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伴发心房颤动(AF)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内科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4月25日住院诊断HCM患者,根据有无AF和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或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NOHCM)将患者分为NAF+NOHCM组、NAF+HOCM组、AF+NOHCM组、AF+HOCM组。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1)130例HCM患者中,发生AF 24例(18.46%),其中阵发性AF 9例,持续性AF 15例。四组心悸、胸痛、年龄、病史/年、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凝药物、NYHA心功能分级、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缩末容积、射血分数差异明显。(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OHCM患者伴发AF与年龄、左房内径、射血分数相关。HOCM患者伴发AF与病史、年龄、左房内径相关。结论住院患者中,HCM伴发AF患者不少见,NOHCM患者伴发AF与年龄、左房内径、射血分数相关。HOCM患者伴发AF与病史、年龄、左房内径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超声声学定量(AQ)技术研究肥厚型心肌病(HCM)左心房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方法将辽宁省人民医院2004年7月至2005年10月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分组,其中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组27例,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组29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AQ技术,测量左心房快速排空分数(LAEF)、峰值快速排空率(PRER);左心房存储容积(RV)和峰值充盈率(PFR)、左心室收缩末期左心房容量(ESV);左心房主动收缩排空分数(AEF)和峰值心房排空率(PAE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CM组左心房LAEF减低;RV和PFR增高;AEF和PAER增加。结论HCM组峰值左房管道功能减低,助力泵功能和储存器功能代偿性增强,AQ技术为左心房功能的评价提供了无创性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声学定量技术(AQ)评价非对称性肥厚型心肌病(包括梗阻性和非梗阻性)患者右室收缩与舒张功能。方法应用声学定量技术分别对2004年7月至2005年10月辽宁省人民医院27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35例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HNCM)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人群的标准心尖四腔心切面观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肥厚型心肌病(包括梗阻型和非梗阻型)右室峰值快速充盈率与右房峰值快速充盈率之比(PRFR/PAFR)、右室快速充盈容积与右房收缩充盈容积之比(RF/AF)明显减低(P<0.05)。而右心室收缩功能指标EF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Q为定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右室功能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白晨  钟明  黎莉  赵静  巩会平  张运  张薇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12):1603-1604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心导管同步血流动力学技术,测定13例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9例非梗阻性,4例梗阻性)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前后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结果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后HCM患者心率、收缩压、左室收缩压和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减低(P<0.05,P<0.001),舒张压、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无明显变化;左室流出道压差有减低趋势,其中4例梗阻性HCM患者用药后左室流出道压差明显减低〔(57.00±9.2)mmHg vs(23.27±12.96)mmHg,P<0.05〕;左室松弛时间常数、心腔僵硬度常数和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无明显变化;左室舒张末压明显减低〔(19.62±10.55)mmHg vs(11.18±7.5)mmHg,P<0.05〕。结论艾司洛尔通过减低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后负荷和减慢心率而改善心肌顺应性,特别适用于梗阻性HCM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声学定量技术(AQ)评价非对称性肥厚型心肌病(包括梗阻性和非梗阻性)患者右室收缩与舒张功能。方法应用声学定量技术分别对2004年7月至2005年10月辽宁省人民医院27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35例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HNCM)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人群的标准心尖四腔心切面观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肥厚型心肌病(包括梗阻型和非梗阻型)右室峰值快速充盈率与右房峰值快速充盈率之比(PRFR/PAFR)、右室快速充盈容积与右房收缩充盈容积之比(RF/AF)明显减低(P〈0.05)。而右心室收缩功能指标EF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Q为定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右室功能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实时三平面超声心动图(RT-3PE)和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Triplane-SRI)技术定量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房整体及局部功能,探讨左心室功能的损害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 A组为31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的心肌梗死患者;B组为20例LVEF<50%的心肌梗死患者,C组为30例正常人。