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的CT及X线胸片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患者的CT及胸资料,所有患者均依照目前通用的ABPA诊断标准做出诊断。结果:8例ABPA患者的胸片中7例发作期见游走性浸润影,3例有局限性肺不张,7例见支气管扩张,5例合并牙膏样、树枝样或指套样阴影。CT显示8例患者均有囊状支气管扩张并支气管黏液栓形成及以树芽征为主要表现的小叶中心结节形成。3例患者有段或叶的实变、不张。结论: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的CT及胸片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  相似文献   

2.
陈国平  仲建全   《放射学实践》2013,28(8):840-842
目的:探讨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患者胸部X线和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临床确诊的ABPA患者的胸部X线及CT资料。结果:胸部X线表现多种多样,同一个病例可有多种表现:片状及结节状游走性浸润影3例,结节状类似肉芽肿性阴影2例,局限性肺不张2例,支气管柱状或囊状扩张6例,"牙膏样"或树枝样阴影3例。胸部CT表现亦多种多样:中央型支气管扩张并支气管内粘液栓形成6例,其中2例支气管扩张表现为平行的轨道状,1例表象为静脉曲张状,4例支气管内粘液栓表现为结节状高密度影。4例有肺段或肺叶的实变,2例有部分肺不张,2例有肿块影。10例患者上叶均有病灶,其中5例位于右肺上叶。结论:ABPA影像学表现为一过性肺浸润和中心性支气管扩张为主要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能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对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的认识和诊断准确率.方法 分析2014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10例ABPA的胸部CT表现.结果 10例患者均见双侧支气管扩张及高密度粘液栓填充,呈囊柱状、牙膏样、指套样改变,9例为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其中2例为中心及外周支气管均受累,7例表现为外周支气管扩张,3例可见实变内伴空洞形成,2例扩张支气管周围见树芽征,2例伴有纵隔及两肺门淋巴结增大,3例可见胸膜增厚,1例可见少量胸腔积液.结论 对于CT表现为中心支气管扩张,扩张管腔内高密度粘液栓,周边支气管相对正常的影像征象,结合临床提供的病史、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要考虑到ABPA的可能,避免误诊误判.  相似文献   

4.
肺腺癌经支气管肺转移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认识肺腺癌经支气管播散肺转移的CT表现和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为腺癌或细支气管肺泡癌经支气管肺转移患者的CT表现,重点关注病变的发展特点。结果15例肺癌患者在CT上原发病灶均为实变型肺癌,在同侧或对侧肺内出现多发性、与支气管分布有明确相关的病灶,胸膜不受累。在初诊的CT上表现为小叶中心性结节5例、树芽征7例、腺泡结节2例、磨玻璃影10例和实变13例,其中5例仅有小叶中心结节(单一型),10例为多种形态病变共存(复合型),曾全部被误诊为结核或炎症,经抗结核或抗炎治疗无效。在平均4个月的CT随访中,单一型转移者进展缓慢,结节融合形成边界相对清晰的实变影;初诊为复合型的病变恶化较快。结论肺腺癌经支气管转移的CT表现有一定规律,但诊断仍须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以区别于结核和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的影像学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病理证实的5例ABPA患者的影像表现。结果5例均有中心性支气管扩张,扩张的支气管内见高密度黏液栓,双侧肺野内见磨玻璃影、不均匀斑片状实变影及树芽征。结论ABPACT表现具有特征性,对其CT表现的认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患者的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放射科确诊的22例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总结ABPA的CT表现特征。结果22例患者经过CT检查均存在明显浸润影,均发现支气管扩张和/或支气管黏液栓形成,以上肺野多见,其中分布在上叶及下叶背段11例,占50.00%(11/22);中叶4例,占18.18%(4/22);下叶基底段5例,占22.73%(5/22);整个肺野散在分布2例,占9.09%(2/22)。CT值约85~105HU。以85~90HU多见。