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血清尿酸升高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运用尿酸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测定冠心病患者和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水平,并将两者进行比较。结果176例冠心病中63例血尿酸高于300umol/L,19例高于400umol/L,17例高于420umol/L,发生率分别为35.80%、10.79%、9.67%。72例冠心病心力衰竭中49例血尿酸高于300umol/L,35例高于400umol/L,31例高于420umol/L,发生率分别为68.06%、48.61%、43.06%。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可能与冠心病心力衰竭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hyperurcemia,HUA)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关系。方法89例ACI患者为脑梗死组,空腹12h后测定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甘油三酯(TG);设87例同期住院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脑梗死老人为对照组。结果ACI组高尿酸者62例(≥420mmol/L),占69.66%。与对照组血尿酸值存在差异显著性(P〈0.01)。同时在脑梗死组中,对血尿酸与HDL、TC、TG进行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UA与其他三项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UA与ACI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是独立于血脂之外的ACI危险因素,血尿酸值增高可能是ACI的危险因素之一。结果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空腹血尿酸升高分别为62例和11例,占69.66%和12.64%,血浆尿酸浓度分别为482.5umol/L±90.12umol/L及315.13umol/L±89.12u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梗死组尿酸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3.
目的细致分析IDA患者的肝功能各项指标有助于减少IDA的误诊。方法记录54例初诊IDA患者及62例无贫血健康人员的肝功能。结果IDA组与对照组白蛋白(Mb)均数分别为(40±6)g/L,(44±4)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13例IDA患者Mb〈35g/L,其最小值为22.04g/L。IDA组与对照组总胆汁酸(TBA)中位数分别为6.70umol/L、4.62u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21例IDA患者TBA〉10.0umol/L,其最大值为62.0umol/L。IDA组、对照组胆碱酯酶(ChE)中位数分别为5466.0U/L、8124.0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5例IDA患者ChE〈4500U/L,其最小值为1920U/L。两组其余指标差别不大。结论近1/4的IDA患者Mb和(或)ChE降低;近2/5的IDA患者TBA升高,TBA为肝细胞损伤的最敏感指标,部分IDA患者确实存在轻度肝功能异常,需与肝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81例ACS患者入选,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40例,测定人院时血浆CRP水平,另测定稳定型心绞痛(SA)、非冠心病患者各30例的血浆CRP水平作为对照。结果:AMI、UA、SA与非冠心病患者人院时血浆CRP水平分别为(56.19±83.00)mg/L、(26.23±31.45)mg/L、(2.96±1.94)mg/L和(3.32±2.99)mg/L,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MI组CRP水平高于UA组(P〈0.05),显著高于SA、非冠心病两组(P〈0.01)。UA组CRP水平亦高于SA、非冠心病两组(P〈0.05)。结论:ACS患者的CRP水平明显增高,高危ACS患者CRP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5.
Chen JL  Gao RL  Yang YJ  Qiao SB  Qin XW  Yao M  Liu HB  Xu B  Wu YJ  Yuan JQ  Chen J  Dai J  You SJ  Ma WH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1):2183-2186
目的 比较雷帕霉素(CYPHER)和紫杉醇(TAXUS)药物洗脱支架(DES)在冠心病复杂病变中的临床近、远期疗效。方法本研究选自2002年4月至2004年6月接受雷帕霉素和紫杉醇DES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分别611例(642处病变,共置入698个雷帕霉素支架)和450例(534处病变,共置入600个紫杉醇支架),复杂病变的种类包括长段弥漫性狭窄、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分叉病变、支架内再狭窄,以及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和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结果 雷帕霉素和紫杉醇DES置入成功率分别为99,2%(606/611)和98.8%(445/450),住院期间心脏事件[死亡、急性心肌梗死、靶病变血管重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分别为0.65%和1.30%(P〉0.05),6~8个月随访率分别为97.5%(596/611)和96.2%(433/450),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分别为2.3%和3.2%(P〉0.05),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7.3%和14.0%(P〉0.05),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0.49%和0.89%(P〉0.05)。结论 对于冠心病复杂性病变,雷帕霉素和紫杉醇DES均有良好的临床近、远期疗效,在再狭窄发生率方面雷帕霉素支架优于紫杉醇支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UA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间的110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病例;按照1:1比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10例作为对照对象;比较两组人群UA水平差异,T2DM患者UA与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相关性;T2DM患者HUA血症与UA正常患者合并症差异。结果:T2DM患者UA水平(480.52±60.34)μmol/L、HUA36.36%高于体检组的(394.23±39.45)μmol/L、7.27%;40例HUA血症T2DM患者总胆固醇水平(6.12±1.15)mmol/L、甘油三酯(4.09±0.79)mmol/L、肌酐(154.87±20.30)μmol/L高于正常UA血症组[总胆固醇(4.65±1.03)mmol/L、甘油三酯(2.51±0.54)mmol/L、肌酐(101.34±14.34)μmol/L(P〈0.05)];40例HUA血症组合并症发生率92.50%,明显高于正常uA的T2DM组的51.43%(P〈0.05)。结论:T2DM患者HUA发生率较高,HUA血症加速了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在临床工作中不仅要重视T2DM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等,也要重视UA水平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Ⅱ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Ⅱ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和无冠心病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方法:Ⅱ型糖尿病患者,分冠心病和非冠心病两组,分别测定糖基化血红蛋白和血尿酸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339.8±149.9umo/L)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233.7±91.8umol/L),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可能是Ⅱ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血尿酸(UA)水平,将其分为高尿酸组(UA≥440umol/L)和尿酸正常组(UA〈440umol/L),每组各33例。