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变应性鼻炎5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采用自拟益气脱敏汤治疗;对照组27例给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有效率90.3%;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有效率66.7%。[结论]益气脱敏汤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补阳还五汤合当归四逆汤治疗雷诺病3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雷诺病有效治疗方法。[方法]62例雷诺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予补阳还五汤合当归四逆汤;对照组予硝苯地平片。[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3%。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1.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合当归四逆汤治疗雷诺病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3.
腹针配合耳穴贴压磁珠治疗失眠5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针配合耳穴贴压磁珠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患者分别给予腹针治疗,配合耳穴贴压磁珠治疗。[结果]痊愈32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2%。[结论]腹针配合耳穴贴压磁珠疗法具有明显的镇静安神作用。  相似文献   

4.
肛周封闭配合中药熏洗坐浴治疗肛门瘙痒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治疗肛门瘙痒症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肛周封闭,治疗组肛周封闭配合中药熏洗坐浴。[结果]治疗组痊愈22例,显效5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3例,好转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52%,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肛周封闭配合中药熏洗坐浴治疗肛门瘙痒症是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抑郁性神经症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自拟解郁汤治疗抑郁性神经症84例。结果痊愈15例,显效36例,有效2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占90·4%。结论自拟解郁汤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药安神胶囊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临床效果。方法:中药安神胶囊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53例观察临床效果。结果:痊愈10例(18.87%);显效9例(16.98%);好转16例(30.19%);有效6例(11.32%);无效12例(22.64%);总有效率77.36%。结论:中药安神胶囊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水火相济,调中安神"推拿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口服同一主任医师辨证论治中药汤剂治疗,治疗组采用"水火相济,调中安神"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日常规范护理.结果 治疗组治愈6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对照组治愈1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火相济,调中安神"推拿治疗失眠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眼底出血55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糖尿病眼底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组55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辨证施治。对照组29例,常规西药治疗。[结果]观察组痊愈23例,显效23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9例,有效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2%;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眼底出血,明显好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效治疗方法。[方法]99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采用自拟方治疗;对照组33例用西沙比利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35例,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4%;对照组痊愈11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1.8%.[结论]中药三花助运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效治疗方法。[方法]99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采用自拟方治疗;对照组33例用西沙比利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35例,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4%;对照组痊愈11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1.8%.[结论]中药三花助运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彭睿  毛富强    苏阳雪    张志浩    李蔓薇  李一波    李静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8,(5):452-456460
目的:内观认知疗法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的疗效观察。方法: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研究组采用内观认知疗法(NCT)干预,对照组保持与研究组相同时间的安静独处,治疗周期均为1周。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1月后对两组同时进行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自尊量表(SES)、自我和谐量表(SCCS)等心理量表评估,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进行1月智能手环(SB)睡眠监测,比较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和组间差异。结果:研究组治疗前后PSQI总分、成分1(睡眠质量)、成分2(入睡时间)、成分4(睡眠效率)、成分7(日间功能障碍)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治疗前后SAS、SES、SCCS总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研究组SB监测结果治疗前后3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所有量表及SB监测结果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观认知疗法对大学生非器质性失眠症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抗抑郁药物治疗心脏神经症效果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心脏神经症患者躯体化症状和焦虑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及抗抑郁药物在治疗心脏神经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对心脏神经症患者(病例组,n=105)和体检结果正常的健康人(对照组,n=130)进行评分,观察心脏神经症患者焦虑、抑郁和躯体化症状的严重程度。对病例组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于治疗的2周末和6周末分别再次评分,评价焦虑、抑郁情绪和躯体化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前病例组各量表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2周末和6周末,病例组各量表得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6周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神经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躯体化症状均较明显,抗抑郁药物对治疗心脏神经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梁冬生  邓巍  杜瑜 《广西医学》2016,(7):969-972
目的:探讨坦度螺酮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 NERD)伴焦虑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6例NERD伴焦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观察组口服埃索美拉唑镁联合坦度螺酮,疗程8周;对照组口服埃索美拉唑镁,疗程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6、8周后测定两组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表( GERD Q )、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 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GERD Q、SDS、SAS、HAMA、HAMD评分总体均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4/43),与对照组的4.7%(2/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坦度螺酮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NERD伴焦虑状态疗效确切,可作为常规质子泵抑制剂或抗反流治疗失败时的另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4.