组织多普勒测量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a)、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脉冲多普勒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RT-3PE软件获得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最小容积(LAVmin)、收缩前容积(LAVpre)、总排空分数(LAVtEF)、被动排空分数(LAVpEF)、主动排空分数(LAVaEF)等参数。Triplane-SRI软件获得左房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和房间隔的心室收缩期、舒张早期和心房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并计算其平均值(MSRS、MSRE和MSRA)。结果: ①与C组比较,A、B两组Sa、Ea及Aa均显著减低(P<0.05),A组E峰显著减低(P<0.05),A峰显著增加(P<0.05),EA。②与C组比较,B组LAVtEF、LAVpEF及LAVaEF均显著减低(均P<0.05),A组LAVtEF、LAVpEF显著减低(P<0.05),但LAVaEF减低不显著。③与C组比较,B组各左心房壁及房间隔MSRS、MSRE及MSRA均显著减低(均P<0.05),A组各左心房壁及房间隔MSRS、MSRE均显著减低(均P<0.05),但左心房侧壁、后壁及下壁MSRA减低不显著。结论: RT-3PE和Triplane-SRI能从左心房容积和心房肌形变的角度综合评价左心房功能。  相似文献   

7.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以无明显原因的左心室不对称性肥厚为特征,导致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变的心肌病。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又可分为梗阻性(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和非梗阻性(hypertrophic non-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NCM)2种。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AHCM)属于肥厚型心肌病中的特殊类型,其肥厚的心肌主要位于前侧壁心尖部,而室间隔基底部却多无肥厚,常不伴有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和压力阶差。目前认为HCM  相似文献   

8.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原因不明,以心室肌非对称性肥厚伴左室高动力性收缩和左室舒张功能减退为特征的心肌疾病。近年来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广泛研究以及无创性心血管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对HCM左室功能的认识日趋深入。 1收缩功能的研究 1.1收缩功能的异常:HCM患者心肌存在高动力性收缩,一般认为其与心肌钙代谢异常有关,细胞内高钙使肥厚的心肌对儿茶酚胺反应性增强。最近Spirito等对HCM患者随访研究,发现有严重临床证状HCM患者10%出现左室收缩功能损伤,其与室壁变薄,腔室扩大有关,常导致难治性心衰,预后较差。Miki等也发现非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HNCM)患者左室前向射血异常与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血清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β1ARAb)的浓度及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133例HCM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取外周静脉血血清通过ELISA技术测定β1ARAb浓度。收集HCM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血清β1ARAb浓度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HCM患者血清β1ARAb浓度[48.25(38.41-56.09)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4.51±6.89 ng/ml,P0.01),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隐匿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LHOCM)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NOCM)三种类型患者两两比较血清β1ARAb浓度无显著性差异。有晕厥病史患者的血清β1 ARAb浓度显著高于无晕厥史者(P0.05)。合并二尖瓣中/重度反流的患者其血清β1 ARAb浓度显著高于不合并者(P0.01)。最大心室壁厚度(r=0.215,P=0.030)、室间隔厚度(r=0.222,P=0.025)与logβ1 ARAb呈显著正相关。HOCM患者logβ1 ARAb与静息状态左室流出道压差(LVOTG)呈显著正相关(r=0.273,P=0.020)。结论 HCM患者血清β1 ARAb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且其浓度与晕厥史、二尖瓣中/重度反流、最大心室壁厚度、室间隔厚度以及HOCM患者静息LVOTG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s RT-3DE)测量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右室容积和射血分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4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为心肌病组,5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应用s RT-3DE测量右室容积和射血分数,对右室容积参数,用体表面积(BSA)标化,并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间测值比较,标化前肥厚型心肌病组右室舒张末容积(RVEDV)、右室收缩末容积(RVESV)、右室每搏输出量(RVSV)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病组右室射血分数(RVEF)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化后肥厚型心肌病组RVEDV、RVESV、RVSV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正常心脏相比,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右室功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应变显像技术(2DSTE)评估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扩大室间隔切除术后左心房功能的变化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39例HOCM患者入选此研究。