通过间接测量法记录血压,观察血压和血尿酸水平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性。结果:与尿酸正常组相比,高尿酸组高血压发生率明显升高,SBP、DBP、UA水平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存在有明显相关性,两者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UA)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及32例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尿酸酶比色法检测血清UA及CRP变化情况,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CRP浓度也逐渐增加(P〈0.01)。血清UA水平变化情况: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的UA浓度均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P〈0.05),但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uA和CRP是反映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的生化指标,密切监测冠心病患者UA和CRP含量的变化情况,可以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有丝分裂阻滞剂Nocodazole对Hela细胞株G2/M期同步化的调节作用及其对纺锤体结构的影响。方法分别以3.0、1.0、0.3umoL/LNocodazole处理Hela细胞(Nocodazole3.0、1.0、0.3umoL/L处理组)18h。于Noeodazole撤除后0(处理18h)、3、6、9h时间点收集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G2/M期细胞百分比;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器纺锤体α-微管蛋白(α—tubulin)排列。以不添加Nocodazole处理的Hela细胞作为对照组。结果Nocodazole处理18h,Nocodazole3.0、1.0、0.3umol/L处理组Hela细胞G2/M期细胞百分比分别为55.95%、51.09%和47.8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54%(P〈0.05)。在Nocodazole撤除后3、6、9h时间点,Nocodazole3.0umol/L和1.0umol/L处理组G2/M期细胞百分比无明显变化;而Nocodazole0.3umol/L处理组G2/M期细胞百分比下降明显(30.43%、12.91%、10.23%),撤除后6h时间点的G2/M期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α—tubulin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Noeodazole撤除后Nocodazole0.3umol/L处理组G2/M期细胞微管迅速再聚合形成两极纺锤体且纺锤丝结构清晰。结论Nocodazole对Hela细胞G2/M期同步化具有调节作用;药物撤离后,0.3umol/LNocodazole处理组细胞周期恢复迅速且对纺锤体结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55例健康体验者(对照组)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冠心病患者及非冠心病患者体内血尿酸(UA)的变化。用氧化酶法测定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对各项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组UA浓度(455.24μmol,L)与对照组(341.29μmol/L)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UA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UA浓度的增高可作为冠心病发病的一个独立高危因素,是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其进行早期干预,有可能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血尿酸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尿酸(UA)与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523例行冠脉造影者,根据有无冠心病分为对照组和冠心病组(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分别测定各组研究对象血UA的含量,观察血UA与已知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冠脉病变支数和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血UA与冠心病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血UA在冠心病组(327.93±95.20)μmol/L高于对照组(308.09±86.15)μmol/L(t=-3.67,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UA与多种已知的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相关,并随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增加(rs=-0.31~0.20,P〈0.01)。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在较正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后,血UA并非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UA与冠心病之间的表面相关性,可能是由于血UA与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相互或协同作用所致.高水平血UA可作为冠心病发病及冠脉病变程度的标志物之一而非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医生提供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心功能不全的处理方法,以便更安全地进行手术。方法:回顾分析年龄在65岁以上并接受了髋关节置换的住院病人,按入院时心功能状态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经过相应处理,两组病人重要心血管事件如死亡、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等发生率是否不同。共109例病人被纳入分析。根据病人病情。两组病人分别给予了纠正高血压、糖尿病、贫血等并发症,控制肺感染,改善心肌缺血,治疗重要的心律失常,并予β受体阻断剂治疗及预防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改善病人心功能状态的治疗。结票:结果表明两组病人术中、术后重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未发现明显不同。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心功能不全患者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邱晓燕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2):1633-1635
目的:研究血尿酸水平与慢性充血性心衰(CHF)患者心功能及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收住的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的CHF患者192例,根据心功能分级分为A组(NYHAⅡ级)、B组(NYHAⅢ级)和C组(NYHAⅣ级),检测血尿酸(UA)、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各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以及与LVEF、LVEDD的相关性。并根据有无高血压病分为高血压病组和血压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结果:A、B、C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分别为(363.82±102.36)、(433.23±112.02)、(568.78±170.78)μmol/L,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326,P<0.05),与LVEDD呈正相关(r=0.351,P<0.05);高血压病组与血压正常组患者尿酸水平分别为(438.81±129.28)、(381.33±143.2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尿酸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升高,可应用于临床评价心功能。高血压病组尿酸水平高于血压正常组,提示血尿酸升高是高血压病发病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5.