心理干预对肺癌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  史青  宋磊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9):2232-2234
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未进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干预对肺癌患者心理状况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配到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干预组在躯体治疗的同时,配合用心理干预的方法,对照组只进行躯体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心理状况的测评,治疗全部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干预组SAS及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干预组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干预组患者的不良情绪明显改善。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为:干预组显效率93.3%,对照组为76.7%,干预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肺癌患者适时进行心理社会干预,能更有效改善不良情绪,控制症状,提高疗效,是行之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度洛西汀组(40例)和帕罗西汀组(40例)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度洛西汀组40例患者中有39例完成研究,帕罗西汀组40例中38例完成研究。治疗结束时,度洛西汀组痊愈率为56.4%,有效率为89.7%;帕罗西汀组分别为52.6%和86.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MA,SAS评分在治疗后均下降;度洛西汀组第1周末总分低于帕罗西汀组,余时点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度洛西汀对广泛性焦虑患者的总体疗效与帕罗西汀相当,但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短期心理干预对围手术期剖宫产患者抑郁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将60例足月妊娠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在行常规剖宫产术的基础上,分别在术前3天、1天和术后1天进行3次心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心理干预前、后的抑郁焦虑状况,并与对照组进行相应的比较。结果:心理干预前两组SDS和S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心理干预后两组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短期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围手术期剖宫产患者的抑郁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解郁丸治疗恶劣心境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解郁丸治疗,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国产乐友)治疗,12周后应用Hamiton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药物疗效,用TESS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的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DS、SAS评分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解郁丸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帕罗西汀组。结论解郁丸治疗恶劣心境疗效与帕罗西汀相当,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低频经颅磁刺激对儿童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将60例儿童抑郁障碍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实验组采用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比2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巴塞尔指数(Barthwl指数)、儿童睡眠习惯问卷(ASHQ评分)、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2组疗效等级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5,P>0.05)。2组治疗后HAMD评分、ASHQ评分显著降低,MMSE评分、Barthwl指数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治疗后HAMD评分、ASHQ评分显著降低,MMSE评分、Barthwl指数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51、2.306、6.319、8.819,P<0.05);实验组TESS评分(2.19±0.65)显著低于对照组(3.81±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9,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9,P<0.05)。 结论 低频经颅磁刺激能显著提高儿童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不同心理特质对生物反馈作用效果的影响,探讨生物反馈发挥作用的潜在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心理量表学生生活应激问卷(SLSI)、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30名健康大学生志愿者的心理特质,总共分为四个组(每组均包含同样的30名受试者).每个组内以量表得分的平均值作为分类标准,分为高分亚组和低分亚组,各个组内的人数比为:SLS (12:18)、SCL-90 (15:15)、SDS (12:18)、SAS (16:14),分别对比亚组之间生物反馈后16个脑区的脑电心电互近似熵(Cross-ApEn)差别.结果 以SLSI分组的两亚组之间,高分亚组的全脑所有脑区的脑电心电Cross-ApEn均高于低分亚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以SCL-90、SDS和SAS分组,高、低分亚组间各个脑区的脑电心电Cross-ApE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SLSI测定的各种心理应激,其可以影响生物反馈的效果.而SCL-90、SDS和SAS所体现的心理特质对生物反馈影响不大.生物反馈可能通过提高脑电心电间的Cross-ApEn,减弱大脑对心血管系统的非线性控制,减轻心理应激因素对生理指标的干扰.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Paroxetine combin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EA) in treating depression.Methods:Forty-two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22 patients) treated with EA combined with Paroxetine,and the control group (20 patients) treated with Paroxetine alone,and the therapeutic course for both groups was 6 weeks.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evaluated with scores by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and 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s scale (TESS), respectively.Results:HAMD scores determined at the end of the 1st,2nd,4th,and 6th week of the treatment cours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rate evaluated at the end of the 6-week treatment was remarkably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72.7% vs 40.0%).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ESS scores was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EA combined with Paroxetine has better clinical efficacy than that of Paroxetine alone,with milder adverse reaction and quicker initiation of eff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