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例1,女,61岁。8年前因"口干、多饮、多食、多尿、体质量下降"查空腹血糖7.8 mmol/L,诊断为"糖尿病",长期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0.85 g/d+格列齐特80 mg/d"治疗,间断测血糖控制尚可。入院前2月,患者无明显诱因自觉上述症状加重,于入院前20 d测血压180/98 mmHg(1 mmHg=0.133 kPa),空腹血糖12.7 mmol/L,餐后2 h血糖18.4 mmol/L,尿白蛋白715 mg/L,给予口服"二甲双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血糖控制前后血胰岛素水平变化的研究,探讨初发Ⅱ型糖尿病患高血糖对胰岛功能的影响,推测其胰岛素敏感性。方法 对54例初发Ⅱ型糖尿病患按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分别对其血糖控制前后空腹及餐后二小时血清胰岛素值进行配对比较。结果 肥胖组血糖控制后空腹及餐后胰岛素值下降,非肥胖组血糖控制后空腹及餐后胰岛素无变化。结论 推测Ⅱ型糖尿病患患病初期血糖控制后主要表现为胰岛素敏感性增强,血糖控制对保护胰岛功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6例血糖控制欠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艾塞那肽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测定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体质量,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艾塞那肽治疗3个月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体质量均显著下降(P<0.05),胰岛功能改善;不良反应可耐受。结论艾塞那肽有明显降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改善胰岛功能的作用,同时能够明显降低体质量,是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有效且安全的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4.
曾建  陈晓军 《武警医学》2015,26(1):44-46
 目的 观察沙格列汀改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血压的效果, 并探讨其心血管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选取血糖控制不佳而血压控制平稳的T2DM 78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35例, 两组在原有口服药物基础上, 治疗组加用沙格列汀, 对照组增加原有药物剂量或加用其他降糖药。治疗3个月后,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及血压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餐后血糖(postprandial glucose, PPG)、HbA1c较前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收缩压(SBP)[ (133.9±16.5) mmHg vs (125.2±13.4) mmHg, P<0.01]、24 h平均收缩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125.2±11.7) mmHg vs(116.6±8.6)mmHg, P<0.01], 但对照组以上指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治疗组血压下降与空腹、餐后血糖及HbA1c下降均无关。结论 沙格列汀不仅能降低T2DM患者血糖, 而且对血压也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40例年龄大于70岁、病程大于5年、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组20例,甘精胰岛素每晚皮下注射1次,联合那格列奈餐前5分钟口服;B组:预混胰岛素组20例,预混胰岛素70/30早晚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P〈0.01),A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优于B组(P〈0.01),A组1例轻微低血糖,B组调整过程中出现8例低血糖。两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有较好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王瑾瑜 《航空航天医药》2012,(10):1214-1215
目的:探讨西安市城市居民体重指数(BMI)与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血压的关系。方法:统计西安市某街道社区居民952人的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 h血糖水平等指标,分析体重指数与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血压有关系。结果:体重指数与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血压有关系。体重指数异常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显著高于体重指数正常组空腹血糖水平。体重指数异常组血压水平显著高于体重指数正常组。结论:西安市城市居民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2 h血糖水平随体重指数的增加而增加,血压随体重指数的增加而增加。提示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管理+治疗,研究控制血糖的方法,以提高治疗达标率.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强化管理+治疗组)及对照组(普通治疗组),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量化饮食,量化运动,指导合理用药;对照组为药物治疗和一般性教育.观察两组治疗3个月病情控制与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体重指数、腰围、胆固醇呈明显下降趋势;自我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结论:强化管理+治疗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董威 《航空航天医药》2012,23(8):965-966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疗法治疗对伴有明显高血糖的初诊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是否达到蜜月期.方法:对48例空腹血糖>11.1 mmol/L的初诊T2DM患者进行胰岛素治疗,比较其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停药后的血糖情况.结果:治疗2~3个月后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达到良好控制,且逐渐停用胰岛素后不需服用任何药物.结论:对有明显高血糖的初诊T2DM患者短期用胰岛素治疗,可快速控制血糖,且停药后可诱发较长时间(1~5年)的蜜月期.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 ,60岁。患者于 1 986年确诊为糖尿病 ,平时用控制饮食治疗 ,未服任何降糖药 ,空腹血糖一般在 9~ 1 0 mmol/L,餐后 2 h血糖 8~ 1 2mmol/L,最高可达 1 3mmol。 1 996年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疼痛 ,因发作频繁 ,为进一步检查治疗 ,于 2 0 0 0 - 0 5- 1 9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 ,入院查体无异常发现。化验空腹血糖 8.5mmol/L,早餐后 2 h血糖 1 0 .4mmol/L,WBC 4.7× 1 0 9/L ,N0 .61 ,心电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超声心动图检查 :心尖部、室间隔及部分左室前壁运动幅度减弱。冠状动脉造影 ,发现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及第二对角…  相似文献   

10.
