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小板的活化状态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P选择素的表达作为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指标,患者分为非紫绀组32例、紫绀组9例、健康对照组12例.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非紫绀组和紫绀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P选择素的表达均明显升高,紫绀组尤为显著。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存在血小板的活化状态,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更明显,这可能是引起这些患者止血功能异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心脏血管外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明第  吴信 《中华医学杂志》1996,76(12):902-903
心脏血管外科学萧明第吴信一、先天性心脏病普通先天性心脏病PDA、ASD、VSD在全国包括基层医院已普遍开展;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肺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手术适应症的掌握,术中肺保护及术后处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前列...  相似文献   

3.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威胁孕产妇生命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近来由于心脏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使越来越多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存活至生育年龄,并结婚生育,使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病例增多。本文分析了53例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索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妊娠前心脏手术对母儿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陆文静 《右江医学》2008,36(4):508-509
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占先天性缺陷的首位,随着社会经济及医疗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已被更多的患儿家长所接受。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共为4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施行了矫治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前后生长激素的变化赵福金,周卓然,单维新(附属第二医院小儿心脏外科,附属第二医院免疫室)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生长激素先心病患儿生长发育较同龄儿迟缓,而手术矫正畸形后常常发育迅速。我们对手术前后是否有生长激素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心脏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及时的诊疗是减少先天性心脏病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我科1999—2004年对3l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介入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FM)确诊先心痛116例。结果: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窒息、青紫、心脏杂音、呼吸急促、喂养困难。先天性心脏病非青紫型87例,青紫型29例。结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心脏杂音、青紫、气促最常见。非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以房间隔缺损多见,与以往报导不同。高海拔地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易合并肺动脉高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陆蕾 《嘉兴医学》2001,17(3):145-146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方法:总结对81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方法。结果:通过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正确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加强对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是保证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维持心血管功能稳定,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我们很少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CHD)年轻妇女的妇科问题进行探讨。然而新近的一些研究使这个被忽视的问题变得更加明朗。月经初期是一个女性具有排卵和受孕能力的临床标志。正常人月经初期的平均年龄是12.3岁;无紫纣型先天性心脏病女性月经初潮的年龄稍有推迟,为13.互岁;而有紫组的先天性心脏病人其初期年龄则更迟,为13.9岁。月经情况的调查显示,先天性心脏病妇女的月经情况与正常人月经情况大体上相类似。然而,有紫组的先天性心脏病人同无紫纳的病人以及正常人比较,他们的月经周期紊乱比较显著,如月经过期和经血过多…  相似文献   

10.
张黄健 《中外医疗》2009,28(8):36-36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4月至2008年11月连续施行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5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全部治疗成功,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及死亡率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研究领域中动物模型的制备非常困难,目前尚无公认的方法。本文从常用的两种建模方法中选择种群筛选方法,综述了近年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多种筛选方法在临床应用的前景,为深入开展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机制、病理重量变化及治疗的分子、基因水平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is a process enabling computer-assisted conversion of imaging data from patients into physical “printed” replicas. This has been extrapolated to reconstructing patient-specific cardiac models i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in surgical decision making in selected cases of complex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by creating patient-specific printed models.MethodsPatients with complex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with unresolved management decisions after evaluation by echocardiography,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and cardiac computed tomography were included with intent to aid in surgical decision making. Three-dimensional models were created from computed tomographic images by an outsourced firm using computer applications. All cases were reviewed by the same team before and after the cardiac models were prepared. The management decisions were grouped as either “corrective surgery” or “no surgery or palliation” The impact of the surgical decision pre and post three-dimensional cardiac model was analyzed by applying Cohen’s kappa test of agreement.ResultsTen patients were included, of which five were of increased pulmonary blood flow, and five were of decreased pulmonary flow. The commonest indication for three-dimensional printed models was to establish the routability of the aorta and pulmonary artery to their respective ventricles (in five patients). The nonagreement between the decision taken before and after the cardiac model was 80%, with kappa −0.37 and P value 0.98.ConclusionsThree-dimensional printed cardiac models contribute to better decision making in complex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enabling safer execution of any complex congenital heart surgery.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分析产前诊断中确诊的染色体异常并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畸形患儿相关资料,总结心脏畸形不同分类和染色体异常的关系及比率,为探讨先天性心脏病病因、提高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确诊的染色体异常并伴有先天性心脏畸形病例资料,综合分析先天性心脏病畸形分类和染色体异常的关系及比率.结果 49例染色体异常伴先天性心脏畸形患儿中,21-三体11例,18-三体6例,13-三体6例,14-三体1例,16-三体3例,8-三体1例,22-三体1例,46,XY/XX,5p- 2例,易位型部分三体8例,性染色体异常8例,三倍体2例.相同的染色体异常可伴有不同的心脏畸形及心外畸形,同样的心脏畸形可存在不同的染色体异常.结论 染色体异常可伴有众多基因的增加或减少,可同时伴有多种心脏或心外畸形,不同染色体异常伴发心脏畸形的类型及比率也各不同.超声提示胎儿心脏畸形者,应进一步行产前细胞遗传学诊断以排除染色体异常,避免染色体异常综合征患儿出生.  相似文献   