应用2DSTE技术测量房间隔,左房侧壁、前壁,下壁的基底段、中段,以及房顶部共12个节段各个时相的心房心肌应变率,取平均值,得出左心室收缩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mSRs)、左心室舒张早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mSRe)、左心室舒张晚期(心房收缩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mSRa)。应用2DSTE自左房容积曲线获得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计算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左心房主动排空分数(LAAEF)、左心房被动排空分数(LAPEF)、左心房扩张指数(LAEI)。比较术前、术后中期各参数的变化特点。结果与术前比较,39例HOCM患者扩大室间隔切除术后,左心房最大前后径(LAD)、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流出道最大压差(LVOT-PG)、二尖瓣反流(MI)均明显减低(P均0.05);左心室舒张末前后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前后径(LVESD)均明显增大(P均0.05);二尖瓣E峰减速时间(DT)缩短,舒张晚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a’)增加(P0.05);左心室舒张晚期mSRa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各个时相LAVmax、LAVp、LAVmin以及LAVI均明显减小(P0.05),LAAEF增加(P0.05);左心室舒张晚期mSRa与LAAEF在0.01水平上呈中等程度负相关(P0.01)。结论 HOCM患者扩大室间隔切除术后左心房辐泵功能较术前恢复。2DSTE能够敏感反映左心房功能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声学定量 (AQ)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 (DCM)患者左房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使用 AQ技术对 6 0例 DCM患者 (DCM组 )和 5 5例查体健康者 (对照组 )左房功能进行测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DCM组左室收缩末期左房容量 (ESV)、快速排空末期左房容量 (EREV)、左室舒张末期左房容量 (EDV)、左房收缩期左房排空容量 (AE)、左房排空分数 (AEF)、峰值左房排空率 (PAER)均显著增加 (P<0 .0 5 ,<0 .0 1) ;快速排空期左房排空容量 (RE)、左房射血分数 (L AEF)、左房总排空容量 (L AV )、峰值充盈率 (PFR)均明显降低 (P <0 .0 5 ,<0 .0 1) ;DCM心功能 级组左房快速排空分数 (REF)、RE/ AE、峰值快速排空率 (PRER)、PRER/PAER升高 (P <0 .0 5 ) ,心功能 、 、 级组减低 (P <0 .0 5 )。结论  DCM患者左房收缩功能减低 ;整个心动周期左房容量扩大 ,左房储血功能增加 ;左房的通道功能在心功能 级组升高 ,心功能 、 、 级组减低  相似文献   

13.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并非完全因心脏负荷异常引起的心室壁增厚疾病。尽管HCM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但却缺乏大规模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1]。大约70%的HCM患者存在左室流出道梗阻(LVOTO),LVOTO是决定临床症状,如气短、胸痛、心悸和晕厥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无论是采取药物治疗还是室间隔切除术或室间隔介入治疗,LVOTO都是长期以来治疗的靶点之一。现将室间隔介入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肥厚型心肌病 (HCM )患者QT离散度 (QTd)与左室重量 (LVM)关系 ,探讨HCM患者心室肌复极电活动稳定性及引起其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方法 HCM患者 6 4例 ;梗阻组 (HOCM ) 33人 ;非梗阻组 (HNCM ) 31例 ;对照组健康人 32例。三组均做 12导联同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测定三组QTd、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 (QTcd)、舒张期左室内径 (LVEDD) ,舒张期室间隔厚度 (IVST)及左室后壁厚度 (LVPWT) ,计算出LVM。结果 ①HCM组 (包括HOCM组和HNCM组 )LVM、IVST、QTd、QTcd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提高 (P <0 0 5 ) ;HOCM组与HNCM组上述指标无统计学差别(P >0 0 5 ) ;②HCM患者QTd与LVM呈正相关 ,r为 0 32 5 ;③HCM患者QTd与IVST呈正相关 ,r为 0 4 6 3。结论 HCM患者心室肌复极电活动有着不稳定性及不同步性 ,具有很强的心律失常易感性和心律失常源性 ,可能与左室肥厚的程度 ,重量的增加有关 ,与LVOT有无梗阻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PR间期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分析本院HOCM患者74例,根据PR间期将患者分为:A组(PR200 ms,n=17)和B组(120 ms≤PR≤200 ms,n=57)。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特征以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PR间期与超声心动图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在心功能、临床症状及治疗方面无差异,但A组的临床症状略为严重。相关性分析显示PR间期与左室内径呈正相关(P0.01),与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呈负相关(P0.05)。