结论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的CT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一般能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树芽征在诊断支气管肺疾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树芽征”(tree-in-bud sign)是常见的胸部CT征象,在胸部CT表现为小叶中央型结节影和与之相连的数条线形分支影,多分布在胸膜下3~5mm肺野内,直径2~4mm[1]。“树芽征”与次级肺小叶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有关。终末细支气管位于次级肺小叶的核心,直径<1mm,正常情况下CT或HRCT不显影。病理状态下,细支气管扩张、管壁增厚或者管腔阻塞,HRCT则表现为小叶中央型结节和线形分支影,即“树芽征”。“树芽征”最初被用于描述结核感染沿支气管播散时的CT表现(图1),但在过去的几年里,人们逐渐意识到“树芽征”并非为结核感染独有,凡是累及小气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胸部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资料,分析肺内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及肺外影像表现。结果:22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中,15例肺内病变表现为大叶性肺炎,5例表现为斑片结节,2例表现为支气管肺炎,常见伴随征象包括:小叶间隔增厚(12例)、小叶内网状影(11例)、铺路石征(6例),少数可见晕征(3例)、反晕征(1例)、小叶中心性结节(1例)、支气管壁增厚(2例)、支气管牵引性扩张(1例)。所有病变均未见坏死或空洞。肺内病变分布:累及单肺19例,双肺3例;累及上肺区6例,下肺区13例,上、下肺区同时受累3例;外周分布12例,支气管血管周围分布4例,弥漫分布6例。10例合并胸腔积液,3例伴纵隔淋巴结增大。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影像表现以大叶性肺炎最多见,典型者表现为斑片状实变伴空气支气管征,多合并磨玻璃密度影,常伴小叶间隔增厚、小叶内网状影及铺路石征等间质受累表现,可见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增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患者的胸部HRCT的影像特点。结果5例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患者的胸部HRCT均可见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其中1例可见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合并外周支气管扩张。5例均为双侧肺受累,上叶支气管扩张共累及10个肺叶,中叶(或舌叶)支气管扩张共累及8个肺叶,下叶支气管扩张共累及10个肺叶。2例为静脉曲张状、囊状、柱状支气管扩张混合型,2例为囊状和静脉曲张状扩张混合型,1例为囊状支气管扩张。5例患者的扩张支气管内见黏液嵌塞,形成指套样,牙膏状改变,其中2例为稍高密度;3例可见肺实变,2例可见树芽征,1例合并肺纤维化,1例合并肺淋巴结肿大,1例合并胸膜增厚。结论对于具有长期哮喘病史的患者,如HRCT显示有中央支气管扩张,尤其是扩张支气管腔内黏液嵌塞,且较高软组织密度影时,应考虑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分析支气管侵袭性肺曲菌病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探讨HRCT在该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30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CT导引下穿刺活检或痰培养证实的支气管侵袭性肺曲菌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所有HRCT图像均经2位经验丰富的胸部影像学主任医师阅片并分析总结其征象.结果 30例患者,19例具有多种CT征象,其中树芽征8例,支气管狭窄6例,支气管扩张8例,磨玻璃样密度灶(GGO)8例,腺泡结节10例,结节灶12例,腺泡结节灶伴有晕征4例,结节灶伴有晕征9例,空洞10例.11例具有单一CT征象,树芽征2例,支气管扩张2例,GGO 1例,腺泡结节2例,结节灶伴有晕征2例,空洞2例.30例病例中各征象出现率为:树芽征33.3%,支气管狭窄20%,支气管扩张33.3%,磨玻璃影30%,腺泡结节40%,结节灶46.6%,晕征53.3%,空洞40%.结论 支气管侵袭性肺曲菌病HRCT的主要征象是树芽征、支气管管腔狭窄或扩张,肺内见磨玻璃影、腺泡结节、结节灶,空洞,结节及空洞周围有晕征.支气管扩张合并树芽征、腺泡结节及晕征对诊断本病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反晕征为主要CT表现的继发性肺结核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此类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临床证实的以反晕征为主要CT表现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12例,结合相关文献,对其影像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共发现反晕征病灶97个:上叶63个(以尖、后段为主),下叶背段19个,其余肺叶、肺段15个;1例单发,其余11例多发。