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李辉  李荣成 《疾病监测》1998,13(2):45-49
乙肝免疫后9年,1183名1~9岁广西壮族儿童的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43.8%,从免后1岁的87.9%下降为37.1%,但HBsAg阳性率1.6%,未见随免疫年限延长而显著升高,疫苗保护率为88.6%。免疫后儿童HBsAg阳性89.1%归因于母亲HBsAg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乙肝疫苗免疫后9年不必加强免疫,只有采用高剂量免疫策略才能进一步降低HBsAg阳性率。  相似文献   

2.
乙肝免疫后9年,1183名1~9岁广西壮族儿童的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43.8%,从免后1岁的87.9%下降为37.1%,但HBsAg阳性率1.6%,未见随免疫年限延长而显著升高,疫苗保护率为88.6%。免疫后儿童HBsAg阳性89.1%归因于母亲HBsAg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乙肝疫苗免疫后9年不必加强免疫,只有采用高剂量免疫策略才能进一步降低HBsAg阳性率。  相似文献   

3.
669例非肝炎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给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乙肝病毒 (HBV)传播的有效方法。本文对本院2000年期间住院的669例已经接种了乙肝疫苗的非肝炎患儿进行抗 -HBs抗体检测 ,分析0~7岁各年龄儿童抗 -HBs抗体变化趋势 ,为是否对3~6岁以上儿童进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传染病医院 )2000年期间住院的669例0~7岁非肝炎患儿 (主要是菌痢 )。均有完整的乙肝疫苗接种记录材料 ,出生时初免 ,按10μg×3剂和0、1、6月程序接种乙肝疫苗。1.2方法空腹静脉采血3ml,分离血清…  相似文献   

4.
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联合乙肝疫苗能明显提高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 ,减少慢性HBV的感染率[1 ] 。为探讨最佳的给药剂量与方法 ,我们观察了两种方案的免疫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999年 1月~ 2 0 0 0年 1 1月在本院出生的、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 6 0名 ,随机分为 1、2组 ,每组 3 0名。所有婴儿在出生后 2 4h内注射 1支HBIG(每支含抗 -HBs 2 80IU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 ,其中第 2组婴儿在出生后半个月时再注射 1支HBIG(含抗 -HBs2 80IU)。所有婴儿从出生后 2 4h起按 0、1、6程序接种乙肝疫苗 …  相似文献   

5.
乙肝病毒(HBV)的抗原抗体系统(下称乙肝三系)中,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是HBV唯一的中和抗体,能使机体对HBV产生保护性免疫力。抗-HBs是机体受HBV表面抗原(HBsAg)刺激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笔者在1997年1月~1998年12月乙肝三系检测中发现的抗-HBs阳性结果,都同时伴有HBV其他免疫指标的阳性,其主要模式有四种。现报告如下。方法与结果一、标本来源569例抗-HBs阳性病例标本均来自我院。二、试剂来源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Bc-IgM的试剂盒均由…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对乙肝疫苗低应答和无应答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101名低、无应答儿童采用不同方案加强免疫,进行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观察,表明,对母亲HBsAg阳性的低、无应答婴幼儿采用注射分枝杆菌多糖与乙肝疫苗(30μg×3)联合应用,免后1年抗体阳转率可达90%左右;对母亲HBsAg阴性的低、无应答婴幼儿采用加强1支10μg乙肝疫苗,可使近一半婴幼儿产生抗-HBs。利用PCR检测低、无应答者的HBV-DNA,仅有3.85%为HBV感染者,母亲为HBsAg阳性者的无应答婴幼儿若不进行加强免疫,仍存在着HBV感染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2~6岁儿童乙肝疫苗免疫阳性率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红梅  邹霞  孙惠莉 《疾病监测》2000,15(7):259-261
新生儿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免疫 ,从1 991年开始在城市的全面实施至今已经九年。在免疫的儿童中 ,HBsAg的携带率有明显下降。为了解 2~ 6岁儿童普种乙肝疫苗的效果 ,于 1 999年 4月我们对华北石油综合九处幼儿园 2~ 6岁儿童进行了乙肝疫苗免疫情况的调查。对象与方法1 调查对象 :华北石油综合九处幼儿园的 2~ 6岁儿童 2 1 0人 ,在出生后均接受过乙肝疫苗全程免疫。2 调查方法 :所有受试者ALT检测用北京中生公司生产试剂盒 ,通过荷兰VIT半自动生化仪按说明书操作。HBsAg、抗 -HBs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试剂用洛阳…  相似文献   