结论 PR间期与心脏结构性功能参数相关,PR间期延长的HOCM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检测糖尿病患者左房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3年9月在该院内分泌科确诊的糖尿病患者35例,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他们和正常人的左房收缩前容积、左房的最大容积以及左房的最小容积,从而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左房主动收缩的排空容积和左房射血分数。结果糖尿病组各测值均高于正常组,两组间各测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房收缩功能参数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能够及时的查明糖尿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是否有受损的情况,为早期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应变、应变率成像对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病人左心房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50例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病人,根据左心房有无增大分为左心房增大组(HCM组,29例)和左心房正常组(HCM-C组,21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30名作为对照组。获取心尖四腔观、左室长轴及两腔观组织速度图像,应变、应变率模式下获得收缩期峰值(SSR)、舒张早期峰值(ESR)、舒张晚期峰值(ASR)、舒张晚期峰值达峰应变率(TASR),计算舒张晚期应变率峰值达峰心率校正时间值(TASRc)。结果 HCM组、HCM-C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左心房前后径(LA)、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左室肌重量(LVW)、左室肌重量指数(LVMI)高于对照组(P0.05);HCM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HCM-C组及对照组(P0.05);HCM组、HCM-C组ESR低于对照组(P0.05);HCM组ESR低于HCM-C组(P0.05);HCM组、HCM-C组ASR高于对照组(P0.05),HCM组ASR高于HCM-C组(P0.05);HCM组TASR、TASRc高于HCM-C组与对照组(P0.05)。结论应变和应变率成像能准确地反映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病人局部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异常,在左心房功能的全面评估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42例,另选健康体检者40名为对照组。全容量实时三维显示(full-volume),启动切割键(crop)对图像进行切割后,观察心腔立体形态及二尖瓣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AM)现象,并将图像存储后于TomTec工作站进行分析。结果应用RT-3DE能清晰显示HCM患者心腔立体空间结构及SAM现象,并可以准确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每搏量(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结果显示:HCM组EDV(70.8±15.2)ml,SV(46.2±8.1)ml,与对照组比较均减低(均为P0.01),ESV(26.0±8.2)ml,EF64.4%±6.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应用RT-3DE能够反映HCM患者心脏的立体空间结构,确定二尖瓣前叶运动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关系,是准确评价HCM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心动周期全容积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sRT-3DE)测量左心室容积与射血分数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6例病人分为心脏结构正常组与异常组,同时采用sRT-3DE和二维Simpson's法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磁共振成像(MRI)测量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Simpson's法测量LVEDV和LVESV低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RT-3DE所测各值与MRI的相关性均高于Simpson's;Bland-Altman分析显示sRT-3DE所测各值与MRI之间一致性高于Simpson's法。同一医师采用sRT-3DE两次测量比较和不同医师采用sRT-3DE测量比较均有良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论 sRT-3DE可快速、准确测量左心室容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比较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分别于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及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前、后测量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左室流出道压差,比较术前及术后压差。结果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在进行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后,左室流出道压差均较术前明显减低。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术前左室流出道压差(99±19)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降至(36±20) mm Hg(P<0.05)。进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术前左室流出道压差(117±32) mm Hg,术后降至(28±17) mm Hg(P<0.05)。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患者术后左室流出道压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20)mm Hg比(28±17)mm Hg]。结论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可以明显减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左室流出道压差,且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