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09年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与报告质量现状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2009年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以下同)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与报告质量现状,发现传染病报告各环节尚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我国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抽取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对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与报告质量现状进行评估。 结果 本次共调查各级各类卫生机构459家,数据利用率100%。全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CDC和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网络直报的管理模式渐趋完善,包括经费保障、监督检查与评估、规范诊疗登记、数据利用与信息发布、培训和技术指导等,总体东中部地区好于西部地区。全国医院抽样传染病总漏报率为5.47%,网络报告及时率、纸质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准确率以及纸质卡与网报卡内容填写一致率分别为94.84%、89.36%和70.23%,省级或省会医疗机构报告质量较差,东中部地区报告质量明显高于西部地区。 结论 我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更加规范,报告质量进一步提高。各级各类卫生部门要继续加强对传染病网络报告的管理,特别是省级或省会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工作,进一步提高西部地区传染病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2.
王莉 《疾病监测》2009,24(3):229-229
2007年3月山西省左云县店湾镇西沟村发生1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例,同年7月该镇东周窑村一小煤厂再度发生1例病例。此次HFRS疫情在左云县属首次,为控制疫情的发展,左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对2例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店湾镇两村及周边小煤厂进行了家鼠间的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3.
崔步云  姜海 《疾病监测》2018,33(3):188-192
我国从1980年开始开展布鲁氏菌病(布病)主动监测,2005年将布病纳入全国重点传染病监测工作,在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定21个固定监测点开始人间布病监测。本文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2016年年度布鲁氏菌病监测报告进行汇总分析。2014年全国布病疫情报数为告历史最多,人间新发布病57 222例,发病率为4.22/10万;布病疫情由2005年18个省份报告布病病例,至2013年增加到31个省份。布病病例职业分布涉及到所有分类。12年来21个监测点开展职业人群调查573 032人,血清学检查196 636人,检出阳性39 190例,平均阳性率为18.11%。监测点检菌164株,结合部分送检菌株,在全部276株菌中,羊种布鲁氏菌占74%,还有16%菌株待鉴定,说明引起我国布病疫情的优势菌株是羊种布鲁氏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现场调查了解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信息的填报质量,发现传染病报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抽取9个省116家医疗机构开展现场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收集医疗机构诊疗登记的法定传染病个案共2384例;收集到相应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共2053张。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72.28%,其中医生诊断时间、患者工作单位填写完整率最低;与病例登记信息相比,卡片填写准确率为41.35%,发病日期和医生诊断时间准确率最低;与网络报告的电子传染病报告卡相比,卡片填报一致率为68.64%,其中病例的急慢性分型一致率最低。东部地区传染病报告中卡片填写完整率、准确率和一致率均高于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卡片填写的完整率、填报一致率相对最高;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中,省级和地市级报告质量指标均较低,乡镇级则相对最高。结论 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填报信息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应加强对院内传染病报告工作的规范和管理,确保传染病报告核心信息来源的准确性;有效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充分发挥其对传染病报告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2007年济南市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济南市传染病报告及时率的因素及提高报告及时率的措施。 方法 对2007年济南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分析。结果 2007年,全市合计上报33 457张卡片,传染病报告时间平均数为0.09 d。医疗机构报告时间主要集中在每日的8:30-11:00和14:00-17:00,占报告总数的76.96%,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核在每日的8:30-11:00和14:00-17:00,占审核总数的52.18%。 2007年济南市传染病报告卡及时率为99.80%,审卡及时率为99.90%,全市10个县(市)、区传染病报告及时率最高为章丘市100.00%,最低为长清区98.61%。审卡及时率最高槐荫区、天桥区和章丘市均为100.00%,最低为历城区99.21%。结论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的及时性、准确性较高,但全市10个县(市)、区报告质量差异较大。设立专职的疫情信息网络直报人员和疫情管理员, 坚持按规定时限报卡和审卡, 可提高济南市传染病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6.
