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正>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一种因多种危险因素所致脑动脉血流中断、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的相应神经功能缺损。近年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成为影响患者生命安全的高危性疾病之一~([1])。主要的发病患者群为老年人,病死率、致残率较高~([2])。治疗要寻找原因,处理原发情况,随着临床治疗工作的不断研究发展,发现阿替普酶与人尿激肽原酶联合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脑卒中因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而日益加重社会负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1])。而缺血性脑卒中后二级预防对预防复发至关重要,科学的二级预防可大大减少复发~([2])。因此,卒中预防的意义远大于治疗~([3]),药物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量临床试验证实,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稳定斑块、控制血压明显减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来势凶猛,病程进展快,死亡率高达20%~30%[1].肠道是应激反应的中心器官之一,大量研究显示SAP容易发生肠屏障功能障碍(intestine barrier functional disturbance,IBFD),IBFD是SAP并发感染、甚至形成腹腔脓肿,诱发和加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且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关键所在[2,3].现就SAP时IBFD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急性脑卒中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病人.结果出血性卒中37例,缺血性卒中63例;高血压、冠心病为常见诱发疾病;动态发病以出血性卒中常见(64.0 %),静态发病以缺血性卒中常见(61.0%);CT显示卒中好发部位为基底节多见. 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有自身临床特点,针对高血压、冠心病的治疗,对预防此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缺血性脑卒中,中医称之为中风,是指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的临床表现。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国卒中协会2015年首次发布的中国卒中流行报告显示,脑卒中是中国居民第一位死因~([1-2]),且在脑卒中患者中,出血性卒中呈下降趋势,缺血性脑卒中呈上升趋势~([3])。  相似文献   

6.
近期感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国内居民近期感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关系。方法选择连续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例,用成组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分析近期感染与脑卒中发作关系。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前急性感染非常普遍,病例组4周内急性感染率高于对照组(P<0.05),呼吸系统疾病是主要的感染性疾病。结论近期感染可能是诱发缺血性脑卒中发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开展品管圈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NT的效果。方法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NT过长的原因,确定重点改善环节,制定并实施对策。选取我院2016年3~4月实行品管圈前的15例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5~8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后32例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溶栓病例的DNT,比较并优化急诊、化验、沟通三个关键环节多耗时。结果观察组脑卒中患者DNT平均耗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过110 min的病例5例,观察组超过110 min的病例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处置、血标本化验和沟通签字三项平均耗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规范脑卒中急诊救治流程,缩短急性缺血性患者DNT。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的诱发病因,做好二级预防.方法:对10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性卒中38例,缺血性卒中67例;发病年龄有年青化趋势;高血压、糖尿病、抽烟为常见诱发因素;基底节为好发部位.结论:做好二级预防对预防急性脑卒中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8,(3):206-207
<正>据报道,我国每年约有200万人新发脑卒中,其中37%~78%并发吞咽障碍~([1]),而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发生率为50%~([2-3]),误吸可引发吸入性肺炎~([4])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ISBAR沟通模式即为I(Introduction,介绍),S(Situation,现状),B(Background,背景),A(Assessment,评估),R(Recommendation,建议)~([6-7]).ISBAR沟通模式起  相似文献   

10.
滕旭升  傅亚明  盛孝燕 《浙江医学》2019,41(8):802-805,809
目的探讨白蛋白(Alb)与纤维蛋白原(Fib)比值(AFR)及Fib与前白蛋白(pAlb)比值(FPR),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依据急诊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指南纳入180例首诊患者,分别测定血清Alb、pAlb和Fib水平,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并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Cox回归模型分析AFR、FPR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1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3年随访后,出现复发39例,因脑卒中死亡30例,其中未复发、复发和死亡患者治疗前FPR比值相继显著升高,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治疗前高FPR和低AFR与患者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显著相关,而时间依赖ROC曲线分析发现FPR用于此类患者生存预后预测效能显著高于其他指标,经过多因素校正后FPR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校正HR=6.71,95%CI:2.80~16.06)和死亡(校正HR=6.47,95%CI:3.02~12.46)显著相关。结论FPR和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病和出院预后结局显著相关,可作为判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预后结局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药物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病率为84.28%~([1]);早在2001年,Jander等研究发现,约30%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由颈部动脉病变引起,且与狭窄处的粥样斑块稳定性相关~([2])。同时,Goldstein等~([3])研究发现,颈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12.