8.
徐张汉  熊海平 《疾病监测》1997,12(3):118-120
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抗HBs持续时间的探讨江苏省南通市卫生防疫站(226006)徐张汉熊海平崔晓燕为了解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机体的免疫应答及抗HBs持续时间,我们对南通市城区接种乙肝疫苗0~5岁的部分婴幼儿抽样检测抗HBs、HBsAg和抗HBc,结...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流行区,做好预防工作是控制乙肝的根本措施,需进行两方面的工作:①非特异性预防:主要防止医源性感染,严格消毒管理制度,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器械一用一消;加强献血员和血制品的管理,严把“病从血入”关,防止输血后肝炎的发生;②特异性免疫预防:目前有两种制品,乙肝疫苗可提供主动免疫,用于接触前后的预防。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具有暂时性的被动保护作用,用于血清HBsAg( )且HBeAg( )母亲所生婴儿;输入HBsAg( )的血液或血制品者;被HBsAg( )者污染的注射针刺伤皮肤或粘膜者。HBIG是针对HBV起作…  相似文献   

10.
重组CHO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已成功用于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它是应用最广的基因工程疫苗。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接种人群中约有 1 0 %对现有乙肝疫苗无反应〔1〕。 2 0 0 0 - 2 0 0 1年我们对黑龙江农垦 851 1医院2 0 2名职工进行HBsAg携带率的调查 ,并采用现有乙肝疫苗的最大规格 2 0 μg剂量对 1 88名职工进行接种。目的是观察接种剂量对免疫效果的影响 ,再者 ,作为疫苗生产厂家还要从人群的接种反应和免疫效果来反馈验证疫苗质量及效力。材料与方法1 乙肝疫苗 :重组CHO(中国仓鼠卵巢 )细胞乙肝疫苗由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并提供 ,批号2 0 0 …  相似文献   

11.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已成功用于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它是应用最广的基因工程疫苗。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接种人群中约有 1 0 %对现有乙肝疫苗无反应〔1〕。 2 0 0 0 - 2 0 0 1年我们对黑龙江农垦 851 1医院2 0 2名职工进行HBsAg携带率的调查 ,并采用现有乙肝疫苗的最大规格 2 0 μg剂量对 1 88名职工进行接种。目的是观察接种剂量对免疫效果的影响 ,再者 ,作为疫苗生产厂家还要从人群的接种反应和免疫效果来反馈验证疫苗质量及效力。材料与方法1 乙肝疫苗 :重组CHO(中国仓鼠卵巢 )细胞乙肝疫苗由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并提供 ,批号2 0 0 …  相似文献   

12.
裘静霞  范涛  陈亚娜  肖影  范欣 《疾病监测》2000,15(7):257-259
为了搞好中小学生乙型肝炎的预防工作 ,我站于 1 996~ 1 998年对牡丹江市中小学生作了HBsAg及抗 -HBs携带情况调查。小学生 (8~ 1 0岁 ) ,初中生 (1 3~ 1 5岁 ) ,高中生 (1 6~ 1 8岁 )。HBsAg检测采用ELISA法 ,测试剂盒由中外合资上海宝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抗 -HBs的检测 1 996~1 997年采用反向间接血凝法 ,1 998年同HB sAg检测。1 996年HBsAg检测小学生 90 5 9名 ,HB sAg阳性 32 8名 ,阳性率为 3 6 2 %;1 997年 91 0 3名 ,HBsAg阳性 36 2名 ,阳性率为 3 97%;1 998年 86 76名 ,HB…  相似文献   

13.
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一步法试剂的钩状效应分析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卫生部下发的《血站管理办法 (暂行 )》中规定 ,对献血者血液乙型肝炎病毒 (HBV)检测的质量标准是“HBV表面抗原(HBsAg)酶免疫吸附法 (ELISA) :阴性” ,但未要求用一步法还是二步法检测。目前 ,国内检测HBsAg绝大多数采用ELISA中的双抗体夹心双位点一步法。用该方法检测HBsAg ,当标本中的HBsAg浓度过高时 ,会因钩状效应 (Hook)现象出现假阴性 ,而造成漏检 ,增加输血传播HBV的风险度 ,严重威胁输血安全。HBVe抗原 (HBeAg)和HBV核心抗体 (HBcAb)两项阳性时 ,大多数HBsAg都…  相似文献   