江雨萍  李青  马超 《当代医学》2011,17(10):41-4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检测结果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380例T2DM患者(T2DM组)及健康体检人群380例作为对照对象(体检组),于清晨空腹时采取静脉血检测两组尿酸(UA),比较T2DM组与体检组UA差异;统计T2DM组高UA比例,观察T2DM患者中高UA血症组与UA正常组肌酐(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水平,及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高血压疾病、脑血管疾病及随访期间死亡情况。结果 T2DM组平均UA(473.56±80.23)umol/L,高于健康体检人群的平均UA(342.70±60.12)umol/L(P〈0.05)。380例T2DM组高UA血症患者140例(36.82%,140/380),T2DM组中140例高UA血症患者组与240例UA正常患者比较HbA1c、FPG无差异(P〉0.05),高UA血症组TC、TG、CR高于UA正常组(P〈0.05)。高UA血症组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高血压疾病、脑血管疾病及随访期间(1~3a,平均1.56a±0.43a),死亡均高于UA正常组(P〈0.05)。结论 T2DM患者UA水平高,对于T2DM患者的高尿酸血症应予以高度重视,积极降糖调脂的同时也要控制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16.
娄明  宫海滨 《当代医学》2010,16(17):283-284
目的观察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比醇和碘克沙醇在冠脉介入治疗中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156例因心绞痛行PCI术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碘比醇组80例,碘克沙醇组76例,比较两组PCI前后肾功能的变化和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结果 PCI术后48-72h碘比醇组血清肌酐升高值较碘克沙醇组无明显差异,分别为(3.51+9.9umol/L)和(3.97+6.7umol/LP〉0.05),两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亦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5%和5.26%(P〉0.05)结论碘比醇和碘克沙醇在PCI术中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sCD40L)在各型冠心病患者及脂质斑块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浓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为今后将其作为冠心病患者危险性预测因子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到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冠心病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诊断结果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同时,选取非冠心病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sCD40L浓度,分析冠心病不同类型组与对照组间血清sCD40L浓度差异。采用血管内超声检测冠心病患者血管内脂质含量,分析不同脂质含量患者的血清sCD40L浓度差异。结果 SA组、UA组、AMI组患者血清sCD40L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A组、UA组、AMI组间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清sCD40L浓度最高,达到(7.03±1.22)mg/L,UA组次之[(3.59±1.09)mg/L]。不同脂质含量患者血清sCD40L浓度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F=7.985,P〈0.01),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CD40L浓度与血管内脂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0.916,P〈0.05),随着脂质含量的增加,血清sCD40L浓度升高。结论血清sCD40L含量与冠心病患病、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发生以及血管内脂质含量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冠心病高危人群、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心衰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与血清尿酸(UA)关系。方法选择44例老年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14例,Ⅲ级19例,Ⅳ级11例,分别测定血浆BNP及血清UA,比较不同心功能级别患者的血浆BNP水平与血清UA水平。结果老年心衰患者血浆BNP及血清U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97.04±535.49)pg/mlVS(81.154-21.24)pg/ml,(462.73±100.68)μmol/LV8(198.47±44.30)μmol/L]。心功能Ⅱ、Ⅲ、Ⅳ级各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分别为(316.11±61.09)pg/ml、(635.95±280.2)pg/ml、(1287.36±702.36)pg/ml。血清UA水平分别为(377.00±51.93)μmol/L、(473.47±98.34)μmol/L、(553.27±56.08)p,mol/L。各组血浆BNP与血清UA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血清UA水平与心功能分级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老年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血尿酸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心绞痛及无症状心肌缺血≥60岁的患者235例,其中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舒张末直径(LVDd)男性>55 mm,女性>50 mm共154例作为ICM组,LVDd平均为(64±8)mm;而LVDd男性≤55 mm,女性≤50 mm共81例作为非ICM组,LVDd平均为(46±5)mm.分析ICM组与非ICM组间血尿酸水平差异. 结果 ICM组血尿酸水平[(433±143)μmol/L]较非ICM组[(361±137)μmol/L]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水平与LVDd显著正相关(r=0.25,P<0.05). 结论 老年冠心病并发ICM患者血尿酸水平显著增高,且血尿酸水平与LVDd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确诊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随机选择10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循环酶法检测两组血清Hcy水平,对比分析其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清Hcy值(23.66±10.48)umol/L高于对照组(8.47±3.45)umol/L,且观察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和冠心病的发病率以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临床诊断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