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探讨崩漏古代医案的证候要素及应证组合规律,为崩漏的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对崩漏古代医案的研究,提取崩漏的证候要素和靶位,应证组合规律。结果显示:通过对崩漏古代医案进行研究,提取的主要证候要素是:气虚、血虚、阴虚、内火、气郁、阳虚、血瘀。其靶位为:脾、肝、冲任、肾、心、肺。证候要素组合与临床证候诊断符合率的研究发现,7种证候要素可以组合成25种证候形式,涵盖了90.30%病案例数,临床涵盖率较高。得出结论:以“证候要素应证组合”构建崩漏辨证体系的新思路,其核心是证候要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功血证候要素的提取和应证组合规律,对证候规范化进行深化研究。方法: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对功血现代文献提取证候要素和靶位以及应证组合规律。结果:通过对功血现代文献的研究,提取的主要证候要素为:气虚、内火、血瘀、阴虚、阳虚、气郁、血虚,其靶位为:肾、脾、肝、胞宫、冲任、心。7种证候要素进行应证组合,得到37种证候组合形式,临床涵盖率为95.37%。结论:目前功血临床中医证候类型分布离散,临床辨证的个体性差异大,运用证候要素去应证组合证型有一定的规律性,使中医辨证论治具有可操作性、灵活性、准确性及先进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刘宁  郭蕾  杨婕 《环球中医药》2012,5(7):517-520
目的 运用流行学调查方法 确定阿尔茨海默病的证候要素,通过证候要素的提取以规范其证候命名.方法 对太原市三地区进行流行学调查,包括西医疾病的信息采集和中医证候四诊信息的采集,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处理,以达到对证候要素提取的客观化.结果 提取出阿尔茨海默病的证候要素13个,即气虚、阳虚、血虚、阴虚、血瘀、痰浊、气郁、内湿、气滞、毒邪、内风、内火、阳亢;病位要素4个,即肾、脾、心、肝,经过"应证组合"证候组合命名41种,涵盖率达80%.结论 阿尔茨海默病证候要素的确立和应证组合是规范证候命名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与应证组合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阶  李军  姚魁武  衷敬柏 《中医杂志》2007,48(10):920-922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的提取和应证组合规律,对证候规范化进行深化研究。方法对297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其各个证候要素及组合形式,运用现代医学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冠心病心绞痛的证候要素中,血瘀占86.5%,气虚占78.8%,是主要证候要素,其他由多到少依次为热蕴、痰浊、气滞、阳虚、阴虚、寒凝。(2)证候要素共有74种组合形式,虚实两种证候要素的组合占90.2%,实性证候要素间的组合占9.8%。(3)证候要素的组合可归结为气虚血瘀兼其他要素、气虚痰浊兼其他要素、阳虚血瘀兼其他要素、气滞血瘀兼其他要素4种主要形式,其涵盖了90.2%的病例。结论气虚、血瘀是冠心病心绞痛的基本病机;气虚血瘀兼其他证候要素是证候的主要组合形式;证候要素组合呈现一定规律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规范帕金森病的中医辨证。方法采用"降维升阶"的研究方法:先将复杂的证候分解为最简单的证候要素,再将证候要素之间有机组合,形成帕金森病的中医证候诊断规范。结果入选的126篇帕金森病中医证型文献,共涵盖临床病例数3495例,通过频数、频率统计及卡方检验,从中得出帕金森病常见的6个证候要素:阴虚、内风、血瘀、气虚、痰和血虚。6个证候要素之间有机组合,共得到34种应证组合形式。结论运用"证候要素""应证组合"相结合的方法,即可达到规范中医证候的目的。该研究完善了帕金森病中医辨证体系,促进了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向规范化、标准化的转变,使其更为客观、科学。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运用复杂系统熵聚堆的方法,探索性地研究提取冠心病心绞痛病证结合的证候要素以及应证组合规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流行学调查方法提取阿尔茨海默病的证候要素,确定该病证候分型。方法:对太原市3个地区进行流行学调查,将有效病例进行西医疾病的信息采集和中医证候四诊信息的采集,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处理,客观化提取并确定证候要素。结果:提取出阿尔茨海默病的证候要素13个,即气虚、阳虚、血虚、阴虚、血瘀、痰浊、气郁、内湿、气滞、毒邪、内风、内火、阳亢;病位要素4个,即肾、脾、心、肝;经过"应证组合"证候类型41种,涵盖率达80%。结论:阿尔茨海默病证候要素的确立和应证组合是确立证候分型规范化研究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规律研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规律研究类的文献,从证候要素分布的差异、主要证候分类的差异、证候要素与理化指标的相关研究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初步认为本病的证候要素应证组合是以气虚、血瘀为中心,阴虚、痰浊为次中心,气滞、阳虚、热蕴为外围所组成的多层次的证候体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thyroiditis,SAT)证候、证候要素及应证组合类型。方法采用证候要素分析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CNKI),查阅2008年11月—2018年11月的全部期刊,从符合研究标准的28篇期刊文献中的1037例SAT患者病例中提取证候要素,对其进行归类合并,总结证候要素及靶位,揭示SAT的应证组合规律。结果 1037例文献病例中可归纳出证候要素8个,主要包括实热783例(46.55%),痰298例(17.72%),气滞232例(13.79%);证候靶位主要在肝,与肺、胆等相关;其应证组合中单因素证候占45.14%,双因素证候占42.96%,三因素证候占11.91%。结论实热、痰、气滞是SAT较为多见的证候要素,其病位主要涉及肝,其次为肺;临床常见实热单因素证候,其次为实热兼夹气滞、实热兼夹痰两种应证组合。  相似文献   

