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庆瑜  叶耀华 《现代医院》2008,8(2):107-109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服务的市场化,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呈现出空前的敏感和激昂,尤其是对医疗质量、安全医疗及其配套服务和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医患关系作为医生和患者在医疗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人际关系,近几年来,因医患矛盾突显而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跌至历史低谷,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症结既有社会的客观原因,也有医院内部管理方面的不足,而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护理技术水平、服务质量,促进医患沟通,构建信息平台直接影响医患关系的建立与和谐。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某二级医院患者的问卷调查,总结了患者对医患关系、基本医疗服务现状以及医疗服务质量要素的看法,分析了患者的观念变化,感知医疗服务差距,从构建新型和谐的医患关系、强化政府职责、完善医疗卫生法律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等四方面论述了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出院患者入户调查的“医疗服务质量万里行”活动,加强了医患的进一步沟通,延 伸了医疗服务,获取了患者对医院真实可靠的反馈信息,为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提供决策依据, 从而培养医院忠实的客户群体,促进医院的作风建设和形象建设,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4.
对医疗服务投诉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医疗服务投诉是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具体表现,本文通过对我院近3年的医疗服务投诉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降低医疗服务投诉、改善医患关系的可行性建议。方法对医院近3年的医疗服务投诉进行统计,包括投诉数量、性质、部门等方面进行比较和描述性分析。结果医疗服务投诉是医患关系的一个不和谐因素,而临床一线的医疗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又是引起医疗服务投诉的主要原因。结论医院应严格内部管理,通过建立医患危机预防模型、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等手段,减少医疗服务缺陷,降低医疗服务投诉,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5.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患者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医院救死扶伤,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患者花钱治病.应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医患间是一种辩证的特殊的服务与消费的关系?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对医院医疗服务的要求亦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而国内医院受过去计划经济的影响,还没有完全转轨转制和转变观念,很难适应或满足人们现代医疗服务的需要,医患矛盾就不可避免。新时期,面临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获取当前医院文化建设现状及对医患关系影响方面的信息,探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途径。方法采用问卷选择填空的方式在盐城市的24所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对象为患者或其家属。结果医院文化建设在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主导作用,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但仍有不少问题:医院外部形象不尽如人意,环境布局有待改善;设施配置缺乏规范,合理诊疗亟待加强;过度规避医疗风险,忽视服务的人文关怀;医患沟通不够到位,医者沟通能力不强;医疗质量有待提高,行风建设仍需加强。结论建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展现个性文化特色;强化医疗质量管理,确立质量第一观念;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医患信任关系;提高医院综合实力,降低医疗服务成本;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营造医院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7.
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医疗服务价格政策的完善和改革的深化,医疗收费问题越来越受到患者的关注,并成为医院管理和卫生行风建设的热点。因此,医院对各种医疗服务价格与收费必须明码标价并实行公示,提高价格与收费透明度,增强医患之间的理解,融洽医患关系,树立良好的卫生行业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8.
周淑英 《现代保健》2008,(31):20-2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思想较为复杂,医患关系正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已成为摆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面前的诸多课题中的重中之重。医院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直接面对患者的医疗服务机构,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方面承担着重大职责。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是医院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是推进医院各项建设、提高医院服务水平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不完全信息下医患静态博弈与医疗服务质量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患关系是医疗服务的本质,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通过医患博弈分析,得出患者是否选择到医院就诊取决于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价。患者对医院是否会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的判断带有主观性。医院应该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做好医疗服务工作、推进医院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结合医院近年来实践,从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改善整体就医环境、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拓宽医患沟通渠道四个方面出发,努力为广大患者提供放心、满意的医疗服务,较好地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串行通讯技术和灵活的计算机编程技巧,实现了酶标仪和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讯、分析和处理,并可脱离酶标仪面板,做到对酶标仪的远程控制。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医院用投入法核算治疗服务产出存在的问题,从完整产品的角度提出改进的方法——医院完整治疗产出的核算方法,并通过模拟数据计算证明该方法能对医院治疗服务产出进行准确的测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医方视角探解医患关系困境。方法2013年10月-2013年11月,从本市几所主要医院中随机选择600例住院患者及医务人员进行研究。利用问卷调查法,对医患关系相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发现,医务人员中有34.3%认为医患关系紧张,患者中有8.6%认为医患关系紧张。患方对医方不满的原因主要有沟通交流障碍和态度问题以及医疗质量问题等方面。结论面对医患关系的困境,医方需要积极的采取患者-医生-医院三位一体的应对策略,不断提高整体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努力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了一种测定牙膏中微量铅的方法——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方法:采用硝酸—高氯酸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结果:线性范围为0~100μg/L,检出限为0.23μg/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1.7%~102.1%,用标准物质茶叶(GBW10016)对该法验证,验证结果与推荐值一致,相对标准偏差为1.18%。结论:该法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宽,精密度好,准确性高,适合牙膏中微量铅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卫生医疗事业近年来飞速的发展和民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如何从容面对外部严峻的挑战以及如何抓住自身发展的机遇成为医院改革和发展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医院文化建设正是推动医院发展、提高医院综合竞争实力的核心内容。同时,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更是对医院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使得管理者必须科学地运用医院文化这一现代化的医院管理理论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应用康复技能训练的远期疗效。方法将100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技能训练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技能训练组进行共4周的模式化训练,然后随访4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白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训练组患者的PAN—SS总分及其阴性量表分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从训练第4周末分别为(54.86±2.94)分,(14.44±l_67)分,(27.98±1.9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60.22±2.83)分,(18.28±1.63)分,(29.70±2.131)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O.01);训练组患者对疾病的自知力在训练第4周末为(10.68±1.95)分,明显强于对照组(8.64±2.19)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随访4周两组均无复发。结论技能训练提高了药物治疗的疗效,弥补药物的不足,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从而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18.
研究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的情绪和睡眠状态的相关,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安徽省3所高校556名在校本科生,采用自编体育锻炼调查问卷调查体育锻炼情况,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分别调查被试睡眠状况、心身健康和情绪状况.结果 在平时学习的时间花费上,锻炼组与非锻炼组分别为(4.16±2.70),(3.66±2.5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锻炼组抑郁自评量表得分明显低于非锻炼组,主观睡眠质量和睡眠潜伏期分量表明显低于非锻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睡眠在体育锻炼对情绪状态的预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体育锻炼越积极的大学生情绪和睡眠状况越好.体育锻炼干预可通过影响睡眠对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医疗保险的大范围实施,医院只有优化结构、提高效率,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以财务管理为出发点,分析了目前大型医院所面临的现行国家医疗政策、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约束等条件,提出强化医疗业务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平均住院天数、出院人数、手术量、门诊预约率,促进医疗业绩的提高:强化财务管理,建立现代医院财务考核指标体系:结余率、人均结余、病人人均费用,对各个科室的经济效益进行考核,促进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J Tuells 《Vaccine》2012,30(37):5491-5495
The visibility of the term vaccinology has become more pronounced in the 21st century in defining a scientific field that has absorbed aspects from different scientific domains until finally acquiring an identity of its own. As a result, vaccinology brings together a long tradition of researchers who have operated within a linear paradigm and incorporates new generations of scientists who have forged an exciting and diverse network of knowledge within this field. The term vaccinology, which initially appeared in isolation at the time of Jenner and once again with the emergence of the Pasteurian model, acquired further prominence thanks to the efforts of the vaccinologists who chronicled the production of vaccines in the last third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term has since become truly consolidated, with the appearance of new adjectives during this century. This study provides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for the frequency of use and evolution of this increasingly widespread ter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