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心脏病人的变化有三大特征:一是病情变化的突发性;二是病情的多变性;三是病情变化的凶险性。而这三大特征在夜间表现尤为突出。这是因为当夜间安静,人处于睡眠状态时,心脏迷走神经作用加强,处于主导地位,对心脏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人工心肺机器取代正常人体心肺功能,使心脏停止跳动,暂时阻断血液循环,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各种手术,术后病人即送入ICU进行监护,待病情稳定后才转回心脏外科病房.我科于2006年3月~2009年5月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109例,术后即入住ICU,我们针对性地对每一个病人做好心理护理,收到了理想的效果,无一例因心理紧张而影响病情恢复.而不注意心理护理前,常有病人不配合,或出现焦虑、恐惧等症状,甚至拔掉气管插管及引流管,从而影响病情和康复.因此,做好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严格防治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的心脑血管病如心绞痛、心梗和中风等,对高血压病人的健康长寿格外重要。专家提出的健康处方“三个三”,就是“三个半分钟”、“三个半小时”和“三杯水”。“三个半分钟”是:夜间起床时,醒来睁开眼睛后,继续平卧半分钟;再在床上坐半分钟;然后双腿下垂床沿半分钟,最后才下地活动。在临床上,发现脑血栓、脑溢血、心脏猝死等常发生在夜间。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显示,许多病人的心脏跳动一天都很平稳,惟独夜里有几次大的波动,且大多数在病人夜间起床上厕所时,由于体位的突然变化,造成心脑血管供血不足,特别是老年人的…  相似文献   

4.
夜间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夜间特殊环境使得夜间护理工作较之白天需要注意更多的因素。本文针对老年心脑血管病病人的夜间护理进行探讨,首先从引起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夜间不安全因素开始进行分析,包括患者和护理人员两个角度展开;进而对老年心脑血管病夜间病情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夜班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要求;最后提出了老年心脑血管病夜间护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急诊抢救关乎病人生命,护理的作用尤为突出,一旦疏忽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加强护理管理工作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建立能够迅速发现病情变化的监护制度当病人突然处于危急状态时,护士立即担当起第一步的紧急抢救任务,早期获得临床资料以后,  相似文献   

6.
利用人工心肺机器取代正常人体心肺功能.使心脏停止跳动,暂时阻断血液循环。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各种手术,术后病人即送人ICU进行监护,待病情稳定后才转回心脏外科病房。我科于2006年3月-2009年5月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109例,术后即入住ICU,我们针对性地对每一个病人做好心理护理,收到了理想的效果,无一例因心理紧张而影响病情恢复。而不注意心理护理前.常有病人不配合。或出现焦虑、恐惧等症状,甚至拔掉气管插管及引流管,从而影响病情和康复。因此,做好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曹百霞 《时珍国医国药》2002,13(11):663-663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 ,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及肺动脉的慢性病变所致循环阻力增加 ,肺动脉高压 ,进而使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的心脏病。其合并症多 ,病死率高 ,病情易变 ,多变 ,因此病情观察非常重要。早期发现病情变化 ,给予及时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夜间 ,是肺心病患者的高危时段 ,护理观察尤为重要。现结合临床上肺心病的病理生理变化 ,通过 33例肺心病病人的观察 ,谈谈护理观察体会。1 临床资料我科自 1997- 10~ 1999- 10月共收治肺心病患者 33例 ,其中男 2 1例 ,女 12例 ;5 0~ 6 0岁 18例 ,4 6~ 5 0…  相似文献   