CT或HRCT表现:12例均见反晕征,呈类圆形、边界较清,内见结节、树芽征,外环不光滑。病灶周围可见卫星灶和其他间质性改变,包括:小叶内网格状阴影(12/12)、微结节(12/12)、树芽征(10/12)、小叶间隔增厚(7/12)、细支气管壁增厚(6/12)和磨玻璃样密度影(5/12)。伴随征象:空洞1例(痰菌阳性),胸腔积液2例,实变3例,胸膜受累3例,钙化4例。结论以反晕征为主要CT表现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影像学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可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合并肺毛霉菌病的胸部影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艾滋病(MDS)合并肺毛霉菌病的胸部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艾滋病合并肺毛霉菌病的X线胸片+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表现.结果 13例患者X线胸片中5例出现肺内浸润性病灶,7例呈网织纹理,4例见胸腔积液,4例出现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3例见粟粒病变,3例见结节状肿块影,2例呈磨玻璃密度影(GGO),2例见肺气囊,内含结节的空洞、胸膜增厚、心包积液及局限性气胸各1例.13例患者HRCT发现7例见纵隔淋巴结增大,7例见小叶间隔增厚,6例出现肺内浸润性病灶,5例见粟粒病变(其中1例可见胸膜下小结节),4例见胸腔积液,3例见结节状肿块影,可见GGO、多发肺气囊及树芽征各2例,空洞(内含结节的空洞)、胸膜增厚、局段支气管扩张、心包积液及局限性气胸各1例.结论 AIDS合并肺毛霉菌病常见的胸部影像表现为:肺粟粒病变、纵隔淋巴结增大、网织纹理(小叶间隔增厚)、肺内多发的浸润性病灶、胸腔积液及结节状肿块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艾滋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胸部CT扫描资料。结果:病变主要位于肺外周、胸膜下或沿支气管分布,双肺散在或弥漫分布6例,局限性病灶8例,其中病灶位于肺下叶和/或中叶(舌叶)7例,右上叶4例,左上叶(除舌叶)1例。病灶呈大小不等结节影6例,单发类圆形肿块影2例,以空洞为主的病灶4例,小片状或大片状融合实变影5例,网结状影2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3例,少量胸腔积液1例,高分辨力CT扫描显示树芽征3例。结论: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各异,主要表现为肺叶外周单发或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结节伴或不伴空洞影、小片状或大片状实变影、网结状影及"树芽征",艾滋病患者CT扫描一旦出现此类征象,应高度警惕伴有真菌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部卡波西肉瘤的CT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艾滋病合并肺部卡波西肉瘤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表现。结果:19例艾滋病合并肺部卡波西肉瘤患者中,发现双肺内多发结节影16例,多发斑片状实变影8例;其中肺内结节影均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双肺支气管血管束增厚9例,同时合并小叶间隔增厚。纵隔淋巴结肿大10例,9例发现少量胸水,均累及双侧胸腔。19例患者均未发现病变累及段以上支气管内壁。17例患者发现卡波西肉瘤时,体内CD4+ 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100个/UL。结论:艾滋病合并肺部卡波西肉瘤患者胸部CT表现以双肺各叶多发结节影和斑片状实变影多见,肺内结节影多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斑片状实变影形态多不规则,类似火焰状为其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及各种三维重组技术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肺结核病例145例,全部病例行螺旋CT扫描,针对不同病例行CTVE、MPR及CPR等不同类型三维重组。结果螺旋CT(尤其是HRCT)能够显示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结核空洞、干酪肺炎、粟粒结节、支气管播散、支气管结核、淋巴结肿大和钙化等肺结核的不同表现。螺旋CT诊断正确率为96.6%,结合各种三维重组方式后,诊断正确率99.31%。结论螺旋CT结合各种三维重组法能够对肺结核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实验室检查确诊的60例NTM肺病的CT表现。