14.
学龄前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新国  郭峥  王爱玲 《临床荟萃》2002,17(8):463-464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肝 )是危及全球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根据WHO的报告 ,全世界有 3.5亿乙肝病毒携带者 ,其中 1/ 3患有不同程度的肝脏疾患。我国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高达6 0 % ,其中约 1.2亿为慢性病毒携带者 ,占我国人口的 10 %左右。有效防治乙肝病毒感染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问题。已经证实 ,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注射乙肝疫苗。我国自 1987年开始有计划地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并于 1992年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为进一步了解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注射的儿童产生保护性抗体 (即抗 HBs)的情况 ,我们对1995年 9月至 1999年 …  相似文献   

15.
丰城市2002年人群乙型肝炎血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乙肝病毒 (HBV)感染是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原因 ,乙肝表面抗原 (HBsAg)携带者一生中 ,将有 2 5 %死于各种慢性肝病 ;HBV传染源既有乙肝病人 ,更有大量隐蔽的HBsAg携带者。摸清HBV在正常人群中的流行强度和分布规律 ,有利于科学制订乙肝防治规划 ,有利于应用乙肝疫苗 ,有针对性地对重点人群实施免疫接种 ,从而达到防治乙肝的目的。为此 ,我们于 2 0 0 2年 5- 9月对丰城市正常人群开展了HBsAg血清学调查 ,结果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1 自然村监测 :按不同地理位置 ,随机选择 3个乡、镇 (河洲、隍城…  相似文献   

16.
不同基因工艺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的现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牛痘重组基因乙型肝炎疫苗、长春生研究所的哺乳动物细胞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与法国巴斯德药厂,美国Merck公司、Amgen公司的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剂量毕为10μg)的免疫效果进行了现场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第1针免后1个月时北京TH2、Merck035P较其他疫苗抗-HBs阳转率为高,但免后第8个月时,阳转率毕在92%以上。抗一HBsMIU/ml值的GMT显示,第1针免后1、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两种不同繁育方法培育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 Virus,HBV)转砂眼习HBsAg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HBV转基因纯合子小鼠HBsAg表达率明显高于HBV转基因杂合子小鼠。用HBsAg疫苗免疫后发现表达HBsAg的小鼠对HBsAg形成免疫耐受,而虽有HBV基因整合但不表达HBsAg的小鼠对HBsAg的不能形成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8.
张虎 《疾病监测》2000,15(8):293-293
我县是病毒性乙型肝炎高发区之一 ,尚未作过HBsAg在人群中的携带情况调查。为了解我县人群中HBsAg携带情况 ,进一步加强对乙肝防治管理 ,保护健康人群 ,现将1 998~ 1 999年到我站进行预防性健康体检及乙肝疫苗接种前体检完整的部分HBsAg检测结果报告如下。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来自食品、工业从业人员、入学新生及乙型肝炎疫苗普种健康体检者共 1 40 5人。在 1 40 5人中 ,检出HBsAg阳性 78人 ,详见表 1、表 2、表 3、表 4。表 1 不同性别HBsAg携带率比较性别总人数携带人数携带率 (% )男 8845 86 5 6女 5 2 12 0 3 …  相似文献   

19.
569例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探讨预防乙肝的有效途径.方法 对569例接种乙肝疫苗前后分别检测乙肝标志物,接种前检测HBsAg.接种乙肝疫苗(3针)3个月后检测两对半(即HBsAg、抗-BHs、HBeAg、抗-Hbe、抗-HBc).结果 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保护性抗体抗-HBs 535例,没有产生保护性抗体34例,其中感染乙肝2例,全阴性19例,其余模式13例.结论 接种乙肝疫苗后仍有感染乙肝的可能,需增强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对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HBsAg兼HBeAg、抗-HBc均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感染率高达85%,作者将在该院出生的本组婴儿142例分为3组,运用不同来源的基因工程疫苗接种。I组:用痘苗重组DNA乙肝疫苗57例,在婴儿娩出后1个月、6月龄进行注射,每次20ug。II组:应用乙型肝炎疫苗(基因工程细胞生产)41例,其用法同I组。III组:疫苗来源同I组,出生时同时给以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支,含量为200U/ml,每次lml,臂部肌内注射,1、6月龄重复注射上述疫苗10ug。其保护率分别为88.2%、85.9%、100%,抗-HBs阳转率分别为82%、86%、98%、经过统计学处理,III组与I组相比,P<0.05,差异有显著性;II组与III组相比,P<0.05,差异亦有显著性。III组免疫方案优于I、II组,且在III组44例中,无1例感染,其免疫效果亦优于血源性乙肝疫苗。基因疫苗的问世,为乙肝母婴传播阻断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