14.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340例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适应征。方法:回顾1980年1月~1998年4月在我院接受外科治疗的340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病例,并选同时期外科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1235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成人先心以房缺(379%)和室缺(332%)最多见,青紫型先心病较少,以法四为主(41%)。手术早期死亡率18%,对照组手术早期死亡率26%,无明显差异。结论:成人先心病年龄不是选择手术的关键;非青紫型先心病肺动脉高压的产生和加重与否是选择手术的关键;青紫型先心病其病理继发性改变和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在掌握成人先心病围术期特点的情况下仍应积极考虑手术治疗,并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梁慧 《广州医药》2016,(6):42-44
目的:探讨皮罗氏序列征伴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共收治141例皮罗氏序列征的患儿,将患儿分成单纯皮罗氏序列征组、皮罗氏序列征伴腭裂组及皮罗氏序列征伴听力损伤组,对3组患儿均行心电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41例皮罗氏序列征患儿中共检出先天性心脏病19例,总发生率为13.47%,其中单纯皮罗氏序列征组患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为12.82%,伴腭裂组和伴听力损伤组患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分别为13.56%、25%。主要的先天性心脏病为: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肺动脉瓣狭窄(PS)。通过统计学分析,3组患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在皮罗氏序列征患儿中发生率较高,心电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能清楚准确地诊断各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可用于皮罗氏序列征患儿常规检查,做出早期诊断、治疗,可以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方法: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继发房间隔缺损(ASD)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4例,室间隔膜部缺损(VSD)2例),男3例,女5例,年龄8~30岁,对8例患者使用国产封堵器(北京华医圣杰科技有限公司制造)介入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操作难易程度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患者介入封堵术技术成功率100%,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结论:国产封堵器效果可靠、成功率高、安全、适应面广,且价格较低,从成本效益考虑,国产封堵器在临床应用上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TIC)的反转模式重建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用STIC技术分别对30例正常胎儿和22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进行图像采集,再用反转模式对采集的客积图像进行四维重建.结果:30例正常胎儿及22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分别获取53(53/60)和38(38/44)个合格的容积图像,所有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异常心血管表现,以提高对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心血管异常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8月诊治的509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心脏结构异常的发生率高达21.6%,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为8.4%,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为5.6%,瓣膜病的发生率为15.2%,以二尖瓣病变为主。心电图主要异常为PR间期缩短(发生率为39.8%)、电轴右偏(发生率为14.6%)、QRS波增宽(发生率为6.4%)、QTc延长(发生率为4.7%)。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52.2%的患者在脊柱手术前早期接受心脏手术。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弯的心脏结构异常常见,可能存在心电活动的异常。建议某些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骨科脊柱侧凸矫型术前接受心脏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实时动态超声心动图检测介入性治疗部分先天性心脏病。方法以实时动态超声心动图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过程中适时跟踪观察,提供指导性服务。结果利用超声心动图能实时动态地观察封堵器的放置位置,从而加以指导性置入,大大提高了封堵器放置位置的准确性,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用药费用,减轻了患者痛苦,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结论超声心动图是一种安全、实用且显像效果好,持续时间长的显像技术,能实现实时动态观察先心病分型及封堵器放置的确切位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年龄分布、手术指征及治疗效果加以讨论。方法:对74例成人先心病的回顾性总结。结果:病种以ASD、VSD、PDA及F4为高。手术治疗67例,术后死亡2例,1例为VSD+MVP,另1例为PDA,2例均为重度肺高压,艾森曼格综合征,均死于突发室颤。结论:成人先心病一经确诊,无手术禁忌者均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