金丽珠  葛辉  杜雪杰  陈孟  于萌  郑环  郭青 《疾病监测》2016,31(10):883-886
目的 了解现阶段我国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为进一步提高网络直报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抽取9个省份116家医疗机构开展现场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收集门诊和住院病例共1952例,进行网络直报1867例,全国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率95.65%,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34.251,P0.0001)。报告及时率、纸质报告卡填写完整率、纸质报告卡填写准确率和网络报告一致率分别97.75%、89.45%、69.76%和81.52%,其中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报告及时率和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015年全国传染病报告质量总体情况较好,但仍存在漏报和报告不及时等问题,应进一步规范传染病的报告要求,在医疗机构实施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化等有效措施,提升传染病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美国金枪鱼受Bareilly沙门菌和Nchanga沙门菌污染导致感染暴发疫情对我国的影响。 方法 收集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网站公布的沙门菌疫情相关信息。文献检索既往2型沙门菌导致的暴发信息。通过专家会商法定性评估美国沙门菌感染暴发疫情对我国的影响。 结果 虽然我国沿海及内陆地区消费者有生食金枪鱼的习惯,但美国污染批次金枪鱼产品未在我国市场销售,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具有较好的沙门菌监测能力,中国CDC和绝大部分省CDC具备沙门菌分型鉴定能力。 结论 该起暴发对我国公众健康影响风险低。建议密切关注疫情动态,适时开展进一步风险评估;做好国境检验检疫,提醒公众避免食用问题金枪鱼。  相似文献   

8.
《疾病监测》2012,(11):927-F0003
为推进我国病原菌分子分型实验室监测网络化进程,促进PulseNet China分子分型数据分析和传输交流,2012年9月17日-21日,由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主办,安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承办的“2012年PulseNet China病原菌分子分型BioNumerics软件和串联重复序列分型分析技术(MLVA)高级培训班”在合肥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2017年5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预计5月全国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将继续呈上升态势,可能达到全年最高峰。4月下旬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并未出现进一步下降,预计5月仍可能维持较高水平。全国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将逐渐增加。随着气温升高,我国周边国家蚊媒传染病疫情呈上升趋势,我国出现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等输入性病例的可能性也随之升高,南方重点省份存在输入后发生本地传播或小规模聚集性病例的可能,但出现较大规模暴发疫情的可能性低。要继续注意黄热病等疾病输入的可能性。结论 预计全国2017年5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将较4月有所上升。需重点关注人感染禽流感、蚊媒传染病、手足口病及食物中毒等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2023年4月在我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预计2023年4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可能与3月持平,以季节性流感、诺如病毒肠炎等传染病类事件为主。目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处于低水平传播阶段,人群前期自然感染及疫苗接种所形成的混合免疫屏障对我国主要流行株保护作用依然较高,预计4月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维持低水平传播的可能性高,需警惕新变异株及再感染疫情。流感疫情将在4月持续下降至流行间歇期水平。诺如病毒肠炎疫情有可能回落。我国大部分省份尤其是北方省份布鲁氏菌病病例数将上升。结论 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予以特别关注,对季节性流感、诺如病毒肠炎和布鲁氏菌病予以一般关注。  相似文献   

11.
解瑞谦  阚坚力 《疾病监测》2011,26(11):893-896
目的 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下同)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来源与发现方式,以提高传染病突发事件早期发现能力.方法 对6个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12个地市CDC、12个区CDC和12个县CDC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 省级发现的事件中,53.87% (425/789)来自网络直报系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2016年5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既往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预计5月全国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将继续呈上升态势,可能达到全年最高峰。近期我国仍有可能出现寨卡病毒病、登革热、黄热病、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的输入性病例,广东、云南、海南、福建、广西和浙江等重点省份存在输入后发生本地传播的可能。全国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将逐渐进入高峰,重症和死亡病例将逐渐增多。人感染禽流感疫情仍可能呈散发态势。食物中毒事件将逐渐上升。结论 2016年5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达到全年的最高峰;需重点关注伊蚊媒介传染病(如寨卡病毒病、登革热、黄热病、基孔肯雅热)和手足口病所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获取全国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水平,研究制定相应的抽样方法和抽样方案。方法 利用2005年以来传染病报告率相关调查资料和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传染病报告信息,根据分层整群多阶段抽样的理论和方法,分别计算总体样本、各层样本量、各阶段样本点数,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归并,完成抽样框架设计。结果 最终确定本次调查的总样本量为1998例,按省级、地市级、县(区)级、乡镇级报告机构进行分层,每层内调查样本分别为270、540、864和324例;各层内分别采用3、4、5、6个阶段确定抽样调查样本点。调查范围覆盖9个省、27个地市、27个县(区)、54个乡镇,每个行政区划内随机调查1所对应级别的传染病报告单位。结论 本次调查首次将分层整群多阶段抽样应用到传染病报告率评估工作中。