棚附近挖了两个地窖。将各处按蚊的胃血分别涂抹在滤纸上,干后送至实验室,每个血涂抹用0.5毫升生理盐水浸泡,用  相似文献   
3.
吡喹酮对多种扁形动物门的寄生虫均有良好的杀虫作用。近年来国内研究证明该药驱治姜片虫的效果也很好。关于姜片虫在人体内受本药作用后光镜下形态学的变化,沈一平(1981)已有报告。本文报道用扫描电镜观察的结果。 姜片虫病人顿服吡喹酮10mg/kg,约12小时  相似文献   
4.
小鼠初次和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皮肤内的细胞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正常和慢性感染鼠,经耳廓皮肤分别初次和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15b后,慢性感染鼠皮肤内的嗜酸粒细胞(EOS)较初次感染鼠明显增加.两组鼠炎症细胞在童虫附近或包围完整及解体的童虫,形成粒细胞性微脓肿。超微结构显示,扁平的EOS紧贴童虫表面,并脱颗粒。粘附处局部皮层可见破坏现象。中性粒细胞(NEU)的粘附不如EOS紧密,未见脱颗粒现象,童虫皮层完整。结果提示,EOS是对日本血吸虫皮肤期童虫有效的杀伤细胞.  相似文献   
5.
在一地区,评价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效果,通常是用寄生虫学方法检查该地区人群  相似文献   
6.
布氏姜片吸虫成虫及虫卵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虫的扫描电镜研究,以血吸虫、肝片形吸虫及肺吸虫的报道较多。本文报告对布氏姜片吸虫成虫及虫卵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虫体采自肉类联合加工厂自然感染的猪肠。虫体取出后,立即用生理盐水清洗。虫体及清洗液中的虫卵,按扫描电镜标本制作常规制成标本,用日立S-450扫描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7.
中华白蛉为我国黑热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关于其幼虫的形态,早于1927年Patton等曾进行过简略的描述;何凯增等(1956)对该蛉作了较为详细的观察。丁绍铎等(1982)进一步指出,中华白蛉幼虫腹部背面的点状微小鬃毛具有分类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用干血滴与棘球蚴液致敏的红细胞作间接血凝试验诊断棘球蚴病,取得了良好的结果。自患者手指取血0. 2毫升,滴在普通纸或绘图透明纸上,晾干即成干血滴置冰箱(4℃)中保存备用,同时并按常规方法取血,分离血清用作对照。将绵羊红细胞用1:20,000的鞣酸处理后,并用人或羊的棘球蚴液致敏,即成致敏红细胞。  相似文献   
9.
驱避剂为什么会对蚊虫有驱避作用?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了解雌蚊是如何停落在温血动物身上吸血的,然后再进一步观察在驱避剂存在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变化。一般认为,蚊虫“喜欢”由宿主发出的某种气味,而“厌恶”驱避剂的气味,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根据实验观察,蚊笼中的雌蚊,在无干扰的情况下,除了一些偶然的飞动之外,大都是停息在笼壁上。Daykin为了探索蚊虫偶然飞动的秘密,他放了100余只蚊虫在笼中,等它们都停息之后,记录在一定时间内蚊虫再飞动的数目。  相似文献   
10.
江苏白蛉和贝氏司蛉的生活史和某些生态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布在东洋区内的江苏白蛉及贝氏司蛉的生活史和某些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并与分布在旧北区内的中华白蛉、鳞喙司蛉和孙氏司蛉的生活史做了对比。实验证明生活史的长短取决于蛉种与属别无关,分布在东洋区内的蛉种较分布在旧北区的蛉种发育为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