徐磊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4):458-459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61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以控制饮食、运动疗法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予瑞格列奈1mg餐前15min口服,每日3次。连续治疗12周。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变化,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7.1%,43.3%,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且较对照组明显(p(0.01或p(0.05)。未观察到药物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瑞格列奈可以有效控制血糖,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预混双相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2±1治疗方案)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安全性及对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入选的4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予门冬胰岛素30餐前皮下注射(2±1治疗方案)控制血糖26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FPC)、HBA1c和餐后2 h血糖(2 hPG)、餐后2 h C肽(2 h CP)、体重指数(BMI),并观察低血糖情况。结果:治疗后FPG、2hPG、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FPC、2hP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体重指数较前略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仅有3例患者出现轻度低血糖,治疗26周结束时,采用1 d 1次(早餐前或晚餐前)或1 d 2次(早晚餐前)或1 d 2次(三餐前)的各患者构成比分别为17.4%、58.7%、23.9%。结论: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2±1治疗方案)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是安全、有效的,能有效控制血糖和保护残存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8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0例)采用对症支持治疗联合一般护理,观察组(n=44例)在对照组治疗和一般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依从性及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按时服药、运动锻炼、饮食控制、戒除烟酒率、控制体重和血糖达标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体重指数、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DR治疗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对难治性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收治的难治性2型糖尿病患者28例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进行为期2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测定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结果血糖控制后,难治性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功能改善;丙二醛水平明显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控制能明显改善难治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4.
运动疗法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运动处方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改善其相关指标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实验组29例糖尿病患者,除常规药物治疗外,辅以运动疗法;对照组28例糖尿病患者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共观察治疗3个月.分别测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体重指数及血脂等指标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经综合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平均血糖及HBA1c、空腹胰岛素、体重指数及高密度脂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提示,运动锻炼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和相关指标的改善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5.
患者 女,20岁,未婚.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上腹痛3个月余,部位固定、无放射,伴恶心、呕吐、乏力、食欲减退.患者为3代内近亲结婚所产子,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检:颈部、腋窝及臀部有明显色素沉着.肝肋下可触及8 cm,质软,脾未触及.腹壁静脉曲张.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7.8 mmol/L,餐后2 h血糖7.5~11.1 mmol/L.空腹胰岛素9.3 U/L,餐后2 h胰岛素77.4 U/L,餐后3 h胰岛素47.8 U/L.胰岛素释放试验后3 h胰岛素增高,分泌高峰延迟.胰岛自身抗体检测胰岛细胞抗体(ICA)和胰岛素自身抗体(IAA)阴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Ⅱ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和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糖尿病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应用心理干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护理后的临床疗效(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体重指数)和自尊水平(Rosenberg自尊量表)。结果:护理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体重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体重指数比对照组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Rosenberg自尊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Rosenberg自尊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磷酸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胰岛素治疗至少8周的2型糖尿病患者20例,入选后测定身高、体重、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记录胰岛素用量。给予磷酸西格列汀100mg/d口服,并根据定期血糖监测情况适时调整胰岛素用量,经过4周联合治疗后,观察患者BMI、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的变化。结果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4周后,患者HbA1c、FBG显著降低(P〈0.01);2hBG明显降低(P〈0.05);胰岛素用量较前明显减少(P〈0.01);BMI较前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有明显疗效,且可以减少患者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风险,降低体重,无明显胃肠道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艾塞那肽与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将68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二甲双胍组35例,艾塞那肽组33例。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体重指数,以及血糖波动指标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的变化。结果 治疗12 周后,两组FBG、2 h PG、HbA1c、血糖波动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后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后三酰甘油(T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二甲双胍组(1.88±0.57)mmol/L,艾塞那肽组(1.58±0.21)mmol/L,相比二甲双胍组,艾塞那肽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体重指数艾塞那肽组治疗前体重(25.14±2.21)kg/m2,治疗后(23.16±1.46)kg/m2,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艾塞那肽与二甲双胍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控制血糖效果具有同等的疗效,艾塞那肽在降低三酰甘油及体重方面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改变胰岛素注射部位消除频发低血糖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6岁,因“发现血糖升高6年,反复意识丧失5年”于2009年11月入院。患者于2003年1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嗜睡,腹胀,体质量下降,查尿糖(++++)、尿酮体(++++),空腹血糖20.0mmol/L,餐后2h血糖28mmol/L,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常见非传染性流行病,每个患者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指南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是糖尿病长期控制达标的基石。作者介绍糖尿病患者的空腹、餐后高血糖或组合特点和血糖控制目标,以表格的形式概括降糖药物的基本特性和不同药物对空腹或餐后血糖的作用优劣。根据血糖升高特点和药物作用特性,更加合理地选用药物,尽可能在有效降糖的同时,使其不良反应最小化,实现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