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均给予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口服辛伐他汀稳定斑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另外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脂微球10μg+0.9%氯化钠100 m L静点,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30 mg口服,3次/d。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无痛行走距离、最大行走距离、踝臂指数(ABI)、下肢动脉血管彩超(峰值流速、血流量变化)、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显著高于对照组(78%)(P0.05);观察组治疗后无痛行走距离、最大行走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踝臂指数(AB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股浅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峰值流速及血流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效果显著,对改善患者下肢血流量、提高踝臂指数以及降低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结合前列地尔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脂联素、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医院内分泌科74例DPN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中药足浴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扩张血管等治疗;中药足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中药足浴。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有效率、胫神经传导速度、血压(B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血清脂联素、IL-6、TNF-α等指标的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BP、FBG、Hb A1c、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胫神经传导速度、血清脂联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胫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快(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6.49%vs 70.27%,Z=-2.306,P=0.021);两组之间治疗后的BP、FBG、Hb A1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脂联素也较对照组增加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采用中药足浴结合前列地尔注射可较快缓解DPN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能显著改善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脂联素、IL-6、TNF-α的水平,提示其机制可能与显著抑制炎症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采用自拟益气通络汤治疗效果及对下肢动脉血管管径和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将本科85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掷币法予以分组,2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基础治疗,对照组42例接受西医硫辛酸治疗,观察组43例加用自拟益气通络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及下肢动脉血管管径及血流量。结果观察组FPg,2hPg,HbAlc、HOMA-I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股动脉、腘动脉及足背动脉血管管径、血流量及AB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自拟益气通络汤能显著扩张下肢动脉血管管径,增加动脉血流量,改善下肢动脉循环,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桃蛭通瘀片对糖尿病气虚络阻证患者下肢循环的临床干预作用。方法将119例糖尿病气虚络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维持原糖尿病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同时给予桃蛭通瘀片每次0.9 g,每日3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踝肱指数(ABI)、足趾血流速度、趾肱指数(TBI)、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双侧ABI较治疗前提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双侧TBI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双侧足趾微血管流速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对照组右侧流速减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足趾微血管流速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TNF-α较治疗前降低(P0.01);两组IL-6、TNF-α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蛭通瘀片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气虚络阻证患者的中医证候,改善下肢循环,同时可降低IL-6及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的证候积分、炎症指标、血管内径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入住本院内分泌科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10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1次/d;研究组在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15粒,口服,3次/d;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予血压、血糖以及血脂的常规对症治疗。治疗6个月后,对比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病人在治疗前、治疗后的临床证候积分、ABI、肿瘤坏死因子(TNF-α)、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血管内径的变化、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rs-CRP)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证候积分、IL-6、TNF-α、rs-CRP、ABI、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血管内径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研究组除了对TNF-α的改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其余对临床证候积分、IL-6、rs-CRP、ABI、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血管内径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43/50),优于对照组的72%(36/50,P0.05)。结论:对于早期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的治疗,复方丹参滴丸+阿司匹林口服治疗较阿司匹林的单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减少血管内膜增生从而防止血管狭窄,改善下肢供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4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及血清TNF-α的影响。方法:4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在一般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入壶,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疗程2周,对比治疗前后两组ba Pw V、ABI和血清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ba Pw V、ABI和血清TNF-α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患者的ba Pw V、ABI指数及血清TNF-α水平,改善周围供血供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糖尿病伴有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糖尿病健康教育及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内服中药及应用中药熏洗双足,连用1个月后进行疗效比较,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踝动脉-肱动脉血压比值(ABI)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9%,对照组为8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ABI值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联合中药足浴对改善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气阴两虚证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和白细胞介素(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给予前列腺素E1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刺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血糖水平、踝肱指数(ABI)、气阴两虚证评分、疗效、胫前动脉的收缩期峰速、血管搏动指数、阻力指数以及血清AFABP和IL-17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气阴两虚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B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5.6%)(P0.05);观察组患者胫前动脉的收缩期峰速、阻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管搏动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AFABP和IL-17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联合前列腺素E1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气阴两虚证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中医证候,增加下肢血流量,提高临床疗效,且可下调血清AFABP和IL-17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芒针深刺环跳穴辅以龙虎交战手法治疗慢性下肢缺血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7月—2019年6月石家庄市中医院治疗的100例慢性下肢缺血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芒针深刺环跳穴辅以龙虎交战手法治疗,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14 d。观察2组干预后临床症状评分、最大步行及无痛行走距离、踝肱指数(ABI)、足背动脉、腘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生活质量的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肢麻木评分、皮肤色泽评分、皮肤温度感评分及血管生存质量量表(VascuQOI)各维度(疼痛、其余症状、日常生活、社交活动、情感问题)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最大步行距离、无痛行走距离、ABI及足背动脉、腘动脉的血流量与血管内径均明显增加(P均<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5/50),对照组为72%(36/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芒针深刺环跳穴辅以龙虎交战手法治疗慢性下肢缺血性疼痛疗效确定,不仅可有效缓解下肢缺血性疼痛,改善下肢血液循环,还能提高最大步行及无痛行走距离,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足浴天香丹对冠心病患者炎性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将8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的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足浴天香丹治疗。治疗14 d后,观察检测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中医证侯疗效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61.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的ET、TNF-α、IL-6、INF-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各因子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PAF、FMD水平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PAF、FMD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足浴天香丹能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恢复血管内皮功能,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陕西中医》2017,(6):725-726