8.
血管吻合术后病人的夜间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体生物钟节奏昼夜不同 ,导致人们夜间生理功能多处于较低下状态 ,神经系统受抑制 ,反应不灵敏。此时 ,人体机能最易遭受损害 ,有人认为夜间病人安静入眠就意味着“安全” ,这是一种危险的错误概念。作者根据临床经验 ,认为血管吻合术后病人在夜间易存在下列危险因素 :血管痉挛、血栓栓塞、心理障碍等。夜班护士必须按时巡视 ,细致观察 ,及时发现问题 ,为治疗抢救病人赢得有效时机。1 血管痉挛血管痉挛是显微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 ,如不及时处理 ,可继发血栓形成 ,导致手术失败。根据人的生理特点 ,夜间外周小血管多处于收缩状态。…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骤、病情变化快、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治疗手段的进展、监护水平的提高,心肌梗死病人急性期的病死率已逐年下降;医护人员要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不仅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而且还要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对病人加强细致观察,精心护理,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骨折病人术后夜间疼痛是临床中最普通、最重要的现象,是不舒适中最严重的形式,是难以控制的.由于夜间麻醉作用消失,而损伤的组织仍持续释放某些致痛物质,并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降低疼痛受体的高阈值,使患者产生疼痛,睡眠发生异常,影响机体康复,故术后夜间疼痛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骨折病人术后夜间疼痛是临床中最普通、最重要的现象,是不舒适中最严重的形式,是难以控制的.由于夜间麻醉作用消失,而损伤的组织仍持续释放某些致痛物质,并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降低疼痛受体的高阈值,使患者产生疼痛,睡眠发生异常,影响机体康复,故术后夜间疼痛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以病人为核心的急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病人起病急且重,病情变化快而复杂,流动性大,病人及其家属处于紧张、恐惧和急躁状态。对这类病人的整体护理与对一般病人的护理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肺性脑病是中度或重度呼吸衰竭引起的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以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是肺心病的严重并发症,预后差,病死率可高达56.4 %.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白天嗜睡、夜间兴奋、反应迟钝、表情淡漠、记忆力衰退等现象,严重者出现烦躁不安、神志恍惚、谵妄、昏迷或惊厥.如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采取有效护理,可大大降低病人的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陈希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0):134-134
急诊科留院观察病人的病情危急、变化快,流动随机性大、可控性差,因此急诊护理工作困难较大.留院观察的病人一是尚未确诊的病人,这类病人病情危重,变化多端,诊断没有明确;二是经抢救后,病情虽稳定,但不宜搬动或预后有危险的病人;三是需要进一步诊断确定是否需住院或转科的病人[1].  相似文献   

15.
心血管危重病人病情危急,变化快.时间就是生命,若能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可使病人转危为安,大大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和死亡率,所以监护室护士的素质和责任心尤为重要.现将监护护理中的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2012年我科CCU共收治354例心血管危重病人,急性心梗113例,危重性心律失常51例,心力衰竭49例,冠心病心绞痛39例,其中男性168例,女性84例;冠心病介入治疗102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对40例就诊的老年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排除增龄引起的动脉硬化导致的高血压及心脏方面的干扰,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的监测,观察其心率、血压变化。结果: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规律的研究,发现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的消失,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减少(P<0.01)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有关。结论:老年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与非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组相比,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而夜间舒张压下降百分率无明显变化(P>0.0 5),提示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糖尿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夜班护理工作具有时间长、工作量大、病人病情变化不易被发现,工作独立性强等特点。三严格交接班做好病区管理通过严格交接班,对整个病区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妥善处理夜班遇到的各种情况。交接班的主要内容包括:病人的精神、思想状况,病情变化,用药治疗情况等。对重点及危重病人要床头交接班。交班时精神要集中,有疑问及时提出,对病区存放的药物、器械特别是急救用品,要认真清点核对,以便有备无患。夜间病区管理也很重要,任何响声都可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护士在进行各种工作中尽量做到轻、静,以免影响病人休息,严禁任何人在…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支气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哮喘夜间加重是支气管哮喘的一个重要特征,哮喘引起猝死大多发生在夜间。因此,夜间做好病情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多器官损害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老年人机体各器官的功能都处于衰退阶段常常多器官同时发病,老年病人的病情复杂多变,护理治疗也比较复杂。 老年人发生脑血管疾病时,往往伴随有心脏、肾脏血管疾病,护理过程中还需注意心率、心律的观察,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一般每分钟在30~50滴左右,老  相似文献   

20.
在急诊科这一特定的工作环境里,面对着的大多为急危重病人.由于时间紧、病情重,病人的健康问题往往比较复杂.急诊病人面临着生命威胁或者遭受躯体伤残,心理常常处于应激状态.因此,必须及时有效地实施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