结果:NTM肺病的主要CT表现分为三型:①支气管扩张合并细支气管炎型(35例,35/60,占58.3%),支气管扩张均为柱状,同一肺叶均可见细支气管炎(即小结节和树芽征)。支气管扩张最常见于右肺中叶及左舌叶,均为24例(24/35),小结节灶最常见于左肺下叶(33例,33/35),树芽征最常见于右肺上叶(22例,22/35)。8例(8/35)患者合并空洞。②结核相似型(23例,23/60,占38.3%),主要CT表现为斑片状、片状、斑点状、结节状及索条状影,多种形态混合存在,伴空洞者16例(16/23),空洞数共44个,多发空洞10例(10/16),最常见于左肺上叶(10个)。伴支气管扩张者8例(8/23),均为柱状支气管扩张。树芽征4例(4/23)。肺不张4例(4/23),其内均可见柱状支气管扩张,胸膜增厚2例(2/23),单侧胸腔积液2例(2/23)。③混合型:1例右肺中叶大片状实变影,右肺下叶巨大肺大泡并感染;1例双肺多发大小不等小结节状影,边缘清楚,右肺上叶不张伴柱状支气管扩张及不规则空洞。结论:NTM肺病以柱状支气管扩张和细支气管炎表现为主要征象,其次类似于继发性肺结核表现,少数患者表现为其它征象,如大片状实变、多发结节灶。MSCT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肺继发性淋巴瘤的CT诊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分析肺继发性淋巴瘤的CT和HRCT表现特点 ,表现类型以及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 2 4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肺继发性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 肺继发性淋巴瘤的CT表现主要包括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单发和多发结节、肿块样实变及渗出性改变等 5种形式 ,分为肺炎肺泡、结节、支气管血管淋巴管、粟粒和混合型等 5种类型 ,其中混合型最多见 (Ρ <0 .0 5 )。HRCT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不规则增粗、肺小叶内结节和实变、肺小叶核增粗和间隔增厚、毛玻璃样改变及囊性变等 7种形式 ,肺内病变分布以双侧、下叶多见 (Ρ <0 .0 5 )。结论 多种表现形式并存是肺继发性淋巴瘤CT表现的重要特点 ,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高分辨CT诊断囊性纤维化成人中非结核性分枝杆菌(NTM)感染的准确性。方法对27例痰培养证实为非结核性分枝杆菌感染(NTM+)的囊性纤维化病人进行高分辨CT检查。选取27例年龄、性别、呼吸状况匹配,但无非结核性分枝杆菌感染(NTM-)的囊性纤维化病人作为对照组。两位阅片者采用随机盲法按照改良的Bhalla评分标准对所有影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NTM+组与NTM-组病人在支气管扩张[45%(1.8/4)与35%(1.4/4),P=0.029]、肺泡塌陷/实变[33%(1.3/3)与15%(0.6/3)]、树芽征/小叶中心结节[43%(1.7/3)与25%(1.0/3),P=0.002]等方面以及总的CT评分[56%(18.4/33)和46%(15.2/33),P=0.002]的严重程度都存在明显差异。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MI)、支气管壁增厚、肺泡塌陷/实变和树芽征/小叶中心结节可预测NTM的发生(R2=0.43)。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9,P<0.0001。结论在成年囊性纤维化病人中,高分辨CT上发现7个或7个以上支气管肺段出现树芽征或小叶中心结节时,应高度怀疑NTM感染。  相似文献   

19.
"树芽征"的CT表现及其相关疾病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树芽征”(tree in bud ,TIB)是指病变累及细支气管时 ,由于炎性渗出物或分泌物堵塞细支气管 ,CT表现为小叶中心分枝状线影和与其相连的细支气管横断面结节影 ,状如春天里挂满枝芽的“树” ,即“树芽征”。是细支气管扩张、阻塞的特征影像之一。由Im等 1993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癌性淋巴管炎(PLC)高分辨率CT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经临床病理和随访证实8例肺癌性淋巴管炎的肺部HR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中,PLC的HRCT影像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周围间质不规则形及串珠状增厚5例,小叶间隔增厚,呈网格状改变5例,小结节状影沿胸膜下间质、小叶间隔、支气管血管束蔓延6例,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4例,胸腔积液4例;胸椎椎体及附件溶骨性破坏2例。结论小叶间隔结节状增厚是PLC较为特征性CT表现。HRCT对PLC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