目的:探析耳穴压豆联合足浴对原发性肝癌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IL-6、TNF-α)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1.5~2mg,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耳穴压豆联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金铃子散足浴。对比两组血清中IL-6、TNF-α水平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明显降低,其中研究组的PSQI评分下降程度明显比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之后研究组血清TNF-α水平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足浴能够提升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调节IL-6的昼夜分泌、降低患者血清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亚高温辨证足浴对0级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0级糖尿病足患者分为干预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西医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亚高温中医辨证足浴治疗,每次30min,每日1次,持续3个月。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人活性氧(ROS)的表达量,并进行胫前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包括胫前动脉的收缩期峰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血管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ROS水平下降(P0.05),对照组PSV降低,PI增高(P0.05);干预组PSV及RI水平降低,EDV、PI及NO水平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治疗后PI及NO水平升高,PSV、RI及ROS水平降低(P0.05)。结论亚高温辨证足浴干预措施能升高0级糖尿病足患者血清NO水平,降低ROS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下肢动脉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四妙勇安汤联合法舒地尔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炎症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下肢ASO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40例予四妙勇安汤联合法舒地尔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动脉硬化指标[踝肱指数(ABI)、足背动脉血流量]、血液流细胞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A(IL-17A)、C反应蛋白(CRP)]、血栓素B2(TXB2)、前列腺素F1α(PGF1α)、跛行距离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00%)显著高于对照组(57.50%,P0.05)。治疗后2组ABI、足背动脉血流量、PGF1α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FIB、TNF-α、IL-6、IL-17A、CRP、TXB2均显著降低(P0.05),PT、APTT、跛行距离均显著延长(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变化更为显著(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妙勇安汤联合法舒地尔治疗下肢ASO,能够促进下肢局部微循环,抑制炎症反应,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或减轻其程度,进而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参芪活血汤联合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对患者下肢血管血流量及核因子-κB(NF-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2月~2020年7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3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66例。对照组给予α-硫辛酸治疗,观察组给予参芪活血汤联合α-硫辛酸治疗。记录两组中医症候积分、下肢血管血流量及NF-κB、VEGF、缺血修饰白蛋白(IM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率。结果治疗后进行组内比较发现,两组倦怠乏力、咽干口燥、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及头晕目眩积分均逐渐下降(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倦怠乏力、咽干口燥、腰膝酸软等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进行组内比较发现,两组NF-κB、VEGF、IMA、hs-CRP逐渐下降(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NF-κB、VEGF、IMA、hs-CRP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进行组内比较发现,两组股动脉、腘动脉及足背动脉的血流量均逐渐上升(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股动脉、腘动脉及足背动脉的血流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7.58%,与对照组的4.55%进行组间比较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活血汤联合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可降低NF-κB、VEGF、IMA、hs-CRP的表达水平,促进股动脉、腘动脉及足背动脉的血流量,减轻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及足浴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将36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予以糖尿病基础健康教育,饮食、运动疗法,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联合控制血糖,口服西洛他唑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药内服及中药足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间歇性跛行距离、ABI指数水平、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间歇性跛行距离、ABI指数水平、临床疗效较对照组均有差异,(P〈0.05或P〈0.01)。结论:中药内服及足浴可明显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间歇性跛行症状,提高ABI指数水平,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龙心素联合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将118例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龙心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脂、炎性因子、血管超声指标和足部温度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TG、TC、LDL-C、IL-12、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均0.05);2组治疗后HDL-C、IL-4、ABI、TBI、足部温度、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和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均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龙心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可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足浴联合低频脉冲治疗对糖尿病高危足病变患者足背动脉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糖尿病高危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足浴联合低频脉冲治疗。2组均治疗3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足背动脉血流和双下肢震动感觉阈值,并统计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58/60),对照组总有效率81.66%(49/6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TNF-α、CR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足背动脉血管管径、血管搏动指数、踝-肱指数均较本组治疗前增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双下肢震动感觉阈值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高危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对糖尿病足(DF)重度感染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对肠道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30例DF重度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5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连解毒汤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内径、血流量、峰值流速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变化;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和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 77%,对照组总有效率76. 9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 05)。2组治疗后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量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峰值流速较治疗前降低(P0. 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管内径、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ABI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 0. 05)。2组治疗后血清DAO和炎症因子CRP、ICAM-1及TNF-α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 0. 05)。结论黄连解毒汤治疗DF重度感染疗效显著,不仅能有效扩张患者的足背动脉,改善局部血液微循环,减轻炎症反应,还能改善肠黏膜通透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气虚络阻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疗效,以及对下肢循环指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96例气虚络阻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均予糖尿病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48例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补阳还五汤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变化,双侧下肢循环指标踝肱指数、足趾微血管流速及趾肱指数变化,以及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双侧踝肱指数、足趾微血管流速、趾肱指数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双侧足趾微血管流速、趾肱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双侧踝肱指数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TNF-α、IL-6、IL-8及hs-CRP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对照组治疗后IL-6、IL-8及hs-CRP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气虚络阻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能改善患者下肢循环,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滴丸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载脂蛋白M(Apolipoprotein M,Apo M)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1∶1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每次15粒,每日3次口服;疗程为1年。观察患者HbA1c、FPG、2hPG、TC、TG、HDL-C、LDL-C、血清FGF21、Apo M水平;测定踝/肱指数(ABI)及下肢血管动脉内径。结果:治疗前两组在HbA1c、FPG、2hPG、TC、TG、HDL-C、LDL-C、血清FGF21、Apo M水平;测定踝/肱指数(ABI)及下肢血管动脉内径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以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踝/肱指数(ABI)及下肢血管动脉内径,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患者体内FGF21及ApoM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