在抽样设计过程中,通过限制样本误差,增加置信度,在保证从调查样本到总体推断的精度同时,也减少了调查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投入,大大提高调查效率,为今后开展类似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2016年3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预计全国3月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将较2月有所升高。近期我国已出现寨卡病毒病输入病例,预计3月我国将会继续发现输入病例,广东、云南、海南、福建、广西和浙江等重点省份存在发生本地传播可能。当前处于人感染禽流感高发季节,我国将继续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以及其他亚型动物流感的散发病例。3月中上旬,全国将陆续进入手足口病流行季节。中东呼吸综合征在沙特、阿联酋和阿曼等地持续有散发病例报告,我国仍存在输入风险,但进一步播散的风险低。结论 2016年3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将较2月上升;需关注寨卡病毒病、人禽流感、手足口病、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传染病疫情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2015年8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 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 结果 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流行特点分析,预计8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仍处于低水平。鉴于韩国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基本结束,MERS由韩国输入我国的风险极低,从中东地区输入我国的风险持续存在,但发生大规模扩散的可能性极低。目前正值盛夏季节,且周边国家登革热疫情形势严峻,因此我国部分省份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的流行风险增加,同时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的暴发疫情也会逐渐增多。此外,高温中暑和食物中毒事件也相对较多。 结论 预计2015年8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仍处于低水平;需重点关注登革热、伤寒副伤寒、MERS、高温中暑和食物中毒对我国公共卫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2016年6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近期我国仍有可能出现黄热病、寨卡病毒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播传染病的输入性病例,广东、云南、海南、福建、广西和浙江等重点省(自治区)存在输入后发生本地传播的可能。全国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将逐渐增强,重症和死亡病例将逐渐增多。人感染禽流感疫情仍可能呈散发态势。食物中毒事件将进一步增多。结论 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预计全国6月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较5月基本持平。需重点关注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等媒介伊蚊传染病,人感染禽流感、手足口病和食物中毒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2015年9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流行特点分析,预计9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较8月将有所增加。中东呼吸综合征及埃博拉出血热输入我国的风险依然存在,但发生大规模扩散的可能性极低。随着天气转凉及学校开学,流行性感冒和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流行强度会逐渐增强,部分省份可能出现本地暴发疫情。未来一段时间仍是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高发时期,尤其9月底10月初将迎来中秋、国庆两大节日,需继续做好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防控。南方还将保持一段高温天气,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仍会对公共健康造成一定威胁。结论 预计2015年9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较8月将有所增加;需重点关注登革热、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出血热等传染病疫情可能造成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2015年10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预计10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将与9月相当。南方重点省份,尤其是广东、云南继续发生登革热暴发并扩散的风险较大。中东呼吸综合征输入我国的风险依然存在,但发生大规模扩散的可能性仍较低。近期我国内地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及其他可感染人类的禽流感散发病例的可能性将增大。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将出现季节性升高。诺如病毒所致病毒性腹泻将进入高发季节。我国北方地区将逐步进入燃煤取暖季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将有所增加。结论 2015年10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将与9月相当;需关注登革热、中东呼吸综合征、人禽流感、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腹泻等传染病疫情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2015年4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 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 结果 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流行特点分析,预计4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较3月将有所增加.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仍然存在,但发生较大规模扩散的可能性极低.近期我国内地仍将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散发病例,其他可感染人类的禽流感可能有散发病例报告.随着气温的逐渐上升,手足口病流行强度会逐渐增强,受优势病原的变化及异常气象条件影响,部分省份可能会出现病例异常增多或重症、死亡病例增多现象.中东呼吸综合征输入我国的风险依然存在,但发生大规模扩散的可能性极低. 结论 预计2015年4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较3月将有所增加;需重点关注埃博拉出血热、人感染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手足口病、有毒植物中毒事件对我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