10.
对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规律研究类的文献,从证候要素分布的差异、主要证候分类的差异、证候要素与理化指标的相关研究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初步认为本病的证候要素应证组合是以气虚、血瘀为中心,阴虚、痰浊为次中心,气滞、阳虚、热蕴为外围所组成的多层次的证候体系。  相似文献   

11.
12.
论述了病证关系,分析了“病”与“证”的内涵,认为疾病是决定证候的内在稳定的因素,而证候是疾病的外在综合表现。辨证论治以证候处方用药,会产生病证重合与分离两种情况,病证重合时疗效就肯定,而病证分离时则疗效就会远离预期目标,这就是辨证论治疗效重复性差的客观原因。为了提高病证的重合,避免病证的分离,应该重视方药与疾病的联系,不能只讲“方”与“证”的联系。笔者认为,方药对疾病的疗效是根本的,而方药对证候的疗效是附属的,疾病与疾病证候具有不同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生理、病理及治疗三个方面对冲任与男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具体阐述了冲任为男性生殖的枢纽 ,冲任失调为男性病的病理机转 ,以及从冲任着手的治疗原则、用药特点 ,为男性病的研究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5.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6.
肠道菌群存在于肠道,多种微生物拮抗共生、动态平衡,一旦平衡破坏,可引起宿主发生多种疾病。脑-肠轴理论提出肠道菌群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也有关系。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心脑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与肠道菌群组成改变及功能失调之间可能存在一定联系。肠道菌群同黏膜免疫相互作用,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可能对AS形成有影响,短链脂肪酸可影响危险因素的出现,增加AS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可归属"胸痹""真心痛""血脉病""痰饮""中风"等范畴,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虚,可累及心、肝、脾、肾;气滞、寒凝、痰阻、血瘀为标。肠道菌群与宿主生理相关、病理相互影响,与中医学天人相应、整体观理念一致,与阴阳学说、脾胃有异曲同工之处。针刺防治AS着眼于整体调节,对肠道菌群也有调节作用,辨证取穴,从痰、瘀、毒论治,整体调节脏腑功能,通过对大脑、肠道菌群、骨髓的整体调节,可能是AS防治效应机制。针灸影响肠道菌群数量与结构,恢复宿主肠道内环境动态平衡,是AS防治重要着眼点。未来高通量测序、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为研究肠道菌群与针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7.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药物针灸综合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来采用药物和针灸并用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4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40例病案都来自于门诊。其中男性 30例 ,女性 1 0例 ,年龄最大的 63岁 ,最小的 8岁 ,平均35岁 ;病程最长 40年 ,最短 7个月 ,平均病期 5年。 40位病人都多次经X光拍片确诊 ,并多次接受过手术治疗。手术次数最多的达 6次 ,最少的也有 2次。除了 4例存有死骨者以外 ,其他 36人均在药物和针灸的综合治疗下痊愈。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发展 ,采用全身与局部、内治与外治、中药与针灸相互协调、补充的辨证方法 ,以达到表去根除、…  相似文献   

19.
探析神阙穴与气及脏腑经络关系及现代医学对脐中的认识,介绍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益肾健脾,涤痰散结"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源于临床实践,又经过长期的临床与系列实验研究验证、深化,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临证治疗中。其代表方补肾抗衰片能够明显改善肾虚痰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胸痹心痛证候,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酪氨酸硝基化的作用,而活性氧自由基(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NS)可能是"痰"的物质基础。补肾抗衰片的系列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脾虚生痰,痰瘀互结"是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而"益肾健脾,涤痰散结"法具有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类疾病的作用,成为指导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一个重要应用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