<正>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脑部血管破裂、阻塞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已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同时也是致残的首要原因~([1])。目前,临床上尚无治疗脑卒中的有效手段,因此,预防是目前最好的措施~([2])。脑卒中的诱发因素较多,其中有20%~30%的脑卒中患者是由颈动脉闭塞或狭窄所引发,颈动脉超声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手段~([3])。本研究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在脑卒中早期预防诊断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验证金纳多治疗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0例(男37例,女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为期45d的金纳多序贯疗法,进行自身对照观察。结果金纳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治疗第14天、第45天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S)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第45天的NFDS较治疗第14天明显降低(P〈0.05)。金纳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第14天时有效率为82%,治疗第45天时有效率为96%。结论金纳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已广泛用于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中常见肠屏障功能障碍(intestinal barrier functional disturbance, IBFD)的发生。肠屏障功能障碍可引发细菌及内毒素移位,导致肠源性感染的发生,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本文就SAP时肠黏膜屏障的损伤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特征与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6月我科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病人的诊治情况。结果:出血性卒中37例,缺血性卒中63例;高血压、冠心病为常见诱发疾病;动态发病以出血性卒中常见(64%),静态发病以缺血性卒中常见(61%);CT显示卒中好发部位为基底节。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有自身临床特点,针对高血压、冠心病的治疗,对预防此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解晓静 《中国医刊》2006,41(12):25-2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所致的血管狭窄及粥样斑块破裂所诱发的急性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及外周动脉疾病发生、发展和死亡的主要病因.血小板在这些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抗血小板治疗既能抑制As的发生、发展,又能抑制斑块破裂后继发血栓的形成,因而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及外周动脉疾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6月我科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病人的诊治情况。结果:出血性卒中37例,缺血性卒中63例;高血压、冠心病为常见诱发疾病;动态发病以出血性卒中常见(64%),静态发病以缺血性卒中常见(61%);CT显示卒中好发部位为基底节。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有自身临床特点,针对高血压、冠心病的治疗,对预防此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脑白质疏松症(LA)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2015年8月~2016年2月入住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内科22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LA组和非LA组,记录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分析LA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RDW与LA的相关性;采用改良的Fazekas分级标准评价LA病变的严重程度,分析其与RDW的关系,并利用ROC曲线分析RDW对LA的预测价值。结果:122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125例合并有LA,发病率为54.82%。2单因素分析示,两组间年龄、高血压病和R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OR=1.136,95%CI 1.093~1.181,P<0.001)、高血压病(OR=3.970,95%CI 1.923~8.198,P<0.001)和RDW(OR=3.469,95%CI 1.739~6.922,P<0.001)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LA的独立危险因素。4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RDW与LA不同分级呈正相关。5ROC曲线示,RDW曲线下面积(AUC)为0.780,最佳阈值为12.95%,灵敏度为0.778,特异度为0.860。结论:高水平RDW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LA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神经内二、四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非溶栓患者),同时把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7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并观察其与缺血性脑卒中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选缺血性卒中3个月随访,并进行m RS评分,根据mRS评分进行分组,分为预后良好(mRS≤2)组和预后不良(mRS2分)组,比较两组的RDW值,多因素Logistic分析其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年龄、高血压及糖尿病发生率、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尿酸、尿素氮、RDW均高于对照组。预后不良组年龄、糖尿病发生率、RDW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提示年龄、糖尿病患病率及RDW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密切相关,RDW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独立预后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是指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